1、大學體育課中武術學什麼?
如果是選修課的話,學習內容就比較簡單了,包括以下內容:
(1)五步拳
(2)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3)初級長拳
(4)初級棍術
(5)男生初級刀術 女生初級劍術
(6)可能安排一些散打技擊的內容
如果是專業院校的話學的就比較細了,比如: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學院就下設武術套路、散打、體育養生以及民族民間體育等比較細致的專業。
大學武術教學的基本內容及其優勢
(一)武術教學的基本內容
武術的內容豐富多彩,分類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按照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格鬥運動兩大類。在當代大學的實踐教學中,套路運動教學占據內容。
教學中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正式的武術套路運動一樣,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動作,遵循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練。在大學的體育教學中,武術主要有拳術、器械、對練和集體項目等。格鬥項目在校園體育教學中開展的比較少,因為格鬥運動在進行的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的幾率比較大。現在校園體育開展的格鬥運動有散打和太極推手。
(二)武術的特點
1.動作具有攻防技擊性。
2.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運動特色。
3.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三)優勢
武術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優勢,源於起深厚的傳統文化色彩,以及其強身健體的顯著功效,同時也可以鍛煉一個人意志力,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中國武術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外衣,使其成為國人心中神聖的行為。這正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效果。同時也因為武術神奇的強身健體的功效,也為其贏得了廣大學生的喜愛。
一般的體育運動效果都僅僅是對外在表現的強健,然而武術確實一種壯內強外內外兼並的健身運動。武術強調的是內外俱練,身心雙修。通過練習對外可以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特別是太極拳強調用意識引導動作,長期鍛煉對調解人體的陰陽平衡,調氣養血,改善人體機能和精神狀態,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格鬥運動,都是以攻防的動作為主要內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衛防身效果。這同其他的體育教學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他的體育項目能做到的僅僅是強身健體的效果,卻不一定在自衛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對於練武的人,歷來就提倡「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激勵習武者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進行鍛煉。這不僅僅有利於提高練武者的武術基本技藝,而且能培養人的吃苦耐勞、果敢頑強、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長期以來中華武術都有重禮儀、講武德的優良傳統。通過習武正在成長的學生可以學會做人的道理,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禮儀守信、寬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武術項目的觀賞價值很高,不論是技術動作的藝術美,套路演練時的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和諧美,還是團體競賽時團隊的團結一致的氣勢,都給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勵。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太極拳,在表演的時候,動作行雲流水。在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上,就有一段太極拳的表演,是那般的安詳、優雅、流暢。一身白衣,疾徐有序、鬆柔圓活的身架,直如雲生雲滅,潮來潮去。這是別的體育教學項目所無法企及的。
武學內容豐富,理論博大精深,功夫亦無止境。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通過互相學習,切磋技藝,交流體會。這不僅僅擴大了學生的交往,增進了友誼,豐富了業餘生活。
2、學簡單武術強身健體
簡單的強身健體武術有散打、跆拳道、太極拳、五禽拳等
一、入門時散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散打招式簡單,適合入門。拳腳動作 直、勾、擺,鞭、蹬、踹。摔法動作也比較簡單,是站立式摔法。
動作全面。他在站立型格鬥式里不像拳擊或跆拳道,主要攻擊手段靠拳或腳,而是兩方面都有涉及。如果想要繼續深入學習其他搏擊,會有一定基礎,容易上手一些。
理論扎實。散打雖然與其他搏擊有相似相同地方,但是自成體系,動作有科學完備的理論支持。
教學中有實戰部分而且比較狠。學了就是拿來用的,學完了(或者學完大部分)就要上實戰檢驗。
學會動作後打實戰真的不一定能用出來。練的再好,第一次實戰還是會被教練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實戰是必須的。
可速成。一對一教,一天兩小時,一個月能學完全部動作,然後實戰部分看教練能力決定快慢。
武館多。散打在各大城市應該都有武館了,方便你去學。
二、跆拳道也是一個強身健體的選擇
跆拳道通過將全身力量集中到一個部位的「對准焦點「的練習,培養強有力的肌肉,完美的均衡以及爆發性的力量。以基本動作和模式練習,培養敏捷性的同時培養不同動作互換的能力,增強對打的勇氣和放應能力。
練功前的准備動作使血液量增加,血液循環順暢,使肌肉和血管變得有韌性,使關節和血管變得柔軟。
因此,跆拳道被人們認為是對男女老少皆宜的運動。
學習跆拳道除了護身以外,為了健康上的益處,以及為了獲得學習古代武術的滿足感也應成為所有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太極拳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四、五禽拳
招式動作五禽戲,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動作都是模仿了相應的動物動作。傳統的五禽戲,又稱華佗五禽之戲,五戲共有動作54個;由中國體委新編的簡化五禽戲,每戲分兩個動作,分別為: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
3、登封塔溝最好最大的一座少林寺武術學院學費一年多少錢?
關鍵是看你學習哪個班。
套路、跆拳道、拳擊、武術表演、健身養生、太極拳等,各是3970。功夫班,,主要學習搏擊、泰拳、綜合格鬥等實戰性對抗。學費每人每年4290元,自理寒暑假班學費每人每月800元,含武術課學費、住宿費、水電費、保險費等;少兒暑假班學費每人每月1800元,含武術課學費、貴族標准生活費等。
網上有它們的招生簡章。你輸入塔溝教育集團,進去就可以看到。
4、請問重慶那裡可以學到武術,要成年人學習的
沙坪壩 勞動路 鐵虎武術搏擊俱樂部 幾個教練都是在香港和美國參加過武術比賽,還有個教練在武林風也打過比賽,可以去看看 三陵大廈3樓 ,我幾個兄弟都在那邊練。
5、大學體育課中武術學什麼
1、一般有散打跆拳道、拳擊、太極劍,各種武術套路 。
2、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3、男生武術學的是自由搏擊,女生學的是太極跟搏擊健美操。
4、男生初級刀術 ,女生初級劍術。
5、可能安排一些散打技擊的內容
因為是選修課。所以肯定各地各校各老師安排的內容不會完全相同。
大學體育中武術課的重要性
1、武術使你剛柔並濟,陶冶藝術情操
武術不僅有健身和技擊的價值,而且富有濃郁的藝術色彩。表現在運動中攻與防、虛與實、剛與柔、開與合、快與慢、動與靜、起與伏等交替變化形成的強烈的動感、均衡的勢態、恰當的節奏、和諧的韻律,使百看不厭。
就單個動作而言,講究的上、中、下三盤錯落,高有鷹擊長空的氣概,低有錢翔淺底的雅趣,如「大躍步前穿」,忽地凌躍而起,忽地又伏身而下,似長風出谷,若燕子抄水,妙不可言。使人的情操在演練中受到陶冶,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審美能力。
2、武術使你意志堅強,培養良好品行
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磨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貫徹在武術教習全過程中,「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綿延的歷史中,一向重禮儀,講道德,「尚武崇德」。
3、武術使你善於與人交流,獲得友誼
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入門之後會有「技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
6、養生,什麼是內家拳里的功夫上身
內家拳的來源有兩種說法:1、漢時華佗所創五禽戲功法,乃是內家拳鼻祖。2、元末武當張三豐所創太極拳。
內家拳相對於外家拳而言,是陰陽學說的又一實踐,最大的不同是對身體理解與運用的不同。陰陽二點之間的線性關系分出內、外家拳系的不同,在兩點之間內里的運動關系為外家拳,其性像是電磁中的異性相吸,不跑兩之間的這根線,是我們常說的看後打前。像射箭、斧劈……靠的是貫性,多用的是人體中的收縮肌。在兩點之間外撐外拔的運動關系為內家拳,其性像是電磁中的同性相排斥,運動在兩點之外,看前打後,像釘子與錘子的關系,靠的是另一點的給力,多用的是人體中的膨脹肌。這就是心意拳為什麼有三節、四梢理論的原由,梢節像釘子,中節像錘子,根節像錘柄。四梢中的肌肉管人體的負重與軌跡,筋健管人體的連結與連續,骨頭管人體的矗立與撐拔,氣血管人體的發力與加速度,所以中國的內家拳體系在世界功夫之林中唯中國功夫所獨有。
內家篾生,外家不養生。古代道家多是醫生。煉丹打坐,觀察天地萬物,一代一代下來,對人體結構任何細微的部位都了如指掌,研究透了。無數人,無數代的發展,創出了各種各樣的養生之拳術。中國武術有三大內家拳體系:「太極、形意、八卦」。太極拳的理論體系《十要論》是在心意拳《九要論》基礎上的添加,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另一叫法。
「一氣、二儀、三節、四梢、五行、六合」,心意拳的理論體系和訓練體系是中國武術中最早建構的內家拳體系,他的典章著作是中國武學文化中的寶典,起著主導性的作用,諸多武術門派的產生、發展都受其影響而得益非淺。
7、武術的養生的作用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養生,而武術又是百中國的一大亮點,將養生與度武術結合在一起,對於中國這兩種古老文化又是一種傳播與問繼承。養生健身是武術答的價值功能之一。人們習武練武,不僅是獲得一種自衛防身版的手段與方法,也是為了健身強體、權延年益壽。
8、學院派武術,是啥武術
近幾年武術界對於「學院派武術」一直議論紛紛,質疑其是否偏離了中國武術的范疇和宗旨,那何為「學院派武術」,我們要先了解中國武術的由來。中國武術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在一次次的狩獵過程中,人們不斷總結經驗,並加以改進和完善,將這些方法傳授給後人,因此形成了武術的雛形;後經過先秦劍術的發展、漢代鐵兵器的興起、晉代「口訣要術」的出現,一直到唐朝「武舉人」制度的出現,武術的發展慢慢走向頂峰,發展到明清時期,武術門派林立,百家爭鳴;近現代因為戰亂,武術發展的腳步趨於平緩,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國家為了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將武術列為全民健身運動項目,並普及規范武術動作,開展武術各級各類比賽,在民間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形成了特有的「規范化」武術,習練者以專業院校的學生和武術運動員為主,在教練員的指導下科學系統的進行練習,他們注重武術動作的標准性、整套演練的流暢性和難度動作的穩定性,同時主要以競賽、演出為主要目的,民間俗稱「學院派武術」或「競技武術」。
由此可見,不同的時代對於武術有著不同的要求,戰爭年代,重文輕武,和平年代,棄武從文,「學院派武術」發展起來有他的必然性。當代社會文明高度發展,與人鬥狠的現象是大家所摒棄的,因此,「武術」中致命、致傷等主動進攻的招式慢慢被習練者淡化,更多是想通過習練武術自衛防身、強身養生,同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讓武術的表演性和娛樂性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學院派武術」由此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