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小寒養生飲食

小寒養生飲食

發布時間:2020-09-23 15:37:59

1、小寒吃什麼

小寒天氣即進入了九天,是冬天最寒冷的開始,此時宜多吃溫補能量的食物,可以抵禦外界的寒冷氣候,如蔬菜的根部,山葯,蘿卜,藕,茨菇,大棗,核桃,桂圓,芝麻,雞肉,牛,羊肉

2、小寒起居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中醫認為,小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後,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起居外出更要注意保暖,抵禦嚴寒侵襲,這樣才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

俗話說:「冷在三九」,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可做佐證。如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而在江南一帶則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因此,人們平時養生一定要注意保暖。
小寒之後年味漸濃
當太陽黃經達285度時,小寒節氣開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正如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進入小寒後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生命在於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
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冬季鍛煉還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冬天人處於「陰盛陽衰」狀態,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升發;注意背部保暖,著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小寒時節養生重點在於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小寒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飯後適當小睡片刻,以緩沖工作壓力。
醫生還介紹,養生要注意飲食之外,加強鍛煉必不可少。但需要注意防寒防凍,尤其要加強對頭部、背部和腳部的保暖。
此外醫生還提醒,每晚用熱水泡腳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防禦各種毒素對人體的侵害。在精神方面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3、小寒節氣民間常吃何種食物

「臘八粥」原料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麒麟鱸魚
為溫養陽氣、斂陰津於內,還可食鱸魚。《本草綱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此時令,水果中以食梨為佳。梨,醫書記載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道益壽鴿蛋湯。
原料:枸杞、黃精各10克,鴿蛋4個,冰糖適量。做法:1.將枸杞、黃精洗凈切碎,待用。2.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加入以上食材,煮沸後約15分鍾把鴿蛋打破後逐個下鍋內,同時將冰糖入鍋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潤沛滋陰。
特別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此節氣也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時期。因此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症、哮喘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防寒,合理調整飲食,注意早預防,樹立科學的養生觀和養生之法。

4、今日小寒話養生 吃什麼食物最能補身體

小寒作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小寒養生的基本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生命在於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冬季鍛煉還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冬天人處於「陰盛陽衰」狀態,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升發;注意背部保暖,著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5、小寒時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上來說,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慾,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更適合自己的體質。
羊肉
「小寒」時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被風寒侵襲,抵禦嚴寒最快速有效的辦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葯、胡蘿卜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建議每周吃一次,不但不會上火,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
以「當歸生薑」為主要原料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非常適合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較為嚴重的白領一族;而有嚴重腰膝酸軟、畏寒怕冷的人群,則適合進補「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的作用。
菜飯
小寒節氣,老南京講究吃菜飯,其來源估計與天冷進補有關系。所謂菜飯就是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加入鹹肉、香腸、火腿、板鴨丁。其中矮腳黃、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極具南京特色。
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過去則是家庭條件較富裕的人們才能享用的,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家是捨不得加肉的,會往菜飯里埋一勺豬油,那時候平時飯菜沒有多少油水,因此「豬油拌飯」吃起來格外香。
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雞湯
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隻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於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母雞燉湯,搭配點養生材料會更好。家裡有什麼就放點什麼,紅棗、蓮子、枸杞、桂圓等等的,也可搭配香菇、山葯、蟲草花,或者干貝、海米都行,味道都鮮美平和。小火慢慢煲煮2-3個小時,然後將上面的油脂撇去,雞去骨拆肉,直接吃喝,做火鍋湯底,或者早晨用雞湯煮麵都不錯的。

6、小寒節氣養生保健 一日三餐怎麼吃最健康滋補

7、小寒吃什麼 小寒吃傳統習俗食物

小寒習俗吃什麼食物 小寒節氣飲食習俗
廣東小寒吃什麼
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小寒吃什麼補膏方
《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膏方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還具有滋補身體,強壯體質的作用,在冬日裡受到民眾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膏方進補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臘八粥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南京小寒吃什麼
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葯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天津小寒吃什麼
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它是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6厘米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那時候條件有限,所以人們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彌補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要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8、小寒時節應該吃什麼 食療養生保健方法

1、小寒時節要規律進食
現代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經常是忙的忘了吃飯,或者是即使很餓也無法抽空去吃飯。長此以往,是對胃部的最大刺激。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發病,如果再不能飲食規律的話,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加重胃部的負擔。因此,每天按時有規律的吃飯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頓正點進食的話,可以改為一天5-6次,分次進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規律的即可。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腸胃,還不會耽誤到其他的事情。
2、小寒時節忌食生冷辛辣
胃部就像一個纖弱的嬌小姐,十分的嬌貴,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引發它的不滿。冬天天氣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這個時候吃的話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縮,輕則引起食慾不振,重則還可能會導致嘔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樣是具有強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3、小寒時節要多喝養生粥
3.1、紅薯粥。《本草綱目》中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能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等。當代《中華本草》說其:「味甘,性平。歸脾、腎經。」「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腸燥便秘。」紅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過之後還有回香。二者的組合更是堪稱經典,對消化不好和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3.2、牛肉粥。牛肉性溫和,同羊肉一起被稱為冬季滋補的絕佳肉類。牛肉煮成的粥營養價值高,口味獨特,可以補脾胃,並且能夠強健筋骨。最重要的是能夠迅速使身體產生熱量。
3.3、山葯粥。書中說山葯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泄瀉、肺虛痰嗽久咳之症。而且還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補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來食用山葯一點也不會破壞它的營養成分,可以起到冬季養生滋補的功效。

小寒時節吃什麼水果
1、蒸橙子
橙皮里含有止咳化痰功效的那可汀和橙皮油,這兩種成分,只有在蒸煮之後才會從橙皮中出來。尤其適合久咳不愈的小孩子吃。蒸食方法是:把橙子洗干凈,不用剝皮,在橙子頂部平切一刀,往露出的果肉上撒少許鹽,再用筷子在果肉上戳幾個洞,讓鹽能滲進果肉, 再把切開的那片橙子重新蓋好,用牙簽固定,放進碗里,碗里不用加水,直接上蒸鍋,待水沸後再蒸15分鍾即可。只吃果肉及碗底部的汁水,不吃皮。
2、蒸蘋果
將蘋果洗凈,帶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鍾即可。蘋果帶皮蒸著吃,其中的果膠及黃酮類化合物等有益成分加熱以後釋放得更多,待稍稍冷卻後,連著湯水和果肉一起吃,既溫暖腸胃,又可以攝取蘋果中豐富的活性成分,對排便起到「雙向」作用:對便秘者起到促進腸道蠕動和通便作用,對腹瀉者則有收斂、止瀉的功效。

小寒時節養生的注意事項
1、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適當鍛煉強身健體防病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乾冷的日子裡,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望採納!

9、小寒季節飲食要注意什麼?

飲食養生:溫補防寒,飲食多樣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進入小寒節氣,也已進入數九寒天,飲食上要以「補」為主。民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說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

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羊肉是小寒節氣溫補的首選食物。《本草經集注》中說:羊肉入脾、胃、腎經,其性味甘熱,可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主脾胃虛寒、食少反胃、瀉痢、腎陽不足、氣血虧虛、虛勞羸瘦、腰膝酸軟、陽痿、寒疝、產後虛羸少氣、缺乳等。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等虛症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  

除了多吃羊肉以外,還可多食用黨參、黃芪、何首烏、當歸等補氣補血、滋補肝腎的葯膳。小寒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大棗粥,可使人感覺周身溫暖,精力倍增;山葯粥,則有養腎補血的功效。

注重溫補的同時,要注意小寒「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還要適當多吃苦味食物,因為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與小寒養生飲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