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奇而古老的摩腹養生法有哪些?
摩腹養生,是我國傳統的養生方法之一,在我國已有近千年歷史。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譯的《易筋經》中就有摩腹三法。在唐代,孫思邈也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養生之道。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有不少養生方法,其中之一是一日要摩腹數次,並曾寫下了「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飯囊」、「解衣許我閑摩腹,又作幽窗夢一回」等詩句。他不僅在飯後放下筷子便摩腹,而且常常邊散步,邊摩腹。如「迴廊摩腹行」、「徐行摩腹出荊扉」等,由於陸游深諳摩腹之道,故盡管一生坎坷,仍得以高齡而壽終。
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顏偉在《延年九轉法》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摩腹的方法。常用的摩腹方法是,先用右手大魚際部在胃院部作順時針方向揉摩約120次,再向下移動至臍部,在臍部作順時針方向揉摩約120次,然後用右手全掌作順時針揉摩整個腹部120次,再作逆時針方向揉摩120次。摩腹時也可用左手重疊於右手背上,雙手一起動作,以加強推拿揉摩的力量。《諸病源候論》中說:「兩手相摩令熱,然後摩腹,以令氣下」,「著摩臍上下並氣海,不限次數,以多為佳」。《千金要方》中說:「食畢當散步,數里來回行。摩腹數百遍,可以無百病。」
現代醫學認為,摩腹可使胃腸及腹部的肌肉強健,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使胃腸的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改善。這樣,食物便能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人體得以強壯、健康和長壽。臨床實踐證明,摩腹對許多慢性病如肺心病、肺氣腫、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腎炎、便秘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由於摩腹能刺激末梢神經,使毛細血管開放,皮膚組織間隙的廢物被排除,從而促進機體的代謝,起到消除脂肪、減肥健美的作用。
必須注意的是,揉腹時手法操用要自然,手法直輕緩,次數與時間不必過於拘泥,可由自我感覺而定。揉腹不可在過飢或過飽時進行,且要排空大小便。內臟脫垂者直輕按,肝硬化患者不宜揉腹。腹腔內患有惡性腫瘤或胃腸功能紊亂、內臟出血、闌尾炎和腹膜炎等急腹症時,絕對禁止揉腹。由於男女腹部生理解剖略有不同,女子腹部較軟、脂肪層較厚,肌層較弱,盆腔內又有女性生殖器官,因此按摩時用力應輕。孕婦不宜揉腹,以免發生流產。揉腹操作後可能有一些反應,例如腹內出現響聲(腸鳴音亢進)、曖氣、放屁、有便意或尿意、腹腔內有溫熱感、容易飢餓等,均屬正常現象。
2、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3、中醫按摩是特別好的一個養生方法,感冒時可以按哪些穴位來改善身體狀況?
當孩子感冒了,我們一定要區分清楚,到底這個感冒的症狀是風寒還是風熱。可以根據孩子的咽喉部紅與不紅來做初步的判斷。咽喉部如果不紅的話,多半事風寒感冒,而咽喉部如果紅或臃腫,那多半是風熱感冒。風寒和風熱感冒都不適合吃油膩,粘滯,酸澀或者有腥味的食物。當然感冒也可以通過按摩一定的穴位來得到改善,接下來我就為大家提供一套按摩手法。
首先我們必須得明白這幾個穴位的位置:天門穴位於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條直線坎宮。穴位於眉部,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呈一條直線。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發際線高骨下凹陷處。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中。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肩井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明白了以上穴位的位置我們就可以進行按摩了。
第1步,找到天門穴,用兩手拇指自兩眉頭之間向上直推至額上前發際處。第2步,找到坎宮穴,用兩手拇指螺紋面向自眉頭向眉尾分推。第3步,找到太陽穴用拇指指端,柔運;第4步,找到耳後高骨。用雙手中指指端揉耳後骨。
第5步,用雙手從後面抱住孩子頭部,拇指放在枕骨之下,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然後進行揉按。第6步,用雙手拇指按揉風門穴。第7步,用拇指按揉大椎穴。第8步,左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按揉簽冰雪,右手拿住其同側的手指,屈伸肘腕並搖動其上下肢。學會以上的辦法就能讓孩子的感冒得到緩解。
4、養生保健按摩都有哪些?效果怎麼樣?
🌹🌹🌹【人體十大養生穴,常按常健康】1.明目百醒腦穴:風池。2.養胃穴:中脘。3.補腎固元穴:關元。度4.養護心臟穴:內關。內5.清熱止痛穴容:合谷。6.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7.舒筋活絡穴:陽陵泉。8.「全能」穴:足三里。9.滋陰養顏穴:三陰交。10安神健體穴:湧泉。
5、按摩保健養生到底有哪些功能
1.疏通經絡
《素問·調經論》雲:「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按摩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它不是隨隨便便在人體的某個部位推拿一下就可以發揮防治疾病的效果的,它是循經取穴,通過按摩對穴位進行刺激,而穴位是經絡與體表連接的特殊部位,人們可以通過刺激穴位,來調節經絡。按摩的原理就是通過刺激穴位來疏通經絡,增強經絡運行氣血、反映病症、調整虛實、傳導感應等功能,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2.調節神經系統
大家知道,神經系統協調著身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如果神經系統出現異常,就會影響人體內某些器官正常功能的發揮,使得人體發生病變,例如精神不好的人,往往會食慾不振,這說明胃腸的消化功能受到了影響。按摩療法可以通過推拿手法調節人體的神經系統.以保證神經興奮、抑制平衡。按摩療法調節神經系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平肝陽。主要針對肝陽上亢患者,通過按摩,可以促進周圍血管的擴張,降低血壓,從而緩解患者頭痛、頭暈等病症。
(2)移痛法。主要針對某一部位出現疼痛的患者,通過按摩,可以創造一個新的興奮點,使得原來的疼痛緩解或消失。
(4)解表。主要針對由於發生汗閉而出現體溫升髙、頭痛、渾身乏力等症狀的患者,通過按摩可以促進患者全身發汗,從而有效緩解症狀。
3.增強體質
按摩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增加紅血球數,白血球數,增強白血球吞噬細菌的能力,因此,按摩可有效提高人的免疫力。例如,用按摩療法治療胃下垂患者,可以有效增強胃腸功能,提高全身肌肉的張力。
4.活動關節
關節類疾病並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強直而不可改變,人們可以通過按摩療法增強關節的活動度,使得關節松動,從而有效治療關節病。
大家需要注意上述的四種功能,而且有助於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有助於疏通經絡,調節人體功能,而且還可以調節神經系統,按摩可以令人更加興奮,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全面的精心調養,有助於增強體質,而且要注意全面進行保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
6、名老中醫的養生保健法,吃什麼補腎,按摩大橫穴減肥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醫的養生保健法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醫在保健的過程中發現: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腦可以記憶外,嘴也不能閑著。當他用舌頭頂住上齶牙齦時,口腔內的舌下腺、頜下腺、腮腺就會分泌出很多津液。他每天堅持"運動"。現在,他已經90歲了,除了血壓稍高和有輕度的膽囊炎外,其餘什麼病也沒有。 我們醫院里有一位老中醫,已經90多歲了,仍然身康體健。但據我所知,他在57歲的時候,曾被死神盯上了。那一年,他被確診為同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快速性心房顫動、眼底Ⅱ期動脈硬化等疾病。那會老先生躺在床上一動也不能動,每次只要稍微動一下,心臟就會劇烈地跳動,好像要跳出來一樣。中醫講「氣為血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氣是人體生命的源動力,是生命延續的保障。只要能加快人體的「氣循環」,就能推動"血循環",從而加快血流的速度,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不能動彈,就做「氣息調理」老先生雖然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但他卻在暗暗地做「氣息調理」:先眯起眼睛,讓心平靜下來;然後讓呼吸變得細、勻、長。每天按時練習,慢慢地,他就感覺自己每次在呼吸完後,全身的血管好像都被調動起來了,身上竟然微微出汗了。為了讓腦子始終保持清醒,他在調理氣息之餘,還默默背誦以前學過的中醫典籍。後來,他發現了一個小訣竅。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腦可以記憶外,嘴也不能閑著。當他用舌頭頂住上齶牙齦時,口腔內的舌下腺、頜下腺、腮腺就會分泌出很多津液。就這樣,他每天堅持「運動」。有一天,他調理過氣息後,突然想試著坐起來,沒想到竟然成功了。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後,他感覺房顫沒以前厲害了,心臟也沒有以前稍一動就想跳出來的感覺。他逐漸能下床、能外出散步了。 現在,老先生已經90歲了,除了血壓稍高(已經控製得極好)和有輕度的膽囊炎外,其他什麼病也沒有。吃什麼補腎,核桃仁炒韭菜古醫書推薦的補腎食療法——核桃仁炒韭菜狗肉、羊肉、泥鰍等都是補腎陽的好東西,但對有的老年朋友來說,可能不太容易消化。那麼,他們可以吃這樣一道原料簡單但補腎效果非常明顯的菜。這就是《方脈正宗》中提到的「核桃仁炒韭菜」。①取核桃仁50克,韭菜、香油、食鹽各適量;②做菜前先將核桃仁用香油炸黃;③把洗凈的韭菜切成寸段,放入核桃仁內翻炒,加入食鹽即可。平凡的口水也是養生的神水口水能讓人起死回生,這句話說出來,估計沒有幾個人會信。但是,口水確實是一種良好的保健之物。在古代,口水有很多美譽,比如「甘露」「神水」「長生酒」等等。中醫對吞咽口水這種養生法也十分重視。他們甚至把它和吐納(呼吸養生)以及導引(鍛煉身體)並稱為古代養生三大法。《黃帝內經》中記載了吐納配合吞津這種養生方法。葯王孫思邈更是對這種方法推崇至極。我在看《千金方》時發現,活到101歲高壽的孫思邈在《干金方》一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記述這種養生方法。他在《養生銘》中寫道「晨興漱玉津,可祛病益壽」,並且還介紹了吞津養生的訣竅。口水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它不但能潤滑口腔、止血,還能抗菌、治傷。經常吞咽口水,能預防口腔、咽喉和牙齦發炎。另外,口水還具抗衰老的作用,它含有一種能使人年輕的「唾液腺激素」,經常製造、吞咽口水,就能讓您到老也活力十足。如果是在秋天這樣乾燥的季節,平時您要多吃一些橄欖或話梅,能促進口水的分泌。您如果容易心生燥火,就要經常泡一些具有清火作用的中葯茶喝喝,比如說胖大海、菊花、雙花等等。 現在,人們平時有什麼小病,一般都是忍忍就算了,非得等到大病來了才去求醫。其實,大病就是小病「攢」成的。平時有空的時候,大家可以去咨詢一下中醫,或者做一些食療粥、葯酒補補身子,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強您的體質,同時把小毛病都給消滅了。小病沒了,自然就攢不出來大病了。 坐在辦公室如何減肥,按摩大橫穴送給辦公室一族的幸福「禮物」——攢竹穴和大橫穴辦公室一族有兩大煩惱:一是眼睛酸痛疲勞;一是腰臀部不適、肉多。很多人為此而時常嘆息。其實,這兩點根本無需大家這樣煩惱,只要大家經常去按摩攢竹穴和大橫穴,這些煩惱很快就能消失。送給減肥一族的「禮物"——大橫穴另外,在電腦前久坐還會傷脾。很多人在久坐後會感覺腰部和臀部有不適感,如腰痛、臀部結癤等。這表面上看是「久坐傷肉」,事實上,皮、肉、筋、骨、脈各有所主。其中,「脾主肌肉四肢」。您如果久坐不活動,就會損傷脾臟的功能,從而導致肌肉萎縮。許多人在久坐後會感覺身體睏倦就是這個道理。大橫穴在此,何須為「游泳圈」煩惱;攢竹穴還君明珠。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脾經上這么多穴位,為什麼您偏偏要選擇大橫穴呢?這主要是因為大橫穴的「大」指的是穴內氣血作用的區域范圍大的意思。按揉這一處,就能「造福」很多處,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經常嚷著要減肥的朋友要經常接摩這個穴位,不但能減肥,還會讓您心情愉悅。「脾在志為思(憂)」,所以,很多人在電腦前坐的時間長了,就會變得少言寡語,這很正常。想得多了,說的就會少些。常按這兩個穴位,您就會變得話也多起來,精神頭也足了。在電腦前久坐的人,飲食上還可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平時可以多吃些雞肝、豬肝、胡蘿卜、蕃茄等。
7、摩睛視界的湯宜人養生的原理是什麼?
氣血是滋養人體的寶貴物質,氣血充盈則皮膚光滑細膩有彈性,免疫力自然提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8、什麼是養生按摩
養生按copy摩就是根據身體要解決的問題,如寒濕,酸痛等亞健康狀態,對身體相應的經百絡和穴位進行按摩刺激,讓氣血沖擊按摩的穴位和經度絡,讓身體知的血液循環加快順暢,並排除寒氣和毒氣,還身體一個道健康的循環,恢復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