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說太極拳能健身養生????
因為合理的運動都能健身養生,而太極是運動的一種,所以道理是成立的
2、結合自身情況談談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實踐證明,太極拳作為中國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明顯的養生健身功效。
(1)有利於微循環系統。微循環是指微動脈與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微循環。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現代醫學證明,人體步入衰老、高血壓、糖尿病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循環有密切關系。在習練太極拳時,心靜體松、動作協調,以意導氣,通過身體的伸縮旋轉運動和內氣在周身各個部位的暢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促進微血管的自律運動,加速微循環。
(2)有利於有氧代謝。太極拳的技術特點決定了太極拳為運動負荷適中的健身活動。適中的運動量可使新陳代謝處於適宜的狀態,無論是能量物質的供應,還是代謝產物的排放,都在一個比較有序的狀態下進行。
(3)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大腦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神經系統的中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對人的智慧與思維具有重要影響。進行太極拳鍛煉,可使腦細胞減少的狀況得以改善,使大腦功能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現代社會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使大腦皮層相應區域長期處於高度興奮的緊張狀態,容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太極拳運動中有意識地運用意念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的相互轉換,可提高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處於全面、協調的運動狀態。太極拳對老年人的心功能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對細胞的發育和延緩衰老具有重要影響。
(4)有利於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對人體的健康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太極拳的練習能夠有效地增大肺活量,改善肺組織結構,並對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經觀察,長期從事太極拳練習的肺結核患者的肺活量有明顯增加,而且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各種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說明太極拳可以提高練習者的肺通氣功能。
總的來說,太極拳對人體的作用很大。練拳時,以腰為軸,全身上下、肌肉關節、四肢百骸,都可得到活動,這促進了肌肉緊實,關節靈活,防止骨質疏鬆及變形。 練拳時要求精神集中,意念專一,因而加強了對神經系統的訓練,可以提高它的主導作用和調節功能。又由於它動作輕捷圓活,剛柔相濟,練後輕松愉快,消除焦慮,可以促進對事物的興趣,提高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情緒。
太極拳的最大優點在於其適中的運動強度,內外俱修的練功方法,廣泛的適應群體。據資料報道,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已將太極拳列入醫學范疇,將其作為醫學的一個分支,命名為替代醫學。太極拳是一門多學科組成的綜合性科學,定會像其他科學一樣,煥發出強盛的生命力。
綜合上述,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太極拳對人體身心健康的良性改善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不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對人有著很大的好處。太極拳不只是武術,還是健身術、養生術、健心術,尤其在醫學上作為一種醫療康復手段很起作用。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並不能說練拳就治百病,甚至長生不老,而是對某些疾病有治療作用,並有調節心理的作用。太極拳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養生健身運動。
3、請問哪裡可以下到基礎的太極拳的教學視頻
建議你先從「簡化24式太極拳」開始學起。
956167861是我的QQ在我的QQ空間里有你說的各種太極拳的基本常識和特點!你可以去看一下!我學的是陳氏的!
4、為什麼說太極拳能健身養生?
養生太百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度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於培偉道號:玄航道人在學習中醫中也得到了陰知陽五行的作用,在養生太極拳以陳式大架太極拳為基礎。陳式太極拳一路練習周身的松緊,注意關節活動、變道著轉勢。演練時立身中正,輕靈灑脫,拳勢舒展大方,動作柔順,架版勢可高可低,適合各種年齡層次、不同體質狀況的人鍛煉。養生太極拳對人身體起到的健康權作用極大。
5、45歲,養生健身為目的,學哪種太極拳最好
陳氏或是楊氏都可以
6、哪種太極拳健身效果最好
太極拳只有流派之分,沒有高下之分。
太極拳本身是可以鍛煉身體,修身養性,僅此而已。
7、練那種太極健身較好
太極拳有非常多種,不管是陳氏、楊氏還是孫氏,這些太極拳都是非常的不錯,重要的不是哪個太極拳好,而是哪個適合你,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太極拳主要由形和意組成,形為招式、動作、方法,是硬體的東西,意為意念、思維、觀想,是軟體的東西;兩者缺一不可,在健身方面形能健身鍛煉根本,可以強精氣,意能練神,只要精氣神足,身體將會非常的健康;建議以意為主,配合適合自己的招式,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推薦: 太極揉球法:觀想自己置身於大海的深處,腳踩著深海的淤泥,讓雙腳扎入淤泥中,注意體會雙腳在淤泥中難以行動的感覺,同時,觀想周身是茫茫大海,波濤洶涌,海浪在沖擊拍打全身的各個部位,穴位、細胞,讓身體變得非常的強健;注意體會那種拖泥帶水的感覺!!!而後觀想太陽就在你的手中,體會那種強大力量的感覺,雙手始終抱球,動作隨意,最後收尾的時候雙手交叉至於肚臍下三寸的下丹田處,男左手在內,女右手在內,氣沉丹田。 追問: 精氣是什麼, 意能練神,中的神又是什麼. 回答: 「精、氣、神」稱為人身的三寶,如人們常說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所以保養精、氣、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則,尤其是當精、氣、神逐漸衰退變化,人已步人老年的時候就更應該珍惜此「三寶」。 什麼是精?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從廣義上說,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說的精是指人體的真陰(又稱元陰),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而且能夠抵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影響而免於發生疾病。因此陰精充盛不僅生長發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強。精的來源,有先、後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於父母的,它在整個生命活動中作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斷地有物質補充才能保證人的精不虧,才能發揮其功能,這種物質即是後天之精。後天之精是來自飲食的營養物質,亦稱水谷精微.有了營養物質的不斷補充,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古人雲:「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說.人脾胃功能的強健,是保養精氣的關鍵,即《黃帝內經》所強調的「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雲「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賴飲食以自氣血」。故注意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才是保證後天養先天的重要手段。《干金方》就說過:「飲食當令節儉,若貪昧傷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享短氣」,這樣反不利於健康。怎樣才算「飲食有方」呢?歸納前人經驗,不外乎定時、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飲食得宜的基礎上,才能考慮葯物滋補的問題。服用補益葯物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施補」,不然也可能會適得其反。總之,合理的食補和葯補對於身體的保養是很重要的。 什麼是氣?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有兩個含義,既是運行於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因此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人體的呼吸吐納,水谷代謝,營養敷布.血液運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謂:「人由氣生,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其道。」書中還歸納出古人養氣的一些經驗:「一者,少語言,養氣血;二者,戒色慾,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臟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此七者強調了「慎養」:但由於氣是流行於全身、不斷運動的,所以人體也要適當地運動,促進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才會有利於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可使之極(過度)。」我國流傳下來的多種健身運動及氣功,就是以動養氣的寶貴遺產。 什麼是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它包括魂、魄、意、志、思、慮、智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能夠體現人的健康情況。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體體現。古人很重視人的神,《素問·移精變氣論》也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為神充則身強.神衰則身弱,神存則能生,神去則會死。中醫治病時,用觀察病人的「神」,來判斷病人的預後,有神氣的,預後良好;沒有神氣的,預後不良。這也是望診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精、氣、神三者之間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長的,他們之間的關系很密切。從中醫學講,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所以說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反過來說.神旺說明氣足,氣足說明精充。中醫評定一個人的健康情況,或是疾病的順逆,都是從這三方面考慮的。因此.古人稱精、氣、神為人身「三寶」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古人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死」的說法,以此也不難看出「精、氣、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追問: 有動作和意,那要心法什麼嗎?
8、養生太極和健身太極的區別
當今,太極拳已相當來普及,練太極拳的人很多,但真正按照太極拳的方法練拳的人很少,練成功夫、獲得功效的人更少。這是由於太極拳運動中的非太極拳化傾向之影響所致。源不說廣大群眾流行太極拳,就說攀龍附鳳的「正宗」門戶大師,也有知不按太極拳的功法演練,卻在顯形亮相、使力鬥巧上下功夫者,練拳的目的是為了給別人看,為了搏取金牌和掌聲。這種將太極拳的異化,使得太極拳的健身功效和武術技擊功夫道都大打了折扣。行家戲稱其為「太極操」。
9、關於太極健身~~
太極拳簡介
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它綜合了各家拳法之長,結合導引吐納,採用腹式呼吸,能在練拳時汗流浹背而不氣喘,動作暢通氣血。它也融合了以陰陽為基礎的經絡學說,成為內外雙修,身心並練,將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結合為一的內功拳法。動作以鬆柔入手,練勁養氣,可緩可快,柔中寓剛,剛中有柔。 陳式太極拳以纏絲勁為靈,楊式太極拳則以抽絲勁為主,皆以內勁為統馭,形成剛柔相濟,內外相合,上下相通,形意結合, 陰陽互交。陳式太極拳由明末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庭所創。後來經過楊露蟬、全佑、吳鑒泉、孫祿堂、武禹襄 等各路名師發展,自成流派,又派生出楊式、吳式、孫式、武式等等各式太極拳。
太極拳適合任何年齡、性別、體型的人練習。經常練習太極拳,對於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一種簡單而又高深的運動,練氣、蓄勁、健身、養生、防身、修身,一輩子受益無窮。
1988年,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有關專家,按競賽要求,將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編製成規范的"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2000年5月,中國武協啟動太極拳健康月活動,決定將每年的5月定為太極拳月。
2000年7月,在國際武聯執委會支持中國的5月太極拳月活動,並將5月定為世界太極拳月。
五式太極拳簡介
當今最流行的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和武式太極拳,其特點風格也有所不同。目前,以陳式和楊式太極拳流傳較廣。
陳式突出特點是動作古樸,其中有發勁動作。
楊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架式舒展、綿緩柔和,給人一種氣勢不凡、大氣磅礴感覺。
吳式太極拳是在楊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特點是在動作姿勢上,身體上下成一線,更突出了柔和。
武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從技擊的要求出發,左手只管左邊防護,右手僅管右邊攻防;同時強調內氣的潛轉與動作的起承轉合。
孫式太極拳多用開合式,強調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