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芒種節氣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9-20 13:57:43

1、芒種節氣該如何養生 芒種養生要注意什麼

6日迎來芒種節氣,人們在養生方面應注意三方面:
衣衫要勤洗
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
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飲食宜清淡
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季的飲食宜清補。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
吃甜食過多,易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
提防熱傷風

夏天易患感冒,中醫稱為「熱傷風」,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等,有的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花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黏滯、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飯、油炸食品、海魚、甜食。
慎用補品,發熱時不要吃人參及冬蟲夏草、紫河車、鹿茸等溫性補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虛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項外,在飲食上還要忌過度食用冷飲,最好不食冷飲。

2、芒種節氣如何養生 最主要調整飲食起居的做法

芒種高溫多雨,空氣濕度大。悶濕天氣會讓很多人煩惱焦躁,食慾下降。要從起居、飲食和情志方面來調理身體了。那麼芒種節氣如何養生呢,一起來看下吧。
1、起居宜晚睡早起

大家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此處的「晚睡」並非指熬夜,古時候認為晚上11點已經進入子時,視為「晚」。同時,日常要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於氣血運行、振奮精神。

2、飲食需清淡

不要食勿過咸、過甜。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此時最好多吃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在飲食調理方面要少油膩,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如山葯、大米、大棗、雞肉、牛肉、蕎麥、豆類等,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還能增進食慾。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夏季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

3、情志要放鬆

芒種時風火相煸,容易導致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焦躁。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這樣肌體才能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因此,公眾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比如聽聽音樂、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努力做到靜心、安神、戒躁、息怒。防止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病。

3、芒種節氣如何養生 日常五個妙招健身又防病

芒種節令養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煩惱和憂郁情緒來,
使氣機得以宣源暢,通泄得以自如。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百,有利於健康。
每天要到戶外活動,適當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充盛,利於氣血運行度,振奮精神。

4、芒種節氣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5、芒種節氣養生吃什麼好

1、芒種時節最好的食物就是青梅了,青梅能消除疲勞,降血脂、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

2、芒種時節,你需要的是生津止渴的飲食。記得要「減酸增苦」,掌握好低鹽、多飲、清熱、淡軟的原則。盡量少吃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食物,注意不能過咸、過甜。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3、進入夏季,雨水較多,濕度加大,人們也容易患上感冒,中醫的角度稱為「熱傷風」,夏天感冒發燒特別的難受。生病期間可以多食用清熱去火的食物,比如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花等,用來以清熱解暑。

4、番茄湯,天熱漸熱,出汗太多會損耗身體的體能,可以喝點番茄湯補充一下。番茄性味酸平、微甜,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之效,將番茄煮湯食用既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生津利尿。

6、芒種節氣養生 芒種吃什麼好

1、芒種時節最好的食物就是青梅了,青梅能消除疲勞,降血脂、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

2、芒種時節,你需要的是生津止渴的飲食。記得要「減酸增苦」,掌握好低鹽、多飲、清熱、淡軟的原則。盡量少吃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食物,注意不能過咸、過甜。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3、進入夏季,雨水較多,濕度加大,人們也容易患上感冒,中醫的角度稱為「熱傷風」,夏天感冒發燒特別的難受。生病期間可以多食用清熱去火的食物,比如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花等,用來以清熱解暑。

4、番茄湯,天熱漸熱,出汗太多會損耗身體的體能,可以喝點番茄湯補充一下。番茄性味酸平、微甜,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之效,將番茄煮湯食用既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生津利尿。

芒種養生有哪些禁忌呢?

1、芒種時節要注意切不可貪涼,提防穿堂風、後半夜開窗睡、整夜吹空調等可能導致受涼的行為。

2、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及時補充水分,千萬不要等口渴時才飲水,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

3、氣溫升,雨水多,需要注意清熱祛濕,同時忌食油膩、黏滯、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飯、油炸食品、海魚、甜食。

7、芒種節氣吃什麼,芒種節氣如何養生,芒種節氣該做什麼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8、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1、注意排汗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變得更加充沛,也就是會有更多的雨水天氣。在這種雨量多、濕度大的環境中,很多導致濕邪進入身體內部。而且該節氣到了之後,氣溫也會變高,加上濕邪的話,會影響人體的汗液排泄。

因此,很多人會出現萎靡不振、容易睏倦等問題。甚至還有人會出現發燒、感冒和中暑等疾病。面對此種情況,必須要注意排汗,通過排汗的方式,將體內的濕毒排出來,進而預防疾病。

想要促進身體排汗的話,建議多曬太陽,因為可以順應陽氣,讓身體出汗,也對氣血運行有好處。此外,還可以通過運動排汗,比如說騎自行車鍛煉,比如好跑步,比如說打球等等,這些都是日常運動方式。

2、注意祛濕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增多,也就是很容易下雨。雨天多自然濕氣會變重,再加上天氣又熱,這樣子會影響人體的排汗,致使體內濕熱大量堆積,對健康非常不利。

為了健康需要及時為身體祛濕,比如說多吃南瓜、黃瓜、絲瓜、薏米、綠豆等,幫助祛濕消暑。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不要吃寒涼的食物,比如說冰鎮西瓜、冷飲、冰淇淋等等,以免加重身體內的濕氣。

3、適當午休

夏日白天的時間長,夜晚時間短,因此很容易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午休,彌補一下睡眠。建議午休半個小時就夠了,睡太久的話,反而會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反而感覺身體更加疲勞,沉重。

4、保持心情

芒種節氣到了,在這個時候氣溫高,濕氣重,會導致整個人出現倦怠的症狀,讓人們感到又累又困,因此,人們的情緒會發生變化,比如說變得煩躁、不安、愛生氣等等。這個時候要保持心平氣和,才能讓氣機宣暢,保持精神愉悅。

芒種時節吃什麼食物好

1、番茄

番茄中含有番茄紅素,它能夠抵禦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這是因為這種營養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芒種節氣到了以後,氣溫會變高,陽光更加強烈。為了避免被紫外線曬傷皮膚,建議要多吃番茄保護皮膚。

2、鴨肉

芒種季節可以吃些鴨肉,因為這種肉類不溫不熱,並且還具有清熱去火的效果。夏季天熱人體容易上火,最適合吃些鴨肉降火了。因此,日常可以用鴨肉燉湯食用。

3、青梅

青梅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吃它有助清理腸道,而且還能消除人體疲勞。芒種節氣到了,此時青梅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吃一些。不過需要注意的時候,新鮮的梅子往往比較酸澀,如果你愛吃酸的食物的人,建議吃加工過後的青梅比較好。

9、芒種氣候特點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的氣候特點
是一個農事忙碌的節氣,初夏迎來,北方小麥收割南方水稻播種。這個節氣不僅是農民伯伯在辛勤勞作,氣候也復雜多變起來。氣溫攀升顯著好不安分,雨量充沛多降雨,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公歷6月6日或7日前後,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的位置。由於天氣炎回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芒種時節天氣炎熱,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
芒種節氣氣候特點:高溫天氣頻發,濕度大多悶熱。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芒種期間,依然會有大暴雨,正常情況一般先進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區,入梅後如同華南一樣,該地區的主汛期開始,時有暴雨發生,山區地區需要警答惕局部大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世界,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10、芒種節氣前後如何養生 要注意什麼

一是「吃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陰、入心經、脾胃經的作用,在過了芒種之後我們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百例如苦瓜、蓮子、芥藍、蕎麥、生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的,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是「飲酸」,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氣、生津度止渴的作用,如烏梅、山楂、檸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因其適度進補,還能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也可以榨汁飲用,但不可以用飲料代替水,汽水、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專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反而會影響消化和食慾。
三者是「食粥」,古代醫葯學家李時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屬、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熱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都是不錯的搭配

與芒種節氣如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