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經絡養生偏方

經絡養生偏方

發布時間:2020-09-20 04:50:35

1、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2、穴位就是中葯,經絡就是葯房。哪些養生方法可以舒筋通絡,刺激穴位?

從中醫方面來講,經常按摩穴位確實可以起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的作用。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舒筋通絡、刺激穴位的養生方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身體酸痛

經絡不通的表現有哪些?

經絡不通會導致人體「微循環」出現阻塞。一般來說,如果經絡不通身體各個部位就會產生發冷發熱的情況。從中醫角度來將,人的體溫都是由氣血輸送維持的。哪些地方發冷就是經絡不通氣血無法送達導致的,哪些地方發熱就是經絡不通氣血無法順利通過積郁起來導致的。除此之外,身體出現疼痛麻木等症狀也是經絡不通的表現,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刺激頭部穴位

那麼,如何養生以達到舒筋通絡、刺激穴位的效果呢?

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輕揉耳輪以便刺激連通臟腑的經絡穴位。要知道耳朵上遍布著數十個穴位,經常刺激按摩的話,可以達到調理臟腑、養生保健的作用。正所謂,「摸耳治百病」,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經常用木梳梳頭。這種方法想必很多人也都知道。其實頭部有不少穴位,用梳頭的方式來刺激頭部穴位,可以起到舒筋通絡,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舒筋通絡

當然了,這只是日常養生的一些小方法。如果身體上真有疾病了,我還是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這樣才會好的更快一點。

3、疏通經絡的養生方法,能具體說一下么

正常人可疏通經絡。對於病人來說不打通任督二脈是不可能徹底疏通經絡的。濕瘀太多不打通任督二脈根本排不出來。

4、女性經絡養生效果好嗎?

現代的女性朋友是比較重視養生的,養生能夠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而且能防治疾病的功效。女性養生可以嘗試經絡養生的方式,可以得到最佳的養生效果,但是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女性經絡養生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頭部按摩

有一些白領一族長時間用電腦,就會出現頭痛或者頭暈的現象,這時候可以採取頭部按摩的方式來提神和緩解頭痛的症狀。具體的方法是用雙手拇指以及其他四指的指福,從額頭的錢發跡處,以按壓的方式按摩,一直推至枕部的風池穴,平時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頭,可以加速頭部的血液循環,能夠緩解頭痛,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

二、眼面部按摩

很多人面對電子類產品,眼睛都會出現疲勞的症狀,要想緩解眼睛疲勞的症狀,最好是做眼部的按摩。眼眶按摩先用兩只手的食指或者中指,從眉毛中間向外推眉毛,再由雙手拇指或者食指按摩眼眶內的睛明穴,按照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復進行幾次,直到整個眼眶有酸脹的感覺為止。

三、耳部按摩

因為耳朵和身體的五臟六腑都有相當密切的關系,經絡養生可以讓女性變得更加美麗。在平時經常按摩耳朵可以實現延緩衰老,按摩耳朵,除了可以強健內臟以外,還可以減少平時帶耳朵的損害。具體方法是搓揉耳朵,用雙手拇指做上下搓耳的動作。

四、四肢保健按摩

因為手和腳上有很重要的穴位,經常按摩,可以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還可以治療腰酸背痛等症狀。具體方法是從肩部向手臂拿捏,按摩手三里和曲池以及曲澤等穴位。點按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等穴,至酸脹感為宜。一手抓腳踝部,一手抓腳趾頭,應該做旋踝關節的動作。推拿湧泉的方法是快速用力搓熱腳底,能夠起到加強腎功能的作用,可以防止腳底出現冰冷的症狀。

五、腰部保健按摩

長時間久坐的人都會出現小肚子,具體的方法是用雙手握拳,用拇指掌關節在腰部作旋轉用力的按摩。再用手掌部用力上下搓動,直到腰部發熱為止。並且可以做一些彎腰和旋轉腰部的動作,可以鍛煉腰部的肌肉,那麼就不怕腰部再出現發胖的現象,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

六、腹部按摩加強腸胃功能

首先將雙手掌心搓熱,搓熱以後,用藝術的掌心貼在肚臍上,要以肚臍為圓心,以順時針方向做柔和的按摩動作。每次按摩可以持續為五分鍾左右。

上面介紹了幾種女性經絡養生的方法,女性朋友不妨嘗試一下這些養生的好方法,只要堅持,相信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養生效果。

5、中醫經絡養生操的做操方法及要領

綠谷五春經絡操分為五節,下面介紹每節運動所對應的經脈位置、動作要領及作用: 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鍾,每分鍾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1. 要領:五指並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拍打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手抓運動。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1.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煉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拍打六要穴。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1.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第5穴:腎俞穴。位於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開兩指。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的慣性空掌拍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腎虛、陽痿、性功能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脫發、耳鳴、耳聾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調理腎臟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四指、脛骨外線旁開一指的位置。胃經上的第一要穴。
1. 要領:沿著小腿外側的胃經一直拍到腳腕部,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調理人體後天的脾胃和治療所有脾胃有關的疾病,預防胃炎和胃癌。是兩大長壽穴之一,自古以來的養生要穴。 起跳運動。中醫葯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

與經絡養生偏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