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治療胃腸炎

中醫養生治療胃腸炎

發布時間:2020-09-19 18:18:21

1、中醫養生可以治療胃病嗎?

胃病會帶來身體上出問題,因為胃和脾是相表裡的,如果胃病損傷,脾肯定不會好,脾胃不好在來中醫里它是後天之本。臨床上很多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舌苔厚自膩,然後身上困重以及睡眠不好,有的是睡眠多,這些通通都提示脾胃出問題了,濕氣太大了,這個時候通過針灸去百干預,調整你的脾胃,很快你的脾胃功能就恢復了正常,一旦胃的蠕動正常了,度它會協助於脾,一旦脾胃功能和諧了,胃病也就基本上解決了。在臨床上胃病往往是生活規知律不好、飲食結構不好、脾氣暴躁、急躁易怒,還有就是壓力太大,盡量在生活中一定要有規律,飲食一定要有節制,再一個主要就是保持心情舒暢,盡量不要發怒、更不要熬夜,道這樣有利於減少胃病的發生。

2、胃腸炎的中醫治療好的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腸胃炎?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這是食物中毒引起。

症狀包括: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發燒、出汗。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嘔吐、腹瀉等徵狀約在二至四天後便停止,但也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細菌(沙門桿菌)感染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此時患者可能沒有什麼徵狀,卻是個帶菌者,可以傳染他人。

葯物治療:

中醫方面建議你可以喝祖方茶療瑺媦寶茶,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為什麼會有腸胃炎?病因可以是細菌、病毒、農葯、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

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別容易染有細菌。蒼蠅和不合衛生的烹煮器皿。

在室溫下存放食物,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雪櫃應在四度之下,熱櫃應在六十度以上,可令細菌停止生長繁犆。葡萄球和三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

尤其是含有奶類食品、經加工的肉類、魚生壽司等。

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

污染的禽類、肉類及魚類中,常可發現彎曲桿菌。這種細菌常會引起腹瀉和劇烈的腹痛。

大腸桿菌有很多種,大多無害,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這和奶樽消毒情序有關。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發病。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腸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屬植物、牽牛花及七葉樹屬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有青的化學品,如砷、鉛及各種殺蟲劑等。若服下這些化學品,在數小時內即可發病。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徵狀。

如何處理腸胃炎?

輕微腸胃炎,患者不經治療,也可自行痊癒。

胃腸炎通常都有毒性,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毒性都很輕微。但是臘腸毒菌病以及某些植物或化學物質中毒,如果不及早救治,則可能致命。

如果連帶有腹痛、糞便帶血,或其他料想不到的徵狀;徵狀嚴重,或延續時間較長;曾服下有素的植物或化學物質,必須立刻去看醫生。有高燒、復視、抽搐或癱瘓等現象,應該立刻去看醫生。

如何預防方法?

任何奶製品和經加工的魚肉類食物,如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便不宜進食。

要注意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中心的溫度夠熱才可進食。微波本身沒有剎菌的能力。

不要進食懷疑不合衛生的食物。尤其是無牌食店,處理不當的海鮮、魚生壽司。先參觀食店的廁所是一個好習慣,順道先洗手。別真的以為眼不見為乾凈!)

在外地旅行時更應注意,因為細菌的本種不同,腸道的抵抗能力會低一些。

冷藏的熟肉應當充分煮熟後才吃。

如果發現罐頭食物的容器有所損壞,或內裏的食物有異,即應丟棄。

奶類食品的有效日期不能不看。

不可吃馬鈴薯的嫩芽。

3、中醫治療腸胃炎有效嗎?

腸胃炎是原因不明的直腸或結腸的炎性改變。病變主要累及粘膜、粘膜層和粘膜下層。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瀉、黏液濃血便或者排便次數增多、腹痛、大便不成形。腸炎病情輕重都不一樣,有的病程遷延反復,有的呈慢性過程。有的也有跟免疫、遺傳、感染、精神因素也有關系。一般本病與結腸感染的疾病相似。故細菌感染與其他毒素可能與本病有關系。所以炎症性腸炎也能存在正常菌叢,免疫耐受缺乏的。所以它一般會分為輕中度的中度腹痛,有可能左上腹或者下腹陣發性痙攣,里急後重,一般都是直腸炎引起的。腸胃炎也會有全身的表現,比如發燒、消瘦、貧血、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反酸、燒心、腹脹。還有長時間飲食不規律、情緒變化都會引起。所以一日三餐要規律飲食,不能暴飲暴食,要吃易消化的食物,晚上可以適當地溜達。

4、胃腸炎中醫治療方法是什麼?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經全面檢查確診後進行系統治療,並配合精神方面進行調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機器,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對黏膜造成機械性的損傷,保持有節制的飲食是治療胃病的關鍵。另外,高度精神緊張也是胃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機、建築工人、辦公室工作人員等的胃病發生率都很高,所以這些人更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精神的愉悅。 1、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後嚴格遵守。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慣必須要改,並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因為人的生物鍾雖然可以前後移動,但總是在一定范圍內,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差別。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去查一下相關人體生物鍾的資料。
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狀是吃一點點就會飽,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脹,特別在晚上多吃的話,還會因為胃部滯脹而影響入睡。硬的、纖維類的東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議少吃多餐,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可以補充一些食物,但不宜過多,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正餐,正餐還是要按正常來吃。食物以軟、松為主,一些比較韌性、爽口的東西不宜多吃,因為這些東西最難消化。湯最好飯前喝,飯後喝也會增加消化困難。入睡前兩三個小時都最好不要吃東西,否則容易影響入睡,如果覺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應該戒煙、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料。
4、豆奶雖好,但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5、饅頭可以養胃,不妨試試作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類的食物是人體不能缺乏的,所以應該足量。但最好煮得軟一點再吃,這樣胃會好受一點。菜和果皮的纖維比較多,可以適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對多吃。
7、有胃病的人飯後不宜運動,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對消化比較好,總之,餐後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況下,不提倡吃葯,因為長期吃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癒。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醫,中醫的良方對於養胃特別有效。比如,中醫方面建議你可以喝祖方茶療瑺媦寶茶,內調,養胃,保護胃黏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9、木瓜適合胃的脾性,可以當作養胃食物,不過對於胃酸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而且,一定要記住,胃喜燥惡寒,除了冰的東西以外,其他寒涼的食物像綠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10、再提一次,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好。

5、腸胃炎吃什麼中草葯能治好?

1)適當休息,進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瀉劑,可給次碳酸鉍1~2g,每日3次;復方樟腦酊4ml,每日3次。
(3)解痙劑,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魯苯辛15mg,每日3次。
(4)按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選擇抗生素,但病情要長。也可用3%黃連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 00ml,保留灌腸,每日一次,10~20天為一療程。其他治療同急性腸炎。
(5)精神性腹瀉者,可用利眠寧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慢性腸炎的常用葯物如何?
(1)消炎止痛:細菌感染,除選用致菌培養有效抗生素外,可選用黃連素0 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腸靈4片,每日3次。病情出現發熱、脫水、休克可適當選用抗生素,必要時輸液輸血或吸氧。
(2)解痙止痛:阿托品0.5~1mg,或645-2,5~10mg,肌肉注射;或普魯苯辛15~30mg,日3次。
(3)止瀉劑可選用,次碳酸鉍1~2g,每日3次;復方樟腦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瀉者,可服利眠寧10mg,每日3次;或眠安寧1片,日2次。
(5)中葯方面:①脾虛泄瀉,可給予補中益氣丸或人參健脾丸。②腎陽虛衰泄瀉,附桂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氣乘脾泄瀉,予痛瀉要方或逍遙丸服用。

中醫對慢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
祖國醫學無慢性腸炎的病名,但根據其病的臨床特點,屬中醫學的慢性腹痛、慢性腹瀉范疇。其發病原因可見脾胃虛弱、腎陽虛衰、和肝氣乘脾、瘀阻腸絡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與肝腎密切相關。其病性,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之氣失司為本,胃腸功能失調為輔,致氣血逆亂,臟腑失調,陰陽不和等病理變化。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走於大腸泄瀉為其臨床特點。
(1)脾胃虛弱
久病不愈或寒濕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虛弱。脾為中土,喜燥惡濕,主運主升。胃乃腑臟,喜潤惡燥、主受納主降。兩者相輔相成,一納一運,燥濕相濟,共同完成吸收轉運水谷功能。今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升降失和,致氣機逆亂,致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腸腑混濁而下,遂成本病。
(2)腎陽虛衰
腎為先天之本,又為命門之火臟,主一身陽氣,具有溫煦、氣化、推動氣血、臟腑的功能。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脾陽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致脾腎陽虛,陰寒積盛,胃關不固,中氣下陷,運化失司,久瀉不止,疼痛纏綿,致發本病。

中醫對慢性腸炎的病機是如何認識的?
(1)病因:本病病因主要由於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和房事過度而致脾肝腎功能障礙。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納,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氣條達,則疏泄有利於脾胃之氣的升降。腎為先天之本,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陽,而致泄瀉遂成本病。
(2)病機:①病位:本病在脾胃,與肝腎關系密切。②病性: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之氣失司為本,導致清濁不分,升降失和,混雜而下,並走大腸泄瀉為標。③病勢:本病的發生是以先天之氣不足、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氣機升降逆亂為主,漸及它臟,臟腑失調。以泄瀉、腹痛、腸鳴為臨床特點。④發病: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腎陽不足、肝失疏泄,致消化、吸收發生障礙而致泄瀉。病情反復發作,時輕時重,纏綿難愈,病程較長。

怎樣辨治脾胃虛弱型慢性腸炎?
症狀: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納呆食少,食後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分析:脾胃虛弱而致瀉下,主由脾氣虛弱,清陽不升,運化失職所致,故見大便溏瀉,完谷不化;脾虛不運,則納食減少或食後脘悶不適,久瀉不止;脾胃氣虛,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黃,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均屬脾胃虛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氣。
方葯:參苓白術散主之。
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砂仁、陳皮、桔梗、扁豆、山葯、蓮子肉、苡仁理氣健脾化濕,是治療脾虛泄瀉的常用方葯。若脾陽虛衰,陰寒內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湯,以溫中散寒;若久瀉不愈,中氣下陷,而兼有脫肛者,可投補中益氣湯,重用黃芪、黨參以益氣升清,健脾止瀉。

肝氣乘脾型慢性腸炎的辨治如何?
症狀: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腦怒或情緒緊張之時,即腹痛,腹瀉,舌淡紅,脈弦。
分析:七情所傷,情緒不穩,激怒之時,氣機不利,肝失條達,橫逆乘脾,失其健運,故腹痛則瀉。肝氣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脅脹悶,噯氣食少。舌淡、脈弦,均為肝旺脾虛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葯:痛瀉要方為主。
方中白術健脾補虛;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升清止瀉。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瀉之功。

怎樣辨治脾腎陽虛型慢性腸炎?
症狀:黎明之前,臍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分析: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土,而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見臍腹作痛,腸鳴而瀉,瀉後自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均屬脾腎陽虛不足之徵象。
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方葯:理中湯合四神丸。
四神丸中補骨脂補腎陽;肉豆蔻、吳茱萸溫中散寒;五味子收斂止瀉。配合理中湯溫中健脾,主治脾腎虛寒之腹瀉。如年老體衰,久瀉不止,中氣下陷,宜加入益氣升陽及收澀之品,如人參、黃芪、訶子肉、石榴皮,赤石脂、炒米殼之類,亦可合用桃花湯以固腸收斂止瀉。

瘀阻腸絡型慢性腸炎如何辨治?
症狀:泄瀉日久,瀉後不爽,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面色晦滯,口乾不欲飲,舌邊有瘀斑或舌質暗紅,脈弦而澀。
分析:泄瀉日久,病邪入絡,血瘀腸絡,不通則痛,故有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瘀阻氣滯,故有瀉後不盡之感;口乾不欲飲,面色晦滯,舌邊有瘀斑,舌質暗紅,脈弦而澀,均為瘀血內阻之徵。
治療:化瘀通絡,和營止血。
方葯:少腹逐瘀湯主之。
方中以蒲黃、五靈脂與當歸、川芎配伍為君葯,合元胡、沒葯活血定痛;桂心、小茴香、乾薑溫經散瘀,使腸絡瘀血得散,則泄瀉腹痛而止。若氣血瘀滯,化為膿血,大便挾有赤白粘凍,可與白頭翁湯合用,以清熱涼血,利濕解瘀。

中醫對慢性腸炎的辨證要點有哪些方面?
(1)辨病緩急:慢性泄瀉發病緩慢,病程較長,遷延日久,每因飲食不當,勞倦過度而復發,常以脾虛證為主。或病久及腎,出現五更泄瀉,腰膝怕冷,是命門火衰,脾腎同病,治療則脾腎同治。
(2)辨病重:一般泄瀉,若脾胃不敗,飲食如常,多屬輕證,預後良好。若泄瀉不能食,形體消瘦,泄下無度;或久瀉滑脫不禁,致津傷液竭,則每有亡陰、亡陽之變,多屬重證。《中藏經》說:「病洞泄不下食,脈急則死。」可見能食與不能食,對於權衡泄瀉的輕重有重要意義。
(3)辨寒虛:凡病程較長,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屬虛證。糞質清稀如水,腹痛喜溫,畏寒脹冷,完谷不化,手足欠溫,多屬寒證。
(4)辨兼挾證:瀉而兼有惡寒自汗、發熱頭痛、脈浮者,為挾風;泄瀉發生在炎夏酷暑季節,症見身熱煩渴、頭重自汗、脈濡數,為挾暑;泄瀉而兼脘腹痞悶,噯腐酸臭,為挾傷食。

慢性腸炎的預後如何,如何進行預防保健?
(1)預後:慢性腸炎經過及時適當的治療,預後良好;如長期反復腹瀉,致脾胃氣虛,病久及腎,病情加劇。若腎虛進一步發展,既不能溫運脾陽,又不能固攝於下,而致泄瀉無度,則病情趨亡陰亡陽之證,預後多不良。
(2)預防: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蒼蠅,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3)保健: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粥湯等。若虛寒腹痛泄瀉者,亦可予以淡姜湯飲之,以溫振脾陽,調和胃氣。忌食辛辣炙 B032、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條件情況下,配合紅外線,蠟療、拔火罐、針灸、氣功等療法,以提高療效。另外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強烈刺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6、如何治療腸胃炎?

(1)病因
飼養管理不當,飼料質量不良,如發霉、腐敗、冰凍、有毒、混有泥沙及飲水不潔等均可誘發本病。
口腔疾病,服葯量過大,或由於胃腸寄生蟲的刺激以及某些傳染病等,亦可繼發致病。
(2)症狀
精神沉鬱,喜躺卧,眼半閉,頭彎向側方,食慾廢絕,反芻停止。腹壁緊縮,觸診有病感。腸音增強,初期便秘,後期出現腹瀉,糞便似水樣,惡臭,混有黏液,甚至有血液。若腸內發酵及腐敗產物被吸收,則可引起中毒,使病畜虛脫而死。
(3)治療
病初期,給輕瀉劑,內服石蠟油50~100毫升,或菜油100~200毫升,以排除有毒物質。
①消炎殺菌 可用鹽酸黃連素片0.2~0.5克內服,或用1%硫酸黃連素5~10毫升肌肉注射或用磺胺脒每千克體重0.4克,分3次內服。或鹽酸四環素40萬國際單位或2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10毫升,肌肉注射。
②下不止 可用鞣酸、鞣酸蛋白或次硝酸鉍2~5克內服。為了止瀉和吸收毒素,還可用葯用活性炭5~20克,硅碳銀5~20片內服。
③防止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50~100毫升靜脈注射。強心劑可用安鈉咖或樟腦水等。
(4)預防
加強飼養和理,凡是變質、有毒的飼料,禁止餵羊。飼料宜清潔,不應混有泥沙或其他雜物,不要飲死水,變換草料宜逐漸進行。群中病羊應及時隔離觀察和治療,查明原因採取相應措施。

7、用中醫葯怎樣治療急性胃腸炎?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葯: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中成葯:藿香正氣水。

〈3〉食滯胃腸: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中成葯: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倦怠乏力,舌淡,脈濡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中成葯:人參健脾丸。

8、中醫治療胃腸炎

平時小米粥,容易消化,性平。百度一下胡興猛治胃腸炎,看的不錯。

與中醫養生治療胃腸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