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學生養生方法

學生養生方法

發布時間:2020-09-16 17:51:50

1、大學生應該如何養生

一,日常生活養生的秘訣

1,陰虛體質者: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首先注意精神調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飲食上多吃清淡食物。

2,陽虛體質者: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注意多曬太陽,加強體育鍛煉。可多食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那些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者,飲食上應注意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

二,夏日養生的秘訣

都市生活節奏慢慢加快,吃是養生當中的重中之重。「葯補不如食補」,究竟應該怎樣美顏養生?如何才能保養得更好呢?
養生關鍵:"喝"出清涼"吃"出健康
夏日養生,瓜果蔬菜不能少,最佳的美食非水果莫屬,身為名模的韋傑為我們道出了夏日美顏術,清秀挺拔的她自然也有一些瘦身的心得與我們分享。
(韋傑:我比較喜歡一些木瓜什麼,我基本上每天早晨都是喝牛奶吃西瓜,夏天這樣比較舒服一點,有時候會喝一些紅豆砂綠豆沙,這樣比較養顏。)
看來綠豆紅豆仍是時下mm們青睞的食品,喜歡美食的你如果用心將眼前不同顏色的食物適當加以搭配,就是夏日裡一個不錯的美食養顏佳餚。

三,延年益壽養生秘訣

在我國傳說的壽星中,彭祖活了八百歲,是位最長壽的老人。是否真活了八百歲?實難考證,也難令人置信。不過,根據《國語》和《史記》的記載,彭祖是確有其人的,而且以長壽著稱。延年益壽養生法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

1,鍛煉身體。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後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他是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套健身法,被後人寫成《彭祖引導法》。

2,思想修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不受「慎喜毀譽」所累,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生活習慣,他堅持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並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4,夫妻生活諧而有節,他認為:情慾不可禁、男女相需猶如天地相合,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禁慾違反自然規律和人性有損健康;和諧的夫妻生活能增加精神活力,當然不可縱欲,過之亦影響健康。他還指出:當大寒大熱、大風、大雨、日蝕、月蝕、地震、雷電之時為天地交感、陰陽錯亂,人們不宜同房。飯飽、喜怒恐懼、酒醉時亦不宜同房,否則,不僅傷其身,尤其損其子。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能「避眾傷之事」,夫妻雙方均能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四,美容養生的秘訣

第一種食品:雪耳燉木瓜
原料:雪耳25克,木瓜1個,北杏15克,南杏20克,冰糖適量。
方法:
1.先將雪耳用清水浸透發開,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備用。
2.木瓜削去皮、去籽,用清水洗干凈,切成小塊,備用。
3.南、北杏去皮,用清水洗干凈,連同上面材料一起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冰糖,放入適量滾開水,蓋上燉盅蓋,放入鍋內,隔水燉至材料入味,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潤肺、滋潤養顏。

第二種食品、木瓜鮮奶
原料:木瓜360克,鮮牛奶兩杯,白砂糖適量,碎冰塊適量。
方法:
1.選取新鮮熟透木瓜,去皮、去核,切成大塊狀,備用。
2.將木瓜塊、鮮牛奶、白砂糖及適量碎冰一齊放入果汁機中,打碎成濃汁,即可飲用。
功效:潤膚養顏。
注意:脾胃虛寒者禁用。

第三種食品:龍蓮雞蛋湯
原料:龍眼肉15克,蓮子肉50克,雞蛋2隻,生薑2片,南棗4枚,鹽少許。
方法:
1.先將雞蛋隔水蒸熟,去殼,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
2.龍眼肉、蓮子肉、生薑、南棗分別用清水洗干凈。蓮子肉去心,保留紅棕色蓮子衣;生薑去皮,切兩片;南棗去核,備用。
3.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材料,改用中火煲兩小時左右,加入鹽少許,即可食用。
功效:寧心安神,養血潤膚。

第四種食品:百合紅棗銀杏羹
原料:百合50克,紅棗10枚,白果50克,牛肉300克,生薑兩片,鹽少許。
方法:
1.將新鮮牛肉用滾水洗干凈之後,切薄片,備用。
2.白果去殼,用水浸去外層薄膜,再用清水洗凈,備用。
3.百合、紅棗和生薑分別用清水洗干凈。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兩片,備用。
4.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百合、紅棗、白果和生薑片,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將熟,加入牛肉,繼續煲至牛肉熟,即可放入鹽少許,盛出即食。
功效:補血養陰,滋潤養顏,潤肺益氣,止喘,澀精。

五,四季養生的秘訣

四季如何養生

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經典著作——《內經》中,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過程中如何養生就已有記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與雞俱興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這就提示給人們,身體要健康,益壽延年,需要追隨大自然的規律,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為春三月,春天三個月是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暖,東風解冷,春陽上升,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生發育,棄故從新。

人們應早些睡覺,早一點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適當鍛煉,以發布「生」氣,注意運動應暖和,以適應春氣。並要讓身心感到舒暢、活潑,以使身體與春氣相適應。生活中應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惱怒,內存生而勿殺、予以勿奪、賞而勿罰的意念,從而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調暢。如果違犯了這一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夏季易患寒性疾病,從而導致人體難以適應夏季藩秀的「長」氣。
祖國醫學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季節,還應為下一季節打下良好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在這個季節里不能很好地養生,就會引起下一個季節的不健康狀態,有不少疾病就容易產生。如春季能注意「生發之氣」,本季節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調養「生發之氣」,不僅近在當時,並且能遺患於後。《內經》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不變。」肝屬木而主風,屬於自然界的東方,旺於春季。所以春季養生不好,不注意調養,易傷肝,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都容易發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陽春三月,氣候漸暖,這是春的主要象徵。然而春季又是氣候多變的季節,尤其是初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襲,氣溫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講「春捂秋凍」,所謂「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過早地脫下棉衣,應晚脫一點,而且要一件件地減。這從春天的天氣、氣候特點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來說,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多,忽冷忽熱,風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於春,惱怒等情志易刺激傷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惡化。另外,由於由冬入春,人們的抗病能力、氣候適應能力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較多,稍不注意就會感染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和少年兒童應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療不當,防護不周,常會導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紅熱、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染病都易傳染。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天肝氣旺、脾氣衰,應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屬肝,甘味屬脾,故需注意調養。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幾方面的調理外,還要針對春天的特點,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適度,增進營養,以增強體質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國醫學認為,夏天對人來說屬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應晚睡早起。苦味屬心,辛味屬肺,所以夏天應吃些辣味食物。雖然天氣炎熱,但不要貪涼,睡覺時腹部應蓋上被子,以免受涼腹瀉。雨季應避免濕氣的侵襲,及時更換衣服。平時應經常按摩足底湧泉穴,不要光腳,以免濕氣從腳底部侵入。
秋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秋到立冬為秋三月,天地陽氣日衰,陰寒日生,景物蕭條,養生亦應隨之。
秋天應早睡早起,這對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氣溫降低時應及時添加衣服,以免著涼。中醫認為,當秋季陽氣內斂,陰氣轉盛中,人應與秋氣相和平,保持體內陰精,不讓意志過分外馳,防止房勞傷腎。秋季萬物凋謝,老人憂思過多,產生垂暮之感,表現為情緒不穩、煩躁不安、難以入眠等症狀。金代醫學家李東垣說:「凡怒悲生恐懼,皆損元氣。」《醫學類編》說:「若日逐攘擾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故應保持情緒穩定,心如秋月,少憂勿思使志安寧。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當精神系統受到刺激,會導致機體正常平衡紊亂,易患疾病。心情開朗,使精神處於常樂之境,才能有助於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遲。冬天為腎氣旺、心氣衰的季節。鹹味屬腎,應少吃。應盡量避免吃灸烤油膩難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出門時易著涼。
實踐說明,祖國醫學中寶貴的四季養生法是有科學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對人們的健康長壽必定大有益處

2、科學養生方法。

1、早餐的營養搭配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

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2、午餐的營養搭配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

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

3、晚餐的營養搭配

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

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

4、睡眠方面: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有效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若超過1小時,可能會對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擾,往往適得其反。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如果經常熬夜,更會增加對身體的損害,一般晚上11時以前應當入睡。

5、運動方面,夏季是身體排泄的過程,血氣往外走,新陳代謝旺盛,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工作一段時間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做一些腿部運動操。

但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外出活動最好選擇散步等溫和的方式,並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以防中暑。

3、我是學生,尋求簡單實用的養生方法!!

早上:喝金蘆薈口服液、還陽水、吃些百時令水果。
中午:如無重大疾病,隨便吃。喝金蘆度薈口問服液若干。
晚上:自熬八寶粥、生拌菜,開督脈、熱水泡腳(答17~19點),喝金蘆薈口服液若干。23點前睡覺。
平時:好心情、版做運動、睡好覺。
記住:知道不重要,做到才重要!權

4、養生有哪些方法?

1.養氣

所謂養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調養健全人體各臟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養調節。後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涑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人。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隻要順從自然,內無雜念紛擾,安靜樂觀,怡然自得,這樣形體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養氣之道。在形體上,又要注重保養人體的正氣。即保證五臟之氣健旺,特別是保養脾胃之氣及腎氣。因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其精氣主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盛衰,腎中精氣旺盛,不使安泄,這樣才使人體健康強壯,才能益壽延年。再者,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維持先天之精氣充足的根本來源。所以要飲食規律,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調飲食

飲食不分精、細、粗、劣,都有其一定的「營養精微'。《內經》中所言「美其食',並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講無論食物的精粗,食之皆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補、不過量是飲食調節的重要一環。此外,飲食的調節要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以求與自然界相適應。如夏季氣候炎熱而濕重,飲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黃瓜、鮮藕、青菜等。可用綠豆湯加冰糖代茶飲,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利濕。

3.運動

人體的氣血運行,飲食的消化,都是運動。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即常言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

5、養生的方法

養生的的方法有很多,時令的不同,體質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同。
不過,我國民間流傳著一套非常好的養生方法,動作輕緩,簡便易學copy,不受條件的限制,若能堅持實施,定能強身健體、預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壽。
養生十六法如下:
發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運,耳宜常彈,齒宜常叩,舌宜舔齶,津(唾液)宜常咽,.腹宜常摩,濁宜常呵呵,胸宜常護,背宜常暖,肢節宜常搖,足心宜常搓,穀道(肛門)宜常提,大小便時宜閉口。

與學生養生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