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戒淫養生長壽戒淫

戒淫養生長壽戒淫

發布時間:2020-09-16 08:27:54

1、佛教戒淫

佛教淫戒有對於本門修行的弟子的,也有關於在家修行的居士的。對於本門的弟子,要求不結婚,不能行男女之事。對於居士,則要求不能與妻子之外的人發生非正當性關系,如強奸,通姦等。

不邪淫是指在家人,居家學佛,未能全斷淫慾,只許於正常夫婦間行之,此外與一切男女不得行淫。即正式結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慾,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間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貞良守禮。亦即組織家庭之後,夫婦須相敬如賓,不有其他淫亂行為,便能和睦相處,成為美滿家庭。若在家男女,能進而受持遠離非梵行等五種學處,是為受持增上五戒,得名為最勝優婆塞、優婆夷,然非離先所受五戒律儀更別有體。此邪淫戒三緣成犯:(1)淫心,(2)是道,大小便道、口道隨一,(3)事遂,入如胡麻,即失戒體。

2、道家戒淫嗎

同樣也戒的,因為會妨礙修行。尤其是要修煉得正果的道士,也稱為「出家道士」,必須居住道觀之中,不婚娶,奉齋戒;至於火居道士,可以娶親蓄子。
全真派以及與之接近的隱仙派等,由於修煉孤身修行的清凈丹法,所以禁止門人婚娶,並將斷淫作為修道的重要標准。

3、密宗修行也戒淫嗎

那個宗都是戒淫的,在家戒邪淫,出家就戒淫。
密宗當然也是一樣,至於雙修確實藏密里有,但也確實不是佛教原有,而是印度密宗的末期糅合了印度教性力派的東西產生而後傳入藏教的,也僅限於時輪金剛法,唐密和東密都是沒有這個的,但這個法門是好是壞還是不要評論的好,因為藏密在根本上是佛的法脈之一,這個毋庸置疑。
雙修法這個東西如果是在家人,那把它當成氣功練練也可,而且自從宗喀巴建立格魯派整頓藏教戒行之後真正的藏密喇嘛對這個東西也不那麼熱衷了,即便修這個也是極少用真人PK,而是用觀想法,且很多都是在家人修,並不是出家人,咱們漢人其實很難區分它們誰是出家人誰是在家人的,因此造成的誤會很多,雙修法現在的盛行,其實都是咱們漢人搞出來的,因為有市場所以才有買賣,造就了很多騙子和半騙子以及很多信徒,把這個炒的火熱。
所以密宗修行不用問,就是在家人戒邪淫,出家人戒淫。

4、以戒淫為因,果報是什麼呢?果報首先是得功名如意,眷屬如意,能得貴子(好後代)。能健康長壽(夫妻之間能

善男子!世間人不求取常住的真性,又不能舍離妻妾的恩愛,但能持守正心不流逸於邪淫之中,正心澄凈瑩潔,自然生發光明,命終之後上生天界,與日月相鄰,這一類眾生名為四天王天。對於自己的妻室,淫愛之心已十分微薄,於清凈獨居時,偶爾還有慾念生起,不能得到清凈的全味,這種人命終後,就能超越日月之光明,居於人間之頂,這一類眾生所居之處,這叫做忉利天。夫妻相會,逢淫慾心生起就暫且交歡,事後不再追思憶念,在人世間動念之時少,靜心之時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之中朗然安住,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的地方,這些人身上自有光明,這一類眾生名為須焰摩天。於一切時常在清凈中,有相應的欲觸逼迫,還不能完全拒絕,命終之後就能上升到精細微妙之境,不與下界人天之境相接,乃至於劫盡世界壞滅之時,火水風三大災劫都不能波及,這一類眾生名為兜率陀天。
我已完全沒有了淫慾之心,只是應你所求而行欲事,但於玉體橫陳之時,味同嚼蠟,全無樂趣,這些人命終後超越下界諸天,生於隨已意樂而化現之地,這一類眾生所居之處,就叫做樂變化天。沒有世俗的男女心念,而隨順世間行夫妻之事,於行事相交之時神遊境外,瞭然超越,這些人命終之後便能超出無化境的兜率天,以及化境的樂變化天,這一類眾生名為他化自在天。阿難!這六種天人,形體上雖然漸漸出離了男女交合的動觸,但心行跡相上尚且還有交合之想,從此以下,直至阿鼻地獄,都叫做欲界。
阿難!世間一切修心之人,不藉助禪那的修習,就沒有無漏的出世智慧,但能執身自守不行淫慾,無論行住坐卧,都沒有欲愛的想念,欲愛的染著不再生起,就不會再留住於欲界,此人就會在應念生身成為梵天之眾,這一類眾生叫做梵眾天。欲界的淫習既然除盡,離欲的清凈心顯現,於各種律儀愛樂遵守、隨順不犯,此人即刻成就梵天之德,這一類眾生叫做梵輔天。身心清凈,妙德圓滿,言行舉止威儀不缺,不但一切禁戒都清凈無犯,而且還明悟戒律威儀之道理,此人即刻成為統領梵天大眾的大梵王,這一類眾生叫大梵天。阿難!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這三類超勝之流,已不受一切淫慾的苦惱逼迫,雖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於清凈心中,已不為欲界的塵勞煩惱所動搖,稱為初禪。
阿難!其次,在梵天中統攝梵天天人,清凈的梵行圓滿,心如止水,澄湛寂然而不動搖,寂湛功深而光明生發,這樣一類眾生的名為少光天。身光心光輾轉映照,照耀無盡虛空,映澈十方世界遍成晶瑩的琉璃之色,這一類眾生的名為無量光天。以吸納執持圓滿的光明,來取代世間的言語音聲,從而成就教化之體,闡揚清凈的梵行,具足無盡的妙用,這一類眾生的名為光音天。阿難!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這三種超勝之流,已不受一切憂愁的逼迫,雖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清凈的心中,欲界粗鄙的塵勞煩惱已經降伏,稱為二禪。
阿難!光音天的天人以圓滿的光明取代音聲,透過光音使清凈的妙理得以宣揚,使清凈之行更加精純,而通於寂滅之樂境,這一類眾生名為少凈天。清凈的空性顯現,清凈之行同於虛空無邊無際,身心輕安如太虛空無掛無礙,成就寂滅的大樂,這一類眾生名為無量凈天。內空身心,外空世界,一切都歸於圓滿的清凈,純凈之德行圓滿成就,超勝的依託之境現前,而歸於寂滅的大樂,這一類眾生名為遍凈天。阿難!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這三種超勝之流,大隨順於凈樂之行,身心自在安然,得無量喜樂,雖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安然自在心中,歡喜妙樂具足無余,稱為三禪。
其次阿難!遍凈天人身心都不再受任何煩惱的逼迫,各種痛苦的成因也完全滅盡,但又能認識到空寂之妙樂並非常住,長久之後必定壞滅,因此頓時舍離苦樂二心,粗重的苦樂之相也隨之滅除,清凈的福德生起,這一類眾生名為福生天。舍離苦樂之心圓滿,融通一切事理,對清凈之行有了超勝的認識,凈福深廣沒有任何遮障,上妙隨順之凈福窮盡未來時空的邊際,這一類眾生名為福愛天。阿難!從福愛天中有兩種不同的道路:如果是從先前無量清凈光明心中,生起清凈的福德,福德圓滿妙明,並依此修證而住,這一類眾生名為廣果天。如果是從先前的雙離苦樂之心,精研舍離而連續不斷,圓滿究竟舍離之道,身心俱皆泯滅,心如寒灰,凝然不動可以經過五百大劫,但他既然以生滅心為本修的因地,所以不能顯發不生不滅的自性,因此初半劫時還能滅盡心想,後半劫時想心又生起,這一類眾生名為無想天。阿難!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這四種超勝之流,一切世間的苦樂境界所不能動搖,雖然不是無為的真正不動境地,但凈行之福及無想之境得之於心,而且功用純熟,稱為四禪。
阿難!四禪天中還有五種不還天,這些天人於下界中九品的煩惱習氣,同時斷除滅盡,苦樂之心雙雙舍離,欲界中沒有了可選擇的居住之地,所以只能以舍心眾生的同分妄見,於四禪天中安立所居之處。阿難!苦樂之心雙雙滅除,欣求與厭離之心不再交戰於胸中,心無煩惱,這一類眾生名為無煩天。如同機關與設備獨立分開而不能運行一樣,心境相脫沒有了交互之地,則欣求與厭離之心亦得滅除,這一類眾生名為無熱天。十方世界,唯是圓滿澄湛妙明的能見之性,再沒有塵境質礙等一切的沉垢,這一類眾生名為善見天。精純的見性顯現在前,就能象陶師捏土為器、鑄匠熔金造像一樣,心之所至,任運成就,這一類眾生名為善現天。追究這些物質化現的根本,窮盡物質色性的本性,入於空無邊際處,這一類眾生名為色究竟天。阿難!這五種不還天是極其高妙的境界,即使是四禪天的四位天王,也只能欽仰和聽聞它們的高名,而不能親知親見,就像現在曠野深山中的聖地道場,都是阿羅漢所住持,世間的凡夫俗子所不能見到一樣。阿難,這十八種天界的天人,以大丈夫身獨修禪定,無男女情慾之交合,但還沒有完全脫離形體的牽累,所以自從五不還天下至初禪天叫做色界。
再說,阿難!從色界之頂的色究竟天的邊際中,其間又有兩種不同的道路。如果從苦樂的舍離之心發起無漏的智慧,智慧光明圓滿通達,便可以超出色塵成為阿羅漢,入於大乘菩薩之流,這一類眾生名為回心大阿羅漢。如果從苦樂的舍離心中,舍離厭有之心得到成就,覺知到色身是一種掛礙,而消隕掛礙滅除對身體的執著,入於空無所有之境,這一類眾生名為空無邊處天。身形色塵的掛礙既已消隕滅除,沒有了掛礙也沒有了滅除之心,只留下阿賴耶識,及末那識中半分微細的內緣法執,這一類眾生名為識無邊處天。色塵消隕,空境消亡,微細的末那識心全部滅盡,十方空寂,迥然無所攸往,這一類眾生名為無所有處天。阿賴耶識的本性就是不生不滅,但以滅盡之道窮究細研,於無盡之中發宣滅盡之性,這時阿賴耶識好象存在,又好象不存在,好象滅盡了,又好象沒有滅盡,這一類眾生名為非想非非想處天。這些天人窮究空性,而不能盡得真空妙理,從五不還天的聖道來窮究空性的這一類天人,名為不回心的鈍根阿羅漢;如果是從無想天等諸外道天來窮究空性,而不知回歸於無漏的智慧,迷於有漏之想為真空,又不能聽聞大乘聖道,最終還要墮入輪回,流轉於六道之中。
阿難!諸天界的每一個天人,都是凡夫的業果酬答,酬答完畢天福享盡後,還要墮入輪回,至於各天的天王,則是大乘菩薩神通游戲於正定的三摩地,漸次向上增進,迴向聖倫的正修行路。阿難!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與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四空天,身心相繼滅盡,定性顯現在前,沒有了色塵的業果酬答,從此空無邊處天始,至非想非非想處終,稱為無色界。
這些都是由於不能了知妙明的正覺真心,以妄逐妄而妄有三界,於其中間妄隨七趣沉淪,捨生趣生隨其業因而各從其類。
其次,阿難!三界之中還有四種阿修羅類的眾生。如果在鬼道中以護持佛法的功德力,而乘著神通入於空無邊處,這一類阿修羅從卵而生,仍為鬼趣所攝。如果在天界中天德下降而遭貶墜落,其所居之處鄰近日月,這一類阿修羅從胎而出,為人趣所攝。還有一類執掌持世界的修羅王,他們力能洞天而無所畏懼,能與梵王以及天帝釋、四大天王爭奪權利,這一類阿修羅是因變化而有,為天趣所攝。阿難!另外還有一種下劣的阿修羅,他們生活於大海之中,潛藏於水穴之內,白天遊行於虛空,晚上歸宿於水中,這一類阿修羅因濕氣而有,為畜生趣所攝。
阿難!地獄、餓鬼、畜生、人、仙、天及阿修羅等七趣,如果精細研究他們的根本,都是昏沉迷惑的種種有為之相,因為妄想而受生,也因為妄想而隨著業力輪轉,但在圓滿妙明無造作的本覺心中,則皆如虛空中幻現的狂華,並無實體所能依著,只是一種虛幻的妄見,更沒有任何根源頭緒可追尋。
阿難!這些眾生不能認識到妙明的正覺真心,枉受六道七趣的輪回之苦,經過無量劫數也不能夠得到真正的清凈,都是因為隨順殺盜淫三種惡習的緣故,與這三種惡習相反的,就是無殺無盜無淫,有殺盜淫三種惡習的就是鬼道眾生,沒有殺盜淫三種惡氣的就是天人境界,這種有與無的互相傾奪,就生起輪回的性能。如果能了悟妙覺真心,發起三摩提,則妙明的正覺寂然常住,有無雙亡,無二之心亦滅,尚且沒有不殺不偷不淫之善行,哪裡會更有隨順殺盜淫之惡事呢?阿難!不斷除殺盜淫三種惡業,則眾生各自造業各自受報,惡因或輕或重各各不同,但眾多自業所共同感生的境界中,並非沒有各自的定處,這都是各自的妄念所發生,至於生起妄念的根本,則沒有任何原因,無可尋究之根源。所以你要勉勵那些修行人,要證得無上菩提,必須先要斷除殺盜淫三種迷惑,如果不斷盡這三種迷惑,即使得到神通也只是世間的有為功用,習氣不能滅盡,最終只能落於魔道。然而滅除妄想之心,只能是以虛妄逐虛妄,妄上加妄而已,如來說這是最值得憐憫的人!妄念是自已的迷惑所造,並非是菩提正覺的過錯,能依照這樣說的,才是正確說法,如果作其他的說法,那就是魔王的邪說。

5、居士五戒詳解淫戒:什麼是邪淫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系,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系,均稱為邪淫。
《圓覺經》中說:「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可知眾生的存在,皆由淫慾而來,若要凡夫眾生,皆斷淫慾,那是不可能的事;眾生修證至三果阿那含位,始得永斷淫慾;修禪定而入初禪以上,始能伏住淫慾;欲界眾生,雖至第六天,仍在淫慾中。所以淫慾的煩惱,在人類世界是很難戒絕的。佛陀設教,固然盼望一切眾生皆能離欲,但此終屬不可能的事,所以巧設方便,在家弟子,允許有其正當的夫妻生活。
事實上,人間的安立,端在男女夫妻的和合,正常的夫妻生活,不會帶來社會的悲劇;男女問題之為社會造成悲劇,都是由於不正常的男女關系而來,如果人人安於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我們的新聞報道中,便不會發現奸殺、情殺、強-奸、誘奸、和姦以及破壞家庭等等的字眼了。為了造成人間的和樂,佛陀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了邪淫戒。
邪淫戒以具備四個條件,成重罪不可悔:
一、非夫婦——不是自己已經結婚的妻子或丈夫。
二、有淫心——樂於行淫,如飢得食,如渴得飲。否則便應如熱鐵入體,或腐屍系頸。
三、是道——須於口道、小便道(陰-道)、大便道行淫。
四、事遂——造成行淫的事實。男女二根相接相入如胡麻許,即成重罪不可悔。
若五戒信士,除了妻室以外,於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的三處(即口道、陰-道、大便道)行淫;或於人男、非人男、畜生男及黃門(閹人及陰陽二性不全人)的二處 (口道與大便道)中行淫;人二形(有時變男有時成女者)、非人二形、畜生二形的二處行淫,犯重罪不可悔;兩身和合而未行淫,即行中止者,犯中可悔罪;發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罪。除女性的三處男性的二處,於其餘部分行淫,罪皆可悔。
於熟睡中的女性三處男性二處行淫,亦犯重罪不可悔。
於死女性的三處死男性的二處行淫,若死屍未壞或多半未壞者,亦犯重罪不可悔;若死屍半壞、多半壞,一切壞,乃至於骨間行淫者,中罪可悔。
一切方便而未行淫者,皆犯下罪可悔。
在《優婆塞五戒相經》中說:「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同值)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大正二四·九四三上)這是說,受了五戒的在家信士,給錢嫖妓,不為犯戒。此乃由於印度是熱帶民族,對於男女關系,非常隨便。男人嫖娼妓,是普遍尋常的事,所以不禁,但在大乘菩薩戒中,若非地上的菩薩,為了攝化因緣者,不得有此行為。即在今日中國人的習俗觀念中,狎妓而淫的行為,斷非正人君子的榜樣。我們既然信佛學佛,並且受了五戒的人,自亦應該視為邪淫了。
今人為了避孕或防毒的理由,有用子宮帽及安全套的,雖然男女性器,未曾直接相觸,但其仍受行淫之樂,若與夫妻之外的男女行淫,自亦視同邪淫。律中有明文,不論無遮隔(如用子宮帽及安全套)或一方有隔,或兩方皆有隔,只要性器相入如毛頭許(亦稱胡麻許),即成重罪不可悔。不論是內中作,外邊出精,或外邊作,內中出精,一律犯重罪不可悔。
如果是在家的信女,梵語稱為優婆夷,除了自己的已婚丈夫,不得與任何男性發生肉體關系。
女人以三處(口道、陰-道、大便道)受人男、非人男、畜生男、人二形、非人二形、畜生二形,及黃門行淫,而有淫樂的感受者,犯重罪不可悔;不論睡中或醒時,乃至強力所制,三處受淫,但有一念淫樂的感受者,皆成重罪不可悔;女人由於淫慾煩惱而於男性的死屍上行淫,若屍未壞或多半未壞者,重罪不可悔,半壞或多半壞者中罪可悔;女人由淫慾煩惱而利用器物入女根(陰-道)中(今人所謂手淫)而受淫樂者,犯下罪可悔。
有隔與無隔,准上可知。
犯戒均在於心,如無邪淫之心,即不會主動去犯邪淫戒,萬一受到強力的逼迫,而被姦汙,若於被奸之時,了無受樂之感,雖被姦汙,不為破戒。這在佛陀時代,有些比丘比丘尼,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或因睡熟之際,或因病苦之中,也被淫女及暴徒之所強-奸,但因羅漢已經離欲,斷無受樂之理,所以並不犯戒。
因此,淫戒也有開緣:若為怨家所逼,而不受樂者,無犯。
邪淫的范圍,不唯不得與夫婦以外的男女發生曖昧關系,即使自己的夫婦,亦有限制:佛菩薩的紀念日,每月的六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經期中,妊娠期中,產前產後,不得行淫;除了陰-道,不得行淫;除了夜間的卧室中,不得行淫。最好還能做到:子女成年之時,即行節欲,子女婚嫁之後,即行禁慾。
因此,邪淫的罪過,分為三品:與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親行淫者,為上品罪;與夫婦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為中品罪;與自己的妻子於非時、非道行淫者,為下品罪,以此三品輕重,分別下墮三塗。
然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凈戒人的梵行者,罪過最重。所謂凈戒人,是受了比丘、比丘尼戒、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戒,乃至受持八關齋戒於其齋日的佛弟子。破凈戒亦稱污梵行,但須是第一次破,若雖曾受戒,已先被他人破毀,再次與之行淫者,即不成破凈戒罪,但為邪淫罪。若不受五戒而破他人凈戒,雖未受佛戒,而沒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永被棄於佛法大海之邊外,所以稱破凈戒者謂之邊罪。
邪淫戒,本亦頗為繁瑣,比如不得說粗惡淫慾語,以及種種防微杜漸的細節,在此不能詳盡,但願各自攝心自重。

6、為什麼戒邪淫是最好的積累功德的事

你能行嗎?,除非你信主耶穌認罪,悔改,離開罪惡,得著耶穌賜給新生命(永生),遵行神的話,耶穌第二次再來接你,去天堂(永遠的家),那不信耶穌,不悔改,不認罪,耶穌第二次再來,施行審判以後,丟在硫磺火湖裡(永遠的死),神不強迫人信他,給人自由選擇。

7、戒淫。怎麼盡量去戒?

戒除手淫第一招:充分認識手淫的危害;
戒除手淫第二招:「戒酒戒人戒視頻」;
戒除手淫第三招:轉移注意力;
戒除手淫第四招:從生活細節做起;
戒除手淫第五招:避免獨處。
盡量減少手淫,節制性生活,多運動增強體質,保證充足睡眠,飲食清淡一些,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堅持每天都做提肛運動,或者深蹲起運動,對提高性功能幫助更大一些。

8、五戒中戒淫邪指的是?

"邪淫"一般是指佛教上所禁止的性行為,現代人引申為不良性行為。
三種定義:1、婚外戀、婚外情、婚外通姦可以被認為是邪淫。例如:除了夫妻之間的房事外,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系,可以被稱為邪淫。2. 姦淫;下流的行為。3. 中醫指致病的因素。
夫妻之間,亦有限制:①、非時邪淫:佛菩薩的紀念日,每月的六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經期間、妊娠中、產前產後,不得行淫。另外,日升之後日落之前這一段時間內的性行為也屬於邪淫。②、非道邪淫:除了陰道,不得行淫。③、非處邪淫:除了卧室以外,不得行淫。
在某些國家、某些時代,當時當地的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有些人娶幾個妻子不犯邪淫戒,因為他們是夫妻,則不犯戒;但是合法的夫妻以外,還金屋藏嬌,那就是犯戒了;如有男人喪失配偶,再娶不犯此戒。

五戒之一,為在家居士所持之戒。即不得侵犯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兒世間法、王法等)、法(指出家受戒及在家而受一日戒)所守護之婦女;或指男女雙方不得非支、非時、非處、非量、非理而行淫。非支,指行淫於產門以外之器官。非時,指胎圓滿時、齋戒時、病時等。非處,指於靈廟中、大眾前等處所。非量,指過量而行。非理,指不依世間禮法,如自行欲、媒合他等 。

與戒淫養生長壽戒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