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肛真的能養生嗎?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提肛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養生方法,而且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是現在的人雖然知道的人有,但是能堅持的人少之又少。
提肛對於人體而言有著很多的好處,可以消除很多的疾病:痔瘡、腸炎、便秘等,還可以預防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等。每天提肛一百次以上,堅持下去,必能受益終身!
1、提肛可以練就強壯的括約肌,增強體質及性功能。在人的生理結構中,肛門附近在三條經脈:督脈、任脈和沖脈,這三條經脈可以活躍人體的氣血,通過不斷的刺激和鍛煉,讓我們能夠從中受益匪淺!
2、提肛可以讓整個的盆腔收到鍛煉,消除多種疾病。通過提肛運動,可以有效的讓骨盆底得到鍛煉和按摩,活躍了局部地區血液的流通,正所謂通則不痛!所以堅持提肛,可以減少便秘、痔瘡的可能性,而且有效的改善尿頻、下腹痛等情況!
3、對於女性而言可以調理月經不調的症狀。女性每個月總是有那麼幾天是不舒服的,通過平時的鍛煉可以有效的緩解,並且能夠減少因為經期或者懷孕帶來的一些並發情況!
說了這么多,提肛運動究竟該如何的進行呢?方法就是:用力收縮前陰和肛門,然後稍微憋一會,放鬆之後再進行反復練習,一提一松。每次的提綱運動次數在50次左右一組,5-10分鍾左右,每天可做2-3組,而且鍛煉時間可行、可坐、可躺、可立,不受場地環境的影響!
2、聽說有葯王的養生十三法對老年人很好,都是怎麼操作的呢?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
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1)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
(2)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弱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
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1)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耳常鼓
(1)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復做10下。
(2)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壓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撲撲」有聲。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面常洗
(1)搓手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面。
(2)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復。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鍾。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
(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腳常搓
(1)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2)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對身體有益
3、提肛運動有什麼好處
提肛運動是什麼?提肛運動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松就是提肛運動。提肛運動鍛煉的是你骨盆底的肌肉,對於痔瘡患者、脫肛患者、孕婦、肥胖和長期便秘者有很好的作用,可改善尿頻、尿失禁、下腹脹痛。每個人都可以練。 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等肛周疾病。
方法/步驟
1
乾隆皇帝的養生學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乾隆為長壽之冠,享年89歲。清宮醫案記載乾隆晚年身體相當健康,87歲時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不久尚能讀書寫字。封建社會的皇帝地位至高無上,納妾選妃,聲色犬馬,過著縱欲無度的糜爛生活,因而長壽者甚少。為何乾隆能夠盡其天年呢?醫學專家認為,乾隆長壽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堅持提肛鍛煉。這個動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養生功法。我國傳統醫學中所說的「回春術」,就包括提肛運動這項內容,提肛運動不需要多長時間,但功效卻很顯著。
2
提肛運動的益處
對男性來說,有規律地收縮肛門是對前列腺有效而溫柔的按摩,可以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迴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症消退,對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前列腺疾病有很大幫助。提肛運動對提高女性的性功能也大有裨益。通過這項鍛煉,可以使陰道收縮有力,增強女性對性生活的感受。還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大笑、咳嗽時會出現漏尿的情形,這在醫學上稱為「尿失禁」。練習提肛一段時間之後,便能得到緩解。練習提肛對中老年人易患的痔瘡、肛裂、脫肛、便秘、慢性結腸炎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3
提肛運動的做法
做法:每天3-4次,每次20-40下,3個月為一個階段。收縮到頂點時停留一秒鍾,不要憋氣。
提肛是一種即簡便、又實用的肛門功能鍛煉方法,具有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雙重作用,國內外都很提倡該方法。其基本的方法可採用站、坐、卧等多種姿態進行,使用意念及內功,將肛門上提至臍中,做肛門上收的動作,自然呼吸或吸氣時提肛縮腹,呼氣時將肛門放下。此法不受時間和場地等條件的限制。
4、提肛運動可以側著做嗎
「提肛」即古時的「撮提穀道」,是古來養生家常用的養生之法,蘇東坡就曾說:「養生長壽古方,肛常提也。」
據史料記載,乾隆在上朝時也喜歡做提肛運動。
提肛是由肛提肌、肛門括約肌、盆底肌群共同協作完成的動作,簡單來說,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當然也需要必要的間歇放鬆。
提肛方法如下:
1、可採用站、坐、行中任何一種姿勢,放鬆,合上雙眼;
2、吸氣,收縮肛門;
3、懸息由一數到五,同時始終保持在懸息期間收縮肛門;
4、呼氣,放鬆收縮的肛門。
這個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鍛煉中要以感到舒適為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事實證明,提肛運動是一種對身體十分有益的保健方式。比如——
◇◇提肛對預防和治療痔瘡有明確的效果。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縮與舒張,可觸動內括約肌收縮和舒張,由此可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起到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作用。
◇◇對脫肛的患者來說,提肛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和治療方法。提肛使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脫肛症狀。
◇◇提肛運動對於長期便秘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改善尿頻、尿失禁、下腹脹痛等症狀。對男性,則更有使前列腺*減輕、炎症消退等功效。
提肛運動是一種簡單並易於操作的養生方法,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酌情選用。
5、提肛運動是坐著站著還是躺著做
「提肛」即古時的「撮提穀道」,是古來養生家常用的養生之法,蘇東坡就曾說:「養生長壽古方,肛常提也。」據史料記載,乾隆在上朝時也喜歡做提肛運動。提肛是由肛提肌、肛門括約肌、盆底肌群共同協作完成的動作,簡單來說,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當然也需要必要的間歇放鬆。現將提肛的方法,簡單呈列如下:
1.可採用站、坐、行中任何一種姿勢,放鬆,合上雙眼。
2.吸氣,收縮肛門。
3.懸息由一數到五,同時始終保持在懸息期間收縮肛門。
4.呼氣,放鬆收縮的肛門。
這個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鍛煉中要以感到舒適為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事實證明,提肛運動是一種對身體十分有益的保健方式。比如——
◇◇提肛對預防和治療痔瘡有明確的效果。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縮與舒張,可觸動內括約肌收縮和舒張,由此可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起到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作用。
◇◇對脫肛的患者來說,提肛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和治療方法。提肛使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脫肛症狀。
◇◇提肛運動對於長期便秘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改善尿頻、尿失禁、下腹脹痛等症狀。對男性,則更有使前列腺*減輕、炎症消退等功效。
提肛運動是一種簡單並易於操作的養生方法,我們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酌情選用。
健康貼士:
提肛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松就是提肛運動。在下列時間堅持提肛療效會更佳。
1.晚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進行提肛運動。
2.大小便後緊接著做提肛運動。
3.性生活後亦應提肛數次。
6、孫思邈說了幾個養生辦法是什麼啊
葯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葯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7、養生運動提肛有什麼好處
提肛運動e68a847a6431333337616633是什麼?
提肛運動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松就是提肛運動。提肛運動鍛煉的是你骨盆底的肌肉,對於痔瘡患者、脫肛患者、孕婦、肥胖和長期便秘者有很好的作用,可改善尿頻、尿失禁、下腹脹痛。每個人都可以練。 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等肛周疾病。
乾隆皇帝的養生學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乾隆為長壽之冠,享年89歲。清宮醫案記載乾隆晚年身體相當健康,87歲時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不久尚能讀書寫字。封建社會的皇帝地位至高無上,納妾選妃,聲色犬馬,過著縱欲無度的糜爛生活,因而長壽者甚少。為何乾隆能夠盡其天年呢?醫學專家認為,乾隆長壽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堅持提肛鍛煉。這個動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養生功法。我國傳統醫學中所說的「回春術」,就包括提肛運動這項內容,提肛運動不需要多長時間,但功效卻很顯著。
提肛運動的益處
對男性來說,有規律地收縮肛門是對前列腺有效而溫柔的按摩,可以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迴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症消退,對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前列腺疾病有很大幫助。提肛運動對提高女性的性功能也大有裨益。通過這項鍛煉,可以使陰道收縮有力,增強女性對性生活的感受。還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大笑、咳嗽時會出現漏尿的情形,這在醫學上稱為「尿失禁」。練習提肛一段時間之後,便能得到緩解。練習提肛對中老年人易患的痔瘡、肛裂、脫肛、便秘、慢性結腸炎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提肛運動的做法
做法:每天3-4次,每次20-40下,3個月為一個階段。收縮到頂點時停留一秒鍾,不要憋氣。
提肛是一種即簡便、又實用的肛門功能鍛煉方法,具有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雙重作用,國內外都很提倡該方法。其基本的方法可採用站、坐、卧等多種姿態進行,使用意念及內功,將肛門上提至臍中,做肛門上收的動作,自然呼吸或吸氣時提肛縮腹,呼氣時將肛門放下。此法不受時間和場地等條件的限制。
8、康熙乾隆有哪些養生之道?
清乾隆皇帝活了88歲,得益於他42字養生訣:「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腿常運,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乾隆皇「四訣」養生
愛新覺羅?弘歷,清高宗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享年八十九歲,是中國自秦以來歷代帝王中最長壽的一人。乾隆皇帝享松鶴遐齡,除了有優裕的生活條件外,養生有道,是主要原因。他根據自己的切身經驗,總結了「養生四訣」曰:「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吐納肺腑:他幾十年堅持黎明即起,做深呼吸運動,進行體操、太極拳等鍛煉。每天早晚還各做30—40次叩齒活動,以固齒祛疾。
活動筋骨:乾隆皇帝自幼愛騎馬射箭,更精於馬術。當了皇帝後,常以騎射為樂,曾親手一次射殺一熊二虎。八十歲高齡時,還騎馬圍射,千騎卷平岡。
十常四勿:「十常』是: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乾隆皇帝堅持經常做到「十常四勿」,說明他通曉養生之道,並常習之,是高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乾隆皇帝總結他自己常做的養生四訣中「十常」,都是我國古代導引術中的導引動作,根據有關文獻注釋如下:
1.叩齒:先叩大牙,再叩前牙,次數不限。然後以舌頭抵上齶,再滿口攪動,待唾液增多時,鼓漱十餘下。有固齒功效。
2.咽津:即古代稱服玉泉法。用舌抵上齶,待唾液增多時咽下。
3.彈耳:以兩手掩耳,手指貼住腦後,然後以食指壓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彈後腦部二十四次,能去除項後風池穴的邪氣。
4.揉鼻:以兩只手指按捏鼻樑左右三十五下。可卻鼻疾。
5.運睛:將雙眼向左右運轉各十四次,緊閉片刻,忽然大瞪。經常行之,能使內障外翳自散。
6.搓面:靜坐閉目,以兩手搓熱拂面七次,以漱津塗面,行之半月,可使皮膚光潤。
7.摩足:兩手左右交互,擦腳底湧泉穴二十四次,可以明雙目。
8.旅腹:寬開褲帶,用兩手摩腰眼二十四次,可以固精。
9.伸肢:也就是做些強度不大的健身體操,包括兩臂左右如挽弓,或兩手雙拓如拓石;或高坐伸腿。各二十四次,以去四肢風邪。
10提肛:臨睡前,在床邊平坐,然後閉氣,以舌抵上齶,以目視頂門,同時收縮肛門,用兩手擦摩兩腎穴各一百二十次。常做此功,可以通氣血,大有益處。
適時進補:根據身體需要,按照季節、氣候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吃一些保養身體的滋補品。
此外,乾隆皇帝還喜愛游覽、書法、垂釣等有益健康的活動。他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游歷南北方各地名山大川、文物古跡、園林殿宇、水榭樓台,從而達到開闊眼界,增廣知識,激勵志氣,陶冶性情的目的。乾隆皇帝晚年,還在故宮西側為自己退位後頤養天年,修建了一所御花園,全園面積不足六千平方米,但是亭閣樓台,曲徑畫廊,古樹奇花,假山怪石,盡收江南林園之美。他愛書法,書宗趙松雪,用筆有神,圓潤遒俊,常在游歷之處留御筆詩文。乾隆皇帝還喜歡垂釣,他在巡遊江南時常在揚州小金山西側的瘦西湖垂釣,至今瘦西湖猶存乾隆皇帝釣魚台遺址。
9、孫思邈養生十三法里的攝穀道是提肛的意思,提肛有什麼作用?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百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後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患肛裂的度病人主要由於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的劇烈疼痛,使裂口難以癒合。相反,如果肛門括約肌過於鬆弛,對痔核和直腸黏膜的支持力不夠,就會導致痔核脫出和脫肛。肛門疾病術後的人,因肛門括約問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有效的肛門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痔靜脈的答淤血擴張,增強肛門直腸局部的抗病力,促進傷口癒合,以避免和減少肛門疾病的復發。
提肛運動坐、卧和站立時均可進行。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氣,同時用意內念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當肺中的空氣盡量呼出後,屏住呼吸並保持收提肛門2~3秒鍾,然後全身放鬆,讓空氣自然進入肺中,靜息2~3秒,再重復上述動作;同樣盡量吸氣時收提肛門,然後全身放鬆,讓肺中的空氣自容然呼出。每日1~2次,每次30下或5分鍾。鍛煉中要避免急於求成,以感到舒適為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