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能使耳聰的養生

能使耳聰的養生

發布時間:2020-09-15 14:58:56

1、有沒有什麼保健方法可以延緩耳聾的產生和發展?

中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現將古醫籍中記載及臨床常用的耳保健按摩方法整理如下:
(1)耳咽鼓管自行吹張法。《保生秘要·卷三》載:「定息以坐,塞兌(鼻孔為兌),咬緊牙關,以脾腸二指捏緊鼻孔,睜二目使氣串耳通竅內,覺哄哄有聲,行之二三日,竅通為度。」
(2)《養生方》載:「以手摩耳輪,不拘遍數,所謂修其城廓以補腎氣,以防聾聵也」。此法是用雙手掌摩擦耳輪,以輕柔手法摩至潮紅為度。另外,《內功圖說》亦載:「以兩手按兩耳輪,一上一下按捺之,所謂營治城廓,使人聽微。」
(3)鳴天鼓法。《內功圖說》和《遵生八箋》中均載有鳴天鼓法,現匯總如下:先調整呼吸,使呼吸平靜輕勻;舉兩手心緊按耳門(外耳道口),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性橫按在兩側枕部,兩中指相接觸到,再將兩手食指翹起疊在中指上面,然後把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擊枕部,先左手24次,後右手24次,最後兩手同時叩擊48次。
(4)鼓膜按摩術《景岳全書·卷二十七》載:「凡耳竅或損或塞,或震傷,以致暴聾或鳴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於耳竅中輕輕按捺,隨振隨放,隨放隨捺,或輕輕搖動,以引其氣,捺之數次,其氣必至,氣至則竅自通矣」。從文獻看本方法適應證不僅是傳導性聾,對突發性聾(感音聾)亦當有一定的療效。

2、民間技藝對養生的作用

我國民間流傳的一套養生方法,養生經典六法,也叫養生六宜。

1.發宜常梳

方法 用梳子輕輕梳頭100-
300下,或將兩手十指插入發間,從前發際梳至後發際,反復數十遍,以頭皮有溫熱感為宜。早晚各梳一次。腦力勞動者,當用腦疲勞時,亦可隨時運用此法,以解除腦疲勞。

功效
梳發可刺激頭皮的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和頭皮的新陳代謝,並可改善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增強腦部的生理機能。因此,常梳發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聰耳明目、烏發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
站立或取坐位,兩眼微閉,將兩手掌相互搓熱後,覆於兩腮及下頜部,五指並攏,手小指貼於鼻側,掌指上推,經眉間印堂,上推至額部發際,然後向兩側擦至兩鬢(掌指部經眉頭、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經面頰(十指沿耳根進行)至腮部、下頜。如此反復,搓擦至面部有熱感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
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常搓擦可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滋潤皮膚,增加顏面的光澤和增強面部皮膚肌肉的彈性,有利於除皺消斑和延緩面容的衰老,並有提神明目和預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3.目宜常運

方法
取坐位,兩眼微閉,緩緩轉動眼球。先按左、上、右、下方向連續轉動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轉動9圈。然後,將眼睛緩緩睜開。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勞時進行。

功效
運動眼球可以鍛煉眼外肌,增進睫狀肌對晶狀體凸度的調節能力,改善視力,消除視疲勞,推遲眼的老花。另外,運動眼球還能促進眼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動眼神經及眼肌的功能,對眼球能起到保護、滑潤作用,而不易發生眼疾。

4.耳宜常彈

方法
取坐位,將兩手掌相互搓熱後,以手掌的掌心分別掩緊兩耳,手指並攏貼於枕部,食指疊在中指上,然後讓食指著力下滑彈擊枕部,使耳能聽到鼓鳴的聲響。每次彈擊20-40下,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

功效
耳常彈,可增強聽神經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復,促進耳部血液循環,起到提神醒腦,聰耳助聽的作用,對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5.齒宜常叩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鬆,閉目,靜心凝神,口唇輕閉,然後上下牙齒有節奏地相互輕輕叩擊。先叩臼齒36次,再叩門齒36次,要使每個牙齒都相互叩擊到。可在晨起和睡前進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後取卧位進行。

功效
叩齒產生的沖擊波不僅能促使牙根血管擴張,加速牙齦部的血液循環,而且還能改善牙齒、耳朵及腦部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防治牙齒松動、耳鳴和健腦的作用。

6.舌宜舔齶

方法 經常用舌尖輕輕抵住上齶,或用舌尖輕輕地舔上齶。每次從左向右和從右向左各舔20- 30下,每天進行2-3次。

功效 舔齶能產生唾液,防止口舌乾燥,增進食慾。此外,常舔齶還能起到寧心安神、防治神經衰弱的作用。

3、什麼人容易耳聰?

長期在噪音環境工作的,喜歡用耳機聽音樂或者喜歡戴著耳機聽著音樂睡覺的,有高血壓的等......

4、按摩耳朵養生5種妙法

不錯,謝謝分享!!

5、頭部按摩對大腦有健腦安神,聰耳明目的作用,這是為什麼?

【按摩天窗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暴喑等。
【作用功效】天窗穴,疏散內熱。

【穴位配伍】天窗穴配列缺穴治頸項強痛。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針刺方法】天窗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耳部咽喉部擴散。

【艾灸方法】天窗穴,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鍾。
【按摩手法】用雙手中指指腹按揉天窗穴穴位並做環狀運動,每次按摩2分鍾。

穴位君:

頭部按摩對大腦有健腦安神,聰耳明目的作用。按摩同時還呆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攝氧量,有益於大腦皮質的功能調節,對益智健腦,增強記憶、緩解疲勞、消除緊張、焦虎,使大腦重新獲是充足的精力和體力有益處,頭部按摩,還對防止失眠、耳鳴、耳聾、目眩等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頭部穴位按摩手法及功效

在頭部,密布著許多穴位,每個穴位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效,了解經絡與穴位的位置、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頭部按摩的養生祛病作用。


1、太陽穴

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左右各一。按摩該穴位可治療頭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濁涕等疾病,還可以減緩眼睛疲勞,促進血液與淋巴的循環,能美容肌膚。

2、印堂穴

在額部,在兩眉頭之間。按摩該穴位可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小兒驚風、鼻塞、鼻流濁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多用於治療神經性頭痛、鼻塞、高血壓等疾病。


3、安眠穴

翳風與風池連線中點,壓之有凹陷並敏感而脹。按摩該穴位可治療失眠、後頭痛、頸痛症。



4、魚腰穴

正坐或仰卧位。在額部,眼睛正上方,在眉毛尖。按摩該穴位可治療目赤腫痛、目翳、眼瞼蠕動、眶上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多用於治療急性結膜炎、面神經麻痹、近視等疾病。


5、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用左手掌或右手掌緊貼百會穴旋轉,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按摩此處可降血壓、寧神清腦。


6、風池穴

以雙手拇指螺紋面按揉雙側風池穴,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拍,約做32拍。




先用右手再換左手,先後按揉肘關節處曲池穴,旋轉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熱、降血壓。


常撓撓頭,防病治病

另外,頭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會、腦戶、前頂、玉枕等,針灸這些穴位,能夠防治疾病。按摩這些穴位,雖不像針灸那樣強烈,但是按摩的面積較大,動作輕柔,同樣能夠通經活絡,起到防治神經衰弱、頭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的作用,所以沒事經常撓撓頭,尤其是腦力工作者。


按摩頭皮,延年益壽防脫發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經常按摩頭皮能刺激頭皮上的毛細血管,使它們擴張變粗,血液循環旺盛,供給大腦組織更多的養料和氧氣。頭皮血液循環改善了,還有利於頭發的生長發育,防止頭發脫落和變白,老年人經常按摩頭皮,能夠延年益壽。


按摩頭皮的按摩方法簡便易行,隨時隨地均可,按摩時將左手或右手的五指伸開,用手指頭在頭皮上輕輕按摩,先前後方向按摩,再左右方向按摩,最後轉圈按摩,一般5-10分鍾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不過貴在堅持,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6、耳朵的保健有哪些?

耳朵保健一直很少受到關注,而老年性聽力減弱也是很多老年人都要承受的痛苦。但耳科專家表示,雖然沒有很好的辦法避免老年性聽力減弱,但經常進行耳朵保健可以延緩耳朵衰老。

專家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下面7點: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當人情緒激動或
著急之後,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內耳供氧不足,導致突發性耳聾;

——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可減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從而有助於擴張微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防止聽力減退;

——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葯物。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是引發耳蝸損害最多的一種耳毒性葯物,因此,避免濫用這類抗生素是降低葯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葯物過敏史者更應慎用此類葯物;

——避免長時間接觸高分貝噪音。長時間接觸高分貝的噪音會損害聽毛細胞,損傷內耳,從而導致噪音性耳聾。工廠的噪音會導致職業性的噪音性耳聾,卡拉OK等噪音很大的娛樂場所應盡量不去,另外也應避免長時間聽耳塞,否則會引起聽力減退;

——經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進內耳血液循環,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頸後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也可閉目靜坐,將兩手食指分別插入兩耳孔中,然後迅速抽出,如此連續做10次;

——不要掏耳朵。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掏耳朵時,稍不注意,掏耳勺還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這類疾病可能會引起耳朵的病變。

7、有什麼食物有聰耳醒腦的功效

醋泡黑豆,晚5-7間食用

8、可以聰耳明目的葯膳有哪些?

中年女性由於常感耳不聰、目不明,故宜多吃些能夠聰耳明目的葯膳。

聰耳,是指增強或改善聽力,預防耳疾,促進耳疾康復的保健概念。耳為聽覺器官,與人體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腎藏精、開竅於耳;肝藏血,其經脈繞行雙耳。若精血充足,濡養於耳,則聽覺聰敏可聞八方之聲,分曉五音之異。常見的聽覺障礙有二種,即耳聾和耳鳴。耳聾包括重聽(俗稱「耳背」)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甚至完全喪失;耳鳴是自覺耳內鳴響,或如蟬鳴,或如機器轟響,或似風吹聲,干擾正常聽覺。二者可單發,亦可由鳴至聾。耳疾的內因主要由腎臟虛衰或肝陽上亢所致,採取補腎調肝法有助於耳聰的保健。

明目,是指增強或改善視力,防治眼疾的保健概念。眼是視覺器官。人們常說:「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自己的眼睛。」可見眼睛的保健是十分重要的。中醫理論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腎同源」。肝腎的虛實盛衰,皆會影響視力的強弱,如果精氣旺盛,榮養眼目,才能視萬物,辨五色,審短長。反之,肝血不足則二目干澀,頭暈目眩。腎精虧虛則眼花,視物不清。明目措施內以調補肝腎為主,外以疏風清熱為主。

現代研究表明,維生素A與人類正常視覺有關。膳食中維生素A長期供給不足,就會出現暗視力減退,上皮組織受損,嚴重者導致於眼病、夜盲症,甚至失明。選用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魚肝油,以及富含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的黃紅色或深綠色的蔬菜水果,對眼睛的保健有益。

菊苗粥

菊苗25克,粳米50克。摘甘菊新鮮嫩芽或幼苗,洗凈切細,煎水去渣、取汁,以湯汁煮米為粥,冰糖調味。每日2次。

薺菜粥

薺菜50克,粳米50克。取新鮮薺菜,洗凈切碎,備用。粳米如常法煮粥,臨熟時加入薺菜煮沸即成。薺菜質軟易爛,不宜久煮。每日2次。

烏雞肝粥

烏雞肝30克,粳米50克,醬油適量。烏雞肝洗凈,切碎備用。粳米如常法煮粥,粥將成時,加入烏雞肝、醬油,攪拌均勻,略煮片刻即成。每日2次。

鯉魚腦髓粥

鯉魚腦髓5~10克,粳米50克。取鯉魚腦髓,洗凈,切碎,備用。粳米煮粥,粥將成時,入鯉魚腦髓、蔥、姜、黃酒、食鹽,繼續上火煮10分鍾停火。每日2次。

黃花菜肉餅

干黃花菜50克,豬瘦肉250克。黃花菜泡軟,洗凈,切碎;豬瘦肉剁成肉末,加入黃花菜、黃酒、蔥姜、食鹽、醬油、澱粉,調好肉餡,放在盤子上攤平,隔水蒸熟。佐餐食用。

炒羊肝

羊肝250克,雞蛋1個,蔥、姜、食鹽、米醋、香油各適量。羊肝沖洗干凈,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雞蛋清、黃酒、醬油、米醋、蔥、姜、食鹽、白糖,拌勻備用。香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調制好的羊肝,猛火快炒至熟。佐餐食用。

宜服潤喉清音的葯膳

由於中年女性常感咽喉不利、疼痛,甚至說話時亦感不適,故需常吃些能夠潤喉清音的葯膳為好。

嗓音是人們進行語言交往的基本條件,對於從事聲樂、廣播、電視、教育等職業的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需悉心養護,才能產生良好的嗓音效果。

中醫常咽、喉並稱,它們內連臟腑,外通口鼻,凡臟腑失調,外邪侵襲,皆可引起嗓音的異常。肺為嗓音之門,腎為嗓音之根,故在臟腑中以調肺腎為主。外邪客滯咽喉,多見風、寒、燥、熱,治宜驅風、散寒、潤燥、清熱。

常用的咽喉保健食物有荸薺、石榴、甘蔗、橄欖、梅子、無花果、羅漢果、冬菜、蘿卜、飴糖、蜂蜜等。

與能使耳聰的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