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1)冬至上班族養生小常識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2、秋冬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准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3、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養生保健的原則及方法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 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慾不振等現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調節飲食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佔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 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斂陰護陽
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 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 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接著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要注意盡量待在溫度室中的房間哩,減少外出次數。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等。茵此應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 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適度進補
在一般民眾的觀念里,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根據天人相應,時臟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臟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 季節。意思是天氣與人體方面四季時令對應五臟,冬季宜調理腎臟,腎是生命之元,茵此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臟,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4、冬至怎麼養生
1.調整飲食。
冬至時節應當食用性溫的食物,如牛羊肉、紅抄棗、桂圓、辣椒等,這類食物有驅寒、溫腎的功效。可以增加人體的熱能,提高抵禦嚴寒的能力。
2.多吃百堅果。
冬至時多吃些核桃、栗子、松子、榛子和花生之類的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禦寒的作用,能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3. 曬曬太陽。
冬季天氣度寒冷,人們都穿的嚴嚴實實的,中午的時候找個避風的地方曬太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問有利於身體健康。
4. 熱水泡腳。
冬至時節應當堅持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能答夠達到疏通經絡散寒活血的功效,減少疾病的發生。
5、冬季養生,有哪些小常識需要我們注意?
冬季養生先從養心開始。冬季來臨,要以養生為道。心態平和,多靜少思,保持心情暢達樂觀,才能減少生病。年終歲尾,往往工作壓力較大,因此,要防止過度勞累,避免身體長期「超負荷運轉」而積勞成疾。還要注意少為瑣事勞神費心,更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冬季養生養腎是關鍵。
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准備足夠的能量。如何對腎保養得當,則可以慢慢積蓄能量,為來年預先儲存元氣,必將使身體大大受益。合理安排起居作息,能夠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則可養精蓄銳。冬季養生要適當滋補。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甲魚等,都算作冬季滋補的上品,進補的佳品,只要不進補過剩,均是很好的選擇。還有一些滋補類食物,比如芝麻、木耳、黑棗、黑豆、海參、鮑魚等,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冬季養生不要忽視養腳。冬季氣溫低,保暖是不可忽視的。只有身體暖,才會氣血通,也才會避免疾病和意外的發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慢,
而且腳部的脂肪較薄,保暖性較差,因此,保持腳部的溫度,穿的暖一些的鞋子,經常用熱水泡泡腳,能有效提高抵抗力,減少生病。冬季養生要走到戶外去。有的朋友冬天願意「貓冬」,不願到戶外去,這是非常不科學的習慣。盡量選擇空氣質量好,陽光溫暖和煦的天氣,到戶外做適當的運動,同時曬曬太陽。需要注意的是,冬季運動也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建議慢跑、打拳、做操等。年紀大的朋友只要散散步。冬季養生切忌食物冷熱不當。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脾胃血管,損傷脾胃,使血流不暢,嚴重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而過熱食物進入腸胃後容易損傷食道,還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有損人體健康。
6、冬天到了發給客戶的養生小知識有什麼?
1、冬季養肺:石榴、柑桔、柿子、梨、葡萄,均有生津止咳、潤肺止咳之功效,是冬季養肺的上好水果。 2、保鮮小竅門:如果將削皮的水果浸泡在涼開水中,既可防止氧化而且保持原有色澤,還可使水果清脆香甜。3、辦公桌上養金魚與盆景好處多:煩惱的工作中,在眼睛疲勞的時候,可以看看綠色的植物或者魚缸中自由自在游動的魚兒,放鬆雙眼,賞心悅目,能預防乾眼症。4、吃火鍋時喝點酸奶有好處:吃火鍋時喝點酸奶,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預防因火鍋的油膩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腹瀉、腹痛等。5、牙齒保健:喝水是最簡單但卻很重要的牙齒保健方法。適量喝水能讓牙齦保持濕潤,刺激分泌唾液,起到牙齒保健作用。6、養生花粥:白蘭花花粥,將白蘭花煮成濃汁,再加蜂蜜、粳米煮熟,能止咳、補脾,對食慾不振有幫助。7、有趣短語:以粗茶淡飯養養胃,用清新空氣洗洗肺,讓燦爛陽光曬曬背,找群朋友喝個小醉,忘卻輾轉塵世的累。8、小雪節氣養生:適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等。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等。9、秋冬換季保養:滋補素食推薦捲心菜,其維生素C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多吃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10、荸薺豆漿有助緩解秋冬抑鬱方:把五個荸薺絞汁,加入250克豆漿煮熟,再加入適量白糖後即可飲用。有助緩解秋冬抑鬱。11、健康貼士:生吃大蒜需注意:不可空腹生食或食後喝過熱的湯、茶。每次以2至3瓣為限,注意不可與蜂蜜同食。心臟病和習慣性便秘者應少食。12、天灸貼葯須注意:又到天灸貼葯時,專家表示:"三九寒天"天灸對慢性病、呼吸系統疾病療效較好,但並非包治百病。13、冬季進補請注意:冬季進補僅適用於體質陽虛或寒、濕等病理變化的人群,不適於體質陰虛火旺和實熱癥候的人群。14、保健防治凍瘡方法:寒冷的冬天,長凍瘡是挺煩惱的事。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可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凍瘡。15、保健節律:起床後馬上拉開窗簾或者開燈,有助保持精力,據研究稱,這樣能讓你的生理節奏與一天二十四小時保持同步。16、冬天最佳活動:冬天能改善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多活動,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改善情緒的良方。17、冬季飲食最佳搭配方:百合配雞蛋,有滋陰潤燥、清心安神之功效。百合清痰水、補虛損,蛋黃能除煩熱、補陰血。18、動動腳趾健脾胃方法:每天抽時間或閑暇時練慣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站立時用腳趾練習抓地,均可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19、上班族保健方法:端正坐姿,上半身應該保持頸部直立,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呈九十度。正確坐姿能起到保健功效。20、寒冬時節多吃冬筍有益健康:冬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積"等功效。21、花草茶"混搭"推薦:玫瑰花+茉莉花混搭泡茶常飲,美容養顏,對肝臟和胃部都有滋補的功效,更可緩和緊張情緒。22、清新口氣有好招:咀嚼甘草、茶葉或者花生米,咀嚼時間越長越好,能讓口氣清新。用淡鹽水漱口,能起到口腔殺菌消炎作用。23、下午茶的好處: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喝下午茶能提高應變能力,經常喝下午茶的人應變能力上要比其他人平均高出15%。24、大寒時節養生葯膳:牛奶粥有潤肺通腸,補虛養血之功效。用一百克粳米煮至六成熟,再加上半斤牛奶,繼續煮至成粥食用。大寒節氣養生:大寒節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注重大寒養生有益健康。25、左右開弓練胸襟:馬步深蹲,雙臂舉過頭頂做拉弓狀,工作間隙時練上幾下,能鍛煉胸部、背部和下肢。持之於恆有益健康。26、泡溫泉注意事項:泡溫泉後宜休息兩個鍾頭再開車,特別長途。因為泡溫泉使人身心放鬆,同時也會致使人的注意力下降,不適宜馬上就開車。
7、冬季生活健康小常識
一、要讓寶寶多喝水
寶寶皮膚乾燥是因寶寶皮膚需要水。嬰兒體內水分佔體重的70%——75%,較成
人(60%-65%)高,因其生長發育旺盛,故需水量也多。水分的需要量與年齡、
體重、食物的質與量,代謝高低、體溫與腎濃縮功能等因素有關,年齡越小相對需
水量越大,食物量多,蛋白質與無機鹽含量高者需水增多,如喂哺牛乳小兒需水較
喂哺人乳者為多,因牛乳含蛋白質及鹽分較高。水的來源絕大部分來自飲用水及食
物中含的水分,但體內組織代謝是食物氧化過程中也可產生水,稱食物內生水,混
合膳食約418kJ(100kcal)產生水12ml。
每天要給寶寶補充充足的水分。最好要喝白開水,如果不愛喝白開水也可以喝
果水和菜水,但決不能給孩子喝糖水代替;房間里要有加濕器,尤其寶寶的房間里
面。如果沒有的話用濕毛巾放在暖氣上效果也很好。
二、室內通氣
室內房間要注意通風,每天定時開窗換氣,不要因為冬天氣溫較低,害怕冷就
把窗戶關得嚴嚴實實,這樣不利於室內空氣的流通,造成空氣質量下降,易造成皮
膚乾燥或其他病症。
三、補充維生素A
給寶寶每天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A是促進生長發育和維持上皮組織的完整,增
加皮膚粘膜的抵抗力,間接防止細菌侵襲。為形成視紫質所必需的成分,並有促進
免疫力的功能。維生素A含量較高的食物是:肝、牛乳、奶油、魚肝油。其前體胡
蘿卜素存在於某些有色蔬菜等植物中如胡蘿卜、黃瓜。其中含維生素A最高的就是
胡蘿卜,補充維生素A可使寶寶皮膚潤澤。魚肝油也有這個功效。
四、適當抹些潤膚霜
每天給寶寶抹兒童潤膚霜,冬天乾燥,霜比油效果好。洗完澡要趁著寶寶皮膚
的水分還沒有散發掉就抹上一層潤膚霜,保持皮膚濕潤,也利於保護兒童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