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年人春節期間養生

老年人春節期間養生

發布時間:2020-09-13 05:52:36

1、春節有哪些養生小知識呢?

春節養生小知識有哪些?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那麼春節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春節養生小知識

1、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血壓高一定要控制好情緒

闔家團聚,親朋好友之間無話不談,情緒激動難以避免。但情緒波動太大,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因素。「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注意避免談及易激動的話題。

2、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胃腸不好不可多食

春節期間,對於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來說,飲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頓不可過飽,不主張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負擔。飲食宜軟,不宜食煎炸、半熟食品及堅硬食物。

3、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肝膽疾病切忌飲酒

對於肝病患者來說,春節宴席應忌酒,肝病患者飲酒,會直接損害肝細胞,甚至使肝細胞變性或壞死,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膽囊炎患者飲食更要保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因為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會引發膽源性急性胰腺炎。

4、春節養生小知識之玩得適度

節日期間,親人團聚,家家都要痛痛快快地玩一玩,甚至那些平日很少玩的老年人也圍坐到麻將桌前,和子女們比比高低。適度地玩玩牌,會帶來歡快的笑聲,但切不可過。尤其是對於心血管不甚健康的老年人來說,更不可縱情地玩。玩的時間不可超過兩個小時,更不可挑燈夜戰,玩個通宵。老年人也不要參加賭博性質的玩牌,那種玩法可使精神高度緊張,對心血管十分不利。

5、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貴在堅持

這是最為重要的一條,即老年人在節日期間一定要堅持平時的生活節奏,堅持平時的體育鍛煉,堅持平時的治療。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停止鍛煉和擅自停用正在應用的葯物,是老年人節日出事兒的重要原因。這樣做對身強力壯的人可能影響小一些,身體還可能承受得住,而對於耐受性差、抗病力低的老年人來說,卻是相當危險的。身體各重要器官承受不了,引起體內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誘發多種疾病。

春節生病患者的注意事項

感冒患者忌」聚「

春節期間天氣寒冷,人們容易傷風感冒,如走親訪友聚在一起,極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調養,這樣既有利於病情恢復,又能避免將病傳染給他人。

胰腺病患者忌」飽「

節日期間,美味佳餚豐富,如過量進食會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壓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誘發急性胰腺炎。

糖尿病患者忌」甜「

節日期間,糖尿病患者應忌」甜「食,否則會使人體內負擔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脈管炎患者忌」煙「

節日期間,常有親朋好友來家」拜年「,脈管炎患者為了招待客人而陪著頻頻吸煙,這樣會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並能抵制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從而使病症加劇。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涼「

春節期間,氣溫較低,因此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以防舊病復發。

春節的語言禁忌

1、不能罵人,以保持好兆頭尤其不要罵孩子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另外,還忌諱與家人或朋友吵架。

2、春節期間,忌諱與人談論與死病災有關的話題,與此有關的字眼如完了不行了等也要迴避。

3、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發財之意),有的趕緊說:歲(碎)歲(碎)平安語言禁忌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融進新的內容,出現了新的春節禁忌語言忌說用諧音含有不吉利意味的語言或詞彙,如:裁員廣進(財源廣進)裁員滾滾(財源滾滾)薪餉四成(心想事成)遭裁禁飽(招財進寶)等。

春節為什麼又叫過年?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人們習慣把過春節叫做過年。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半夜子時過後,春節就算正式到來了。春節為什麼又叫過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傳說來源於叫「年」的怪獸

在遠古的神話傳說中,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2、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

另外,春節從起源上來看,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穀物多少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而,收獲五穀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過年」或「過大年」的意思就是慶祝五穀豐登。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皆大熟為大有年。

3、春節作為一年開端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年」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穀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並且,「年」和「春」常常聯系在一起。古時候,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於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開門紅。

收獲之後,結束了田間農活,首先想到的應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蔭庇。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祭祀活動多是在新舊二年交替的這段日子之中舉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律。人們在特定日子慶祝豐收以及進行祭祀活動,就叫做「過年」。

4、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以前「過年」和「春節」可是兩個概念。古代民間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同時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則稱為「春節」。這使得「春節」的地位更加穩固。

春節為什麼要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門神之神誕之日為正月十五日,民間多有在新春時節,祭祀門神並於大門口張貼(以進門者為視角,貼於門兩側,畫中門神以對臉相視為正確的傳統貼法,反之則為民間流傳的「貼錯門神」)門神的習俗。

關於門神的來歷,戰國時代的一部著作里有這樣一個神話記載,東海度朔山中,有一棵盤曲3000里的巨大的桃樹,其枝伸向東北方的鬼門,所有的鬼怪來往皆從此出入。樹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В??偶嗍庸淼男形??⑾幟母齬硨?鞣俏??閿貌萆?捆起來喂老虎吃。於是,人們就在兩塊桃板上,畫上神荼和郁?У南瘛V靡悅挪啵?雜?俟砩?擰U饈譴?抵凶鈐緋魷值拿派襇蝸蟆?/span>

經過歷代演變,門神的內容也不斷發生變化。唐代的門神已不是神荼、郁?В??懷閃飼厙硨臀境倬吹隆?/span>

秦叔寶、尉遲恭二門神,是民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武將門神,至今興盛不衰。二門神像的樣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有貫甲,有徒步,有騎馬,有舞鞭鐧,有執金瓜,還有對秦瓊、對尉遲(即一對門神都是秦瓊或尉遲敬德一人,分畫兩幅成為一對)等多種。在二門神的兩旁,有時還貼上這樣一副對聯:昔為唐朝將;今作鎮宅神。

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惡夢而生病,半夜三更時分,常聽到鬼叫。這事被大臣們知道後,秦叔寶聞言奏請太宗允准,他願與尉遲恭戎裝執劍,立於門外伺護。當夜李世民即能入睡了。一連數夜,安然無事。

李世民稱贊秦叔寶與尉遲恭說:「你們二位真是門神呀。」在感激之餘,又覺兩位將軍守夜太苦,於是就命畫師給二人畫像,將畫像懸於皇宮左右,以替代兩位將軍。至此後,再無鬧鬼之事。

後世人不知李世民因視聽幻覺而生病的原因,以為貼門神就可鎮邪驅祟,保家平安,於是就沿襲了李世民的作法,過年時將秦叔寶與尉遲恭的畫像作為門神貼在門上鎮宅護院。後來人們又推而廣之,不僅僅只貼秦叔寶與尉遲恭的畫像,也貼哼哈二將或其他古代武將了。此習一直延續至今。

門神分三類,不同建築「門神」有講究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許多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據資料記載,門神形象一般被劃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是身著朝服的文官,武門神即武藝高強的武將形象,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

而門神還因建築類別的不同,讓其看守的大門也相當講究。如,民宅門神多是神荼和郁壘,佛寺中的門神為四大天王,帝廟門神為「雙護太監」,衙署門神則為朝官和武將,神廟門神多為尉遲恭和秦叔寶。而在泉州的東西塔中還有一對守塔門神為哼哈二將。

在大戶人家,以及農村的院門外一般貼武門神,如神荼、郁壘,秦叔寶、尉遲恭,趙匡胤、李克用,張飛、關羽等武將;有影壁的還要在影壁沖街門的一面貼上鍾馗;而文官門神主要貼於院內堂屋門上,以天官居多,最受百姓歡迎。

有的門神畫中天官慈祥地攜帶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持鮮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漁燈,俗稱「五子登科」。另外還有文財神、五路財神、麒麟送子、加官俸祿等,都為百姓喜聞樂見。

2、老年人如何四季養生?

一、春季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忽冷忽熱,俗有「春天猴兒面,一日變三變」之說,時而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時而冷風陣陣,寒氣襲人,故春風春雨與健康有關。

穿著「宜春捂」,早春宜保暖。防風禦寒。衣服要慢慢地減,不要一下子就換上薄衣服。另外,要暖足凍頭,就是說棉鞋最好不要急著換,要暖腳,與此相反,帽子可以不用再戴了。晨練的時候不要出大汗,因為春季人體血氣活和,經脈舒暢,肌膚鬆弛,人體陽氣易發泄,所以要保護陽氣,適宜小運動量,出汗多會耗心血,損陽氣,對身體健康體不利。

睡覺「宜早起」,氣溫逐漸回升,「宜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居室」宜衛生」,室內勤打掃。置物要有序。

飲食「宜清淡」,春季利於失精血,化津液。食宜溫。有助扶陽氣,機體興旺。

防病「宜緊弦」,傳統醫學認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就是說,春天容易舊病復發。春天由於溫暖多風,適宜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因此,春天外感較多,對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更應引起重視。

二、夏季

夏季晝長夜短,暑氣灼人,老年人耐受力弱,適應性差,生活活動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壞,因而容易中暑,發生多種疾病,產生不測,所以更要安全度夏。

情緒「宜防躁戒怒」, 盛夏陽光強烈、天氣酷熱,加上人體陽氣旺盛,容易使人心煩急躁,老年人在酷熱的天氣里,一定要讓情緒處於平靜狀態,不可過度勞累、激動。良好的心態是身體最好的調節劑,可防止「五臟內火」的滋生。

飲食「宜清淡、營養,科學用膳」, 濕熱的環境為各種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了好的條件,由於老年人胃腸功能弱,夏季飲食一定要講究衛生,不可吃腐爛變質食品,冰箱內食物必須經高溫加熱後方可食用。食物要以溫、軟、清淡為宜,不可過多地吃冷、肥、膩的食品,不可飲食過量。若出現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嘔吐腹瀉,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生活「宜有序」,起居「宜有常」,應夜卧早起,參加晨練,不可貪涼。

睡眠「宜充足、防風」,夏季是人體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起居方面要適當地晚些睡覺、早些起床。清晨空氣新鮮,起床後可到戶外參加一些適當的體育活動,對增強體質頗有益處。中午要適當睡眠,保持精力,但由於天熱出汗毛孔擴張,機體易受風寒侵襲,所以不可露天或在樹下睡眠。夏季晝長夜短,且因燥熱,一般人睡得晚因而要用午睡來補充,但不可在涼風處和堂風口處及電扇旁午睡。 著裝「宜寬松舒爽」,夏日服裝為求簡單、單薄,透氣性好,款式上應寬松舒適,色彩要素雅大方,質地上能吸汗透氣,內衣褲要一天一換。

三、秋季

秋季的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先是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到「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一些老年人由於自身調節能力減弱,這時往往就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症狀,使老年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因此,老年人如想在秋季保持健康、延緩衰老,在秋季的生活、行為就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精神上「宜安定」,減少思慮情緒。降低秋季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良影響,維持心理平衡,注意解郁散結,保持歡樂情緒。

飲食「宜清潤」,飲食調理以防燥擴陰、滋腎潤肺為准,少用椒、蔥韭、蒜等辛燥食品。多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甘蔗、乳品等柔潤食物,強調暖食,禁忌生冷。

睡覺「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順應人體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陰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睡眠時間稍延長,免受凋零冷落之象的影響,也可減少小血栓的形成。另外,為增強體質,耐寒鍛煉從秋天就可以開始了。

衣著「宜秋凍」不宜早加衣,使肌體逐漸適應寒冷氣候,增強抗病能力。注意秋燥「,秋季天氣乾燥,老年人如果飲水少、長卧床、少活則易生便秘;高血壓病人發腦溢血,危及生命,所以要多吃水果蔬菜等。也可早上起床後揉腹一次,揉50下左右就可以了。

四、冬季

冬三月是閉藏的季節。天氣寒冷,氣候乾燥,河水結冰,田地凍裂,是陰盛陽衰的現象,冬季養生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原則。老年人易受風寒,要避寒就暖,應以養精蓄銳為主,內心有什麼事也要往好處想,冬天養生以養「藏」氣為主。

著裝「宜防寒保暖」, 老年人血液循環功能較差,如果室溫過低,老人的手腳就很容量凍傷;而如果室溫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又很容易感冒,老年人一定要隨時注意保暖防病。衣服盡量穿得寬暖,棉鞋要稍稍大一點,在鞋底的墊上均勻地撒一層生附子末,然後用棉布縫好,放在鞋裡,這樣可預防凍瘡,使雙腳氣血流通。

生活「宜有節」,起居「宜有常」,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太陽出來了再起床。早睡是為了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身體,遲起是為了養陰氣。

飲食「宜進補」,多吃高蛋白和維生素食物,並適時進補。葯補不如食補,陽虛之人多吃羊肉、雞肉、牛骨髓;陰虛之人多吃鴨、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

天氣晴朗「宜鍛煉」,冬季遇到好天氣時可適當進行戶外鍛煉,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增強體質;在冷空氣中鍛煉,可增加神經調節機能,提高抵抗力,但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大風、大霧、雨雪惡劣天氣,不可去戶外。

初冬時節,一些傳染病很容易流行,其中對老年人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流行性感冒。為了有效地預防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去影劇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居室內部要常通風,床頭經常擺放幾只橘子或一小瓶薄荷油,也可用米醋熏房間,這樣可祛除病毒。有一民間驗方可以提高禦寒能力、減少發病,即用大棗10個、生薑5片每晚煎茶喝即可。

心理衛生「宜講究」,冬季許多疾病發生發展或惡化都與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因此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老年人應保持樂觀、愉快情緒。

另外,講一下冬季老年人養生六不宜:1.不宜夜間憋尿;2.不宜門窗緊閉;3.不宜蒙頭睡;4.不宜飲酒禦寒;5.不宜取暖失度;6.不宜小疾不治。

3、春節期間,老人應該如何健康養生?

<

4、春節養生有哪些生活規律

關鍵詞:減壓、護眼、防春困。春分最適合賞花踏青,春分放風箏,不僅全身能得到運動,空中的風箏還能使人放鬆身心。

5、初春時節老人如何養生 這些食物吃了最養生

橘絡。不少人吃橘子時,在剝去橘皮之後,總要將橘瓣外表的白色經絡扯得一干二凈。其實橘絡中含有一種名為「路丁」的維生素,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密度,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防止毛細血管滲血以及高血壓病人發生腦溢血及糖尿病人發生視網膜出血。對於平時有出血傾向的人,特別是有血管硬化傾向的老人,食橘絡更有裨益。

骨頭。骨頭營養勝過肉。在顯微鏡下,一層以鈣為主組成的管壁里,有無數海綿狀的細孔,這里儲藏著豐富的營養。把豬骨頭與鮮豬肉的營養成分作比較,它的蛋白質、鐵質、鈉和產生的能量遠遠高於鮮肉。其蛋白質高出奶粉23%,是豬肉的兩倍,高出牛肉61%,是雞蛋的一倍多;至於磷、鈣含量更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比擬的。尤其難得的是,它的營養成分比植物性食品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魚磷。營養學家發現,魚鱗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多種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尤以鈣、磷含量高,是特殊的保健品。有增強記憶力、延緩腦細胞衰老,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病的作用。此外,還能預防小兒佝僂病、老人骨質疏鬆骨折

辣椒葉。辣椒葉含有豐富的鈣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其味甘甜鮮嫩,口感很好。既可單獨做菜,亦可與肉類同炒,還可煮湯。常食辣椒葉能起到驅寒暖胃、補肝明目、減肥美容的作用。

魚眼。特別是金槍魚科的鮪魚眼,含有相當豐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不飽和脂肪酸。這種天然物質能增強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對防止記憶力衰退、膽固醇增高、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大有裨益。

腸胃不好的人吃什麼:

牛奶。牛奶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有減輕炎症、保護胃粘膜之功,可每天早晚各飲1杯溫熱牛奶。

瘦豬肉。瘦豬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且是膳食中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可經常以煮熟燒爛的瘦豬肉作為菜餚。

牛肉。牛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極高,對脾胃有很大的幫助,做成牛肉汁,每天堅持食用,有健胃消食的療效。

蓮藕。生藕有止血健胃之功,急性胃炎可以一次用新鮮嫩藕1000~1500克,搗爛取汁,用溫開水沖服,或每次取藕粉20~30克,沖調後服用。

雞蛋。雞蛋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寒性胃痛可用雞蛋1個,胡椒7粒研粉,共炒熟後食用,每天1次。

山楂。山楂具有健脾消積、行氣活血之功,最適宜於飲食不節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腸脹氣、惡心嘔吐。市售山楂餅、山楂糕均可以零食形式食之;或山楂炒炭25~30克,與水共煎後服用,每天1次。

除此之外,還需要警惕的是有些食物是老年人初春不能吃的。

去年腌制的酸菜、鹹菜。春季氣溫升高,如腌制原料不夠新鮮,鹽量不夠、腌制不透的話,酸菜和鹹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明顯增加,如果食用顏色過深、變黏的酸菜或鹹菜,或一次吃太多,就容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發芽土豆。發芽或變色的土豆含有大量龍葵素,食用後易引起中毒。土豆要儲存在乾燥陰涼處,有輕微發芽的可剜芽削皮,並在烹調時加醋。

冷凍海產品。春季是海產品的淡季,如冷凍海產品存放時間過長(超過半年)或存放不當,就容易腐敗變質,產生有毒物質。而且這些有毒物質,加熱並不能徹底破壞其毒害性。

野蘑菇及野菜。隨著天氣轉暖,各種蘑菇、山野菜陸續生長,郊遊的人也增多。如果採食有毒蘑菇或加工不當的山野菜,容易引起中毒,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四季豆。未煮熟的四季豆含有皂素會強烈刺激消化道,且其中的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還含有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可使人食物中毒。

老年人的養生已經不能和中年人一樣不在乎季節了,老年人的身體的小胡系統不如年輕人那麼健全了,要學會根據世界選擇時令菜和食物來進行養生,要選擇性情溫和的食物,不要吃刺激和難消化的食物。

6、春節期間中老年人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春節是我國喜慶吉祥的傳統節日,家庭團聚、親友走動;中老年人更是享受天倫之樂,心裡自然高興。不過,在歡慶之餘,不可忘記合理飲食、規律起居、勞逸結合、防病保健。健康是寶,平安是福。

保持良好生活規律:中老年人應量力而為,不要因為籌備過節或迎來送往,打亂生活節奏;更不要徹夜打麻將,睡眠得不到保證,造成各器官功能紊亂。輕者精神不振,重者舊病復發。

講究飲食衛生:節日期間盡管食物豐富,應有盡有,此時應注意剋制,切忌暴飲暴食。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等不如青壯年,更要嚴格控制,特別是原來有心血管病、膽管疾病、糖尿病者,要保持平日飲食規律。

切忌煙酒過度:不少中老年人有吸煙、飲酒嗜好,過節了應酬增多,心裡高興。少喝一點低度酒、葡萄酒還是可以的,但切忌忘乎所以,開懷暢飲;煙就更不能多吸,否則,出了意外,後悔莫及。這一點作為子女、家人和親友負有規勸和監督責任。

不要隨意停止服葯:對於一些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過節要和平常一樣,按醫生要求堅持服葯,不能放鬆或存僥幸心理。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注意外出安全:中老年人也不免會外出探親訪友。由於節日期間車多人多,馬路擁擠,中老年人大都手腳不太靈便,反應較遲鈍,故要特別注意安全。一般說,中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單獨外出;遇天氣不好,自覺身體不適、睡眠不足或酒後,還是盡量不外出為好。

緊急時撥打「120」:節日期間,中老年人萬一出現傷病或舊病發作,如情況較緊急,除保持穩定情緒,採取必要措施,可考慮撥打「120」求助。

7、春節期間,如何養生?

春節期間,想要養生,必須節食,葷素搭配,葷的不要吃太多,太過油膩,會引起高血脂,春節期間,養生一定要注意身體,不能疲勞過度,小心傷到了自己的身體。

8、老年人春節飲食需注意哪些

1.吃得合理 在節日出問題的老年病人中,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人與飲食不當有關,其中較為多見的是連續吃高脂肪、高熱量、低維生素、低纖維素飲食引起的心臟病發作、中風、膽囊炎和胰腺炎等;飲食不潔引起的胃炎、腸炎等。老年人必須把住這—關。油膩的葷菜切不可多吃,每餐都應吃些蔬菜。晚餐堅持吃素食,以七八分飽為宜。
2.切莫貪杯 春節期間由於喝得過多而出事的人相當多。其中有酗酒導致中風、胰腺炎發作及肝病加重的,也有引起酒精性胃炎等急症的。因此,節日期間切莫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飲。而且每天不能超過一次。
3.玩得適度 節日期間,親人團聚,甚至那些平日很少玩的老年人也圍坐到麻將桌前,和子女們比比高低。但切不可過,尤其是對於心血管不甚健康 的老年人來說,玩的時間不可超過兩個小時,更不可挑燈夜戰,玩個通宵。老年人也不要參加賭博性質的玩牌,那種玩法可使精神高度緊張,對心血管十分不利。同時,節日期間電視節目好,老年人也不要連續看得時間過久,每天不應超過4小時。看時應選擇輕松的喜劇片、音樂片和戲曲片,少看情節緊張、場面驚險的武打片和偵破片。
4.樂不可過 過年了,最高興的是老人與孩子。這是因為老年人最盼全家人團聚。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趕回家來過節,老年人樂得合不攏嘴。他們白天為兒女忙著做好吃的,晚上還要與久別的親人促膝長談,甚至直到深夜。這本來是最讓老年人開心的事兒,然而,「過喜傷心」,情緒長時間的激動,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使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誘發了中風或心臟病發作。
5.貴在堅持 這是最為重要的一條,即老年人在節日期間一定要堅持平時的生活節奏,堅持平時的體育鍛煉,堅持平時的治療 。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停止鍛煉和擅自停用正在應用的葯物,是老年人節日出事兒的重要原因。由於節日人們把精力都用到歡度節日和吃喝玩樂上,所以,很多人都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規律:早睡早起變晚睡晚起;一日三餐變一日兩餐;葷素搭配變以葷食為主;鍛練停止了;平時治病吃的葯停止了……這樣做對身強力壯的人可能影響小一些,身體還可能承受得住,而對於耐受性差、抗病力低的老年人來說,卻是相當危險的。不僅身體各重要器官承受不了,引起體內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誘發多種疾病,特別是正在應用葯物治療的慢性病人,出於「過年吃葯不吉利」等糊塗思想而擅自停用葯物,往往會造成嚴重後果。這里應該特別指出,降壓葯、降糖葯、抗癲癇葯等許多必須連續應用的葯品,一旦停用,會導致中風、糖尿病酮性酸中毒、癲癇發作乃至死亡等可怕後果。所以正在用葯治療的老年病人,在節日期間千萬不可擅自停葯,一定要堅持治療。

9、專家告訴您春節期間如何養生

知道咯~~~ XX

╭╮╭╮
\ ∨ /
(≥﹏≤) 就是做不到

與老年人春節期間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