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文化的飲酒養生
古人對飲酒養生早有認識。《詩經·豳風》: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稱彼兕觥,萬事無疆。上句的意思:用酒幫助長壽,下旬的意思:舉酒杯敬酒祝長壽。
古人飲酒養生經驗:
酒以陳者為上,愈睞愈妙。暴酒(指倉促釀成的酒)切不可飲,飲必傷人。此為第一。酒戒酸,戒獨,戒生,戒狠暴,戒冷;務清,務潔,務中和之氣。或謂余論酒太嚴矣。然則當以何者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為真正的好酒。又問何以不言戒談也?日:談則非酒,不在戒例。又間何以不言戒甜也?曰:昔人有雲,清烈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豈可飲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無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種味道都不突出一飲,是酒之難也。……蓋苦、甜、成、酸、煉者必不能陳也。如能陳即變而為好酒矣。是故陳之一字,可以作酒之姓矣。
由於條件所限,古人雖然無法准確的測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種成分,但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得出的經驗卻很科學。根據現代科學測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越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餾酒和發酵酒比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於蒸餾酒中,而發酵酒中部相對較少。高度的蒸餾酒中除合有較高的乙醇外,還合有雜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異丁醇、丙醇等)、醛類(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氫氧酸、鉛、黃麴黴毒素等多種有害成分。人長期或過量飲用丁這種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質酒,就會中毒。輕者會出現頭暈、頭痛、胃病、咳嗽、胸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嚴重的則會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發酵酒、配製酒、如黃酒、果露酒、葯酒、奶等,有害成分極少,卻富合糖、有機酸、氨基酸、甘酒、糊精、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開始的時候,古人認為質量皎高,有利於延年益壽的酒主要有黃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後來才發展到白酒及以白酒為原料的各種葯酒。
發酵而成的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豐富的氯基酸、多種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發熱量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視為養生健身的「仙酒」、「珍漿」。紹興等黃酒從春秋戰國盛行至今,甚至成為宮廷和國宴用酒。
葡萄酒合有較多的糖分和礦物質以及多種氦基酸、檸檬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三國時的魏文帝曹丕曾經盛贊它「甘於曲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十分喜愛飲用,而且還親自督造。
大臣魏徵擅長釀制葡萄酒,他曾親自寫詩稱贊他釀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新修本草》已將葡萄列為補酒,認為它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的功效。
元人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稱它「益氣調中,耐飢強志」。
李時珍也說葡萄酒「駐顏色、耐寒」。
高濂在《運生八箋》中也將它列為「養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為古人所飲用。屈原在《九歇)中說:「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這種祭把儀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釀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漿。
古人認為桂為百葯之長 ,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飲之嘉干歲」。
《四民月今》載:漢代桂花酒是人們敬神祭祖的佳品,祭里完畢,晚輩向長輩敬此酒,長輩們飲此酒後便會長壽。除此而外,桂花酒還是人們宴賓待客的上品。
《漢書.禮樂志》說:「尊桂酒,賓八鄉。」不少封建帝王還將桂花酒作為禮品賞賜給大臣。
白居易曾用「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的詩句來贊美桂花酒。
宋代蘇軾更作有《桂酒頌》。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葯用和食用價值。
魏文帝曹丕認為菊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
蘇軾也認為菊花的花、葉、根、責「皆長生葯也」。
劉款《西京雜記》載:「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古人認為菊花是經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綱目》等醫書說菊花有去風、明目、平肝、清熱等功效,對老年人的聽見、視覺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睞,是重陽節的必備之物。
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蓮花酒、人參酒、袂苓酒等等滋補酒,也均是養生益壽的好酒。
飲酒的目的在於「借物以為養」,而不能「身為物所役。鑒於獨飲濫飲的害處,古人一直致力於用法律的手段來禁酒,用道德訓誠來勸人們自覺節飲和戒酒。
《易經》、《詩經》等懦家的經典里部有勸告人戒酒或節飲的箴規。
名醫席鵲說:「久飲酒者潰髓蒸筋,傷神損損壽。」
唐代以嗜酒知名,白居易說「佳餚與旨酒,信是腐腸膏。」
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雲:「飲酒過多,喪身之源。」
貿銘《飲食須知》:酒類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澀不一,其性皆熱,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軟體,損筋骨,傷脾胃,耗肺氣,夭人壽。
《本草綱目》引邵堯夫詩雲:「美酒飲教微醉後。此得飲酒之妙,所謂醉中趣、壺中天者也。若夫況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可勝言哉?此大禹所以疏儀鍬,周公所以著酒諧,為世范戒也。」
現代科學已證實丁古人的這些認識和說法是正確的。一個人長期過量飲酒,他的壽命便會縮短十至十二年。 也許有人認為,飲酒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其實則不然。飲酒實際上是一種境界頗高的藝術享受,有許多學問。特別是在古代,人們不僅注重酒的質量和強調節制飲酒,而且還十分講究飲酒的環境和方法,如什麼時候能飲、什麼時候不宜飲、在什麼地方飲酒、飲什麼酒、如何飲酒等,都有許多規矩和講究。比如關於飲酒的理想環境,昊彬就曾做過如下概括:
飲人:高雅、衰俠、直率、忘機、知己、故交、玉人、可兒。
飲地:花下、竹林、高間、畫舫、幽館、曲石間、平嘻、荷亭。另,春飲宜庭,夏飲宜效,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
飲候:春效、花時、情秋、瓣綠、寸霧、積雪、新月、晚涼。
飲趣:清淡、妙今、聯吟、焚香、傳花、度曲、返棹、圍爐。
飲禁:華誕、座宵、苦勸、爭執、避酒、惡譫、唷穢、佯醉。
飲闌: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釣、岸岸、煮泉、投壺(《檀幾叢書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則》)。
具體而言,古人飲酒的經驗和方法主要表現在: 古人認為,酒不能亂飲,只有在身體和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才能飲用。身體不適、過分憂愁或盛怒之時都不能飲酒。否則會損害身體健康。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談到飲食衛生時說:『於飲食而講衛生,宣研究食時之方法,凡遇憤怒或夏郁時,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於成病,此人人所當切戒者也。』飲酒更應如此,按中醫的理論說,人在發怒時,肝氣上逆,面紅耳赤,頭痛頭暈,如再飲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勢如火上澆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古人為使飲酒時的情緒達到最佳狀態,也摸索出了至今看來仍可仿效的辦法:
·選擇合適的時間:如涼月好風,袂雨時雪;花開滿庭,新釀初熟;舊地故友,久別重逢時飲酒,可達到賓主皆歡的願望;而在日灸風燥,渡陰惡雨;近暮恩歸,心情煩躁,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時,則不宜飲酒。
·選擇合適的場合:無論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場合,還是在宅舍酒樓,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暢,便是飲酒的最佳場合。
古人有「山飲」、「水飲」、「郊飲」、「野飲」之習,頗喜在游覽觀光中飲酒。因此,他們飲酒的處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鬧市之肆,而在山巒之巔、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內.,周穆王暢飲於昆倉瑤池,無為子獨酌於蓮花峰上,何點致醉於鍾山之阿,桓溫置酒於龍山之頂,客於舟中,李白「長歌吟松風」,杜牧「與客把酒上翠微」,等等。置身於這秀麗的山光水色之中,呼吸著新鮮空氣,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飲興自然倍增。襄陽的「好風日」、石魚湖的「大浪」,使得唐代詩人王維和元結浮想聯翩,發出了「留醉與山翁」、「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的歡聲;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更使宋代文人蘇軾赤壁江中暢飲竟夕,寫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賦》;李白也用「路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閉不去,爭拂酒筵飛」的詩句描述了在湖光山色、白鷗拂筵翻飛的令人陶醉的意境中飲酒的歡樂。其情趣,確實是在高堂明燭下所難以領略到的。
·聚飲:明末清初人張潮在為其友黃九個的《酒社芻言》所作的小H中,就提到了友人聚飲的好處:「蓋知己會聚,形骸禮法,一切都忘。惟有縱橫往復,大可暢釵情懷。」徐珂也認為:「食時宜與家人或相契之友,同案而食,笑語溫和,隨意談話,吉者發舒其意旨,聽者舒暢其胸襟,心中喜悅,消化力自能增加,最合衛生之旨。試思人當談論快適暗,飲食增加,有出於不自覺者。當憤怒或愁苦時,有撰當前,孑食自鮑。其中之理,可以深長思焉。」
聚食、聚飲對一般人尚且有如此好處。對老年人來說就更為重要了。老人最忌寂寞。我們現代的文化生活比較豐富,老人們可以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以達到娛樂、養生的目的。古代就不同的,古人除了兒孫繞膝之外,大部喜歡與友人相聚飲酒以為樂。其實他們聚飲的目的也並不在於吃喝,而主要在於活動筋骨、舒暢身心。
據史籍記裁,西漢宣帝時(公元前七十三)前四十九年一,太傅疏廣、少傅疏受告老離職後,便不措金銀,經常「賣金買酒與故舊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極喜以酒會友,在他七十歲那年,他還邀約了胡杲、吉畋、鄭株、劉真、處真(原待御史)、張渾、鍬兼暮、盧喜(原河南尹)八位老人,宴集於洛陽,聚會歡飲,一時成為美談。後人參稱其為「九老會」,並給「九老固」;北宋的補相李,退休後也仰學白居易,組織了新的「九老會」。太尉文彥博留守洛陽時,也召集洛陽城中年高望采者十三人為「耆英會」;南未的史浩,八十大意時,也曾「置酒高會」,與他八十四歲的姐姐和六、七十歲的弟弟們歡聚一堂,極了一時之盛。這種老齡聚飲之風一直延續到清代。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三月三日,十二位老人:錢陸燦、孫栩、盛符升、徐乾學、徐秉義、尤個、何桀、黃與堅、王日澡、許贊繒、周金德、秦松齡又聚飲於遂園。十二人的年齡總共是八百四十二歲。為紀此盛事,著名的宮廷畫家禹之鼎還特意繪制了一幅《逐園耆年楔飲圖》。 古人飲酒多溫熱了喝。商周時期的溫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證明。酒為什麼要溫了喝呢?元人賈銘說:「凡飲酒宜溫,不宜熱」但喝冷酒也不好,認為「飲冷酒成手戰(即顫抖)。」明人陸容在《菽固雜記》中記裁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嘗聞一醫者雲:『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雲然耳。數年後,秋間病痢,致此醫治之,雲:『公莫非多飲涼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雲:『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熱酒固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於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郎滯其氣。而為亭飲,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 ,斯無患害。」
此二人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酒中除乙醇外,還合有甲醇、雜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鉛等有害物質。甲醇對視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會導致眼睛失明,攝人量再多會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點是64.7℃,比乙醇的沸點78.3℃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熱,它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氣味的主要構成因素,過量吸人會出現頭暈等醉酒現象,而它的沸點只有21℃,用稍熱一點的水即可使之揮發。同時,在酒加熱的過程中,酒精也會隨之揮發一些,這樣,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閏少丁許多,對人體的損害也就少些。當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沒味了。 元人貿銘在《飲食須知》中說:「飲食藉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是養生者亦未賞不害生也。一酒也是如此,各種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乙醇外,還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雜。多種酒混雜飲用會產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會使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清升錄》曾行誠人們:」酒不可雜飲。飲之,雖善酒者亦醉,乃飲家所深。「井舉一例說:」宛葉書生胡適,冬至日延客,以諸家群遺之酒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適疑而問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漿。』」
另外,葯酒也不宜用作飲宴用酒。葯酒中一般合有多種中草葯成分,如作飲宴用酒,某些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發生矛盾,令人不適。 黃酒,適當加溫後飲用,口味倍佳,但是究竟多為溫度為宜,還沒有人做過系統研究。古代用注子和注碗,注碗中注入熱水,注子中盛酒後,放在注碗中。近代以來,用錫制酒壺盛酒,放在鍋內溫酒。一般以不燙口為宜。這個溫度約為45-50℃左右。
白酒,一般是在室溫下飲用,但是,稍稍加溫後再飲,口味較為柔和,香氣也濃郁。邪雜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在較高的溫度下,酒中的一些低沸點的成分,如乙醛,甲醇等較易揮發,這些成分通常都含有較辛辣的口味。
2、飲酒與健康有什麼關系
這還用問?適當飲酒有意於身體,但是喝多了就會很傷身的了
3、飲酒與人類健康的關系是什麼
凡含有一定酒精(乙醇)成分的飲料,統稱為「酒」。飲酒與人類的健康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飲酒好與壞主要在於飲酒的量,專家研究發現,適量的飲酒對人體是有一定好處的。但如果長期大量飲酒或嗜酒則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損害。因此人類應該注意科學飲酒,以期減少或預防疾病的發生,維護人類的健康。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大量飲酒或酗酒會對機體造成的危害幾乎波及全身的各個系統和器官,如肝臟、胰腺、心肌等等,可造成酒精性肝病、胰腺炎、心肌病等等。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長期的過度飲酒會引起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約有20%的酗酒者罹患脂肪肝、肝炎,嚴重者發生肝硬化。在歐美國家,酒精性肝病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的過度飲酒還可能引起酒精性胰腺炎。 酒精抑制重碳酸根離子及酵素的分泌,對胰腺腺泡細胞和胰小管上皮細胞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腺細胞內脂肪積聚,線粒體腫脹變性,腺小管上皮變性、壞死、炎細胞浸潤,由於小腺管炎症和壞死脫落成分阻塞,再加上酒精的直接刺激作用引起十二指腸乳頭水腫,造成胰液排流不暢,使胰酶成分在胰腺內被激活,引起自體消化而發作胰腺炎。 長期的過度飲酒也會引起酒精性心肌病。 由於酒精對心肌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可造成心肌細胞膜完整性受損,細胞器功能失常,脂質過氧化過程異常;另外酒精飲料中的夾雜物(如砷、鈷、銅、鐵等)在酒精性心肌病中可能起直接或間接作用。 其他的方面還有: 導致胃酸逆流,增加口腔癌及食道癌的發生率;在胃部干擾粘膜層,刺激胃酸的分泌增加,延緩胃排空,同時引發胃潰瘍的危險;改變膽鹽之代謝,進一步干擾脂肪的消化,導致脂肪瀉,也就是拉肚子;酒精會抑制小腸粘膜酶的活性,干擾主動運輸,減少營養素被吸收導致營養不良;酗酒者,尿液中的安胺基酸及礦物質的流失增加;長期飲酒者粒線體功能受到影響,會導致低血糖;長期飲酒者夜間視力會下降;長期酗酒者會導致酒精中毒,有眼睛肌肉癱瘓、步伐不穩、心智不清、記憶力混淆等,以維生素治療有效果但腦部的受損無法復原;過量飲酒還可導致ED,酒精這種物質過多地進入人體內,會引起人體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還會引起性能力的衰退,甚至造成陰莖勃起功能障礙(英文縮寫為ED)。 但是科學研究也發現適量飲酒有益健康。 微量的酒可促進食慾,增進血液循環及升高血液中HDL膽固醇的濃度(好的膽固醇)。因此一點點的酒是有益健康的,相當2份脂肪的熱量約為90大卡=250c.c的啤酒=90c.c紅葡萄酒=40c.c的威士忌=40c.c的白蘭地。另外,研究表明,一次大量飲酒較分次少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飲酒比間斷飲酒的危害性大。飲酒時還要選擇好佐菜,以減少酒精之害。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葡萄酒。 近幾年人們都開始接受葡萄酒有益於健康的說法,這個有科學的依據嗎?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分析。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的規定(OIV,1978),葡萄酒只能是經破碎或未經破碎的新鮮葡萄漿果或葡萄汁經完全發酵或部分發酵後獲得的產品,其酒度不能低於8.5%(V/V)。但是,根據氣候、土壤條件、葡萄品種和一些葡萄酒產區特殊的質量因素或傳統,在一些特殊產區,葡萄酒的最低總酒度可降低到7% (V/V). 葡萄酒的主要成份是水,約佔70-90%。但葡萄酒中的水,是葡萄植株的根系從土壤中直接吸收的,因此,是生物學純水。水,是葡萄酒「生命」的源泉。葡萄酒中酒精的含量通常為7-16%(V/V),但一些自然甜型葡萄酒和加強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達到23%(V/V)。葡萄酒中的糖通常是漿果中未經發酵的部分。干型葡萄酒的含糖量低於4g/L,而甜型葡萄酒中的含糖量可達到80g/L或更高。甘油是酒精發酵的主要副產物,其含量通常為5-12g/L。葡萄酒中的酸主要有兩大類:葡萄漿果本身的酸:酒石酸、蘋果酸和微量檸檬酸;發酵產生的酸:乳酸、琥珀酸和醋酸等。葡萄酒中還含有丹寧和色素。在葡萄酒中,還含有很多其它的物質,如酯類、高級酯、脂肪酸、芳香物質、多種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微量的二氧化碳、三氧化硫以及多種維生素(VB1、VB2、VB6、VB12、Vc、Vh、Vp等)和各種氨基酸。 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心血管疾病控制系統——「莫尼卡項目」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法國人的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比其它西方國家,尤其是比英國人和美國人要低得多,其標准人群(35~64歲)中冠心病的死亡率男性約為英國的1/2,為美國的1/4;女性約為英國的 1/3,為美國的1/4。法國人與英國人和美國人的飲食結構基本相同,顯著區別是,英國人愛喝一種叫威士忌的蒸餾烈性酒;美國人則愛喝啤酒,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法國人則鍾情於可口好喝、並帶有浪漫色彩的葡萄酒。這顯然是最大的差別。 研究人員發現葡萄酒中含有可抗癌的抗氧化劑—白藜蘆醇。白藜蘆醇可以防止細胞癌變並阻止惡性腫瘤擴散。白藜蘆醇還可抑制細胞發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和水楊酸等都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能,因此,經常飲用葡萄酒能預防血栓病。 此外,白藜蘆醇還具有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抗氧化、掃除自由基、抗炎症和抗過敏等作用。 在合理飲用范圍內,葡萄酒能直接對周圍神經系統發生作用,並對神經運動中樞起作用,給人以舒適、欣快的感覺。 經常性地適量飲用葡萄酒還是一種理想的解除應激的飲酒方式。 葡萄酒有抗衰老作用。研究人員發現,葡萄酒,尤其是干紅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和丹寧等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活性氧消除功能。 葡萄酒還可以防治心血管病。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是LDL(低密度膽固醇)這種壞的膽固醇含量過高,一旦LDL與活性氧結合,便會堆積在血管內壁上,時血管逐漸變得越來越狹窄。如果血壓突然升高,血管便會破裂,造成大出血,進而引起腦中風、心臟病等重大疾病。在適量飲用葡萄酒的條件下,葡萄酒能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而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將血液中的膽固醇運入肝內並在那裡進行膽固醇——膽酸轉化,防止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內膜,從而防治動脈硬化。 此外,紅葡萄酒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的多酚和寡糖,還能直接保護肌膚,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防止皺紋的形成、皮膚鬆弛、脂肪積累等。因此每天飲用1-3杯乾紅葡萄酒,也是美容的良方。 葡萄酒還能預防因精神壓力引起的過食反應,間接達到減肥的目的。每天飲用適量的干紅葡萄酒,可有效地防止阿茲海默氏症和痴呆症。 患有糖尿病的人,會比正常人早10年左右發生動脈硬化。如果能適量飲用干紅葡萄酒,並且控製糖類的攝入量,葡萄酒就能發揮其預防和控制病情的潛在效益。但是,糖尿病人在選用葡萄酒時,只能飲用不含糖的葡萄酒,即干型葡萄酒。 盡管葡萄酒對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並不是鼓勵人們不分場合,不加限量地喝葡萄酒。在一些特殊的場合,飲酒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比如,酒後開車是違法的,孕婦也沒有必要冒險喝酒。而在更多的場合,要做到適量飲用和正確飲用。 經常飲用葡萄酒的人,絕不能忘記喝水。每天的喝水量在l至l.5升左右。 葡萄酒最好是在進餐時飲用。男子最好每天飲用1~4杯葡萄酒,女子最好每天飲1~2杯葡萄酒。總之,只要你適量地科學地飲用葡萄酒,對你的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4、喝酒能養身嗎?
適量的飲酒會對身體,有非常大的好處,而且過量的飲酒會傷身,的確過量的飲酒,由於酒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這種成分在你一進入人體以後,可能會使肝臟的代謝功能降低,傷害肝臟的健康,
什麼叫適量喝酒喝酒也要根據男女身體的一些特質來決定,男女身體素質不同女性身體,如果男性每天喝酒的喝酒量超過40克左右就會傷害的男性的肝細胞,這樣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而女性則比男性要減半,這樣才不至於傷害肝臟以及身體的健康。
喝酒臉紅的人盡量少喝酒有些人一喝酒就臉紅,不論多少,剛開始沾上一點點酒,臉就開始發紅,有些人就會說這樣的,喝酒臉紅的人更能喝,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不正確的那個人,這種人在喝完酒以後,由於它跟肝臟分解酒精的能力要比喝酒不臉紅的人要差一些,所以這種人如果過量飲酒的話,不但損害肝臟的健康,而且也會損害身體的健康。
盡量不要每天飲酒由於人在喝酒以後,酒精中的大量有害成分都要經過肝臟來進行分解和代謝,這樣肝臟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長此以往的話,肝臟就不能進行正常的自我修復,這樣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所以如果愛喝酒的朋友,盡量不要每天喝酒。
生病期間盡量不要飲酒人在生病或者是身體疲勞的時候,盡量不要喝酒,因為這樣不但,影響身體的康復,而且也會引起身體其他一些不適症狀,如果平時吃葯的時候也最好不要喝酒。
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說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也要注意在喝酒的時候一定要適度,因為過量的飲酒不但對身體沒有什麼好處,還會引起身體的一些傷害,所以適量的飲酒不行,可以改善身體中的一些疲勞,而且還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預防身體的血栓等問題。
5、為什麼喝酒可以養生
A:喝酒對很多人來說,是很無奈的包袱,不過既然人在江湖,就只好多多保養,以免身體受到傷害。 目前市面上的解酒液,效果並不是很好,所以要避免宿醉,最好先從減少酒精量攝取下手。首先在飲酒前,先吃一些澱粉的食物,或泡一杯高纖的燕麥片先喝下,甚至如果來不及東西,可以先喝代餐,代餐中有纖維,會胃立即有飽脹感,減少酒精的攝取量。喝完酒後,若有宿醉的情形,可以喝綠茶,縮短宿醉的時間。平日飲食要多吃菠菜、莧菜等綠葉蔬菜,減少因維生素B群缺乏,因而造成神經炎的症狀,必要時每隔兩天,服用一顆綜合維他命。由於酒精會造成鈣質的流失,所以每天早餐或睡前,甚而飲酒前可以喝優酪乳或優格,除補充鈣質外,也讓腸胃道的細菌平衡一下。長期喝酒,身體很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擊,因而產生許多疾病,所以一些抗氧化的食物,可以多多利用,例如自己打蔬果汁,或者購買葡萄子服用。
B:經常喝酒的人應該具備的常識:
1.建議長期服用維生素B組,注意是B組,這樣可以加強對肝的保護。
2.建議多吃纖維類食物,因為應酬多,平時就應該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例如芹菜、韭菜等粗纖維類食物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加強腸胃功能。
3.建議早晨起來,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有幫助排毒的作用。
4.建議抽空多做運動,尤其是游泳,這項有氧運動對常常應酬的人來說,有百利。
5.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肝功能、胃鏡、心臟方面以及血液方面的檢查都應該到位,這些疾病一般都是相互關聯的。每半年一次比較好。
短期:
1.飲酒前可以加服維生素B組、維生素C和適量鈣片。
2.酒後,切忌飲茶,茶不利於肝臟解毒,可以喝牛奶或者酸奶、果汁之類。
3.酒後,最好不要蒙頭大睡,適量運動較好,否則容易增加肝臟負擔。
最後,如果身體已經出現不適,最好戒酒。
肝病都是重在預防的,一旦飲酒過量,造成肝臟損傷,可能恢復就比較困難了。
6、酒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啤酒有健脾開胃的功效,有人把它當做日常軟飲料,甚至譽為「液體麵包」。有些男士每餐必飲啤酒。若論酒精含量,啤酒的確不高,不過是4%至6%。如果論它的營養成分,確實有些:每罐(0.45千克)啤酒含蛋白質2克、糖12克、維生素B 0.1毫克,喝完一罐啤酒能產生熱量171卡。不過,這171卡的熱量中,有114卡是從身體里消耗葡萄糖得來的,它本身所產生的熱量只不過57卡而已。這些微乎其微的養料,若與麵包相比,每罐還不足25克麵包。
然而,啤酒畢竟是酒。酒有酒性,大量地喝進胃腸,吸收進血液,也會招致疾病。因此,專家認為,啤酒並非液體麵包,過量飲用同樣非常有害。
1.大量飲用啤酒致癌風險高 前不久,美國癌症專家們發出了令人震驚的警告:大量喝啤酒的人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險性要比喝烈性酒者高。美國治療癌症專家阿瑟·馬什伯格在研究了大量喝啤酒者的健康檔案後發現,每天喝6瓶以上啤酒的人,患這些癌的可能性極大。澳大利亞學者在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後也發現,每日喝l0瓶以上啤酒的人,最容易患直腸癌。最近的研究發現,這主要是因為啤酒中的亞硝胺含量比其他飲料高。
2.大量飲用啤酒,對肝臟的損害也很大 專家們告誡人們,喝大量啤酒的人比喝同等數量葡萄酒的人更易死於肝病。有人在美國6家醫院進行了調查,發現因酗酒而得肝炎只存活5年者,有24%是喝啤酒的人。辛辛那提醫療中心的門登霍大夫與其同事們對因酗酒而患肝炎的370名病人進行追蹤觀察,其中65人是長期只喝啤酒者。
3.多喝啤酒可促進腎結石的發生 這是德國海登堡大學醫院的崔伯醫生通過研究所提出的。在釀造啤酒的大麥芽汁中,不但含有鈣和草酸,而且含有大量的鳥嘌呤核苷酸,它們都能使人體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因而促使結石的發生。
4.損害口腔與食道黏膜 一天中喝入的啤酒過多時,其中的酒精可直接損害口腔與食道黏膜。另外,配製啤酒所使用的酒精不純,喝啤酒時常用的佐菜,如咸魚、臘肉、香腸、鹵味等熏製品中所含色素和亞硝胺及其他化學物質,在與酒精的相互作用下,容易損傷口腔與食道的黏膜。
5.對心臟功能不利 經常大量喝啤酒的人,往往心臟增大,被稱做「牛心」或「啤酒心」。因為啤酒中雖然酒精含量不是太高,但如長期大量地喝,心臟也會受到酒精的持續損害,使心肌組織中出現脂肪細胞功能減弱,從而引起心動過速。
所以,飲用啤酒時應注意適時、適量、適度,一般以每次1—2杯為宜。下酒菜以新鮮蔬菜、鮮魚以及肉蛋為佳,盡量少用鹵臘製品。總之,飲啤酒不宜過量,若一瓶兩瓶地喝,那就不會起「麵包」的作用,而是起「慢性毒劑」的作用了。
健康,人類最初的飲酒行為雖然還不能夠稱之為飲酒養生,但卻與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著密切的聯系。由於許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葯用價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稱得上是天然的「葯酒」,它自然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保護和促進作用。
人類最初的飲酒行為雖然還不能夠稱之為飲酒養生,但卻與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著密切的聯系。學者一般認為,最初的酒是人類採集的野生水果在剩餘的時候,得到適宜條件,自然發酵而成。由於許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葯用價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稱得上是天然的「葯酒」,它自然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保護和促進作用。當然,這時人類雖然從飲酒得到了養生的好處,但他們可能並沒有明確的養生目的。
酒之性能 酒有多種,其性味功效大同小異。一般而論,酒性溫而味辛, 溫者能祛寒、疏導,辛者能發散、疏導,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蠲痹散結、溫陽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暢意;又酒為穀物釀造之精華,故還能補益腸胃。此外,酒能殺蟲驅邪、辟惡逐穢。《博物志》有一段記載:王肅、張衡、馬均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飲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作者認為,這表明「酒勢辟惡,勝於作食之效也。」
酒與葯物的結合是飲酒養生的一大進步。酒之於葯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酒可以行葯勢。古人謂「酒為諸葯之長」。酒可以便葯力外達於表而上至於顛,使理氣行血葯物的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也能使滋補葯物補而不滯。
●酒有助於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質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極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質,均可溶於酒精之中。中葯的多種成分都易於熔解於酒精之中。酒精還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夠較容易地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發揮溶解作用,促進置換和擴散,有利於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酒還有防腐作用。一般葯酒都能保存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而不變質,這就給飲酒養生者以極大的便利。
■葯酒常用制備方法
葯酒的常用制備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熱浸法、滲漉法及釀製法。
●冷浸法:
將葯材切碎,炮製後,置瓷壇或其它適宜的容器中,加規定量白酒,密封浸漬,每日攪拌1~2次,一周後,每周攪拌1次;共浸漬30天,取上清液,壓榨葯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加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4日以上,濾清,灌裝即得。
●熱浸法:
取葯材飲片,用布包裹,吊懸於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沒包裹之上;加蓋,將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緩緩加熱,溫浸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葯渣壓榨,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2天以上,濾清,灌裝即得。此法稱為懸浸法。此法後來改革為隔水加熱至沸後,立即取出,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閉,浸漬30天,收取澄清液,與葯渣壓榨液合並,靜置適宜時間後,濾清,灌裝即得。
●滲漉法:
將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蓋容器內,再加入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勻濕潤後,密閉,放置15分鍾至數小時,使葯材充分膨脹後備用。另取脫脂棉一團,用浸出液濕潤後,輕輕墊鋪在滲漉筒(一種圓柱型或圓錐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體流出)的底部,然後將已濕潤膨脹的葯粉分次裝人滲漉筒中,每次投入後,均要壓平。裝完後,用濾紙或紗布將上面覆蓋。向滲漉筒中緩緩加入溶媒時,應先打開滲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內剩餘空氣,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時,關閉活塞。繼續添加熔媒至高出葯粉數厘米,加蓋放置24~48小時,使溶媒充分滲透擴散。然後打開活塞,使漉液緩緩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濃度,也可以將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葯粉的溶媒進行第二次或多次滲漉。收集滲漉液,靜置,濾清,灌裝即得。
●釀製法:
即以葯材為釀酒原料,加曲釀造葯酒。如《千金翼方》記載的白術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釀造。不過,由於此法製作難度較大,步驟繁復,現在一般家庭較少選用。
注意事項
●飲量適度:
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古今關於飲酒害利之所以有較多的爭議,問題的關鍵即在於飲量的多少。少飲有益,多飲有害。宋代邵雍詩日:「人不善飲酒,唯喜飲之多;人或善飲酒,難喜飲之和。飲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痾;飲和成醺酣,醺酣顏遂酡。」這里的「和」即是適度。無太過,亦無不及。太過傷損身體,不及等於無飲,起不到養生作用。
●飲酒時間:
一般認為,酒不可夜飲。《本草綱目》有載: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既醉且飽,睡而就枕,熱擁傷心傷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濕生瘡,動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見,之所以戒夜飲,主要因為夜氣收斂,一方面所飲之酒不能發散,熱壅於里,有傷心傷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為發散走竄之物,又擾亂夜間人氣的收斂和平靜,傷人之和。此外,在關於飲酒的節令問題上,也存在兩種不同看法。一些人從季節溫度高低而論,認為冬季嚴寒,宜於飲酒,以溫陽散寒。
●飲酒溫度:
在這個問題上,一些人主張冷飲,而也有一些人主張溫飲。主張冷飲的人認為,酒性本熱,如果熱飲,其熱更甚,易於損胃。如果冷飲,則以冷制熱,無過熱之害。元代醫學家朱震亨說:酒「理直冷飲,有三益焉。過於肺入於胃,然後微溫,肺先得溫中之寒,可以補氣;次得寒中之溫,可以養胃。冷酒行遲,傳化以漸,人不得恣飲也。」但清人徐文弼則提倡溫飲,他說酒「最宜溫服」,「熱飲傷肺」、「冷飲傷脾」。比較折中的觀點是酒雖可溫飲,但不要熱飲。至於冷飲溫飲何者適宜,這可隨個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對待。
根據中醫理論,飲酒養生較適宜於年老者、氣血運行遲緩者、陽氣不振者,以及體內有寒氣、有痹阻、有瘀滯者。這是就單純的酒而言,不是指葯酒。葯酒隨所用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補者有補血、滋陰、溫陽、益氣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濕、理氣、行血、消積等的區別,因而不可一概用之。體虛者用補酒,血脈不通者則用行氣活血通絡的葯酒;有寒者用酒宜溫,而有熱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葯酒養生者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作選擇。
7、為什麼有人說喝酒養生?
喝酒也能養生 白酒,有人說它健體,有人怪它傷身。到底喝酒好不好?喝酒喝什麼樣的酒?其實,只能怪人們不了解酒的「品行」。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白酒的養生奧秘。 中國白酒採用固態蒸煮,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精心釀制而成,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蒸餾酒,傳統工藝釀造的白酒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傳承,有著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根基,代
表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養生文化。近年來,白酒的營養、飲酒與健康已成為熱門話題,備受關注。 我們的祖先在飲酒的過程中,發現了酒能「通血脈,散濕氣」,「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除風下氣」,「開胃下食」,「溫腸胃,御風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同時用酒入葯還能促進葯效的發揮。 白酒在醫療保健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緩的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催眠作用。飲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從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驅蟲的作用。
那麼,喝什麼樣的酒才能真正起到養生的作用呢? 讓我們了解一下白酒的成分:通常我們理解的白酒的主要成分為酒精和水,但不知道酒的成分還有酒華。酒華,顧名思義就是酒的精華,成語「瓊漿玉液」指的就是酒華。只佔白酒2%的酒華決定了酒的品質與營養!現代釀酒人都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地提高酒中酒華的百分比。 現在我們清楚了,若想喝酒喝出健康,選擇酒華含量高的白酒方是明智的選擇。 釀酒的工藝過程很復雜,但酒華含量的多少與制曲工藝、曲的好壞密切相關。換言之,曲好,酒華含量則高,酒華含量高,酒的營養價值便高;曲的質量不好,酒華含量則低,酒華含量低,酒的營養價值便低。如何才能製造出好曲呢?這個問題我們後面進行闡述。
先讓我們說說好酒(酒華含量高)對人的益處: 酒華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鈣、磷、硒、糖、有機酸和氨基酸等,一般而論,好酒性溫而味辛,溫者能祛寒、禦寒,辛者能發散、疏導,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蠲痹散結、溫陽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暢意;又酒為穀物釀造之精華,故還能補益腸胃。此外,酒能殺蟲驅邪、辟惡逐穢。
8、長期飲酒,有什麼養生之道?
我知,我知,我知,飲酒之前飲杯牛奶,矛甘傷胃噶,不過酒呢家野,都系盡量少飲,傷身阿,,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