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如何養生?
今年的5月5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夏」。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天氣逐漸轉熱,公眾應當舒展心情,保持安閑的心志,以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5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開始。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氣溫顯著升高,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炎暑降臨,雷雨增多,植物進入生長旺季,是一個重要節氣。
夏季與心氣相通,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表示,此時節,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臟病發作。
李艷玲提示說,立夏養生還應重視「靜養」。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笑口常開。此外,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葯、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
2、立夏養生注意什麼靜養戒怒戒躁
頭痛、失眠、煩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覺渾身不適,想刻意進行調整,卻萎靡不振、鬱郁寡歡。專家認為,這跟心的承受度有關。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此時不僅情緒易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調節,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立夏養生還應重視的一點,就是要重視靜養。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定、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可多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練習書法、下棋、種花等。
晚睡早起 睡好午覺
立夏後,氣溫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另外,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但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專家指出,人生活在相對濕度為45%~65%的環境中,感覺最為舒適,也最有益健康,但多風少雨的立夏時節往往比較乾燥,室內濕度達不到這個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後感覺嗓子和鼻子發干,就說明該給室內空氣加濕了。
飲食清淡 喝粥為佳
專家說,夏日的膳食調養,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慾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並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此外,紅小豆粥、粥、銀耳粥、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新鮮果蔬;(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運動適度 不可過劇
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出汗,「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鹽水,補充體液。立夏時節,選的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打太極拳、練習太極劍、散步、慢跑等。
3、夏天如何養生?
一年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故夏季與心氣相通,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易出現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立夏養生,首先要養心。對於相當一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會因為血管擴張,造成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從而產生胸悶、心慌、氣急等症狀,引發冠心病的發作。因此,立夏養生除了要做到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外,有心血管病的患者還需堅持服用麝香保心丸來進行預防。臨床顯示,麝香保心丸對保護血管內皮,促進血管的新生,擴張心臟動脈血管、緩解心絞痛、改善缺血性心電圖表現、治療心肌缺血、調節情志等,具有顯著的療效。另外,麝香保心丸的葯用價值遠不止於急救。它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起到了有效的預防,並實現了「葯物心臟搭橋」的作用,從根本上治療冠心病。
4、立夏時節,飲食和養生應注意什麼
立夏節氣,此時天氣逐漸炎熱,萬物繁茂,人們的生理狀態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夏季與心氣相通,夏季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順四時是養生的首要原則,因此,要順應節氣的變化,注意養心臟。應重視立夏養生,平和過渡到夏季。起居養生立夏時節,雖說夏季到來了,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另外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但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精神養生立夏養生還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重視「靜養」。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還可多做靜一些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運動養生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汗出,「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立夏時節,選的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飲食養生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5、昨天是立夏節,有什麼注意的夏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笑口常開。此外,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葯、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
6、立夏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立夏之養生經
立夏節氣的養生原則
養護心臟:心為陽臟而主陽氣,也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生機不息,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在農歷四月前後,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是養護心臟的最好時機。
保持平和心態: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中醫學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視精神養生,因為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應重視精神的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做到這一點。
宜多吃清熱生津的食物
多食酸、少食苦:立夏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的時節,因此人體的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應多吃酸性食物,如魚、雞、瘦肉、鴨肉、豆類、芝麻、洋蔥、圓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蘆筍、南瓜、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
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夏季因天氣炎熱而容易出汗,導致體內水分流失,消化系統功能降低。此時宜多吃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在煮粥時還可加入荷葉、綠豆等具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平時還應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桃、烏梅、草莓、番茄、冬瓜、蒓菜、黃瓜等。鯉魚就是很好的利濕食物。立夏時節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以及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飲食要清淡:中醫認為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如果此時人們還多吃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就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而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同時,不可過食和濫食,否則容易傷害胃腸的消化功能。
立夏養生菜
老鴨筍干湯:老鴨1隻,筍干60克,老乾薑10克,鹽、料酒各適量。老鴨洗凈剁成大小均勻的塊,筍干用溫水泡發、泡軟撈出瀝干水,姜切成片。老鴨下沸水煮3分鍾撈出,過涼水,以去除血水。把老鴨放進砂鍋里,注入足量的涼水養生館(3倍老鴨的量),大火燒沸,撇去表面的浮沫,放薑片和筍干,倒料酒,小火煲3小時,放鹽調味,再燜30分鍾。此湯具有利濕去暑的功效。
鴨肉冬瓜湯:取冬瓜、鴨肉各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陳皮5克,鹽、雞精各適量。鴨肉、豬瘦肉洗凈切塊,冬瓜連皮洗凈切塊,荷葉洗凈剪成小塊。以上四味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適量鹽、雞精即可。夏季常喝此湯可滋陰養肝、健脾利濕。
宜用補而不燥的葯膳
五花茶:五花茶清肝熱、去心火。在葯店購買五花茶(金銀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雞冠花),用葯前先把五花茶浸洗10分鍾,然後將五花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後改用慢火煲大約10分鍾,喝時加入適量蜂蜜調味。五花茶的主要功效是清肝熱、去心火,也有清熱解毒、消暑祛濕、利小便、涼血和預防夏季風熱感冒的功效。
麥冬西洋參飲:麥冬西洋參飲可解心煩、益氣。如果天熱易心煩、心氣弱的人,可用麥冬5克、西洋參3~5克泡水飲。
多通風,要午睡
居室通風消毒:立夏以後,人的新陳代謝開始活躍起來。室外活動愈加頻繁,活動量增大,加上夏季晝長夜短,所以要調適好作息時間來順應立夏節氣以達到養生的功效。居室應保證通風,陽光照射過強的話可以拉上淺色窗簾避光。居室要加強消毒工作,防止各種病菌的滋生。
堅持午睡:立夏以後,人在午後困意頗大,應順應此節氣堅持午睡,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午睡可預防多種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30分鍾到1小時為宜,長時間午睡反倒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
按摩內關穴養護心臟
內關穴具有雙向調節心律的作用。若心跳快,按揉它可以減緩;若心跳過慢,按揉它又可以增加心率。按摩時,用一隻手的拇指置於對側手臂的內關穴上,稍微用力向下點壓,保持壓力不變,旋轉揉動,直至產生酸脹感,點揉1分鍾即可,再換對側。注意按揉時不可以憋氣。如果經常按揉,就可以感到一種莫名的刺激感沿著前臂內側傳至心臟,這就是要達到的刺激效果,但注意不可用力過度。
7、立夏時節應該怎麼養生
起居養生
立夏時節,雖說夏季到來了,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另外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但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
精神養生
立夏養生還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重視「靜養」。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還可多做靜一些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
運動養生
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汗出,「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立夏時節,選的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
飲食養生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8、立夏時節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1、防飲食「過火」:立夏過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
2、防晚睡晚起: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
3、防精神不足:養生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4、防氣虛血熱: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還人以輕松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涼血補氣和早睡早起,是人儲存陽氣力求身體大獲豐收的一個季節。
5、「防涼」: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6、謹防外感:立夏節氣,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避免氣血淤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
7、防暑補水:夏天天氣太過於炎熱,因此,我們要做好防暑措施。外出的話,不宜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下。運動完,大汗淋漓不宜喝冰的飲料。上班期間,或者在家,都不宜在空調房呆太久。應時不時的到戶外呼吸下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