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防醫學的就業前景好嗎?
2、自考養生師
【考試內容】
養生學概論
傳統文化養生學(易學養生,道家、佛家、儒家思想養生)
中醫養生學(中醫養生基本知識及診斷基礎、中醫養生的中醫葯學基礎、中醫體質養生)
傳統運動養生學(傳統運動與養生等)
中醫技能(傳統養生保健理論和實操手法、傳授和實訓)
現代營養養生學(現代科學養生的基本理念、日常營養指導、預防醫學與養生等)
養生行業營銷管理(養生指導服務概況,健康素質評價與養生指導,特定人群養生指導及流程管理等)
中華自然療法(陽光、空氣、水、五行養生、中醫食療、排毒細胞療法)
中醫美容養生(美容、美體、香薰、減肥、形象設計)
中醫診療技能(中醫手診面診、刮痧、拔罐、針灸)
特色養生技能傳授(生物火療養生法、經絡電療保健法、中華凈血健康法、)
【報名條件】
(1) 具有相關專業專科學歷,連續從事相關行業工作1年以上。(2) 具有高中或中專學歷,連續從事相關行業工作2年以上。
【報名須知】
1.報名時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學歷證書復印件(A4紙復印)各2份
2.一寸免冠藍底照片6張、兩寸免冠藍底照片2張
【證書發放】
培訓結束,經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頒發《養生指導師》,職業資格證書全國通用。
3、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之間的關系
都屬醫學范疇,保健是醫療和飲食保健,預防是把一些疾病通過葯物提前預防用葯,臨床就是治病了,康復是病後的醫療保健。
4、預防醫學中健康的概念
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年在其憲章中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還要有身體的、精神的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良好狀態。」l978年9月,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所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重申:「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匿跡,而且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1990年WHO在有關文件中論述健康時,提出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四個方面。
5、康復醫學和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有什麼區別
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保健、預防醫學側重於研究健康保健鍛煉、合理營養,如流行病學、衛生學、環境保護、安全保護等。採用社會措施、宣來傳教育與醫學衛生方面等對疾病的預防、提高體質,也包括殘疾的預防,減少各種病、傷、殘的發生,屬於一級預防。臨床醫學側重於研究疾病的診斷、治療技術和處理方法,如手術、葯物及其他治療方法。臨床醫師也應該掌握該科疾病康復知識和處理技能,包括病、傷、殘的早期診斷、合理治療,限制或逆轉由病、傷、殘造成的殘疾,此為二級預防。康復醫學不是醫療的源延續,也不是臨床醫療的重復,它不是只滿足作出疾病的診斷和處理,而是側重於研究病、傷、殘所致原因、性質、程度、後果與恢復的可能性以及康復的方法、措施。其目的是消除或減少病、傷、殘帶來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達到整體康復,防止殘疾轉化為殘障,是二級和三級預防的組織者和執行者。
6、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中醫食療所學知識,進行養生,保健和疾病預防
飲食定量,主要強調飲食要有限度,保持不飽不飢,尤其是不暴飲暴食。否則會使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的產生。如《黃帝內經》所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千金要方》更明確指出飲食過量的害處,「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飲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現代醫學認為,人體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正常,若飲食過量,短時間內突然進食大量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使食物不能及時消化,進一步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輸布,從而產生一系列疾病。相反,進食過少,則脾胃氣血化生乏源,人體生命活動缺乏物質基礎,日久會導致營養不良以及相應病變的發生。因此,飲食有節,食量有度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
定時
我國傳統的進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這與飲食在胃中停留和傳遞的時間有關。食物進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時,肉食約6小時,然後由胃經十二指腸進入小腸,當胃剖空到一定程度時,便產生飢餓感,故可再度進食。研究證明,早、中、晚這三個時間內人體的消化功能特別活躍。按照相對固定的時間,有規律地進食,可以保證消化、吸收功能有節奏地進行活動,脾胃協調配合,腸胃虛實交替,有張有弛,食物則可有條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若不分時間,隨意進食,零食不離口,就會使腸胃長時間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腸胃消化的正常規律被打破,胃腸虛實無度,久而久之可發生脾胃病變。
三餐合理搭配
在一日三餐中,歷來主張「早餐好,午餐飽,晚飯少」。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科學性,與人體晝夜的生理變化有關。因為人身的陰陽氣血的運行,在晝夜中有盛衰的不同。早餐時間,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陽氣活動開始旺盛,胃中處於相對空虛狀態,亟需補充營養,以滿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時間,處於一日當中,且經半天的勞動,消耗較多,故宜適當多進食,才能彌補損耗,滿足下午勞動工作的需要;晚飯後,一般活動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則常為致病之因。當然,一些夜生活豐富者,晚餐不僅要好,還要加夜宵。
7、康復醫學和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有什麼區別?
實際是讓身體健康的一系列醫學手段。
預防醫學:治療前。中醫通過膳食或物理手段來預防;西醫通過葯物或保健品。
保健醫學:回是預防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臨床醫學:治療中。中醫是用望聞問切檢答查,用中草葯治療;西醫是用儀器檢查,用西葯或手術治療。
康復醫學:治療後。二者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