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雨水中醫養生

雨水中醫養生

發布時間:2020-09-07 15:19:41

1、雨水節氣怎樣按摩穴位來養生保健

雨水節氣關節痛基本都是風濕性的關節病,以肩關節、膝關節疼痛為主。

一、膝關節取穴

【犢鼻穴】它可是膝關節病的剋星,這個穴位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又名外膝眼穴,在膝蓋骨下緣的外側凹陷處。用拇指或食中指按揉,用力方向斜向上方,以有酸脹感為宜,每側按揉3~5分鍾。

【伏兔穴】: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6寸處。用指揉法,因為伏兔穴肌肉比較豐厚,力度宜重,有酸痛感為佳,按揉3~5分鍾。

【梁丘穴】: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兩寸處。用指揉法,指端垂直點按揉動,這個穴位點按力度宜重,按揉3~5分鍾。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在小腿外側近膝蓋的位置有個比較突出的骨頭叫腓骨小頭,在它前下方的凹陷處就是陽陵泉,指端點按,以有酸脹感為佳,每次3~5分鍾。

二、肩關節、臂、肘關節痛取穴

【外關】:前臂外側,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外關穴點按的時候要用拇指指端垂直點按,食指放在對側相同位置上(內關穴),以加強刺激,點按3~5分鍾。

【陽谷】: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中。陽谷適宜用指尖點按,位置比較狹窄,點在穴位上有酸疼感,一般點按2~3分鍾即可。

【陽池】: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陽池穴位置也比較狹窄,適宜用指尖或者比較尖銳的東西點按,酸麻感較輕,疼痛感較重,一般點按2~3分鍾。春季天氣反復,尤其現在,春寒料峭,乍暖還寒,一定不能及早脫下棉衣,要注意保暖,遵循季節規律進行養生。

2、春夏秋冬共計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該怎樣合理養生保健?

其實,二十四節氣不僅關系著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指導著我們養生!來看看中醫葯專家們總結的二十四節氣養生表吧!

節氣:小雪、大雪

平時大家都習慣熟吃蘿卜生吃梨,小雪之後不妨反過來。因為梨能潤肺清熱、養陰生津,對於剛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

中醫認為生吃白蘿卜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虛寒者不要生吃蘿卜。

節氣:冬至、小寒

冬至是養生的重要時間點,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如果注意養生有利於健康過冬,甚至能為來年春天的健康貯備能量。

俗話說「冬至餃子帶喝湯,不怕身上起凍瘡」。餃子最初是張仲景為治療百姓耳朵凍傷發明的,把驅寒活血的葯攪拌在肉餡里,給凍傷的百姓。

節氣:大寒、立春

大寒前後,年底應酬多、工作忙,缺乏運動,加上暖氣和室外寒冷的輪流考驗,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預防感冒除了加強鍛煉,還可以通過食療增加抵抗力。

節氣:雨水、驚蟄

正月是新年,為趕回家過春節,火車汽車上人多溫度高,易出現上火、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建議在車上少吃辛辣及鹵製品,不妨吃些柚子、黃瓜等降火。

節氣:春分、清明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很好。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

傳統中醫養生認為,人類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與四季相應的二十四節氣與人體的養生保健有著密切的關系,順應四時以養五臟,能使人陰陽平衡,重獲健康。

3、雨季怎麼保健養生?

這些天來南方幾省強對流天氣已讓我們經歷了淋漓的大雨,體驗了清新的濕意。然而,雨天帶來的不僅如此。潮濕生菌,你的皮膚和腸胃是否因此不安?風雨夾涼,你是否有「羅衾不耐五更寒」的感嘆?連日陰霾,你是否出現情緒障礙而鬱郁寡歡?專家提醒,在這樣一個多雨的季節,做好飲食、起居、心理等方面的養生保健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飲食:謹防腸胃病多吃除濕品
大雨可以驅走高溫,為我們帶來絲絲涼意,很多人因此胃口大開。但是多雨潮濕的夏季,往往也是腸胃病多發的季節,因此飲食衛生馬虎不得。
「多雨潮濕的季節很適宜腸道病菌和黴菌生長,因而極易誘發夏季急性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瀉等。」郭連澍說,不衛生的食物不要吃,尤其生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干凈後再吃;隔夜飯最好不吃,如果吃應先回鍋加熱;不吃直接從冰箱中取出的食品,應等其溫度回升或加熱後再吃,因為太寒涼的食物會損傷胃的陽氣,造成不適;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的食物,防止生熱過多;水果也要選擇一些不太膩的品種,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適度。
同時,可以選擇一些除濕的食物,如薏仁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濕、補肺清熱、止瀉抗癌等作用,可以加入飯中同煮、煮湯、磨成粉服用或沖泡食用;絲瓜、木瓜可以通絡去濕;馬齒莧可去腸胃濕邪等。另外,中醫講「暑必夾濕」,食用竹葉、荷葉、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濕;「苦能燥濕」,多吃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起居:避免受濕邪衣被常曝曬
雖然濕漉漉的空氣對於久居北方的人來說是難得的,但是出現一段時間里過於潮濕的環境又會讓人徒生不少煩惱。郭連澍提醒,為預防濕邪侵入人體及潮濕帶來的其他皮膚病,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不管是吹空調還是外出,不可過分貪涼,防止受風、受濕、受寒。
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關節炎、風濕等疾病復發。中醫認為,「風邪易去,而濕邪黏膩最難去」,風濕病人最怕陰冷潮濕的氣候,潮濕多雨的天氣會使「老風濕」復發,也可能使一些健康人發生風濕病。
加強室內通風,但晚上睡覺前最好關上窗戶,或著將窗戶開一窄縫,拉上窗簾,睡覺時蓋好被子,不要著涼。
衣服一定要晾乾,被褥經常清洗晾曬,防止多雨潮濕天氣滋生病菌導致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布藝沙發很容易吸潮,要保持沙發的清潔,定期除塵,另外最好定期清洗。還要把拖把消毒清潔,洗後放在通風的房間。
雨季纏綿而又漫長,陰霾的天空總給人一種快塌下來的感覺,人的心情也跟著在風雨中惆悵起來。郭連澍說,雨天氣壓低,人體會感到胸悶氣短,心情也會變得郁悶。另外,在雨天特別是連雨天,人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降低,使得細胞的生理功能減弱,易產生煩躁、焦慮、抑鬱等情緒或心理障礙。
1.找一件自己感興趣的、能使自己快樂的事情來做,藉此放鬆心情。
2.多到室外空氣清新、場地寬敞的地方進行運動,如散步、跑步、練太極拳、跳健身舞等。
3.多參加娛樂活動或其他社交活動,多和他人進行交流。
4.增加糖類攝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減輕憂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另外,可適當服用復合維生素B類、谷維素等,調節精神情緒。
在炎熱和多雨的夏季,高溫與悶濕並存。很多人喜歡吹空調,這樣極易導致感冒、發燒、咽喉疼痛、食慾不振等,小孩易出現受涼或腹瀉等症狀。
炎夏雨季養生好建議建議一,
多喝綠茶和白開水,並適當安排一些與平常不同的生活、工作方式,改換一下「霉變」的心情:多和他人進行交流,增加糖類攝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減輕憂郁,另外,可適當服用復合維生素B類、谷維素等調節精神情緒。少吃肥膩、甘甜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酗酒,因為飲食沒有節制、肥膩味甘的食物吃得過多會加劇濕熱蘊結於脾胃。
建議二,日常飲食首推清熱祛濕、健脾和中的食物。冬瓜、綠豆芽、小白菜、苦瓜等能清熱;薏苡仁、芡實、赤小豆等能利水滲濕。薏苡仁粥、赤豆粥等都是這一季節不錯的選擇。
建議三,要格外注意食品的衛生和新鮮度。這個季節食物很容易霉變,誤食霉變食品易引發胃腸炎,甚至食物中毒。
建議四,兒童不宜吃過多的瓜果和冷飲。兒童的消化功能原本就較弱,如果再貪食冷飲或瓜果,會出現大便不成形、厭食、睏乏等脾濕症狀。
建議五,常備藿香正氣水。如出現四肢沉重、嗜睡等現象,可適當服用藿香正氣水,以抵禦濕熱的侵襲。如果因脾胃虛弱,出現易疲倦、四肢無力、氣短、胃口不佳等表現,可用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等和胃化濕、益氣健脾的葯物。
衣服一定要晾乾,防止多雨潮濕導致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關節炎、風濕等疾病復發。也可能使一些健康人發生風濕病。如果穿涼鞋走在雨水裡,回到家要及時把腳擦乾,換上乾燥的鞋子。少穿透氣性差的雨鞋和運動鞋,內褲、鞋襪濕後要迅速更換,清洗後以風筒吹乾,保持乾爽也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
建議六,最好早睡早起,中午小憩片刻。

4、雨水養生吃什麼?三款中醫食譜護肝養脾

雨水節氣,每年的2月18日左右,此時已經進入春季的第二個節氣,天氣漸漸轉暖,雨量也逐漸增加,但是天氣變化不定,容易引起內涵外熱,肝氣郁滯,而雨水節氣又處於初春直接,而春天又視肝氣生發的季節,故養生不見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所以這個時節養生首先要調暢肝臟,其次也要保護葯脾胃,那麼雨水時節養生護肝臟保脾胃應該吃些什麼呢?
方法
仙人粥
配方:制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紅棗3~5枚.紅糖
做法:將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煮粥,粥將成時,放入紅糖或冰糖少許以調味,再煮一會兒,沸即可。
功效:此粥有補氣血,益肝腎之功效。通用於肝腎虧損,發須早白,血虛頭昏耳鳴,腰膝軟弱,大便於結,以及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癇,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症。
銀耳粥
配方: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摘凈洗好銀耳,淘洗干凈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功效:銀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之功效。不但適宜於一切婦孺、病後體虛者,且對女性具有很好的嫩膚美容功效。
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適用於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絲,口燥咽干,陰虛型神經衰弱和失眠多夢等。而且銀耳為葯食兩用之品,葯性平和,服用安全,能清肺之熱,養胃之陰;能補脾開胃,滋潤而不膩滯,有扶正固本和很好的滋補潤澤作用。此方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遺精腰痛,婦女帶下等症。
蜜糖紅茶

配方:紅茶葉,蜂蜜,紅糖,
做法:將紅茶葉粉放入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加蓋燜片刻;調適量蜂蜜、紅糖。
功效:每日飯前各飲1次,能溫中養胃。此茶適用於春天肝氣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蔥白生薑茶
配方:大蔥,生薑,紅茶葉
做法:大蔥1根,砸扁切碎放鍋內,加開水1碗,取旺火燒沸,加紅茶葉1大撮,調入生薑汁1匙,沖濃茶趁熱飲,隨即蓋被就寢。
功效:可增熱禦寒,防治早春風寒感冒。

5、雨水節氣吃什麼養生粥最好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因而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上,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知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道以去除。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著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

桂圓阿膠紅棗粥

【用料】粳米100克,桂圓肉20克,阿膠10克,棗〔干)1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發漲,瀝干水分;取一隻大杯,倒人開水,將阿膠和白酒放在小杯子里;將小杯子坐於開水中直至阿膠溶解;內桂圓肉去雜質,洗凈,紅棗洗凈去核;鍋內加人約2000毫升冷水和桂圓、紅棗,用中火煮至水分剩餘三分之一;加人梗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成粥;加人融化的阿膠攪勻容即可。
【功效】益氣滋陰、補腎強身、活血養血、潤膚美顏。
禁忌:大棗能助濕生熱,令人中滿,故濕熱脫腹脹滿者忌食。

6、潮濕天氣容易引發身體不適 春季潮濕如何養生保健

從雨水節氣開始,
雨量會逐漸增加,濕邪之氣也會隨之而來。俗話說春捂秋凍,通常雨水之前天氣寒冷,雨水之後氣溫有所回升,但常有倒春寒。特別對於體弱的人來說,乍暖還寒氣溫尚低,晝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感冒。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以免受涼,相反要注意保暖防寒。
陰冷潮濕的天氣對身體的影響
1、陰濕天氣更易誘發感冒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影響陽氣舒展,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這是濕邪的病理特徵。濕邪分寒濕和濕熱兩種,這段時間的潮濕天氣屬於寒濕,人的呼吸系統最怕寒,有些人及兒童由於免疫系統不成熟,在溫差變化大、濕度大的情況下,更易得呼吸道感染,再加上濕邪纏綿難愈的特徵,所以病程比較長。對於上述各種疾病,在發病前要做好自我調理,做好精神、起居、飲食、運動各方面保健,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其不可在出汗時吹風,謹防外邪侵襲肌體等。另外從中醫角度看,在氣候濕寒情況較重的情況下,人體易出現外感,咳嗽、咽炎、痰多等情況,其中一些感冒患者還會出現消化道感染症狀,如食慾不振、胃脹、拉肚子等。另外,低氣壓的潮濕天氣,易讓人昏昏欲睡,出現疲倦、頭昏;一些慢性病如慢性風濕疾病、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也易受到影響而復發或加重;濕疹、接觸性皮炎病情也會出現加重。中醫認為脾主濕,因此脾虛的人受到的影響更大,更易出現消化道、呼吸、慢性關節痛等症狀。
對治:濕為陰邪,容易郁而化熱,所以在陰雨潮濕的季節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
。醫生建議,濕氣太重,身體條件許可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辣椒,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增加體內發熱量,從而有助於防止在高濕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象。如果出現脘腹脹悶、不思飲食、口淡不渴、腹痛溏泄、頭重如裹、身重或腫等症狀,除了可以飲用五花茶、去濕茶等以外,還可自己採用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療方,用些藿香、茵陳、紫蘇、土茯苓、薏仁等煲些骨頭湯或單獨煲水飲,對去濕有良好作用。
2、陰濕大霧天氣不宜晨煉大霧天氣晨練將對人體健康造成諸多不利影響。許多傳染病,如百日咳、流感、水痘、麻疹病毒等就是靠空氣中的飛沫傳染的,有些細菌卵可浮游在霧中,所以霧是許多傳染病的媒介。大霧時,由於相對濕度過大,會影響人體內分泌腺的正常分泌。另外,清晨有霧時,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向高空擴散,使近地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可達最大,人在運動時會加速血液循環,使人體更容易吸收霧里的各種病菌。因此,霧天鍛煉不僅起不到增強體質的作用,反而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所以在陰濕有霧的天氣不宜鍛煉身體。
3、潮濕天氣可引發心理障礙
在陰冷潮濕的天氣里,心理素質較差的人會因為混濁空氣而誘發抑鬱症等一些心理障礙。很多人在潮濕的天氣里無故感到疲勞,情緒煩悶抑鬱,脾氣也易變得焦躁。其實,許多季節性疾病與天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關。醫生介紹說,氣壓、溫度、濕度、日照、風等多種氣象因素作用於人體後,都會影響人們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緒的變化。比如,氣壓越高,血液溶解氧氣的能力越大;氣壓越低,
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氧氣的能力就越低,如果氣壓變化過大過快,就會使人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狀。這種生理上的變化,又會引起情緒的緊張和煩躁。醫生建議,市民在陰雨潮濕天氣要注意調整情緒,多跟人溝通。
冷熱交替多喝水緩解不適
面對今春冷熱交替的怪現象,在相對濕度高達90%的天氣里,防濕防潮、養生保健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專家提醒市民,氣溫多變容易引發感冒,胃腸道容易產生不適感,多喝水可以起到預防和緩解作用。這樣的時節更需保障睡眠,還應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青菜、水果。
除要夜卧早起外,還提倡多到戶外散步,舒展肢體,但不宜激烈運動。
運動:春困伸懶腰
這種天氣里,更應多運動,大家可選擇進行室內有氧運動。春困秋乏,特別是春日的下午,人很容易感到疲乏,這個時候伸個懶腰可以緩解。伸懶腰可促進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臟的擠壓,有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能使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同時,由於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給大腦,使人感到清醒舒適。
飲食盡量清淡天氣潮濕,
飲食要清淡,煎炸等烹飪方法容易導致上火,還可能使人體產生多餘濕氣。還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多喝養生湯
心情養脾也要靜心
春季養脾健脾很重要。養脾也要靜心,以精神的調攝為主。心平氣和,使肝氣不橫逆;靜心養氣,心氣充和,進而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這個時節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只有情志相適,加上飲食的調養,健脾的功效才會顯著。

7、雨水如何養生 3種食療方最實用

多喝湯粥養脾胃
雨水時節,人的脾胃容易虛弱,此時應多食湯粥以滋養脾胃。湯粥容易消化,不會加重脾胃負擔,山葯粥、紅棗粥、蓮子湯都是很好的選擇。如果將湯粥配上適當的中葯做成葯膳還能滋補強身。如可根據初春時節肝氣旺盛的特點,在葯膳中加入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首烏粉等升發陽氣之葯材。
脾胃虛弱的人應避免進食餅乾等干硬食物。因為干硬食物不僅不好消化,還可能給胃黏膜造成損傷。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時應以流食和松軟的食物為主,這類食物可以促進人體對營養的吸收。最後,晚餐要盡量少吃,因為如果晚餐過量,則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狀,還會影響睡眠,「胃不合則卧不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吃辣,放燥熱
雨水時節,空氣濕度增加,但氣溫仍然很低,因此此時的天氣寒中帶濕。在這種環境下,人體往往預熱壅阻。此時若吃燥熱的食物無異於「火上澆油」。預熱讓人想吃涼東西,但吃涼過多,則會使臟腑為濕寒所傷,出現胃寒、腹瀉等症狀。所以,雨水時節飲食應以中庸為原則,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熱之物。冷飲、辣椒都是應當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別是白酒。

高蛋白,御春寒
雨水時節還屬於早春,寒流經常光顧,晝夜溫差也較大。在寒冷的條件下,人體內的蛋白質加速分解,從而使人的抗病能力降低。所以,此時人體就需要攝入足夠的熱量來保持體溫,應對寒冷。魚、蝦、雞肉、牛肉、豆製品等含有較高的熱量和豐富的蛋白質,所以此時應該多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此時飲食也應該多吃一些比較容易消化且富含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品,牛奶、酸奶、蛋類都是比較合適的食物。
雨水最應該吃的食物
山葯
養生功效:雨水時節,寒氣未消,濕氣又至。山葯可以健脾利濕、護衛脾胃陽氣、提高免疫力,還能調理脾胃、提高食慾,所以雨水時節應該多吃一些山葯。
挑食標准:皮外無傷,斷層純白如雪,黏液多,水分少的山葯品質較好。
食而有道:最好去皮食用,因為山葯帶皮食用容易產生麻、刺等異常口感。
山葯比較易熟,所以不能煮得太久,否則會造成營養物質的流失,因此燉山葯時應該先放其他食材和調味料,最後放入山葯。
適可而止:85克/次。
5. 雨水的食譜
(1)百合蓮子湯
【材料】百合、蓮子、山葯各50克,紅棗、水發銀耳各20克。
【調料】冰糖適量。
【做法】
①百合洗凈;紅棗洗凈,去核;蓮子洗凈,去心;山葯去皮,洗凈,切塊;銀耳洗凈,去蒂,撕小朵。
②取一大碗,放入百合、紅棗、蓮子、山葯、銀耳,倒入清水,浸泡1小時,放入百合、蓮子、山葯、紅棗,小火煮至熟軟,加入銀耳煲1小時,倒入冰糖,攪勻即可。
(2)竹蓀蓮子絲瓜湯
【材料】鮮蓮子、水發玉蘭片各50克,水發竹蓀40克,嫩絲瓜500克。
【調料】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①竹蓀洗凈,去頭,切塊;鮮蓮子焯5分鍾,去衣、心;嫩絲瓜洗凈,去皮、瓢,切片;玉蘭片洗凈。
②各料入鍋,加水小火煮30分鍾,瀝水,放湯碗中。
③鍋內放入鹽、味精,大火煮沸,倒入湯碗內即可。
6. 人群養生
1. 男士
(一)初春就要開始養脾胃
根據中醫理論,肝屬木,主升發,所以春季肝氣比較旺盛;脾屬土,所以脾土易為肝木所克,春季養生失當則可能傷及脾臟,影響脾胃的功能。而雨水過後不斷增多的降水也容易帶來濕邪,影響脾胃,所以,雨水前後調養脾胃十分重要。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根本,如果脾胃出現病變,人體健康將受到巨大損害,如胃納容易出現食慾不振等症狀;脾運失調則可能出現食後腹脹、便溏等症狀。脾胃的病變還會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效果,使人體對葯物的吸收大打折扣。
雨水時節保養脾胃應注意:飲食要有規律,不宜過飽;食物以清淡為主,少食油膩厚味;營養均衡,不偏食,多食五穀雜糧;禁食過冷或者過熱的食物;不要勉強飲食,如果不渴卻強飲則傷胃,不餓而強迫進食則傷脾。
來自:卿春養生

8、中醫雨水節氣養生吃什麼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也是養生的好時百機,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而傷肝損脾,可多食蜂蜜、大棗、山葯、蓮子、韭菜、度菠菜、豆芽菜等。

據了解,「雨水」是立春後的第二個節令,知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為「雨水」節氣。該節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寒冷冬季降雪天已經過去了,從天道而降的不再是雪花,而是雨水;二是表示暖濕的氣流加強,雨水增多,專有利於莊稼返青生長。民諺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氣象專家稱,「雨水」節氣是寒去熱來的轉折初期,經常會有冷空氣從西北或北部入侵我國北方大屬部地區,帶來陣陣寒意。

與雨水中醫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