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物湯是指什麼?有什麼作用?
四物湯是一道漢族葯膳。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葯方,方用當歸、川芎、酒芍、熟地四味葯組成。四物湯是傳統中醫流傳下來的葯方,最早出現記載於唐朝的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通過實踐運用《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四物湯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四物湯就是使用熟地黃、白芍、當歸1及川芎這四種中葯材。一般來說,它具有補血調經的效果,可減緩女性的經痛。
葯膳由來
《金匱要略》
四物湯是補血的常用方,也是調經的基本方。其最早見於晚唐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被用於外傷瘀血作痛。後來被載於中國第一部國家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本書首先記載將四物湯用於婦產科疾病)。以後在宋代《衛生家寶產科備要·產後方》、明代《醫方考·調經用四物湯》、清初《濟陰綱目·調經門》等醫學書籍中均有記載和評說。
四物湯被後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血證立法」;「調理一切血證是其所長」及「婦女之聖葯」等。
「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方葯,方用當歸、川芎、芍葯、熟地四味葯組成。然而在中國台灣省,比較流行的玫瑰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肉桂、熟地黃或者是生地黃熬制而成,如果是屬於體質偏熱的人適合喝生地黃組成的玫瑰四物湯,如果是體制偏寒性的人適合喝由熟地黃組成的四物湯!
(孫中山的「四物湯」並不是由上述四味葯組成,他是集四種素食之精而成,即用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這四種食物。)
孫中山先生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孫中山先生曾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1892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然後到澳門行醫,受聘鏡湖醫院任外科醫師,由於醫術高明,甚得群眾信仰。
他不僅擅長西醫,而且對中醫學及飲食營養等方面都有研究。孫中山先生的「四物湯」,就是他對飲食營養研究的成果。
此「四物湯」中的黃花菜又名金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纖維素和鐵。它具有利水、涼血等功效,可以主治水腫、砂淋、衄血、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補脾、通便。
木耳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中品,它具有養血、活血、收斂等作用,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血痢、痔瘡、產後虛弱、崩漏、帶下等患者,都是良好的食品。木耳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物質。
豆腐與豆芽是我國發明的豆製品,具有價廉物美、營養豐富的特點。它們不僅完全保留了黃豆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豆芽在蔬菜缺少的情況下,可稱得上是維生素C的最好來源之一。豆芽中所含豐富的纖維素,對老年人因食量下降、活動減少、腹肌萎縮而常出現的便秘,能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
豆類和木耳所包含的鐵元素,也是人體造血所需的主要原料。
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優點,不僅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而且來自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非飽和脂肪酸和粗纖維含量也比較高,而膽固醇的含量卻比動物食品低,植物脂肪還有降低膽固醇作用。這對於防止現代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和腸癌有一定作用。
葯膳功效
折疊補血活血
折疊主治
營血虛滯證。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經量少或閉經,表現為舌淡,脈細弦或細澀。
現代應用
現代常化裁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胎產疾病,蕁麻疹、骨傷科疾病、過敏性紫癜、神經性頭痛等屬營血虛滯者。
折疊方解
營血虛滯證表示血虛以及血行艱澀、停滯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陰養血填精,白芍補血斂陰和營;當歸補血活血調經,川芎活血行氣開郁。四物相配,補中有通,滋陰不膩,溫而不燥,陰陽調和,使營血恢復。
加減法
1.若痛經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
2.兼有氣虛者,加入黨參18克黃芪18克。
3.若血虛有寒者,則加肉桂粉4克 炮姜4片。
4.若出現崩漏,則加入茜草根8克, 艾葉10,克阿膠10克。
編輯本段葯膳詳情
來源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異名
地髓湯(《聖濟總錄》卷一六四)、大川芎湯(《雞峰普濟方》卷十六)
組成
白芍葯、川當歸、熟地黃、川芎各等分
用法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熱服。
功用
補血和血,調經化瘀。
主治
沖任虛損,月經不調,臍腹虧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時發疼痛;妊娠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腹痛血下;及產後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跌打損傷,腹內積有瘀血。
效用註解
「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葯方,方用當歸、川芎、芍葯、生地四味葯組成。組成:當歸(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功用:補血調血。主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時發疼痛。妊娠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用法:現代服法:作湯劑,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時服。禁忌:斟酌。類別:補益類。
四物湯
四物湯有哪些副作用呢?
四物湯,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們知道,四物湯是由什麼組成的嗎?其實,「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黃葯方,方用當歸、川芎、芍葯、生地四味葯組成的。但是這么營養的四物湯,其實副作用也是有的。
1.四物湯作為一種補劑來說,它具有溫燥性質。所以,對一些熱性體質或內熱比較大的人來說,服用四物湯容易上火、長痘痘。
2.熟地、當歸對有一些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容易引起腹瀉。
3.服用四物湯經常會感覺口乾舌燥。
遇到以上這些情況,一定要對原方進行相應的調整,就可以避免上述副作用的發生。
1.血熱的要減少川芎的用量;
2.虛寒體質的要用熟地,熱性體質的用生地;
3.即需要補又需要清熱時生地、熟地各半;
4.口乾舌燥要加入玄參。
有上述症狀的人,需要服用加味四物湯。有愛上火、又愛長痘症狀的,就需要服用有上涼下補作用的芩連四物湯了。
臨床應用
本方以甘溫味厚的熟地為主,滋陰養血。配伍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和營以增強補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氣,調暢氣血。綜合全方,補血而不滯血,和血而不傷血,因此,血虛者可用之以補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調經的常用方劑。
1.月經失調 用本方加減:生地、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當歸、香附各15克,茯苓18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顯著療效。四物湯
2.痛經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10克為主,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有較顯著的療效。
3.黃體功能不全用本方加味:當歸12克,川芎9克,赤白芍各15克,生熟地各15克。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以每個月經周期(20士 2日)為1個療程,經期及妊娠後停服。有較顯著的療效。
4.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用本方合當歸補血湯加減:熟地15克,杭白芍、當歸、三七(另沖)各10克,黃芪、貫眾炭各30克,益母草各15克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水煎,於每次月經來潮第三日開始服用,連服3~6日,視出血程度而定,每日1劑。
5.胎位不正用本方去熟地,加白術、茯苓各15克,水煎,每晚服1劑,3劑為1個療程,服葯1個療程後,每周復查胎位1次,連查2周,轉正後再服1個療程,以鞏固療效。有較顯著的矯正胎位作用。
6.神經性頭痛用本方加減:熟地50克,白芍、當歸川芎、桂圓肉各15克,牡丹皮、天麻、僵蠶、全蠍、甘草各10克,炒棗仁、石決明各50克,蜈蚣2條。水煎服,每日1劑。
7.肩周炎 用本方加桂枝9克,生薑3片,甘草6克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
8.蕁麻疹用本方加減:當歸9克,白芍6克,川芎3克,生地6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10劑。
9.過敏性鼻炎 用本方加味:生地24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6克,蒼耳子6克,辛荑9克,徐長卿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用1~2個月。
此外,本方還常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產後感染、子宮肌瘤、崩漏、皮膚瘙癢症、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扁平疣、黃斑出血等病證。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陰虛血熱之月經過多、胎動漏紅則非本方所宜。
葯理作用
四物湯主要有糾正貧血,抗放射線損傷,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缺氧,抗自由基損傷,抑制肉芽增殖,抑制子宮活動,調節免疫功能,補充微量元素、磷脂、維生素等作用。
推廣應用
四物湯四物湯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隨著4味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湯可以發揮廣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當歸,輕用川芎,則是一個補血良方;當歸、川芎輕用或不用時,可以幫助孕婦保胎;重用當歸、川芎,輕用白芍則能治療月經量少、血淤型閉經等等。此外,四物湯衍生出的無數「子方」、「孫方」在治療婦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沒。
較著名的有桃紅四物湯,該方劑是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而成,專治血虛血淤導致的月經過多,還能對付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四物湯加艾葉、阿膠、甘草後取名為阿艾四物湯,用來治療月經過多,是安胎養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後,名「八珍湯」,能氣血雙補;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肉桂,則成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補湯。
玫瑰四物飲
配方成份:用料:當歸三兩、白芍五兩、熟地二兩、川穹一兩、紅棗二兩
做法:
1、用一大鍋水浸泡葯材30分鍾,玫瑰花是熬好之後再放入,所以剛開始不用浸泡;
2、浸好葯材之後先用大火煮到滾開了再轉小火,蓋子蓋好;
3、小火煮2-3小時後,再轉大火煮沸,放入玫瑰花,攪拌一下,再轉小火,蓋上蓋子;
4、五分鍾後熄火,再十分鍾後把葯汁倒入鍋子,等葯汁放涼了,可以裝入小的寶特瓶,放入冰箱儲存。
用法:每次導出一小碗加熱飲用,月經結束後開始飲用,一天兩次,早晚、午晚,空腹、飯後均可,連喝七天,也可以一天喝一次,連喝十四天。
方意:
四物湯組成是當歸、白芍、熟地、川穹,有補血活血的作用,補充月經時消耗的陰血。玫瑰花有輕微活血化瘀的作用,並且含有維他命C的成份。紅棗含有多種營養成份,有天然維他命之稱,可以補充脾氣。
豐胸四物湯
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血為氣母,血順則氣順。女人如果因為氣血不足,體質虛寒,就會容易痛經,面色萎黃,頭發乾枯,皮膚干澀,還有臉上會出現斑點,而且會影響胸部的發育。很多小胸MM胸部發育不良就是因為氣血不足引起的。下邊我們為你收集整理了的一款網友推薦的的補氣養血又能豐胸的「四物湯」。
桃紅四物湯
【關於桃紅四物湯】
桃紅四物湯錄自《玉機微義》,原名「加味四物湯」。
【適用症狀】
氣滯血瘀,月經有淤血或者血塊,痛經,臉上有斑,比較怕冷,臉色暗沉;
有較小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的客戶也可以作為調理使用,但並不確保可以消除病患。
有乳腺增生者請謹慎購買【主要是出現過兩三例此類情況的客戶喝了有點脹痛不舒服;這屬於小概率事件;如果用了不脹痛的話,就沒事,有需要的也可以先嘗試幾包。】
(註:若是月經量較少同時又有淤血或血塊,也可以先服用補血四物湯或八珍湯,同時用活血化瘀的泡腳中葯泡腳。)
【配方】
本品一副(一件)為一天的量,啟航養生堂配方為:
熟地15克、當歸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紅花6克
(註:若是容易上火,把熟地換成生地。)
【使用禁忌】
孕婦禁用桃紅四物湯
如果沒有血瘀的狀況,就不宜長期使用桃紅四物湯
【療程說明】
1、若身體狀況不是很糟糕,可以作為保養,每月用10天左右,長期堅持;
2、若身體狀況較為嚴重,比如血塊多,痛經,建議堅持30天一個療程,每個療程用30副,每天一副,煎服。
【使用方法】
方法一 煎服
每日一副,煎服,分早中晚三次,趁熱空腹喝下。
具體方法:
第一步:把葯材用水簡單沖洗一下,沖掉上面的一些灰塵。
第二步:把葯材放入煎葯壺,加水3碗,浸泡20分鍾,這個浸泡的水不要倒掉哦。請注意這個碗就是我們平時吃飯的小碗。
第三步:開大火把水燒開,燒開後,改用小火。讓葯材慢慢煎25分鍾後,把得到的葯水倒出來。
第四步:緊接著,加水2碗,燒開後,改用小火。讓葯材慢慢煎20分鍾後,把得到的葯水倒出來,和之前的葯水混在一起。
第五步:重復上一步,加水2碗。..。..。
這樣反復煎三次,把得到的葯水混在一起,我們量了一下,大約650毫升,這個量是非常好的。而且,煎得的葯材是很黑很濃的哦!
在頭天晚上煎好後,第二天分三次,每次喝200毫升。如果腸胃好,就在飯前半小時喝,如果腸胃不太好,就在飯後一小時喝。
問:四物湯由哪幾種葯材組成?
答:標準的四物湯配方由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四種中葯材組成的,其中當歸9g、川芎6g、白芍9g、熟地12g,可根據不同需要或不同的體質進行其它葯材的加減,比如氣虛,可加人參、黃芪;血瘀,加桃仁、紅花等。
問:四物湯有哪些功效?
答:總的來說,四物湯不僅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對於愛美的女性而言又是一道美容養顏的良方,加入桃仁和紅花(桃紅四物湯)又可活血化瘀。
問:如何做四物湯?
答:1.一般的可以用保溫杯將洗凈的葯材放入杯內,將開水倒入,悶至10鍾左右方可飲用;
2.像平時熬中葯一樣,將葯材洗凈,放入鍋中(建議最好是沙鍋)慢熬20-30分鍾,將汁倒出,重復1-2次這樣的動作,將所有的汁混在一起就可以了;
3.最後一種就是將葯材洗凈後和其它食物(比如雞、排骨一類的食物)一起放物鍋中燉,具體時間請根據其它不同的食材自己把握。
問:四物湯有沒有什麼副作用?
答:1.四物湯的葯材屬於偏溫性,故體內內熱嚴重者,容易上火。
2.熟地,對於腸胃不好的同學可能會引起腹瀉。
3.小孩子不宜服用此湯,孕婦請咨詢當地中醫。
問:我該服用哪種四物湯?
答:一般來說可以按標准配方服用即可,但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建議咨詢當地的中醫後再進行服用,比如內熱體質和氣虛體質用不同的配方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
問:我該什麼時喝四物湯呢?
答:女性喝一般在生理期結束後喝,生理期時不要喝,會有不良的作用;吃飯之前半小時服用效果較佳;感冒、發燒的時候不要喝。
問:男人可以喝四物湯?
答:名人庄雅惠對此表示,對於氣色不好、身體易倦、處理亞健康的男性也可以使用此湯對身體進行調整。
做法
食譜一
基本材料
蒟蒻、黑棗、地瓜(中)一條、玉米2條(切塊)、豆包2個、香菇數朵、黑麻油
做法步驟
1.將四物放入鍋中,加水五碗熬煮,將湯汁倒出備用。殘渣再放入三碗
2.水熬煮,與前次湯汁收集在一起備用。
3.鍋中放黑麻油、香菇爆香,放入豆包,再將前述收集之湯汁置入其中。
4.加入地瓜、蒟蒻、黑棗、玉米放入電鍋中蒸熟。
小秘訣亦可隨意加入山葯、百合、蓮子、白果、紅棗等。
食譜二
孫中山版的「四物湯」是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
黃花菜又名金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纖維素和鐵。它具有利水、涼血等功效,可以主水腫、砂淋、衄血、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補脾、通便。木耳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中品,它具有養血、活血、收斂等作用,對於血痢、痔瘡、產後虛弱、崩漏、帶下等患者,都是良好的食品。木耳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物質。豆腐與豆芽是我國發明的豆製品,具有物美價廉、營養豐富的特點。它們不僅完全保留了黃豆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份,而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優點。素食對健康長壽的意義是眾所周知的,而孫中山先生之「四物湯」又稱得上是素食中的佳品。
食譜三
烏骨雞四物湯的做法:烏骨雞開水燙去飛沫,洗凈.四物湯的原材料,杞子冷水泡洗干凈,裝進
烏骨雞四物湯
TEA FILTER,(或用COFFEE FILTER紮起來.)香姑兩朵泡發,姜三片.沙鍋內水燒開後,投入以上材料,2勺米酒燒開後,改小火褒2-3小時.食雞喝湯.
因為熟地的原因,湯水顏色很深,再加上雞也是黑的,賣相實在很差。這個湯葯味相對濃些,很多人會不習慣。不過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和熟地4味中葯組成,是補血、養血的經典方劑. 再加上烏骨雞,對女性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食譜四
取當歸9g,川芎8g,熟地12g,炒白芍10g,紅棗5顆,紅糖少許,然後加水煮沸後,再煮15分鍾即可。一天飲用2次,每次100ml左右。
2、阿膠糕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阿膠好像就是膠原蛋白,食入後轉變成氨基酸,加上各類乾果,幾百塊的玩意買到幾千,不如多吃點五穀雜糧肉蔬瓜果。
3、四物湯能和阿膠一起用嗎
您好:
四物湯可以跟阿膠配伍使用,但不能一起燉,需要隔水烊化,服用的時候跟熬好的葯汁兌服!
祝你健康
4、加味四物湯的簡介
加味四物湯主要由當歸、川穹、芍葯、熟地以及其他中草葯構成。
一、《濟陰綱目》
卷一:
【處方】當歸(酒洗)1錢半,川芎1錢半,芍葯(炒)1錢,熟地黃1錢,玄胡索1錢,蓬術(醋煮)1錢,香附(醋煮)1錢,砂仁8分,桃仁(去皮尖)7分,紅花(酒炒)5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經水將來,作疼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血虧挾滯,不能統營氣於經,故臍腹疼痛,然後經行。方中熟地補血以滋沖任,白芍斂陰以益腎肝,川芎行血海以調經,當歸養血脈以榮經,蓬術破氣中之血,香附理血中之氣,桃仁破瘀血以通經,延胡活滯血以止痛,紅花活血生新,砂仁醒脾行氣,水煎溫服,使滯化氣行,則經血調和而臍腹疼痛無不退,天癸循環無不自如。
卷四:
【處方】當歸、白芍葯(炒)、川芎、生地、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1方加白術)。
【功能主治】婦人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6錢,水煎服。
【各家論述】《濟陰綱目》汪淇箋:此方以四物生四臟之陰,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熱。其加白術者,以土為萬物之母也。
卷六:
【處方】當歸(酒洗)2錢,白芍葯(炒)2錢,肉蓯蓉2錢,熟地黃(酒洗)1錢,白術1錢,白茯苓1錢,人參5分,川芎1錢。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氣血兩虛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月經前3服,經正行3服,經行後3服。
卷六之一:
【處方】當歸2錢,川芎2錢,白術(微炒)1錢半,熟地黃(酒洗)1錢半,白茯苓1錢,芍葯(微炒)1錢,續斷1錢,阿膠1錢,香附(醋煮)8分,橘紅7分,甘草(炙)3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久服有子。主血虛不孕。
【用法用量】水2鍾,煎8分,空腹服。
卷七: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生地黃、柴胡、山梔子、牡丹皮、龍膽草。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婦人陰戶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葯、熟地黃、香附子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少胎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紫蘇湯調下。
卷九:
【處方】四物湯加香附、桃仁、枳殼、縮砂、紫蘇。
【功能主治】補血行滯。主妊娠過月不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人參1錢,芍葯1錢,熟地1錢,白術1錢,乾薑(炮)1錢。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產後血虛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之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芍葯1錢,熟地1錢,香附(炒)1錢,五靈脂(炒,2味另為末)1錢(臨服調入)。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產後惡露不盡,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痛甚者,加桃仁泥4分。
卷十一之二: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熟地1錢,白芷1錢,升麻1錢,血餘炭(另入)。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產後月余,經血淋瀝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用】產後下血:汪淇,族弟婦產後半月,離蓐過勞,下血傾盆,急以求救,余用此葯,1服立止,其效如神。
卷十一之三:
【處方】川芎、當歸、芍葯、生地、蒲黃、阿膠、薊根、白芷。
【功能主治】產後血崩如豆汁,紫黑過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熟地黃1錢,白茯苓1錢。
【功能主治】產後陰虛血弱,發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熱盛,加炒乾薑;虛煩,加茯神、遠志。
卷十四:
【處方】四物湯4錢,龍骨(另研少許,臨服入)。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因產用力過多,陰門突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陰痛者,加藁本、防風,去龍骨。
卷十四之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赤芍葯1錢,生地黃1錢,甘草梢1錢,杜牛膝1錢,木通1錢,桃仁(去皮尖)5個,滑石1錢半,木香。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諸淋屬於熱者。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卷十四之二: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葯(酒炒)、生地黃、木通、王不留行、天花粉各等分。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產後氣血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同獖豬蹄旁肉4兩,煎湯2鍾,入葯同服。先將蔥湯頻洗乳房。
二、《濟陽綱目》
卷十五: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地黃、陳皮、黃芩、黃連、桃仁、紅花、麻仁、甘草。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火盛,朝食甘美,至晡心腹刺酸吐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閉結,加大黃;氣虛,合4君子湯。
卷三十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生地(姜、酒炒)1錢,芍葯倍用,人參5分,五味子5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陽無所依附,上奔而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六: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地黃、陳皮(帶白)、甘草(生用)、桃仁(留尖)、紅花(酒制)。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枯燥及婦人翻胃。
【用法用量】水1鍾半,煎8分,入驢尿,以防生蟲。
卷三十六之一: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酒炒)、生地黃、牡丹皮、韭汁。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生火,致患噎膈。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閉,加桃仁、紅花。
卷五十二:
【處方】當歸、芍葯、川芎、生地(酒炒)、人參、茯神、麥門冬、竹葉。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陰血不足,煩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四:
【處方】當歸、芍葯、生地(酒炒)、川芎、茯神、熟地黃、黃連、甘草(炙)、硃砂(另研)少許。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心血虛怔忡。
【用法用量】水煎成,入硃砂末,食後服。
卷五十九:
【處方】生地黃(酒洗)1錢半,當歸(酒洗)7分,川芎7分,赤芍葯(酒洗)7分,山梔子(炒黑)1錢半,麥門冬(去心)1錢半,牡丹皮1錢,元參1錢,知母(酒炒)5分,白術(炒)5分,甘草3分,陳皮3分,黃柏(酒炒)2分。
【功能主治】吐血、嘔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如身熱,加地骨皮、枳實、黃芩各1錢,軟柴胡(酒洗)5分;嘔吐血,加知母、石膏,以瀉胃火;咳血,加茅根、黃芩,以瀉肺火;唾咯血,加梔子、黃柏、肉桂少許,以瀉腎火;吐衄不止,加炒黑乾薑、柏葉、茜根、大小薊各1錢;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1錢半;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梔子,更加車前子、小薊、黃連,俱炒半黑,各8分;諸失血久,加升麻、阿膠、人參,入童便、薑汁、韭汁。
卷六十二: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生地黃、牛膝、梔子(1方加黃連棕炭)。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尿血,小兒血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六十三: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生地(酒炒)、山梔(炒)、升麻、秦艽、阿膠珠。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便血有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過多不止者,加黃連、紅花。
卷八十三: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熟地黃(砂仁、沉香炒)、羌活、防風、陳皮、甘草。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麻風。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十四:
【處方】四物湯加黃芩。
【功能主治】血不榮於腠理,身上虛癢。
【用法用量】煎湯,調浮萍末服之。
卷八十九: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生地(姜、酒炒)、山梔子、連翹、甘草。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養陰血以消毒。主湯火傷,發熱作渴,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八十九
卷九十五:
【處方】當歸1錢,芍葯1錢,川芎1錢,生地(酒洗)1錢,黃芩(酒洗)1錢,黃柏(酒洗)1錢,槐花(炒)1錢。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內熱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九十六: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熟地黃、升麻各等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脫肛。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熱者,加黃柏;兼痢,加槐花、黃連。
卷一0一:
【處方】當歸、川芎、赤芍葯、熟地(砂仁炒)、木賊、防風各等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眼出冷淚屬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一○七:
【處方】當歸、川芎、芍葯、生地黃(酒洗)、牛膝、香附、生甘草、側柏葉。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陰虛氣郁,牙出鮮血。
【用法用量】水煎嗽口;或服亦可。
三、《金鑒》
卷四十五:
【處方】四物湯加川附子、炮姜、官桂。
【功能主治】寒濕帶下,胞中冷痛。
【用法用量】日久滑脫者,加升麻、柴胡舉之,龍骨、牡蠣、赤石脂澀之。
卷四十六:
【處方】四物湯加血餘、白茅根。
【功能主治】妊娠膀胱血熱,尿血。
卷四十七:
【處方】四物湯加炮姜。
【功能主治】產後陰血暴傷,陽無所附,而致發熱。
【用法用量】若頭疼惡寒而發熱者,屬外感,去炮姜,加柴胡、蔥白。
卷四十八:
【處方】四物湯加花粉、麥冬。
【功能主治】產後,血虛而渴者。
卷四十八之一:
【處方】四物湯加阿膠、地榆、血餘、烏賊魚骨。
【功能主治】產後敗血滲入大腸成血痢者。
卷四十八之二:
【處方】四物湯加蒲黃、瞿麥、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功能主治】產後熱邪挾瘀血流滲胞中,小便淋閉,腹脹痛。
卷四十九:
【處方】四物湯加柴胡、梔子、龍膽草。
【功能主治】婦人陰瘡腫痛者。
卷五十五:
【處方】當歸、芍葯、川芎、生地黃、茅根、蒲黃、牡丹皮、梔子(炒黑)、甘草(生)。
【功能主治】小兒因努勞吐血,兼咳嗽。
【用法用量】先用桃仁承氣湯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湯和之。
卷五十七:
【處方】生地(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當歸(酒洗)、連翹(去心)、紫草茸(酒洗)。
【功能主治】痘瘡因氣行血滯,毒熱伏於血分,不能成漿,至行漿時,空殼無漿,根緊而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
【處方】當歸、赤芍、荊芥穗、防風、紅花、丹皮、牛蒡子(炒)、連翹(去心)、川芎、生地黃。
【功能主治】痘症毒盛血熱,痘出稠密而作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一:
【處方】當歸、白芍(酒炒)、生地、牡丹皮、荊芥(炒黑)、川芎、黃芩、黃連、地榆。
【功能主治】痘症毒火熾甚,流注大腸,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二:
【處方】生地、連翹(去心)、川芎、當歸、赤芍、石膏(煅)、麥門冬(去心)、川黃連(姜炒)、木通。 【功能主治】痘症肺胃熱盛,見點後寒戰咬牙,痘色紫赤,大便秘,小便澀,煩躁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三:
【處方】川芎、當歸、生地、黃芩(酒炒)、川連(酒炒)、木香、白芍(炒)。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調理氣血。主濕熱郁於腸胃,致傷氣血,痘瘡未愈而患赤痢,痘滯黯無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四、《朱氏集驗方》
卷九:
【別名】加減四物湯
【處方】當歸尾、芍葯、川芎、蒼術、白菊花、干葛、羌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斑瘡入目;或瘡痘收後,目有翳膜。
【用法用量】加減四物湯(《得效》卷十一)。
【注意】忌一切動風毒物,雖愈後忌2-3月方可。
卷十:
【處方】四物湯1帖加橘紅半兩,香附子半兩,元胡索半兩。
【功能主治】婦人慾念不遂,心膈迷悶刺痛。
卷十之一:
【處方】四物湯加菊花。
【功能主治】婦人肝血熱證,經候不通,口乾頭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五、《葉氏女科》
卷一:
【處方】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人參、香附(童便制)、甘草(炙)。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衰弱,形瘦經少。
【用法用量】生薑、大棗為引。
卷一之一:
【處方】熟地黃1錢,當歸1錢,白芍1錢,川芎1錢,黃芩1錢,黃連1錢,黃柏(酒炒)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水虧血少,形瘦多熱,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二:
【處方】熟地黃1錢5分,當歸1錢5分,川芎1錢,白芍1錢,香附(制)1錢,砂仁5分(炒)。
【功能主治】妊娠5月,稟賦虛弱,血虛胎萎不長。
【用法用量】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六、《幼科直言》
卷四:
【處方】當歸、川芎少許、熟地、白芍(炒)、丹皮。
【功能主治】小兒痢疾,暑傷血分,墜脹作渴,體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
【處方】當歸、川芎少許、白芍(炒)、熟地黃、苡仁、葳蕤、白茯苓、山葯、扁豆(炒)。
【功能主治】保肺健脾。主小兒單龜胸,氣壅已平。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兒丸。
卷五之一:
【處方】熟地黃、川芎(少許)、白芍(炒)、當歸、白茯苓、白扁豆(炒)。
【功能主治】小兒病後元氣有虧而作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七、《玉機微義》
卷四十三引《元戎》:
【處方】四物湯加川山甲。
【功能主治】虛人損傷。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一引《元戎》:
【別名】桃紅四物湯、四物加桃仁紅花湯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紅花。
【功能主治】瘀血所致腰痛麻木,月經不調,吐衄屎黑,及血腫,下利膿血;血滯經閉,或吐衄屎黑,喜忘,瘀痛及下利膿血;麻木,純屬死血者;婦人內有瘀血,月經血多有塊,色紫稠粘;血腫。
【用法用量】桃紅四物湯(《金鑒》卷四十四)、四物加桃仁紅花湯(《方症會要》卷二)。①本方方名,《醫級》作「紅桃四物湯」。②《醫部全錄》本方用法:水煎,空心熱服。
八、《萬氏女科》
卷二:
【處方】歸尾1錢,川芎1錢,赤芍1錢,生地1錢,肉桂1錢,玄胡索1錢,枳殼1錢,香附1錢,檳榔1錢。
【功能主治】產婦胞漿干澀,難產,過2-3日不生,但人事強實,飲食能進。
【用法用量】水煎,調益元散3錢內服。以子生為度。
卷三:
【處方】歸身1錢,人參1錢,川芎1錢,赤芍1錢,生地1錢,桔梗1錢,甘草1錢,麥冬1錢,白芷1錢。
【功能主治】初產之婦,乳方長,乳脈未行;或產多之婦,氣血虛弱,乳汁短少。
【用法用量】水煎,食後服。更煮豬蹄湯食之,則乳汁自通。豬蹄1對,洗盡煮爛,入蔥調和,並汁食之。要是入香油炒過穿山甲共煮,去甲食之,更效。如因乳不行,身體壯熱,胸膈脹悶,頭目昏眩者,加木通、滑石各1錢。
九、《醫學正傳》
卷四引丹溪方:
【處方】當歸身1錢,熟地黃3錢,白芍葯7分半,川芎7分半,五味子9枚,麥門冬1錢,人參5分,黃柏1錢,黃連5分,知母3分,杜仲7分半,牛膝3分,蒼術1錢。
【製法】上細切,作1服。
【功能主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瘰癧,肝血虛者。
【用法用量】方中熟地黃,《醫鈔類編》作生地。足不軟者,去牛膝。
卷四引丹溪方之一:
【別名】加味四味湯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煮數次,去皮尖)、牛膝(酒浸)、陳皮、茯苓、甘草、白芷、龍膽草各等分。
【製法】上切細,作1服。
【功能主治】白虎歷節風證。
【用法用量】加味四味湯(《杏苑》卷七)。如痛在上者屬風,加羌活、桂枝、威靈仙;在下者屬濕,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氣虛者,加人參、白術、龜版;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薑;血虛者,倍當歸、川芎,佐以桃仁、紅花。
十、《產科發蒙》
卷二引《胎產須知》:
【處方】四物湯加炒阿膠、炒黑香附、白術、黃芩、砂仁、糯米。
【功能主治】胎氣不固,常小產者。
卷四引汪石山方:
【處方】當歸2錢半,川芎2錢半,芍葯2錢半,地黃2錢半,胡黃連5錢,秦艽5錢,青蒿5錢。
【功能主治】產後蓐勞,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乾,五心如炙,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5盞,煮取2盞半服。
十一、《回春》
卷二: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炒)、生地黃、熟地黃、黃耆(蜜炙)、人參、白術(去蘆)、陳皮、白茯苓(去皮)、荊芥、甘草(炙)各等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眩暈卒倒,脈微澀。
【用法用量】加大棗2枚,烏梅1個,水煎服。飽悶,加香附。砂仁,去黃耆、白術。
【注意】不可艾灸、驚哭叫動,動則乘虛而死。
卷五:
【處方】當歸、川芎、生地黃、黃柏(酒炒)、知母(酒炒)、蔓荊子、黃芩(酒炒)、黃連(酒炒)、梔子(炒)各等分。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血虛陰火沖上,頭痛偏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十二、《會約》
卷六:
【處方】當歸2錢(血虛有寒者可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川芎1錢3分,熟地2錢,白芍1錢半,白芷1錢,羌活8分,川獨活1錢,蔓荊子1錢,川烏(制)8分,荊芥穗7分,菊花7分,北細辛3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偏頭風,血虛暴痛,將來害目。
【用法用量】速進1-3服。外用生蘿卜搗汁。仰卧注鼻,不用枕頭睡1刻,3次即愈,又用蓖麻子仁、乳香各2-3錢,搗為餅,左右貼太陽穴。婦人解發出氣,否則害目。無蘿卜之時,用旱蓮草汁代之亦可。有熱症者,加生地3錢。
卷十四:
【處方】當歸2錢,白芍(酒炒)1錢3分,川芎1錢,熟地2、3錢,陳皮8分,香附(童便炒)7、8分,丹參2錢,丹皮8分。
【功能主治】肝脾血虛,微滯微痛,一切經亂之證。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食少有痰,加白術1錢半,茯苓1錢;如血寒,加肉桂1錢半;如血熱,加生地、黃芩、青蒿之類;如肝不藏血,加阿膠珠1錢半。
十三、《雜病證治新義》
方出《金匱翼》卷五,名見《雜病證治新義》:
【處方】生地2錢,當歸1錢,蔓荊5分,黃芩1錢(酒炒),白芍1錢(酒炒),炙草3分,甘菊7分,川芎5分。 【功能主治】養血熄風。主血虛脈空,自魚尾上攻頭痛者。
【用法用量】《雜病證治新義》本方用法:水煎服。
【各家論述】《雜病證治新義》:本方以四物湯補血為主,而其中當歸、川芎並有活血舒痛之功,益以白芍之斂和黃芩之清、菊花之輕以平其肝,蔓荊以祛風,甘草合白芍並可緩痛,實為血虛頭風痛之良方,如結合現代葯理體會,實即具有補血、弛緩神經、緩解頭痛之效。為用於貧血性頭痛之良劑。
《雜病證治新義》:
【處方】羌活、防風、熟地、當歸、芍葯、川芎、桃仁、牛膝、黃芩、黃柏。
【功能主治】除風勝濕,活血消腫。主瘦人歷節,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本方以羌、防除風勝濕,四物湯補血,合桃仁、牛膝以活血消腫止痛,芩、柏以清濕熱,此宗丹溪所說瘦人責之於血虛,標本兼治之法也。若用於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汗多關節紅腫頗甚者,有活血消炎鎮痛之作用。
十四、《證治匯補》
卷四:
【處方】四物湯加甘菊、蔓荊。
【功能主治】血虛頭痛。
卷四之一:
【處方】四物湯和陳皮、紅花、酒芩、蒼耳。
【功能主治】鼻渣。
【用法用量】加好酒數滴,調入五靈脂末服之。
十五、《洞天奧旨》
卷十:
【處方】熟地5錢,川芎2錢,當歸5錢,白芍1錢,白茯苓2錢,生甘草2錢,金銀花1兩,天花粉2錢,土茯苓1兩。
【功能主治】陰楊梅瘡,色紅,不起不破,作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處方】熟地5錢,川芎2錢,當歸5錢,白芍3錢,荊芥(炒)2錢,白術末2錢。
【功能主治】手足麻裂瘡。
【用法用量】水煎,調服4劑。
十六、《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卷下:
【處方】川芎1錢,白芍1錢,知母1錢,瓜蔞仁1錢,生地2錢,當歸2錢,訶子2錢,冬花6分,桔梗4分,甘草4分,兜鈴4分,生薑1大片。
【功能主治】生產半月後,干嗽有聲,痰少者。
《傅青主女科》卷上:
【處方】大熟地1兩(九蒸),白芍5錢(酒炒),當歸5錢(酒洗),川芎3錢(酒洗),白術5錢(土炒),粉丹皮3錢,元胡1錢(酒炒),甘草1錢,柴胡1錢。
【功能主治】補肝之血,通郁散風。主婦人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寒熱往來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陰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經之風郁;用甘草、白術、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疼。入於表裡之間,通乎經絡之內,用之得宜,自然奏功如響也。
十七、《婦人良方》
方出《婦人良方》卷二引張聲道方,名見《觀聚方要補》卷九引《選奇後集》:
【處方】四物湯加吳茱萸。
【功能主治】婦人百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陽臟,少使茱萸;若陰臟,多使茱萸。
十八、《產乳備要》
《產乳備要》:
【處方】當歸1兩,地黃1兩,芍葯1兩,川芎1兩,柴胡半兩,黃芩2錢半。
【功能主治】婦人沖任不調,臍腹疼痛,月事入時不來,及沖任太過,致使陰陽不和,或發寒熱,漸減飲食,欲成勞病;沖任虛損,月水不行,肌膚發熱如瘵狀。
【用法用量】《御葯院方》本方用法: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烏梅半枚,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後溫服。
十九、《麻症集成》
卷四:
【處方】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酒芩、干葛、力子、連翹。
【功能主治】麻症後一切血虛。
二十、《喉科家訓》
卷二:
【處方】蒸熟地、杭白芍、西歸身、真川芎、生甘草、黑元參、剖麥冬、白桔梗、制香附。
【功能主治】陰虛液少,午後咽痛喉燥,舌干無苔,一切貧血症經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一、《女科萬金方》
《女科萬金方》:
【處方】熟地1兩,當歸1兩,川芎1兩,白芍1兩,枳殼5兩。
【功能主治】新產血虛血暈,敗血沖心,昏迷不省。
【用法用量】方中枳殼用量,《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作「二兩」。
二十二、《家庭治病新書》
《家庭治病新書》:
【處方】桃仁1錢5分,紅花1錢5分,大黃1錢5分,川芎1錢5分,山楂肉2錢,當歸3錢,白芍3錢,生地4錢。 【功能主治】跌撲傷損,氣厥血瘀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三、《嵩崖尊生》
卷九: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紅花、丹皮、枳殼、玄胡。
【功能主治】胃脘痛自上而下,自聞唧唧有聲,屬血者。
【用法用量】重者,加桃仁、厚朴,大黃,甘草。
5、男同志可以服用「阿膠四物湯」嗎?
病情分析:你好,如果是想要生血是可以服用四物湯的,如果對症的話,是可以加上阿膠的,但是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加上一些抗腫瘤的葯物。意見建議:
6、養生堂自製阿膠四物湯
官方網站有售
7、阿膠真有那麼神奇嗎?
發揚國粹瑰寶阿膠一直是我們百年堂致力追求的的夢想,為了讓大家更深刻的認識阿膠,我們百年堂的同仁們經過了大量的資料搜集及整理,特對很多朋友對阿膠的疑問整理了一份資料,以便大家作為參考,讓我們的阿膠瑰寶文化不斷得到傳播,也讓我們先人留下的千年的文化的結晶得到繼承和發揚。
百年堂阿膠,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產於山東東阿縣者為最佳,對其功用主治,歷代醫家均有論述。
漢代,《神農本草經》載百年堂阿膠「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氣」。此時百年堂阿膠已為臨床常用之品,多取其滋陰補血、安胎止血之效。僅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應用本品的方子即達12種之多。如《傷寒論》治療陰虛陽亢,心煩不得卧的黃連百年堂阿膠湯,即用百年堂阿膠9克,配以黃連5克,黃芩、芍葯各9克,雞子黃2枚。此方取百年堂阿膠滋陰之功,實為後世用治陰虛之證的範例。同書的炙甘草湯,方用炙甘草12克,台參、百年堂阿膠(烊化服)、麻仁、桂枝、麥冬各9克,生地黃20克,生薑6克,大棗10枚,酒水各半同煎,分服。治氣虛血少以致心動悸,脈結代,舌光少苔者。全方益心氣、養心血、振心陽、復心脈,亦是用百年堂阿膠滋陰補血的先驅。又如《金匱要略》中的膠艾湯,用川芎、比草各6克,百年堂阿膠、艾葉、當歸、芍葯各9克,乾地黃12克,水煎去滓,入百年堂阿膠溶化溫服。治婦女沖任虛損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淋漓不止;產後或流產損傷沖任,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諸證病情雖有不同,但都以出血為主要症狀。該方取用百年堂阿膠,既有止血之功,又有補血之用。更與暖宮止血的艾葉配合,成為調經、安胎及治療崩漏、胎漏的要葯,亦為後世養血止血、調經安胎的祖方。此外還有如黃土湯、溫經湯、豬苓湯、薯蕷丸、鱉甲煎丸等,皆配用本品,但多不出滋陰養血、止血、補虛扶正之功。
晉唐時期,百年堂阿膠的顯著療效和「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影響,對後世將其視為調補饋贈之品,起了一定作用。唐葯性論》即雲百年堂阿膠「主堅筋骨,益氣止痢」。《千金•食治》又謂「治大風」。此時,既取其作補益葯餌以食治,又常取其止血以治療出血諸症。如《千金要方》中記載單用百年堂阿膠15克水煮溫服,治胞轉淋閟。又載用百年堂阿膠15克,配以鹿茸3克,烏賊骨、當歸各9克,蒲黃5克,研細末,空腹用酒送服3克,日服3次,治女性漏下不止。《千金翼方》中則記載用炒阿膠9克,配以蒲黃6克,生地黃12克,水煎,分2次服,治吐血不止。著名的婦產科專書《經效產寶》中用黃連、石榴皮、當歸各9克,炙阿膠、艾葉各6克,水煎,分2次服,忌生冷肥膩.治療妊娠腹痛,下痢不止。從以上諸方可見,晉唐時期百年堂阿膠的運用,均不外止血、安胎或止痢治淋之功。
宋元年間,出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醫葯編纂小版機構——校正醫書局,整理重要的醫經典籍,大大促進了中醫葯學的發展。由於大量方書的出現,對百年堂阿膠的認識更加深入,使用百年堂阿膠和以百年堂阿膠為主組成的方劑,較前顯著增多,且應用范圍亦較前廣泛。如《日華子諸家本草》謂百年堂阿膠「治一切風,並鼻洪、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可見此時除繼用阿膠治療各種出血症外,對於大便秘結、腸風下痢、陰虛燥咳等亦常配伍應用。如《局方》中即載有阿膠枳殼丸,用百年堂阿膠(炒碎)、枳殼(麩炒)各60克,二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滑石(研飛)15克為衣,治產後虛羸,大便秘澀。《仁齋直指方》中載有膠蜜湯治老人、虛弱者大便秘澀之症。《聖濟總錄》中則載有治療久咳不止的百年堂阿膠飲,治療便血如小豆汁的百年堂阿膠芍葯湯,治鼻出血久不止的百年堂阿膠湯等。《小兒葯證直訣》中載阿膠散,又名補肺散、補肺阿膠散,方用百年堂阿膠、杏仁、牛蒡子各6克,馬兜鈴、炙甘草各3克,炒糯米10克。具有養陰補肺,寧嗽止血之功,不論成人、小兒,凡屬肺經陰虛火盛,症見咳嗽氣喘、咽喉乾燥、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者,皆可應用,成為後世沿用的名方。楊士瀛雲:「小兒驚風後瞳人不正者,以百年堂阿膠倍人參煎服最良。百年堂阿膠育神,人參益氣也。」由此可見,百年堂阿膠不僅用於止血較漢、唐范圍為廣,又可用其治療咳喘、便秘,以至目疾諸症。
明代,我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的後期,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中醫葯學亦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才輩出,名著迭起。此期對百年堂阿膠的認識和應用也更加深入和廣泛。李時珍在總結前人用葯經驗的基礎上,在《本草綱目》中稱阿膠「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經水不調、無於、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男女一切風病……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全面系統地總結闡述了本品的效用范圍。這時期的臨床應用;尤以止血、治痢為多。如王肯堂《證治准繩•類方》中有百年堂阿膠丸,用百年堂阿膠(判碎炒燥)、炮姜、木香、炒黃連、炒當歸、黃芩各30克,赤石脂、龍骨各60克,姜厚朴45克,治冷熱不調,痢下膿血不止,腹痛不可忍者。同書女科卷五方又有阿膠丸,方用阿膠、赤石脂各45克,續斷、川芎、當歸、甘草、丹參各30克,龍骨、鹿茸(酥炙)、烏賊骨、炙鱉甲各60克,治產後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者。《古今醫鑒》中則載有膠艾四物湯,用百年堂阿膠珠、艾葉(醋炒)、當歸、白芍、熟地黃各10克,炒蒲黃、黃連、黃芩、生地黃、梔子、地榆、白術、川芎、甘•草各5克,水煎空腹服,治血崩。從上可知,此時阿膠止血的功用多用於婦科疾患。
至清代早期,諸醫家多宗前人之意,取用本品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安胎之功。在內科病方面,如《醫門法律》的清燥救肺湯,用阿膠配以桑葉、杏仁、麥冬、黨參、枇杷葉、胡麻仁、生石膏等,清燥潤肺,成為後世治療燥熱傷肺的代表方劑。《張氏醫通》的阿膠連梅九,用百年堂阿膠、黃連各90克,炮姜30克,炒黃柏、赤芍、赤苓、烏梅肉(炒枯)各45克等為丸,治陰虛下痢五色,至夜發熱者。《雜病源流犀燭》的百年堂阿膠四物湯,用百年堂阿膠、當歸、白芍、地黃各9克,川芎5克,水煎服,治血虛久咳。在婦科疾病方面,《婦科玉尺》卷一方膠艾丸,用阿膠、艾葉、白芍、香附各9克,生地黃12克,枳殼6克,砂仁5克,治經行後期。同書卷二方又有百年堂阿膠蘄艾丸,用百年堂阿膠、艾葉、當歸、白芍、熟地各30克,川芎、甘草各10克,治妊娠跌仆內挫,胎動不安者。以上諸方都為先賢之法,只是葯味絹合不同而已。
至清中葉,百年堂阿膠的功用進一步擴大。《綱目抬遺》中指出阿膠能「治內傷腰痛,強力伸筋,添精固腎」,提出了百年堂阿膠補腎的作用。黃宮綉在《本草求真》中亦說:.「既入肝經養血,復入腎經滋水。水補而熱自製,故風自爾不生。」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在漢代張仲景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黃連阿膠湯的啟示下,根據溫熱病易於傷陰的病理變化特點,以及百年堂阿膠善於填精補腎的作用,又創制了多種治療輕重不等的虛風之方。如其在《溫病條辨》所載的加減復脈湯,一、二、三甲復脈湯,大、小定風珠等。前4方均是根據張仲景炙甘草湯加減演化而來,其所治證候的輕重表現雖各不相同,但取用百年堂阿膠滋陰養液,殼介類潛鎮熄風,其意則一。然吳氏治療虛風之方,又尤以大、小定風珠為長。小定風珠用雞子黃1枚(生用),真阿膠6克,生龜版18克,淡菜9克,童便1杯,治溫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噦,脈細而勁者。大定風珠,用生白芍、於地黃、麥冬各18克,百年堂阿膠9克,生牡蠣、生鱉甲、炙甘草、生龜版各12克,麻仁、五味子各6克,生雞子黃2枚,治溫病真陰內竭,神倦瘦瘋,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二方雖同治虛風,但前者側重壯水熄風,後者重在滋補真陰而熄風。二方所用雞子黃與百年堂阿膠,實從仲景黃連百年堂阿膠湯取意發展變化而來。吳氏指出:「以雞子黃實土而定內風……百年堂阿膠沉降,補液而熄內風。」二葯雖非鎮潛熄風之品,但滋陰補液作用,可以涵木以熄內風。這是吳氏繼本草治風之說具體運用本晶的發展。其後名醫俞根初亦取此二者,配伍他葯組方。如其在《通俗傷寒論》中載有百年堂阿膠雞子黃湯,用陳百年堂阿膠(烊沖)、鉤藤、生白芍、絡石藤各9克,石決明15克(杵),生地、生牡蠣、茯神木各12克,炙甘草3克,水煎去渣,放入生雞子黃2枚,攪勻,分3次服,治邪熱久留,灼傷真陰,以致血虛生風,而見筋脈拘急,手足蠕動,頭暈目眩,舌絳苔少,脈細數等。此方與吳氏大定風珠均為治療熱傷陰血、虛風內動之劑。然大定風珠偏於滋填,而本方則偏於清降,功效重點不同,用時宜別。
近代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繼承前賢的經驗,取本品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安胎之功,將黃連百年堂阿膠湯、炙甘草湯、補肺百年堂阿膠湯、膠艾四物湯、清燥救肺湯、百年堂阿膠連梅丸、百年堂阿膠雞子黃湯等名方運用於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此外,對百年堂阿膠及其復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發現百年堂阿膠含有豐富的骨膠原,水解可得蛋白質及氨基酸等。服用後,有加速人體內血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成作用,從而改善人體全身功能;同時並能改善人體內鈣平衡,促進鈣的吸收和在體內存留,使血鈣略有增高。動物實驗表明,百年堂阿膠還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作用,且能升高血壓,可對抗創傷性休克。這與百年堂阿膠的傳統應用頗多相符。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醫葯形勢的發展,近年又研製了許多新的成葯和劑型,如山東百年堂阿膠膏、復方百年堂阿膠漿、百年堂阿膠軟膠囊、百年堂阿膠補血顆粒、百年堂阿膠口服液、百年堂阿膠補血膏等,對於本品的推廣應用具有重大的意義。
百年堂出品之百年堂阿膠乃東阿道地百年堂阿膠的代表,以「黑如翳漆凝若脂,透如琥珀潤如玉,經夏不濕冬不軟,陳年老膠效猶佳」的穩定質量和卓著功效而聞名於世。以「絕不讓一張不合格皮料入廠,絕不讓一片不合格膠片上市」的質量把關要求,確保「古方、古井、古工藝」、「老字型大小、老地方、老產品」的東阿道地百年堂阿膠品牌••••••保證「零缺陷」產品投放市場,以服務大眾,造福百姓。
8、桃仁四物湯加點阿膠行不行
你好,膠源堂建議服用阿膠期間不能吃以下五種食物:
1、蘿卜
阿膠不能與蘿卜一起食用,蘿卜順氣助消化,阿膠補氣,兩者同吃功效會抵消。服用阿膠前後2小時內,忌吃蘿卜。
2、濃茶
食用阿膠最後前後一小時不要喝濃茶,因為濃茶會影響阿膠的葯效。所以,在吃阿膠的夥伴最好不要喝濃茶,以免影響效果。
3、大蒜
阿膠不能和大蒜一起吃,食用大蒜會影響阿膠葯效。大蒜屬順氣和促消化食物,而阿膠是補氣葯物,這一補一順作用相抵,大大降低阿膠功效。所以,服用阿膠前後不要吃大蒜,以免降低葯效。
4、牛奶
牛奶的蛋白質容易和阿膠中的有機物發生反應,降低滋補效果,因此服用阿膠時,忌用牛奶送服。
5、大黃
阿膠不能和大黃一起吃,由於大黃具有瀉火的功效,同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會失去阿膠的作用。
6、除了上面五種食物外,注意還不能吃生冷食物,盡量不要吃油膩以及辛辣的食物。
關於阿膠服用的禁忌、副作用、注意事項、適宜人群、飲食養生等知識你可以去「品善堂」網站看看,對你健康服用阿膠是有幫助的!
9、面容黃精神差也吃阿膠四物湯
你說的症狀主要是氣血虧虛引起的表現,治療應該益氣補血養血,你說的阿膠四物湯是可以服用的,平時多運動鍛煉,飲食合理搭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