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橘皮竹茹湯的用量
橘皮、竹茹各15g,大棗5枚,生薑9g,甘草6g,人參3g。
2、陳年果皮對年老久咳有用嗎?應如何使用?
陳皮?泡水喝。
用紅柚參。口含,泡茶。代替含片,效果好。台灣的最好。網上有。
3、竹茹對全身抖有什麼作用?
對腿抖並沒有什麼明顯作用
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作用,可以用於肺熱咳嗽,咳嗽,咳痰粘稠色黃,常配伍瓜蔞,桑白皮等同用,可以用於痰熱擾心所致的心煩不寐,咳嗽痰多者,常配伍半夏,枳實,茯苓等同用,比如溫膽湯。竹茹也有清熱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用於脾胃濕熱所致的嘔吐,可以與人參,陳皮,生薑等同用,比如橘皮竹茹湯。由於其性甘寒,也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用於熱迫血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
一、清熱毒:中醫方面認為,竹茹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來治療體內濕熱引起的嘔吐、胃虛熱導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可以起到很好的消熱止嘔作用。
二、清熱除煩:清熱除煩也是竹茹的作用之一,尤其大病後虛煩影響睡眠、女性在產後發生虛煩時,都可使用竹茹來治療,可以起到很好的療效。
三、清胃化濁:竹茹這種葯物還具有清胃化濁的功效和作用。可有效治療胃濁不清導致的口乾欲冷、嘈雜如飢、納旺噯腐、舌苔濁膩、舌紅等症狀。
四、清肺化痰:竹茹是一種味甘微寒性潤的葯物,因此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等作用,可用來治療膽虛痰熱導致的精神郁結、煩悶不寧、睡眠質量差等症狀。
五、增血糖: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竹茹當中的營養物質還具有增高血糖作用。
六、安胎:竹茹的清熱力緩,因此可用來安胎養胎。另外,如果女性在妊娠期出現嘔吐症狀,也可以適當使用竹茹緩解。
七、涼血止血:竹茹這種葯物還具有較好的涼血止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來治療血熱妄行導致的吐血、衄血、尿血及女性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八、抗菌:現在研究發現,竹茹對傷寒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4、橘皮竹茹湯的組成
橘皮、竹茹、大棗、生薑、甘草、人參。
5、《金匱要略》中橘皮湯和橘皮竹茹湯中的葯物的用量各是多少呢?
桔皮湯方:桔皮四兩 生薑半斤。半斤是八兩。金匱要略的一兩為13.92克。
桔皮竹茹湯方:桔皮二斤 竹茹二升 大棗三十枚 生薑半斤 甘草五兩 人參一兩
大棗三十枚約合100克,人參是現在的黨參。
6、幫忙看看這個胃病怎麼能快點好
可能是胃陰虛。可以試一下 益胃湯,或者橘皮竹茹湯。 少吃點辛辣 熱的 食物
7、降膽降胃升脾中葯方
您好!降膽降胃升脾一即升脾降胃利膽的中葯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橘皮竹茹湯加減。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肝膽相照,疏肝才能利膽,兩方相配相宜。
8、橘皮竹茹湯的加減化裁
若胃熱嘔逆兼氣陰兩傷者,可加麥冬、茯苓、半夏、枇杷葉以養陰和胃;兼胃陰不足者,可加麥冬、石斛等養胃陰;胃熱呃逆,氣不虛者,可去人參、甘草、大棗,加柿蒂降逆止呃。
9、竹茹配什麼去火止咳
竹茹的功效:
竹茹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頭典竹等的莖稈去外皮刮出的中間層,竹茹別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竹茹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涼血的功效,竹茹有治療肺熱咳嗽、煩熱驚悸、胃熱嘔呃、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的作用,寒痰咳喘、胃寒嘔逆及脾虛泄瀉者禁服竹茹。
葯名:竹茹
功效分類:止咳葯;清熱涼血葯。
科屬分類:禾本科。
別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商品名:竹茹,淡竹茹。
處方名:竹茹,鮮竹茹,姜竹茹。處方中寫竹茹指生竹茹。為原葯材去雜質曬干入葯者。長於清肺化痰。
鮮竹茹:為竹茹鮮品入葯者。長於清熱化痰。
姜竹茹:為竹茹用薑汁拌勻後再炒至黃色者。長於化痰止嘔。
性味:甘;微寒。
歸經:脾經;胃經;膽經。
功效: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涼血。
主治:肺熱咳嗽;煩熱驚悸;胃熱嘔呃;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熬膏貼。
來源:竹茹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頭典竹等的莖稈去外皮刮出的中間層。
炮製方法:
1、凈制竹茹:除去雜質。
2、切制竹茹:除去雜質切揉成小團,將竹茹中的碎末,過粗籮,收集粗粉。
3、薑汁焙竹茹:取凈竹茹,加薑汁拌勻,稍悶,壓平,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焙至兩面顯黃色焦斑,取出,晾乾。每竹茹100kg,用生薑10kg或乾薑3kg。
4、薑汁炒竹茹:取凈竹茹,加薑汁拌勻,置之不理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取出,晾乾。每斤竹茹用生薑3兩。
5、砂制竹茹:取竹茹抖去灰渣,加飛硃砂細粉1%兌水適量攪勻後,噴曬竹茹,至染成均勻紅色,曬干。
6、炒制竹茹:先將鍋燒熱,放入麥麩,炒至冒煙,加入竹茹翻炒至黃色,篩去麥麩即可。每竹茹10kg,用麥麩2kg。
竹茹的作用:
竹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膽經,竹茹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竹茹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眼,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竹茹用於肺熱咳嗽,痰黃及病熱煩躁,驚悸;竹茹味甘微寒性潤,善清熱化痰而除煩;竹茹治痰熱壅肺,咯痰黃稠者,多用鮮品,竹茹與黃芩、瓜蔞、貝母等相配,以增強清肺化痰之功;煩躁驚悸屬熱者皆可投用,痰熱者最宜,虛熱者亦可,《千金要方》溫膽湯治痰熱上擾,膽胃不和,證見胸悶痰多,煩躁不眠,或驚悸不寧,或嘔吐呃逆者,即以竹茹配枳實、橘皮、半夏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竹茹治產後虛熱上沖,證見煩亂嘔逆者,竹茹可配生石膏、白薇、棗肉等葯,共奏清虛熱,和胃氣之功,方如《金匱要略》竹皮大丸;產後內虛,煩熱短氣,竹茹可配人參、茯苓、甘草、黃芩等同用,以益氣補虛,清熱除須,方如《千金要方》甘竹茹湯。竹茹用於胃熱嘔吐,妊娠惡阻。竹茹清熱降逆止嘔,為治熱性嘔逆之要葯。竹茹治胃熱氣逆嘔呃,常配黃芩、山梔子、生薑等葯,以增強清胃降逆止嘔之力,方如《延年秘錄》竹茹飲。若屬痰熱客胃,證見脘悶嘔吐,舌苔黃膩者,竹茹常配黃連、陳皮、半夏等葯,以清熱化痰,降逆止嘔,方如《溫熱經緯》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胃虛有熱者,可配人參、陳皮、生薑等補虛清熱,降逆止嘔,方如《金匱要略》橘皮竹茹湯。竹茹清降力緩,兼能安胎,能治惡阻,胎動屬熱者。治懷胎蘊熱之惡阻嘔逆,常配枇杷葉、陳皮、半夏等葯,以清熱降逆止嘔。竹茹治胎動不安,單用即可,有清熱安胎之效,竹茹或與黃芩、薴麻根等葯合用,以增強葯力。竹茹用於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竹茹清熱涼血而止血,且有消瘀之效,可治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證屬血熱妄行者。但其力較緩,臨床多入復方,竹茹常與生地黃、白茅根、大薊、小薊等葯同用。
1、竹茹治婦人病未平復,因有所動,致熱氣上行胸,手足拘急抽搦,如中風狀:栝樓根二兩,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活人書》青竹茹湯)
2、竹茹治肺熱痰咳:竹茹、枇杷葉、杏仁各9g,黃芩4.5g,桑白皮12g。煎服。(《安徽中草葯》)
3、竹茹治黃泡熱瘡:真麻油二兩,青木香二兩,青竹茹一小團,杏仁二十粒(去皮、尖)。上葯入麻油內,慢火煎令杏仁黃色,去滓,入松脂(研)半兩,熬成膏,每用少許擦瘡上。(《濟生方》竹茹膏)
4、竹茹治百日咳:竹茹9g,蜂蜜100g。竹茹煎水,兌入蜂蜜中,再煮沸服。每日1劑,連服3劑。(《湖北中草葯志》)
5、竹茹治兵杖所加,木石所傷,血在胸背及腹脅中痛,氣息出入有妨:青竹茹雞子大二枚(炒令焦),亂發雞子大二枚(燒灰)。上件葯,搗細羅為散,以酒一中盞,煮二味(三沸),放溫,和滓服,日三服。(《聖惠方》)
6、竹茹治虛煩不可攻:青竹茹二升。上一味,以水四升,煎至二升,去滓,分溫五服,徐徐服之。(《外台》引張文仲方)
7、竹茹治飲醉頭痛:刮生竹皮五兩。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滓。然後合納雞子五枚,攪稠,更煮再沸,二三升,服盡。(《肘後方》)
8、竹茹治產後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悶亂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麥門冬五合,甘草一兩,小麥五合,生薑三兩,大棗十四枚。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麥,取八升,去滓。納諸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作三服。(《千金要方》淡竹茹湯)
9、竹茹治交接勞復,卵腫,腹中絞痛,便欲死:刮竹皮一升。以水三升,煮五沸,絞去滓,頓服。(《傷寒類要》)
10、竹茹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脹一丸,日三夜二。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金匱要略》竹皮大丸)
11、竹茹治經水不止:青竹茹,炙,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服。(《(魚孚)溪單方選》)
12、竹茹治傷暑煩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銼),烏梅兩枚(推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時時細呷。(《聖濟總錄》竹茹湯)
13、竹茹治小便出血:竹茹一大塊。水煎服。(《世醫得效方》)
14、竹茹治天行五日,頭痛壯熱,食則嘔者:竹茹二兩,生薑三兩,黃芩二兩,梔子仁二兩。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忌蒜、熱面等五日。(《外台》引《延年秘錄》竹茹飲)
15、竹茹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生竹茹二兩。醋煮含之。(《千金要方》)
16、竹茹治噦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金匱要略》橘皮竹茹湯)
17、竹茹治傷寒鼻衄不止:青竹茹雞子大一塊,生地黃半兩(拍碎)。上二味,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聖濟總錄》竹茹湯)
18、竹茹治妊娠惡阻嘔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銖,茯苓、生薑各一兩,半夏三十銖。上五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頻作。(《千金要方》)
19、竹茹治小兒癇:青竹茹三兩。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兒口噤體熱病。(《子母秘錄》)
20、竹茹治妊娠煩躁口乾及胎不安:淡竹茹一兩。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徐徐溫服。(《聖惠方》)
21、竹茹療癇,少老增減:竹茹一握,衣中白魚七頭。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頓服。(《外台》引《救急方》)
22、竹茹治妊娠心痛:青竹茹一升,羊脂八兩,白蜜三兩。上三味合煎,食頃服如棗核大三枚,日三。(《千金要方》)
1、竹茹配半夏,一寒一熱,健脾燥濕,和胃止嘔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氣上逆,以致惡心、嘔吐、呃逆等症。
2、竹茹配石斛,共奏清胃熱,養胃陰,和胃氣,降嘔逆之功,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用於治療胃陰不足,胃虛有熱,氣失和降所致的飢而不食,反復嘔吐,或干嘔不止,口乾煩渴等;對於婦女妊娠惡阻,胃氣受胎熱上擾而見的惡心嘔吐,也宜用之。
3、竹茹配枳實,和胃降逆,清熱止嘔,消積化痰,寬中利膈之力增強,主治胃熱痰盛,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胸脘滿悶等症。
4、竹茹配黃連:竹茹入膽,黃連入心,心膽並治,可收清心膽,化痰濁之功。
5、竹茹配生薑,一寒一溫,具和胃止嘔,調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熱互結,胃氣上逆之嘔呃不止。
6、竹茹配陳皮,一溫一寒,溫清相濟,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熱甚妙,主治脾胃虛弱,氣機不調,寒熱錯雜,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呃逆等症。
竹茹用葯禁忌:
寒痰咳喘、胃寒嘔逆及脾虛泄瀉者禁服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