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帶點特色糕點回去,杭州有什麼著名的糕點呢?
杭州著名糕點再:桂花糕、條頭糕、吳山酥油餅、定勝糕、桔紅糕、馬蘭餅、蔥包檜兒等;糕點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香甜,爽口。個人 最喜歡的還是桂花糕,桔紅糕。
2、乾隆吃了40年的八珍糕,有什麼養生秘笈?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非常注重養生,對於老年人來說,養生也是自己的生活必備,當然也有更多的人通過食療發現,乾隆曾經40年每天都會使用八珍糕,這也讓很多的人都非常好奇,其中的養生秘訣是怎樣的。八珍糕便是通過各種雜糧進行製作的一種糕點,當然對於五穀雜糧來說,對於我們的身體保健有非常大的作用,畢竟五穀雜糧的粗纖維可以幫助我們消化。
其實如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非常注重雜糧的食用,畢竟咱倆的使用可以注重我們身體消化,從而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當然,在五穀雜糧當中也有很多我們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存在其中,所以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也會對我們的身體補充各種微量元素,久而久之也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乾隆的八珍糕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身體得到補充,所以才會日漸食用。
雖然如今我們通過影視劇作品或者史料都能夠了解到皇帝的飲食非常奢華,但是在乾隆食用八珍糕這件事情當中,我們也都能夠看到皇帝本身也非常注重飲食的營養搭配,當然也在其中我們能夠非常明了的知曉,只有讓自己的飲食充分的有營養搭配,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健康才會讓我們沒有更多的疾病困擾。所以對於養生的人來說,讓自己在飲食上有充分的營養搭配,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障。
其實對於養生的人來說,他們都會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制定自己的養生計劃,畢竟每一個人的身體體質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在飲食的過程當中也都會有所不同,當然養生也都會如此,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養生才是最值得推薦的。
3、歷史上有名的糕點有哪些?
宋代,做法更精緻,市井之中糕點創作很多。北宋汴京市場上就有用「粉面」蒸成的重陽糕,糕上面插有小旗及參雜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並用粉做獅子形狀放在糕上面,謂之「獅蠻」。《武林舊事》所記南宋臨安市場上的糕點則有糖糕、蜜糕、棗糕、栗糕、麥糕、花糕、糍糕、豆糕、蜂糕、乳糕、重陽糕等十九種,原材料涉及糯米粉、黃米粉、粳米粉、麥面、豆面。
重陽糕
栗子糕
還有個很有名的「五香糕方」,用糯米、粳米以及多種中葯為原料製成,既能果腹,又可以健脾胃,補氣血,堪稱食療妙品。(見於《中饋錄》)《山家清供》中的「蓬糕」、「廣寒糕」也很有特色。
元代特別的就是少數民族糕點。女直食品中的「柿糕」:糯米、大幹柿子五十個,同搗為粉,加干煮棗泥攪拌,馬尾羅羅過,蒸熟之後,加松仁、胡桃仁澆汁兒。(感覺做法很講究、味道很不錯的樣子)。類似的「高麗栗糕」,加栗子、糯米、糖水製作。
明代宋詡的《宋氏養生部》,收錄的「山葯糕」、「芡糕」、「松黃糕」、「栗糕」、「米糕」等,多數是吳地及北京風味,很多做法一直延續到今天。
芡糕
經常在清代宮廷劇看到的「茯苓糕」是有名的,做法也有好幾種,因為西方各種風氣影響,當時還出現了一種「蒸西洋糕法」(白糖、雞蛋黃、酒釀),很像現在的雞蛋糕做法。
棗泥茯苓糕
4、誰能告訴我明朝時候皇宮的糕點是什麼啊
我手頭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明代宮廷生活主要是指帝後及其家族的生活,明代帝後的飲食文化活動
是極盡豪華奢侈的,按照明初統治者的規定,它是「禮」的典型體現。明代
帝後的飲食文化活動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帝後及其家族的節令飲食
文化活動;二是統治階級為了特殊的政治需要和目的而舉行的筵宴活動。二
者既互有聯系,又互有區別,前者是帝後家族本身為滿足生理需求、文化需
求而進行的飲食文化活動;而後者則主要是為了滿足其政治需求,並以此為
主要目的而進行的飲食文化活動,其參加者不但是帝後及其家族成員,而且
還包括統治階級內的諸多官員,其筵宴的規模大小、參加的成員均有嚴格的
等級限定。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宮廷的筵宴與帝後的年節飲膳,既因宮中政
治、經濟條件無比優越,皇權的至高無上、皇家的富貴顯赫,從而使得這些
宮中筵宴華貴、典雅、莊重、等級森嚴,且禮儀繁縟;更因其政治色彩濃烈,
故宮筵參加者們的政治「食慾」,遠遠大於其生理食慾的需求。
宮廷帝後及其家族的節令飲膳活動首先,由於帝後及其家族是統治階級
中的最高層,享有各種封建特權,因此,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合理」與「合
法」佔有者、支配著,可以竭盡享用,奢侈浪費亦在所不惜。其次,自明成
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北京便成為明朝的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統治
中心,每年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各種時鮮飲食食品匯萃京都,進貢皇宮,從
而使得統治階級得以賃薄他們手中所擁有的權力,來滿足他們奢侈靡爛的生
活需要,可以隨時將各地的名特時鮮食品調解皇宮內院,供他們享用揮霍。
再次,正由於明代帝後家族具備以上特權,所以他們可以利用宮中從全國各
地徵召來的名廚高手,將各種時鮮節令物品加工成美味佳餚,隨意盡情享用。
而許許多多的節令應時食品大都具有延年益壽、補氣養精的食療功能,因此,
他們也特別注意對節令時鮮食品的攝入,以補養身體。雖然伴隨各種節令時
鮮食品的享用,宮中也舉行節日的慶祝娛樂活動並且節慶的許多內容與民間
年節時民人的活動有諸多雷同;但由於這是宮中處於統治階級的最高層次的
成員的活動,故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圍,也有其特殊的用意與目的,因而對民
間節慶的飲食文化活動有著直接、間接的影響。
農歷正月有元旦、立春、上元、填倉等4個年節。元旦是歲時節日中一
個重要的年節活動。節令食品有椒柏酒、扁食(水點心)等。當時宮中所吃
的食品,如叫「右事大吉盒兒」的,主要由柿餅、圓眼、栗子、熟棗等組成。
還要吃驢頭肉,它是用小盒盛裝的,名曰:「嚼鬼」,這是由於俗稱驢為鬼
的緣故。立春的前一日,順天府東直門外舉行「迎春」儀式,屆時勛戚、內
臣、達官、武士,都前赴春場進行跑馬活動,比賽優劣。立春日,宮廷內無
論貴賤都嚼吃蘿卜,名曰「咬春」,彼此互相宴請,並吃春餅和菜。初七日
是「人日」,宮內也吃春餅和菜。自初九日以後,則有耍燈市買燈、吃元宵
的習俗。正月十五日,為明代元宵節,宮內通過賞燈、吃元宵等活動,使元
宵節的慶祝活動達到高潮。至於明代宮內帝後勛貴吃的元宵,其製法是用糯
米細面,再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作餡,然後用酒水滾成,如核桃大。十六
日,宮廷賞燈活動達到高潮,所以《明宮史》載,燈市至十六日更盛,「天
下繁華,咸萃於此。」這一季節,宮內帝後眷屬所品嘗的珍饈與節令時鮮食
品,品種豐富多樣,它們來自全國各地,且都是地方名特產品和滋養食品,
花樣不勝枚舉,主要有冬筍、銀魚、鴿蛋、麻辣活兔;來自塞外的黃鼠、半
翅鶡雞;江南的蜜柑、鳳尾橘、漳州橘、橄欖、小金橘、鳳菱、脆藕;西山
的蘋果、軟子石榴等;冰下的活蝦之類,真是不可勝數。同時市俗的燒鵝雞
鴨、燒豬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豬灌腸、大小套腸、帶油腰子、羊雙腸、
豬膂肉、黃顙管耳、脆團了、燒筍鵝雞、■腌鵝雞、煠魚、柳蒸煎■魚、煠
鐵腳雀、鹵煮鵪鶉、雞醢湯、米爛湯、八寶攢湯、羊肉豬肉包、棗泥卷、糊
油蒸餅、乳餅、奶皮、燴羊頭、糟腌豬蹄尾耳舌、鵝肫掌等民間風味小吃,
也都匯集在宮中的御宴上,成為明代帝後的節令美食與佳餚。這時節,供帝
後享用的菜蔬則有滇南的雞■,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雞腿銀盤等蔴姑,東
海的石花海白菜、龍須、海帶、鹿角、紫菜,江南的蒿筍、糟筍、香菌,遼
東的松子,薊北的黃花、金針,都中的山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當的鶯
嘴筍、黃精、黑精,北山的榛子、栗子、梨、棗、核桃、黃連茶、木蘭菜、
蕨菜、蔓青等各種菜蔬和干鮮果品、土特產等,真是不勝枚舉。宮廷飲用的
茶葉主要有六安松蘿、天池,紹興■茶,徑山茶,虎丘茶等品種,此時節,
凡遇天降大雪,帝後則在暖室里賞梅,由於天氣寒冷,所以帝後這時要享用
炙羊肉、羊肉包,喝渾酒、牛乳、乳皮,吃蒸熟的乳油窩卷。此外,在元宵
節期間,明代皇帝最喜歡吃餚饌是炙蛤蜊、炒鮮蝦、田雞腿、筍雞脯以及名
叫「三事」的菜餚。其中,「三事」是由海參、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
筋燴成的。正月十九日是「燕九」節,屆時,勛戚內臣,凡好黃白之本者,
也都要到白雲觀游覽,企求訪得「丹訣」。到了正月十七日或十九日,御前
安設的各種彩燈,要收撤,表示喧闐熱吭的元宵節日活動接近尾聲。到了正
月二十五日,為「填倉節」,明代宮中也有相應的祭祀和飲食文化活動,據
《明宮史》稱,它是一個「醉飽酒肉之期」的節日。
宮廷中的飲食,月月有新鮮,節節有變化。諸如二月吃河豚,三月吃涼
糕,糍巴和燒筍鵝。四月份,則更有許多時令飲食與花卉上市,供人們食用
與觀賞。每年此月時,不僅家家戶戶爭嘗新菜瓜果,烹調時令菜點;而且新
鮮蘆筍、櫻桃與玫瑰花、芍葯花等食品果品花卉的應時上市,更加豐富了京
都的時令飲食文化活動的內容,而宮中則更形豐富多采。每年四月初四日,
宮眷內臣要換衣紗衣。牡丹花盛開後,宮中要設席品嘗芍葯花。初八日,帝
後及其家族成員,要專門進食一種名叫「不落夾」的時令食品。這種食品,
是用葦葉方包糯米製作的,長有三四寸,闊有一寸,其味道與粽子相同。還
要品嘗櫻桃,「以為此歲諸果新味之始」。至於此時帝後食用的其它美味佳
餚,更是品類花樣繁多,營養豐富,遠非一般民人所能企及。如有品吃筍鴨,
吃白煮豬肉,以為「冬不白煮,夏不熝」的烹飪信條與養生之道的驗證。還
用各種精細肥肉,把姜、蔥、蒜銼如豆粒大小,拌飯,再用萵苣大葉裹食之,
名曰「包兒飯」;同時,還要釀造辭醬豆豉,以備食用。此月初旬至下旬時,
帝後與家人還要游覽西山、香山以及碧雲等寺,更要玩游西直門外的高梁橋;
到涿州的娘娘廟、西頂山的娘娘廟等處去進香拜佛。二十八日,到葯王廟去
進香祭獻。屆時,帝後及其家族成員,亦隨進時鮮風味小吃,吃白酒,吃水
酪,取新麥穗煮熟,剝去芒殼,然後磨成細條食之,名曰:「稔轉」,它是
宮中品嘗本年五穀新味的開始。
農歷五月的端午節時,明代宮中帝後除有斗龍舟、劃船,駕幸萬壽山前
插柳、看御馬監勇士跑馬走解等節日活動外,還要飲用硃砂、雄黃、菖蒲酒,
吃粽子和加蒜過水的溫闊面;觀賞石榴花,佩戴艾葉;合聚諸葯草,畫治病
符等。此外,每逢夏至伏日時,宮中尚有吃「長命菜」,即馬齒莧的習俗。
農歷六月,正值盛夏,烈日酷暑,這時的飲食主要以製作嘗新解暑避熱
的食品為主。如六月初六日,「天貺節」時,帝後家族成員要吃過水面。初
伏、中伏與末伏日時,則帝後與家人要吃過水面和「銀苗菜」,而所謂「銀
苗菜」則是藉的新嫩秧子,其味鮮嫩可口。此外,初伏日時,宮中還要造麯,
其法是用白面加綠豆黃和其它的調料攪拌曬制而成。立夏日,帝後則有戴楸
葉,吃蓮蓬、耦等時鮮菜品和喝蓮子湯的習尚,並還要進行諸如曬伏姜,觀
賞茉莉、梔子蘭、芙蓉等花卉的活動。
農歷七月的中元節時,宮中除有做法事、放河燈、賞荷花等祭拜祖先和
有關活動外;甜食房要進供佛的波羅蜜,「祭食」先人等。此外,這月宮中
的時鮮食品是吃鰣魚,還有觀賞荷花的盛會。
農歷八月中秋節時,宮中也要進行賞月、拜月活動,並要聚吃月餅、瓜
果等節日飲食。同時,還有觀賞秋海棠、玉簪花的風尚。由於每年農歷八月
時,中秋月圓、桂子飄香,正值北京的「金色之秋」的大好季節,各類應時
食品很多;所以屆時宮中在此月的飲食活動頗為繁多。例如宮眷吃肥蟹。將
活蟹洗凈,用蒲葉包上蒸熟,然後五六成群,圍坐共食。吃完後飲用蘇葉湯,
並用蘇葉等來洗手,且以此為時尚,以為難得的盛會。在鮮果應時品類方面,
以享用石榴和葡萄為美品。此時,宮中享用的石榴有紅白軟子大石榴等;而
甘甜的大瑪瑙葡萄也在這月成熟,以供帝後及家族成員專門品嘗食用。為了
能保證對此類鮮美果品的長期享用,明代宮中的保存與儲藏葡萄的方法既獨
特又科學:先將這種大瑪瑙葡萄在磁缸內先著少許水,然後再將葡萄枝懸封
之。這樣,一直可保留到正月。
農歷九月時,宮中御前要進獻安菊花。且自初一日起,宮中帝後開始吃
花糕。宮眷內臣則自初四日起換穿羅重陽景菊花補子蟒衣。九日「重陽節」
時,帝後要駕幸萬歲山或兔兒山、旋磨台等處,進行登高活動,並品嘗迎霜
麻辣兔、喝菊花酒。這月宮中也要「糟瓜茄」,儲備過冬的菜蔬,以供食享
之用。
十月,宮中帝後享用的時令性美食饌品,主要有羊肉、爆炒羊肚、麻辣
兔,以及虎眼等各樣細糖;而牛乳、乳餅、奶皮、奶窩、酥糕、鮑螺等,也
是宮中的常用食品,且這些食物一直要食用至來年春天二月為止。帝後屆時
還有吃「羊白腰」及白牡馬之卵的特殊飲食習尚。所謂「半白腰」者,就是
羊的外腎卵。至於白牡馬的卵,「尤為珍奇貴重」,且有「不易得之味」,
所以又稱它為「龍卵」,是供帝後食用的專享之品,非一般人所能享用。而
帝後之所以如此珍視它,並非此物有奇特的美味,而在於他(她)們深信它
的營養價值及其養身補虛的食療效應。十一月「冬至節」以後,則進入一年
之中最為寒冷的「數九」寒天。這時,明代宮中帝後的應時飲饌美餚,除講
求美味之外,還要能發揮營養豐富、強身健壯和禦寒養生的雙重作用。此外,
還要吃糟腌豬蹄尾、鵝肫掌、炙羊肉、羊肉包和扁食餛鄔,以為「陽生之義」
等等。冬筍是此時平日宮中食用的主要菜蔬。同時,每日清晨,帝後的家常
便飯是吃■湯,吃生炒肉、渾酒以禦寒。
十二月,已屆年終歲尾之時,更有豐富多採的、形式多樣的年節飲食。
其中,既有吃「臘八粥」的食習,也有「祭灶」的習尚。由於臨近元旦,所
以宮中充滿節日的喜慶氣氛。自十二月初一日起,宮中要吃灌腸,吃油渣鹵
煮豬頭、燴羊頭、爆炒羊肚、煠鐵腳小雀加雞子、清蒸牛乳白、酒糟蚶、糟
蟹、煠銀魚等魚和醋溜鮮鯽魚鯉魚等各種風味食品和保健食物。初八日為「臘
八節」,屆時,帝王除要賞賜臘八雜果粥米外;宮中則要吃「臘八粥」,並
將用紅棗槌破泡湯,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成的粥,供獻在
聖佛前。同時,在戶牖、園樹、井灶之上,也分別供祭少許。二十四日時。
「祭灶」,要蒸點心正辦年貨,三十日歲暮要「守歲」。在乾清宮丹墀內,
自二十四日起至來年正月十七日止,每日白天時要放花粉,遇大風日則暫時
中止半天或整天。還要安放鰲山燈或扎煙火。凡逢皇帝起座,均要伺候花炮
回宮時,也要放大花炮。凡宮眷所用的飲食,皆由本人「所關賞賜置買」,
雇請貧窮官人,在內庖炊暴烹飪。凡是煮飯的大米,則務必要「揀簸整潔」
而香油、甜醬、豆豉、醬油、醋等一應調料味品,都不惜重金由外邊置辦入
宮內。此時宮眷內臣所用的年節飲食,「皆炙煿煎煠厚味」;即使遇有疾病
服葯者,他(她)們也多自己任意胡亂調治,不肯忌口。所以,他們對善於
烹調的內官高廚則倍加愛護(引文均見《明宮吏·火集》)。
總之,皇帝中如此繁盛多樣的飲食品種,真是竭盡山珍海饈,既反映出
明代食物的豐富多采,是當時農牧漁生產水平的呈現,又說明了宮廷生活的
奢侈豪華。
5、歷史上有名的糕點有哪些
《武林舊事》所記南宋臨安市場上的糕點則有糖糕、蜜糕、棗糕、栗糕、麥糕、花糕、糍糕、豆糕、蜂糕、乳糕、重陽糕等十九種,原材料涉及糯米粉、黃米粉、粳米粉、麥面、豆面。
重陽糕
栗子糕
還有個很有名的「五香糕方」,用糯米、粳米以及多種中葯為原料製成,既能果腹,又可以健脾胃,補氣血,堪稱食療妙品。(見於《中饋錄》) 《山家清供》中的「蓬糕」、「廣寒糕」也很有特色。
元代特別的就是少數民族糕點。女直食品中的「柿糕」:糯米、大幹柿子五十個,同搗為粉,加干煮棗泥攪拌,馬尾羅羅過,蒸熟之後,加松仁、胡桃仁澆汁兒。(感覺做法很講究、味道很不錯的樣子)。類似的「高麗栗糕」,加栗子、糯米、糖水製作。
明代宋詡的《宋氏養生部》,收錄的「山葯糕」、「芡糕」、「松黃糕」、「栗糕」、「米糕」等,多數是吳地及北京風味,很多做法一直延續到今天。
6、杭州有哪些比較有特殊的糕點呢?
杭州最有名的七大點心:
1、小雞酥
小雞酥是浙江杭州小吃,小雞酥選用精麵粉、沙律油、豆沙為主原料。
小雞酥外形小巧可愛,未嘗已是飄香四溢,咬一口,外酥內滑,甜而適口,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精緻小點。
2、雀巢鳥窩
雀巢鳥窩是杭州地區特色傳統名點,雀巢鳥窩這個名字聽起來大家一定都覺得蠻好玩的,但是做起來杭州小吃雀巢鳥窩可不是很簡單的。採用精選澄面、豬油、鹹蛋黃、鵪鶉蛋、細沙等多種原料。
鵪鶉蛋營養豐富,鹹蛋黃味道鮮美,加上豬油、細沙更是讓這道點心百吃不厭。
3、麻球王
麻球王是浙江杭州地區漢族小吃,麻球王粒粒透著光澤的芝麻,形如氣球,色澤光亮,皮薄透光,香甜可口,一上來就讓人愛不釋手。
在金色陽光,麻球王幾乎是必點的點心。這麻球王粒粒透著光澤的芝麻,形如氣球,色澤光亮,皮薄透光,香甜可口,一上來就讓人愛不釋手。這吃可有講究,要先弄破一塊表皮,讓裡面的熱氣先透一些出來,不然一不小心就會燙著嘴唇。最表皮薄薄的一層是極脆的,接下來就嘗到糯米的潤軟,並不時飄出勻勻的、淡淡的、香甜的味道。
4、港匯筍尖蝦皇餃
港匯是杭州第一家上規模的港式茶餐廳,面積500平方米,經營港式茶點、西餐、中餐、現磨咖啡、特色茶飲料。
筍尖蝦皇餃是港匯點心中的"特點",主料是大蝦仁,輔以八種以上原料以秘方配成餡心。是特點師以秘制工藝純手工製成的水晶皮,外表晶瑩剔透,口感鮮香,蝦仁脆嫩,食之令人難忘。
5、南宋定勝糕
定勝糕是浙江傳統的特色名點,屬於杭州菜系,具有春季養生調理,術後調理的功效。有甜味,色呈淡紅,松軟清香,入口甜糯。將配置好的米粉放進特製的印版里,中間再放入紅豆沙,蒸少許時間就可以了。糕點比較軟,有點松,帶甜甜的豆沙味。傳說是南宋時百姓為韓家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製的,糕上有"定勝"兩字,後就被稱"定勝糕"。
定勝糕的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膩,而且只要一塊錢一份,是物美價廉的特色小吃。
6、天下第一包
天下第一包是浙江杭州地區特色傳統小吃。色彩靚麗誘人,口感柔軟、叉燒味濃郁可口,不可不食。
7、木瓜酥
瓜酥是浙江杭州地區漢族傳統名點,由熟木瓜和麵粉等烤制而成,造型美觀別致,外脆內嫩,清香可口。
當然還有很多好吃的菜,比如:
首推「西湖醋魚」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如今烹制西湖醋魚最為有名的是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樓外樓」。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傳說是古時嫂嫂給小叔燒過一碗加糖加醋的魚而來的。選用體態適中的草魚,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裝盤後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
其次「杭州醬鴨」選用當年飼養成熟的肥壯鴨子,經先腌後醬精心製作而成,其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餚。鴨子先腌後醬,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咸中帶鮮,富有回去味,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名菜。
再有「干炸響鈴」它系用優質豆腐皮裹入裡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筍末、香菇末及馬鈴薯泥,則成為素食者喜愛的「素響鈴」。
「東坡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燜制此菜,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是杭州傳統名菜。
7、杭州有什麼著名糕點?
杭州比較有特色的糕點都在勝利河美食街和河坊街,一般都是龍須酥、芝麻糖之類。
8、乾隆皇帝為什麼吃清宮八珍糕40年?
「清宮八珍糕」始創於明朝1617年,原方首見明代著名外科醫生陳實功所撰《外科正宗》。陳實功一生注重脾胃保養,壽命達到了八十多歲,他留下八珍糕這個方子,並稱贊它「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此後,八珍糕沿用百年,成為宮廷御用食療養生妙方。
陳氏八珍糕由蓮子、芡實、扁豆、薏米、山楂、麥芽、山葯等組成,研為細末,和以米粉製成。用這個配方所製成的清宮八珍糕,不寒不熱,平和溫補以扶養脾胃為主,被後人稱為「醫中正道」。
乾隆40年,太醫院將陳氏八珍糕增減葯味,調整分量,製成「清宮八珍糕」獻於乾隆皇帝,最為乾隆所珍愛。由清宮脈案及《用葯底簿》記載可以看到,乾隆服食「清宮八珍糕」,數十年間,未曾間斷,至80餘歲耄耋之年,尤服食如常。
看了這段真實的記錄,我們不禁要問:清宮八珍糕是由人參、蓮子、芡實、扁豆、薏米、山楂、麥芽等幾味葯食同源的材料製成,為什麼「清宮八珍糕」會有如此神奇呢?我們還要追問的是,為什麼乾隆吃清宮八珍糕達40年之久?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嗎?
近年來,被譽為「清宮八珍糕之父」的國愛堂成立了「清宮八珍糕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對此進行了長達20餘年的研究,為我們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清宮醫案對清宮八珍糕有如下評價:「八珍糕不寒不熱,平和溫補之方,扶養脾胃為主,屢有奇效。」
乾隆治理國事60年,文治武功,均為後世所稱道,他之所以能得享高齡,顯然與他長期服食「清宮八珍糕」有關。
清宮八珍糕的八種配料也大有講究。
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經。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益氣生津、安神增智。現代研究指出,人參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在抗衰老研究中發現,它可明顯延長細胞壽命。
茯苓性味甘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甘補則脾胃受益,中氣既和,則津液自生;淡滲則膀胱得養,腎氣旺盛,故小便多而能止,澀而能利。近代科學證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以上為茯苓聚糖,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山葯性味甘平,入脾、肺、腎三經。味甘主補,故能上補肺氣而止咳止渴;中健脾胃而止瀉止帶;下補腎經而縮小便,止遺精,治腰膝酸軟、頭暈目昏等。其特點是不寒不燥,既不寒中膩胃,又不化燥傷津,為平補三焦之良葯。
扁豆性微溫,味甘,歸脾胃二經。主要功效為健脾和中、解暑化濕。古醫籍《葯品化義》言其「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於脾性最合??為和中益氣佳品」。它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泛酸等。
薏米性味甘、淡、涼,歸脾、肺、腎經。作為中葯,薏米能利濕除痹,清熱消癰,健脾止瀉;作為食品,薏米的營養價值甚高。它含蛋白質15%?18%,在其氨基酸組成中,人體必需氨基酸較多,它含纈氨酸45%,亮氨酸21%,還有苯丙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等,遠勝於普通米、麥。
芡實是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種仁。性平、味甘澀,歸脾腎經。主要功效為固腎澀精,補脾止瀉。其營養也十分豐富。
蓮子性味甘澀平,入心、脾、腎三經,功用為養心、益腎、補脾。蓮子,鮮可生食,也可作湯萊、甜食、糕點或蜜餞。其味清香,營養豐富。
麥芽能消食和中,去積除脹。
我們從營養學角度去評價「清宮八珍糕」,看看它能給我們的健康飲食的啟示:
1、從食物種類上看,「清宮八珍糕」可真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條原則——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的最佳典範哦!八珍糕中不僅含有多種谷類,還有豆類,這正符合食物氨基酸互補有利於消化吸收的原則,難怪會如此健脾養胃呢!
2、這些食材同時賦予了「清宮八珍糕」足夠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這對於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機體正常代謝發揮了出色的功效。尤其是其中的薯類代表——山葯,它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蠕動,大大減少了毒素與結腸的接觸時間,這就是它之所以養顏的另一秘訣啦!
3、人參,是補中益氣的核心力量。此外,茯苓多糖則具備明顯的抗腫瘤和保護肝臟的功能。
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的「脾」,並非專指西醫解剖學的脾臟,而是幾乎包括脾、胃和肝臟在內的所有消化系統的器官及其功能,為人的後天之本。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對脾的功能概括為四條,即脾主運化、肌肉、四肢和脾統血,這些功能說明,脾虛是導致營養不良、氣血虧損、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醫在延年益壽方面十分重視健脾益胃,以強後天之本,其中,「清宮八珍糕」就是古代宮廷用來健脾養胃的一劑良方。
清宮八珍糕要發揮作用,除了它本身配方和機理方面的優勢外。製作清宮八珍糕也非常有講究。
清宮八珍糕中幾種葯材均葯食兼可,搭配完美,共同發揮補脾養胃、固腎益精、寧心安神、強身健體的作用,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抗衰防老,這便是乾隆皇帝每日必食清宮八珍糕的原因。
國愛堂專家最後提醒我們,買清宮八珍糕,一定要買用陶瓷仿石磨超微粉技術製作的清宮八珍糕。因為用普通不銹鋼磨製作的清宮八珍糕,重金屬鉻非常容易超標,鉻是一種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的重金屬,特別是給孩子食用時,更要注意。
優質的清宮八珍糕,一般都區分成人和兒童兩種不同配方,一般成人配方中含有人參,14歲以下的孩子不宜食用含人參的清宮八珍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