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養生視頻講座哪個講的好些
王艷,陳凱的吧,具體的網址什麼的可以私信發你
2、說是「中國中醫養生康復醫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侯林林來開的健康養生講座,是真的副會長嗎?
國家級的機構是:中華中醫葯學會養生康復委員會
中國中醫養生康復醫療專業委員會這種機構是民間社會團體。
3、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病逝,這么注重養生的大師卻早逝,養生真的不能長壽嗎?
那不一定。人要想長壽,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佔到了50%。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首先要更正一點,梅墨生先生不是養生專家,更不是營養學家,而是中國著名的書畫家,擅長書法和中國畫。梅墨生之所以讓很多人誤解為養生專家,是因為他在出名之後參加的很多活動和電視節目當中,講了很多他自己的養生經驗和觀點。
現代社會,科技已經較為發達了,大家都學過基礎科學的常識。那些所謂的保健品,打著營養、無毒副作用的旗號,卻難超越能量守恆,平常飲食均衡,就已經滿足了對各類營養的需求。比如,雖然維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計量單位的補充,長期破壞體內的生態平衡,醫生說是安全范圍,但醫學真的到了讀懂人體的層面嗎?只是現有眼界制定的標准而已。你以為的無害,只是現在無法評估評估真實危害。
三餐七分飽,稍微准時准點,別餓死,別撐死,體內減少生理對抗,至少消化系統減少了患病概率。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嘗試一點點,別克制,別貪嘴,身體對於營養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免疫,才能張弛有度、進退有序。運動多了並不僅是提高生理機能,同時也加速身體老化。能多睡就多睡,睡覺降低新陳代謝,身體損耗自然減少。也別睡的昏天黑地,困了就補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該干什麼干什麼。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對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以微笑相迎。無論是和朋友在一起,還是微信跟老同學聊天,記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那也會增加壽命。4、王含電台養生講座是否騙人
養生就是多吃蔬菜少吃肉。我還沒見幾個營養學家.健康學家之類的人活得有多久。能治百病的只能是毒葯。因為你死了什麼病都不會再得了。
5、前幾天在學校聽了一堂宋一夫老師的課,感覺收益良多,想問問宋一夫其它的健康養生講座都有哪些方面的養生
網上實名舉報,調查得知,宋一夫,真名叫宋軍,1972年3月13日生,現年42歲,長春市人,其所學專業是汽車修理,就讀於長春89中學;宋一夫僅僅有一個營養師資格證。陳曉為了包裝宋一夫,贊助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為宋一夫弄了一個課程教師和項目研究員,以及《人民日報》下屬的《健康時報》理事等頭銜,在非法廣告節目中,以及各種場合宣揚,以這些身份迷惑中老年人,大肆購買他們的保健品。
於洋,真名叫劉丹,1980年10月19日出生,畢業於長春師范大學,現年34歲。兩人均沒有受過任何醫學教育,沒有醫學專業知識,僅僅考取了一個營養師資格證。
6、如何成為「養生大師」
首先,你可以為自己尋找一個足以唬住「粉絲」的「出身」。如果祖上有人做過太醫、御醫、民間游醫之類,那麼你自然就是「名門之後」。如果沒有,也沒關系,不妨找找哪個古代名醫跟自己同姓,自稱是他的多少代傳人——完全不用擔心別人信不信,信的人自然會信,不信的有能力揭穿你的人也不會太多,而且他們往往也沒興趣跟你較勁。打造好了「出身」,下一步就是建立自己的「養生理論」了,建立的秘訣就是「大堆常識加故弄玄虛」。首先找出公眾廣為接受的觀念,比如要健康就要多吃蔬菜、少吃油膩、節制飲食、生活規律等等,然後在「古代典籍」中找一些古文來佐證,再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相生相剋」之類的理論來牽強附會。這樣做的目的是滿足大眾的「民族自豪感」,為贏得「相信」打下良好的基礎——即使以後捅了簍子,「粉絲」們也會說「瑕不掩瑜,多數還是有道理的」。這當然遠遠不夠,「大師」必須要有「雷人的理論」。比如「不能吃辣椒,吃了會致癌」、「不能喝牛奶,因為那是牛喝的」、「不能穿裙子,會氣血不暢」、「不能吹空調,會腎虛」……只要你敢說,就會有人相信——很多人對於「危害」都是習慣於「寧可信其有」的。願意相信的人遵循了這些「理論」不會有什麼損失,而不遵循的人中總是難免有人會生病,而「粉絲」們就會說:「大師說過了,你這病是什麼什麼導致的。」作為「大師」,不能「光破不立」,還必須提供一些「養生秘方」。這個其實很簡單,隨便找一兩種大家平常都吃的東西,把它玄虛化就可以了。比如,五穀豆類都對身體有好處,但是要特別挑出一種,不管是紅豆、黑豆或者綠豆,然後說這個只要怎麼怎麼吃就可以治病——原料一定要簡單,大家都能夠消費得起,才會有許多人願意追隨。但是過程一定要復雜,「注意」的地方一定要多,比如多少豆加多少水,什麼時候下鍋,煮多長時間,最好是用什麼容器什麼水等等。還有「吃紅薯治癌症」、「晚上吃生拌菜治百病」、「按摩某位置治腎虛」、「吃某種紅色食物補血」等等。如果你碰巧學過中學生物,還可以弄一些現代生物學的名詞術語,諸如「抗氧化」、「代謝產物」、「類黃酮」、「降血脂」、「蛋白質變性」、「維生素失活」之類的,更顯得博古通今、中西合璧。如果這些還不夠「雷人」,還可以再弄一些更邪門的,比如「生吃泥鰍去肝火」、「放血療法治肺癌」之類,不過這些療法有一定的風險,搞不好出了事故就比較麻煩,比如用芒硝治病的「大師」就進了監獄。所以,這類療法要慎用,要講也要在成為「大師」之後再講——當你成了「大師」後,出了事故也就會有「粉絲」來為你辯護了。比如有人生吃泥鰍得了病不得不進行手術,就有「粉絲」說:「不是生吃泥鰍療法不好,而是現在的泥鰍不好。」完成了上面兩步,後續工作就是宣傳了。人們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一定要有很拉風很吸引人的口號,比如「不生病的智慧」、「把健康徹底說清楚」、「讓你多活幾十年」、「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之類。如果想不出來,只要到城鄉結合部看看電線桿子,就能夠獲得許多靈感。現代科學還不可能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是許多人會相信「大師」的「神奇」。說得越邪乎,就越有人願意去嘗試。一旦嘗試了,心理期望又會轉化成「相信自己確實好多了」,於是就會有追隨者。當「養生大師」的形象初步建立後,就會有更多的媒體來關注。尤其是一些號稱「生活智慧秀」的娛樂節目,更會對你推崇有加。一旦進入這樣的傳播渠道,觀眾就會把對「正規媒體」的信任放到你的身上,於是你就會成為更大的「大師」。
7、一些打著健康養生的講座,是如何將老人的錢騙光的?
很多人以健康養生來做誘餌來吸引更多的老人,慢慢的給這些老人們洗腦,告訴他們有什麼樣的疾病,吃他們的保健品就能夠健康,就是用這種方式來騙老年人的錢。
8、如何看待養生大師因病早逝這一頗具諷刺的社會現象?
前段時間,養生大師梅墨生先生因腸癌早逝的消息想必都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對於梅先生的逝世我個人是比較難過的,但是對於他的死,很多人對此爭論不休。也就是梅墨生先生身為養生大師,為什麼會英年早逝。
這個問題的討論甚至一度上升到了中醫與西醫的辯證,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養生的理論絕大多數都是契合中醫理論的。
例如說,提到養生,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想大概就是平時拿著個養生杯,裡面泡著枸杞紅棗茶,飲食以米和面為主,葷素搭配,有菜有湯。平日里不吃垃圾食品,不去娛樂場所,不蹦迪,不熬夜。持續健身,打打太極,跳跳廣場舞等等。
那麼這些行為真的能夠養生嗎?這樣養生真的能讓我們減少病災嗎?持續如此的養生真的能夠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嗎?
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毫無疑問是「是的」。
但是如果你問我,這些行為能不能避免癌症的發生,能不能杜絕癌症的出現,那我只能搖搖頭說「我不知道」了。
所以說,不能單純地把梅先生的逝世歸結到「養生」的層面上,因為梅先生是死於腸癌的。而癌症是當前社會最難攻克的醫學難題,我們無從知道癌細胞突變的原因和幾率。
正如我們不能因為張學良抽煙喝酒還活到一百歲,就認為抽煙喝酒對人體無害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某個人壽命不長就完全否定其生活習慣,更不能因為「養生大師」早逝就簡單的否定養生無用。
9、於洋的健康養生講座可性度有多少?真的有那麼神嗎?
宋一夫簡介. 真名叫宋軍. 1972年3月百13日生.現年42歲.長春市人.其所學專業是汽度車修理. 就讀於長春89中學. 用「說真病賣假葯」的方式問迷惑老人購買保健品。 於洋簡歷.真名叫劉丹.,1980年10月19日出生.畢業於長春答師范大學.現年34歲. 兩人均沒有受過專醫學教育.都是柏年康成員工屬.僅僅考取了一個營養師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