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修心;靜為何意
靜有幾種,以靜坐為例。1 靜坐,表示人體不動,有思維活動的意思。2靜坐,人體不動,無思維活動達到入定境界的意思。
2、修德 修身 修性 修的是什麼
修德是指修養德行、行善積德;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修身的具體行為表現日常生活中就是擇善而從,博學於文,並約之以禮,修身是一個長期與自己的惡習和薄弱意志作斗爭的過程,時時檢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誠心、仁愛、謙卑的情操來祛除掉思想中的雜質,對治那些令我們輕浮、驕傲、自大、邪僻的外因、內因
修性是指主修心性,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2)郝萬山 養生要修德 修心 修性擴展資料:
古論修身: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修身
3、求一個佛家法號,是具有含義、修心修德修品?
法號一般是師父給的,自己玩的不叫法號。法號一般有輩分和傳承的內容,不可以隨意。
4、如何修心 修性 修身?
1、心善: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心理穩定、平衡,遠離抑鬱、神經衰弱等困擾,人就會健康長壽。
2、心寬:人心寬,不僅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承擔和容納,而且意味著內在世界的開放,寬厚多恕的對人對事,是健康品質和高尚素質的體現,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佳療方。
3、心正:「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穩。相反,貪心太大,私慾無邊,整天讓它牽著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喪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煩惱、憂慮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4、心靜:內心的平靜,是心靈深處的恬然、安謐、舒適和自在。心靜並非什麼都不想,而是「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的一種精神境界。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4)郝萬山 養生要修德 修心 修性擴展資料
修身養性的內涵:
1、戒生氣
古人雲:「氣大傷身。」生氣是人類負面情緒中的一種,一個人如果經常生氣,就會使身心受到損害。尤其對肝臟損傷嚴重,實際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2、戒自卑
自卑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人,要努力豐富自己,自強而後崛起。
3、戒嫉妒
與其將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時機做一些實事,提高自己便於更有競爭力。
4、戒小人
小人不但對我們的人生之路毫無幫助,反而會成為一塊在關鍵時刻讓你跌倒的絆腳石。
5、戒誘惑
我們要力戒權力、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加強個人修養,提高道德品質,同時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態。
6、戒暴怒
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5、修心必先修德,修身須先制怒什麼意思
建議你先看看「忍辱仙人」的故事,就是佛陀的有一世
發怒會「火燒功德林」
6、懇請各位修心修身有所得的老師們,教我如何達到「身隨心動,念控神清」,這種境界。
身隨心動。。。。。你的身是不是隨著你的心在動呢?你想到的事有沒有去做呢,還只只是一直在想,如果你去做了,那後面這個就接下句。。。。念控神清,這個難,因為這個念要正念,而不是什麼念都可以的,正念萬萬千,不是一句兩句說的清楚的、、。。。
7、養身必須要修性嗎?
中醫以為,人的腎氣需要守住保持,不應該過度消耗,就像對金錢的看法,中醫強調是多存少花,你就能延年益壽,西醫強調是掙多少花多少,不建議存太多錢,這樣利於新陳代謝,具體到底哪種理論最好,不好說,我的建議是以自己的身體條件,量力而行,不要透支就行。
8、修性養生百字訣
佛家養生百字訣:
晨起未更衣,靜坐百一支香;
穿著衣帶度畢,必先做晨走;
睡不超過時,食不十分飽;
待客如獨處,獨處有佛知祖;
尋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
臨機勿退讓,遇事道當思量;
勿妄想過去,須思量未來;
負丈夫之氣,抱小版兒之心;
就寢如蓋棺,離床如脫權履;
待人常恭敬,處世有氣量。
9、保家仙這么寫的修德修善修心性 保人保財保平安 一帆風順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不明修善修心和平安一帆風順的關系,做事情不考慮後果肆意妄為,因此眾生都害怕果報而菩薩害怕惡因。若沒有惡因就不會有惡果,我們很多時候都是斷見,什麼是斷見?就是認為地上無緣無故會突然冒出一棵樹,為什麼這樣說那,因為當我們遭遇善或惡的時候就認為這是突然冒出來的,是我倒霉或走運。這當然是不對的。我們要有因果意識,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修心性就是修慈悲喜舍修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