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日小寒話養生 吃什麼食物最能補身體
小寒作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小寒養生的基本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生命在於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冬季鍛煉還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冬天人處於「陰盛陽衰」狀態,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升發;注意背部保暖,著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2、小寒養生要注意哪些事情
小寒養生注意事項:起居方面
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 ,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里,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並注意合理添衣。使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在人體皮膚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維持恆定的溫度。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分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
小寒養生注意事項:飲食方面
小寒節氣到來,飲食可選擇溫熱性食物和富含鈣、鐵的食物。羊肉、牛肉、雞肉、紅棗等,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對於素體虛寒、陽氣不足者尤其有益。其他含蛋白質高的有魚蝦、蛋、牛奶、豆腐、巧克力等。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等。此外,還可以適量進食辛辣品,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禦寒能力。
小寒養生注意事項:出行方面
小寒節氣下雪頻發,積雪路滑
小寒節氣下雪頻發,積雪路滑,加上白天積雪融化,夜間降溫導致的路面結冰,出門摔倒的人會驟然增多。醫生建議,人們雪天出門時,最好穿上寬松、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最好不要穿皮鞋,尤其是女士不要穿高跟鞋。騎自行車時車速不要太快,出門之前最好檢查一下車閘是否結冰失靈。孕婦行動不便、老人骨質疏鬆,跌倒都會造成嚴重後果,最好不要出門。
小寒養生注意事項:運動方面
很多人都有早鍛煉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煉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所致的心臟急症
3、小寒養生吃什麼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zd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冬蟲夏草、回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答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
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小寒時進補,可多吃有溫養陽氣效果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乾等
4、查查小寒到了如何養生?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古人認為,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小寒過後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小寒節氣養生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小寒如何養生呢?
多吃溫熱食物、梨、臘八粥
這個時期,雖是寒冷,但陽氣也在緩慢的積攢、上升,飲食上是個進補的大好時節。但切不要貪戀膩厚、辛辣的食品。俗語「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是一種補,而民俗中在小寒節氣養生有適當多吃點羊肉、狗肉的習慣,也是一種補。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比如,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等。
小寒節氣養生飲食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臘八粥,傳統的做法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乾等作為配料。通常只需要取其中的數種熬粥即可。臘八粥有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補氣養血的功效,可以作為早餐或者晚飯主食。
冬季因為室內溫暖,而且天氣含早,很容易上火,所以這些梨就成為最佳的水果,醫書記載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中葯材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小寒節氣養生,公眾還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保健專家指出,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足部可以反應內臟的病症。反過來,保護好足部又能增加內臟的功能。所以不要認為足部保暖是局部保暖,實際上,足部保暖是身體整體抗寒防病的一種保護。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節氣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中國吃網提醒,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葯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葯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鍾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穿厚衣服睡覺不健康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數和適宜的厚度。羽絨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給人帶來適宜的衣服小氣候。皮類服裝幾乎可以阻絕衣服內的空氣對流,冬季外出時著皮裝,保暖效果最佳。
穿衣忌衣領過高過緊。衣領過緊會使頸部血管受到壓迫,使輸送到腦部和眼部的營養物質減少,進而影響視力,也會影響頸椎的正常活動,容易導致頸椎病。有些穿高領衣服的人在轉頭時速度過快,會誘發心動過緩甚至心臟驟停以及低血壓,造成腦部血流的減少和暫時中斷,嚴重者可出現暈厥、面色蒼白、神志不清。
嚴寒的時候,用「嚴嚴實實」來保暖或養生並不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專家提醒,在寒冬如果穿太多衣服活動或休息,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因為人在睡眠時大腦、肌肉進入休息狀態,心臟跳動次數減少,肌肉的反射運動和緊張減弱,中樞神經活動減慢,此時脫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勞,使身體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
由於人體皮膚能分泌和散發出一些化學物質,若和衣而眠,無疑會妨礙皮膚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發。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還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即使蓋上厚被子,也會感到寒冷。最後中國吃網提醒,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覺。
外出要戴帽
在應對嚴寒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實而忽視了頭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其實,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系。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這種熱散失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歡戴口罩。對此,養生專家表示,戴口罩確實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禦寒冷。但戴口罩必須口鼻都要遮著,同時小寒節氣養生要注意清潔口罩。青少年和壯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應該常接受寒冷的考驗,使抗病能力增加,這樣對健康有利。
鍛煉因人而異
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平時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戶外鍛煉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惡劣天氣,暴風驟雨、天氣嚴寒、大霧陰霾,就不宜進行戶外鍛煉,只有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天氣,才適宜戶外鍛煉,最好等太陽出來後再進行戶外鍛煉。
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5、小寒節氣養生保健 一日三餐怎麼吃最健康滋補
6、養生的圖片。
你好,幫助到你要哪種?這樣的圖片太多了。先給你一些吧。
後期如果需要,再聯系我。
7、小寒素食養生段子
小寒習俗: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北方: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慾,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更適合自己的體質。
小寒食療養生: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池曉玲說,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葯膳進行調補。
1.山葯羊肉湯(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
做法:將羊肉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凈,將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澆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內即成。
2.太子參燉鵪鶉(有補五臟、益中氣的功效)
材料:鵪鶉肉250克、瘦豬肉100克、黨參15克,淮山30克,桂圓肉10克,枸杞子15克,芡實10克。
做法:將鵪鶉肉、瘦豬肉洗凈,切塊,黨參、淮山、桂圓肉、枸杞子、芡實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燉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3.遠志棗仁粥(有補益肝腎,養血安神的功效)
材料:遠志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成。
4.山葯枸杞蒸雞(具有補脾益腎的功效)
材料:肉雞1隻(約1000克),北芪15克,黨參20克,山葯40克,枸杞30克,水發香菇、筍片各25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肉雞宰殺,掏出內臟,洗凈備用;將北芪、黨參、山葯、枸杞、香菇、筍片洗凈,放入雞內,將雞的切口縫好,置干凈的盤上,上蒸籠蒸大約1小時即成。
5.首烏煲雞蛋(有健脾益腎,益氣養血的功效)
材料:雞蛋2個,何首烏30克,山楂15克,陳皮6克,醬油、八角、精鹽、白糖、山薑片各適量。
做法:將雞蛋、醬油、精鹽、八角、白糖、生薑片一並投入砂鍋中,文火煮沸20分鍾,取出雞蛋,浸泡於冷水中,剝去蛋殼,再將去殼的雞蛋放入砂鍋中,煮沸約15分鍾,除葯渣即成。
6.素炒三絲(有健脾化滯,潤燥的功效)
材料: 干冬菇1.5兩,青椒2個,胡蘿卜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澱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冬菇水發洗凈,擠干水分,切成細條,胡蘿卜、青椒洗凈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後,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後加味精,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飲食禁忌:狗肉忌與綠豆,杏仁,菱角同食。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癢症者忌食香菇。
進補不盲目,適當鍛煉
雖然小寒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按照身體體質進行滋補,要有的放矢。
在這乾冷的日子裡,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