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四季養生方劑

四季養生方劑

發布時間:2020-08-30 16:06:29

1、推薦中醫食療養生方。

早餐—一粥療 粥,是東方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它富含營養,易於消化,四季均可,老少咸宜,被歷代養生家奉為養生、治病的良劑。 用粥治病的歷史恐怕得追溯到東漢時期。那時有位叫張仲景的長沙太守,頗通醫理,他寫了一本叫做《傷寒雜病論》的書。在書中所列第一個方劑——桂枝湯的服法里,他記載服葯後喝粥以增強療效。 古人稱粥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歷代有不少人真為它吟詩填詞呢,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陸游,足見他們對粥的偏愛。這里輯錄一首粥療歌,讓它成為你應用粥療的參謀。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要得皮膚好,米粥煮紅棗;氣短體虛弱,煮粥加山葯;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飯;心虛氣不足.桂圓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與粥燉;清退高熱症,煮粥加蘆根;血壓高頭暈,胡蘿卜粥靈;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煩燥,粥加獼猴桃;防治足氣病,米糠煮粥燉;頭昏多汗症,煮粥加苡仁;便秘補中氣,藕粥很相宜;夏今防中暑,荷葉同粥煮;若要雙目明,粥中加旱芹;欲得水腫消,赤豆煮粥好;魚腥草煮粥,開胃又解毒;若欲補虛損,骨頭與粥燉。 早點——茯苓糕(餅) 人們都知道茯苓可配伍入葯,很少知道茯苓還可單獨服食。宋代文學家蘇氏兄弟就有服食茯苓的習慣.蘇轍著有《服茯苓賦》,《東坡雜記》亦記載有服茯苓法。以後歷代沿用,流傳至今。 為什麼茯苓受到人們如此青睞呢?這是因為茯苓能健脾益氣、補虛延年。有人對慈禧太後的長壽補益葯方進行研究,發現常用的補益葯共六十四種,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葯便是茯苓,佔百分之七十八。其次是白術,佔百分之六十九,再次是當歸,佔百分之六十二。說明古代醫家的確將它作為延年益壽葯使用。 茯苓的服食方法很多,應用范圍亦較寬。除煎湯飲用外,還可製成食品服用,如茯苓粉、茯苓粥、茯苓糕、茯苓酒等;《紅樓夢》里賈府的人還將茯苓製成霜,當作美容劑使用。 茯苓糕(餅)作為人們的早點早在清朝就已盛行。據史料記載:清朝北京城裡做出的茯苓餅白可凌雪,薄如棉紙,中夾蜜餞,松果仁,甘香可口,富於營養,成為北京的名特產,是人們饋贈老年親友的佳品。 自己動手製作茯苓糕也簡便可行:選七成上等粳米、二成白糯米,再加二、三成茯苓、芡實、蓮肉、山葯等粉末,拌勻蒸熟即成。 蘇東坡還是做茯苓餅的能手呢。人們只知道他的「東坡魚」色味俱備,卻不知道他的「東坡餅」也香甜可口。他介紹的具體做法是:「以九蒸胡麻(即芝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餅食之,日久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 要是你有雅興,可以邊吃茯苓糕(餅),邊欣賞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寫的贊美茯苓的詞——《鷓鴣天》,從中獲得人們喜食茯苓的奧秘。 湯泛冰瓷一坐春,長松稱下得靈根, 吉祥老子親拈出,個個教成百歲人。 燈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破醒魂, 與君更把長生碗,略為清歌駐白雲。午餐——琳琅滿目的葯膳食品 稍加留意你便會發現:廚房裡的胡椒、花椒、肉桂、山萘、八角等調味品大都是中醫治病的良葯,就連東漢醫家張仲景最常使用的桂枝湯這個方劑也是食療方,裡面的桂、姜、棗等都可食用,難怪有人推測該方出自古代烹調專書《湯液經》。張仲景的其他方劑,如治療少陽咽痛的豬膚湯和治療產後腹痛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也都是典型的食療方。看來,食療與葯療之間並無一條赫然的界溝。 至於通過食療達到治病目的的例子更是舉不勝舉。據說: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患痢疾,宮中太醫久治無效,束手無策。這時,一位忠心耿耿的御廚侍從,大膽獻出一個食療方:用鮮牛奶煮蓽拔食用。唐太宗採納這個建議,服食後果然很快治癒痢疾。從此,食療聲譽大振,蓽拔也從廚房裡的調味品搖身變成醫生手中的良葯。 將食療之品搬上餐桌,既讓你為其琳琅滿目大開眼界,飽餐一頓,又有針對性地治療疾病,人們管它叫「葯膳」。目前,國內葯膳食品較多,如天麻甲魚、黃精鱔片、黃芪蒸雞、蟲草蒸鴨等,深受群眾喜愛。前不久,國內第一家葯膳飲食店在成都開張,它將為人們的飲食保健作出貢獻。我們這里輯錄部分防治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食品原料,供製作葯膳者選用。 防治癌症的食物: 青葉捲心菜、花椰菜等能防治腸癌、胃癌。 禽畜的肝臟、蛋黃、胡蘿卜、杏子、甘薯、菠菜等能抑制腫瘤生長,使癌細胞消退,並保護腸道、呼吸道和膀胱的上皮細胞,預防肺癌、腸癌、膀胱癌。香蕈和鮮蘑菇還可治療胃癌及子宮癌。 其他抗癌食物還有:綠豆、大蒜、海藻、無花果、地耳、烏梅、扁豆、蚌肉、田螺、銀耳、黃精、豬鵝血、紅棗、韭菜、萵筍、白蘿卜、黃瓜等。 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食物: 生薑、甲魚,海藻、豆莢、蘑菇、黃豆、大蒜、洋蔥、蜜橘、山楂、牛奶、大麥粉,葵瓜子等能降血脂;黑木耳、蜂蜜、紅棗、茄子、白薯、玉米等能軟化並保護血管;菠菜、芹菜、甜菊、蘋果、香蕉、西瓜子、綠豆、青蘿卜汁、荸薺、海蜇頭等能降低血壓。 配製葯膳應注意季節性。春天萬物生發向上,適宜配伍具升補作用的食物;夏天炎熱,適宜清補;秋天氣候涼爽,適宜平補;冬天氣候寒冷,適宜溫補。把握季節特點,可使葯膳收到更好的治病效果。 午後小憩——品茶 相傳飲茶是在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里發明的。公元前二千多年的一天,國王攜眾狩獵,一陣奔跑馳騁後,國王嗓子發干,口渴難忍。隨從急忙在一株茶樹旁架鍋設灶,燒水煮湯。豈料一陣風過,樹上茶樹葉子竟飄落到滾沸的湯中。眼看湯水逐漸變成褐色,隨從慌得六神無主。他舀了一碗變色的水品嘗,覺得它甘冽清香,沒有一點怪味。他決定將錯就錯,把它奉獻給國王。國王渴不可耐,一飲而盡,連聲稱奇。隨從忙向國王請罪,國王不僅沒有怪罪他,反命他攜茶回宮。品茶的習俗便從此流傳下來。 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愛茶成癖的皇帝,這便是清代的乾隆,他晚年退位後,一老臣惋惜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接過話茬幽默地說:「君不可一日無茶」,足見他對茶的喜愛。 茶葉如此受青睞,不僅在於它清香可口,還因為它具有光泛的治療作用。中醫書籍《羅氏會約醫鏡》概括道:茶葉能「除垢、滌穢、降熱、消食、去痰止渴、清利頭目、醒昏睡、解燒燙熱毒、利大小便、止赤白痢、敷湯火傷、消脂瘠體」。品茶也含有很深的學問,宜詳加研究。有詩言道: 薑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 菊花茶明目,燙茶傷五內; 飯後茶消食,酒後茶解醉; 午茶長精神,晚茶難入睡; 飯後茶漱口,潔齒除垢穢; 空腹飲茶心裡慌,隔夜剩茶傷脾胃; 過量飲茶人黃瘦,淡茶溫飲保年歲。飯後佳品一水果 中醫主張飯後吃一點水果,以助消化,增進健康。然而,一些人食後不是泄瀉,就是腹痛,甚至引起其他病證。 有個「肚痛醫眼」的笑話便是說的這類事情。一位病人來到醫院,向醫生訴說他肚子痛。醫生問:「你今天吃什麼了?」「吃了點野果子」。病人照實回答。醫生從架上取下一盒眼葯,要治病人的眼睛。「你干什麼呀?醫生!」病人高聲嚷造:「我肚子疼,你怎麼治我的眼睛呢?」醫生回答說:「我治你的眼睛,是為了讓你下一次能看清你吃的東西。」 這個醫生說對了一半。病人亂吃水果當然不對,但主要原因恐怕在於病人不知道水果的性味功效和宜忌及正確的飲食方法。不加選擇,難免出現抱薪救火、雪上加霜的結果。我們從清代醫家王士雄著的《隨息居飲食譜》里摘錄出部分水果的性味、功效及有關禁忌,供讀者食用時選擇。 梅:酸、溫。蘸鹽生食可溫膽生津。多食則傷齒,生痰助熱。痰濕病證如痰嗽,脹滿及女子月經不行者忌食。 杏:甘、酸、溫。成熟後食用能潤肺生津。多食則生痰熱,動宿疾。產婦、小兒患病時不宜食用。 桃:甘、酸、溫。熟透時食用補心活血,解渴充飢。多食則生熱,可引起癰瘡、蟲證、痢疾等病證。其中水蜜桃生津滌熱,適宜食用。 李:甘、酸、涼。熟透食之清肝滌熱,活血生津。多食則助濕生痰,誘發瘧疾、痢疾。脾胃虛弱者忌食。 蘋果:甘、涼。能生津開胃,潤肺悅心,充飢醒酒。 棗:鮮則甘、涼。利腸胃。曬干則甘、溫。補脾養胃,滋營充液,潤肺安神。色赤者名紅棗,開胃養心,健脾補血。多食則生蟲,生痰、助熱、損齒。 梨:甘、涼。潤肺、清胃、涼心、滌熱、息風、化痰、平嗽,養陰潤燥,散結通腸,消癰疽,止煩渴,治中風不語,痰熱,驚狂,暑溫等症。其汁為「天生甘露飲」,脾胃虛弱常感腹中冷以及久泄者忌食。 柿:鮮品甘、寒。養肺、胃之陰。干品甘、平。健脾補胃,潤肺澀腸,止血,充飢,消疳、療痔。治反胃呃逆,療腸風。多食易生柿石。 桔:甘、平。潤肺、解渴。多食則生痰聚飲。風寒咳嗽及痰飲患者忌食。 核桃:甘、溫。潤肺、益腎、利腸、化虛痰、治勞喘、止虛痛。有健腰腳,暖腎臟,散風寒,通血脈,補產虛,澤肌膚等功效。但助火生痰,若非虛寒,不宜多食。 西瓜:甘、寒。清脾胃,解暑熱,除煩止渴,醒酒涼營,有「天生白虎湯」之美名。能治療喉痹、口瘡、火毒、霍亂,瀉痢等。多食則積寒助濕,大便滑泄,病後,產後均不宜食用。 甘蔗:甘、涼。清熱、和胃、潤腸、醒酒、化痰。可治痹證、暑痢、止熱咳、虛嘔。大補脾陰,利咽喉,強筋骨、息風,養血。漿汁名「天生復脈湯」,皮青甘蔗功效佳。皮紫甘蔗性溫。 慈姑:甘、苦、寒。可破血、通淋、滑胎、利竅。多食可發瘡、動血、生風、損齒。孕婦,癰瘡及失血等症忌食。 菱角:鮮者甘、涼。清熱。多食則損陽助濕,胃寒脾弱之人不宜食。熟者甘、平。多食氣滯,胸腹痞脹者忌食。 龍眼(桂圓):甘、溫。補心氣,安志定神,益脾陰,滋營生液。外感未清,內有鬱火,飲停氣滯,脹滿不飢者不宜食用。 山楂:酸、甘、溫。醒脾氣,消肉食,破瘀血、散結、消脹、解酒、化痰、除疳積、療瀉痢。多食則耗氣損齒,易飢。 柑:甘、寒。清熱、止渴。多食則滑腸停飲,感寒生病。 橄欖(青果):酸、甘、平。開胃生津,化痰滌濁、除煩止渴、涼膽息驚,清利咽喉。 枇杷:甘,平。潤肺,滌熱生津,多食則生痰助濕。 我國古代的葯物化妝品 看過《紅樓夢》的讀者還記得:榮寧二府的公子、小姐乃至丫環都有搽香的習慣,他們自己製作香脂,塗於臉上、手上等地方,有保護皮膚,增加美容等作用。這些香脂多用花粉精製而成,不僅對皮膚無刺激作用,甚至還可以食用——賈寶玉就常趁人不備偷吃胭脂。 其實,早在唐代我國就已有葯物化妝品和中葯美容劑。那時,人們十分注重儀容,貴族階層盛行使用面脂、手膏,口脂等葯物化妝品。 面脂:主要由珍珠、麝香、丁香等中葯和動物脂肪(白鵝脂、白羊脂等)製作而成,其脂潔白如雪,香氣襲人。 手膏:主要由挑仁、杏仁、橘仁等中葯和動物腦(牛腦、羊腦等)製作而成。常塗於手面,以保護皮膚,並可治療一些皮膚病。 口脂:主要用硃砂、紫草、丁香等葯物製成。其中又有紫口脂、硃色口脂、肉色口脂等不同顏色的口脂供選用,主要用於化妝。我們這里向你介紹一種玉容粉。它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粉刺、雀斑及面部色素沉著,還可以減少面部皺紋,使面部皮膚光滑柔軟,細嫩潤澤而富有彈性。 其組成是:白芷、白附子、滑石 各15克,密陀僧、冰片 各6克,荷花瓣(曬干)60克,綠豆250克,共研細末。早晚洗面後搽用。由於密陀僧等葯有毒性,所以這個美容配方不能象寶玉那樣隨便拿來吃。 現在使用的化妝品大都是化學制劑,它們不具備治療作用姑且不論,不少化妝品還刺激皮膚、粘膜,引起過敏,往往弊大於利。若能開發、利用中醫的這部分寶藏,研製更多的花粉胭脂、中葯化妝品,那麼,「東方美容劑」一定能以它悠久的歷史、特殊的功效躋身於當今的世界化妝品市場。 魏文帝與慈禧太後的治脫發秘方 魏文帝與慈禧太後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尤其是慈禧太後。她玩弄權術,垂簾聽政,為後世所唾棄。 他們都曾為脫發所苦。魏文帝脫發的嚴重程度因史料上沒有詳細記載,無從考證。慈禧脫發則較為嚴重。特別是到了晚年,她每次洗頭都要掉下數十根。這對講究享受、愛美容、重養身的慈禧來說,真像剜去她的心肝一樣難受。這段時間里她動輒拿太監們出氣,就連平日受寵的太監李蓮英也不例外。一次,李蓮英為慈禧太後洗頭,也許是賣弄力氣、搓洗過余的緣故,竟一下子掉下數十根頭發,慈禧氣急敗壞地打翻銅盆,差人把李蓮英著著實實地杖打了一頓。 其實,脫發是一種正常現象。到了老年,每次洗頭難免有少數頭發掉下,值不得大驚小怪。只有當每次掉發太多,或突然性地掉下大量頭發,才真正應該注意,並請醫生診治。當初,魏文帝脫發後,即召來御醫,開出一張處方: 黃芪、當歸、獨活、川芎、乾地黃、白芷、芍葯、莽草、防風、辛荑、藁本、蛇銜、薤白、烏麻油(各一兩) 將上述葯一一切碎,用微火煎汁。使用時先洗凈頭發,然後將葯塗於發上,侯一,二個時辰再洗去。《外台秘要》稱魏文帝用此方洗頭療效卓著,很快在脫發處長出新發。 前面提到的李蓮英挨了慈禧太後的棍棒後,一直想找機會撈回面子。他找來太醫李德裕,軟硬兼施,逼他盡快為太後搜尋、配製養發葯方。李德裕會同宮內太醫,遍查典籍,絞盡腦汁,終於製成「香發散」奉獻給西太後。這方果真有奇效,倘使慈禧頭發發癢,只須喚李蓮英塗抹此葯,立即見效,具有去油膩、止搔癢的功效。慈禧連用數年,青絲不落,過去的落發重新生出,而且還省去洗頭的麻煩。 香發散的配方是: 零陵草 一兩、辛荑 五錢、山奈 三錢、白芷 三兩、玫瑰花 五錢、檁香 六錢、甘草 四錢、細辛 三錢、川錦紋 四錢、粉丹皮 四錢、公丁香 三錢、蘇合香 三錢 將以上葯共研為細末,用蘇合油拌勻,晾乾,再研細面,用時塗於發上,稍候一會篦去。 下面我們再向你介紹一個「近效生發膏」,該方出自唐代醫家王燾編的《外台秘要》一書:蔓荊子、青箱子、蓮子草 各—分、附子—枚、碎頭發灰適量。 製作方法:將以上葯切碎研細,用酒浸漬,密封後裝入瓷罐中,候半月余,將葯取出,用烏雞脂調和,使用時先洗頭發,然後將葯塗於頭發中。《外台秘要》稱其功效「數日生長一尺」。脫發讀者不妨一試,或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願你鬢發烏黑,青春永駐! 你或許會猜測:發明中葯煎熬方法的人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中醫學家。其實不然,他是一位普通的廚師,人們叫他伊尹。伊尹精通烹飪技術,又懂得一些葯物的功效、性能。他常常想:葯物若能象烹調食物一樣進行煎煮,取汁服用,葯效一定很高。經過他反復實踐,終於發明了治療疾病的湯液。 可別小看煎葯方法,其中大有學問。若煎法不當,不但會降低葯效,有時還會產生副作用。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煎出高質量的葯汁。難怪歷代醫家十分重視煎葯技術。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說:「凡服湯葯,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葯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葯亦無功。」清代醫學家徐靈胎也說:「煎葯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與不效,全在乎此」。 那麼,中葯應當怎樣煎熬呢?讓我們從煎熬葯物的工具說起。

2、中葯方劑查詢

健脾開胃祛濕

3、養生茶怎麼配?

茶是中國自古就有的生活習慣與交際禮節,而養生茶與普通茶葉不同之處在於,更側重於茶的養生保健功效。養生茶飲,但喝茶有很多的講究,不同的人所喝的茶也是不同的,自古以來,茶對中國人來說不只是解渴的飲品,更是一種融合了中華文化和健康理念的產物。下面給大家介紹四種養生茶配方,很實用哦!

方法/步驟

1

白菊花烏龍茶

材料:白菊花8克,烏龍茶6克,冰糖適量

做法:杯中放入白菊花與烏龍茶,沸水沖泡,加入適量冰糖調勻即可飲用。

功效:白菊花可以幫助去除毒氣,可以有效地排除體內有害的輻射與放射性物質

2

白術山葯茶

材料:山葯、白術、桂圓肉各25克

做法:將葯材洗干凈放入鍋中,煎煮半小時後濾取葯液,後溫即可服用。

功效:健胃、補脾、止瀉。

3

白木耳人參茶

材料:人參20克,白木耳1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白木耳放入溫水中泡開,將人參洗干凈,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待白木耳煮熟煮透後加入些許冰糖,即可飲用。

功效:養心安神,補充氣血。

END

方法/步驟2

白術甘草茶

材料:白術10克,茶葉、甘草各4克。

做法:將白術與甘草加入水煮沸,再加入茶葉稍煮5分鍾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健脾。

胃不好的人,多喝紅茶

紅茶是一種發酵茶,比綠茶含有更多的咖啡鹼,提神利尿的功效也較綠茶要好。一般認為,紅茶是「熱性」的,特別適合腸胃較弱的人。

尤其是小葉種紅茶,滋味甜醇,無刺激性。如果選擇大葉種紅茶,茶味較濃,可以在茶湯中加入牛奶和紅糖,有暖胃和增加能量的作用。

黑茶適合肉食者

黑茶的加工中因經過後發酵工序,茶性會更加的溫潤,去油膩、脂肪及降血脂的功效更加顯著。平時以食用肉製品為主的人群可以選擇黑茶飲用,如湖南的茯磚茶、湖北的青磚茶或普洱茶等

養生茶飲不同人群適合的茶飲也不同

花茶適合女性喝

花茶較適宜婦女服用。它有疏肝解郁、理氣調經的功效。如茉莉花茶有助於產婦順利分娩,玳玳花茶有調經理氣的功效。婦女在經期前後和更年期,性情煩躁,飲用花茶可減緩這些症狀。

烏龍茶最提神

烏龍茶有較好的降血脂、降低膽固醇、助消化的功效,且有較強的提神效果。好的烏龍茶茶香馥郁芬芳、醇厚甘滑,飲後齒頰生津、余韻裊裊。

可於好友相聚時,泡上一壺上好的烏龍茶,品其真韻;也可於靜夜苦讀時,泡上一杯濃香型的武夷岩茶,既提神醒腦,又解除讀書的疲乏。


4、每天學點養生學

合理的飲食習慣 葷素搭配

5、小舌頭紅腫,很疼,無法下咽東西。

咽喉,口腔發炎病症(民間方)

1.干西瓜皮煎(民間方)
主治:咽痛。
配方:西瓜皮(干品)30克。
用法:將西瓜(干品)加水煎服,連服數日。

2.梨汁(民間方)
主治:咽燥疼痛,或聲音嘶啞。
配方:大梨2~3個。
用法:去皮切碎,搗取汁,加適量冷開水調和,分次徐徐吞咽。

3.無花果汁(民間方)
主治:咽燥喉痛,聲嘶音啞。
配方:無花果30克。
用法:水煎取汁,加冰糖適量,分次飲用。

4.馬蘭全草湯(民間方)
主治:咽喉腫痛。
配方:馬蘭全草15~30克。
用法:將馬蘭全草用水煎湯後頻服。

5.無花果燉肉《生草葯性備要》
主治:咽喉腫痛。
配方:鮮無花果120克,豬瘦肉120克。
用法:鮮無花果與瘦肉加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食用。

6.蘿卜甘蔗汁(民間方)
主治:扁桃體炎。
配方:白蘿卜汁30毫升,甘蔗汁15毫升。
用法:加適量白糖水沖服,每日3次。

7.青蘿卜鴨湯《四季養生》
主治:燥熱咽干。
配方:青蘿卜600克,瘦鴨1隻,重量2500克,陳皮5克,薑末3克,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用法:上品共煮熟後,加調料,佐膳食用。

8.青龍白虎湯《王氏醫案》
主治:咽喉腫痛。
配方:鮮青果30克,鮮蘿卜60克。
用法:鮮青果和鮮蘿卜水煎取汁,頻頻飲之。

按註:一方單用青果,另一方加白礬少許,冰硼散少量,頻頻含咽,效也佳。

9.酸梅橄欖(民間方)
主治: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
配方:酸梅(梅子腌制而成)10克,鮮橄欖(連核)60克。
用法:稍搗爛,加清水1500毫升煎成500毫升,去渣加白砂糖適量調味飲。

按註:此方亦可用於咳嗽痰稠、酒毒煩渴等症。

10.芒果茶(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咽燥、音啞。
配方:芒果適量。
用法:煎水代茶、頻飲。

11.橄欖綠茶(民間方)
主治:慢性喉炎
配方:橄欖6克,綠茶6克,胖大海3枚,蜂蜜1匙。
用法:先將橄欖放入適量水中煎沸片刻,然後沖泡綠茶、胖大海,悶蓋片刻,加入蜂蜜調勻,徐徐飲汁。

12.荸薺汁《泉州本草》
主治:咽喉腫痛。
配方:荸薺500克。
用法:荸薺絞汁冷服,每次120克。
按註:根據《泉州本草》改用。

13.馬藍根汁《孫一松試效方》
主治:喉痹。
配方:馬藍根250克。
用法:馬藍根搗汁,滴入米醋少許,灌入喉中,慢慢咽下。

14.米醋洋蔥汁(民間方)
主治:咽喉炎。
配方:洋蔥汁1份,米醋1份。
用法:新鮮洋蔥剝去外皮,磨碎榨汁,取渣後與同量煮開的醋調勻服之。
15.絲瓜汁《家庭食療手冊》
主治:喉炎,喉痛聲啞。
配方:絲瓜750克。
用法:絲瓜研汁頻頻飲服。

16.醋沙梨汁(民間方)
主治:咽喉炎。
配方:新鮮沙梨250克。
用法:沙梨連皮用米醋浸漬後取出搗爛,榨汁取液,慢慢咽服,早晚各1次。

17.石榴汁糖漿(民間方)
主治:咽喉炎,口腔炎,扁桃體炎。
配方:石榴子肉500克。
用法:石榴子肉榨汁,加冰糖適量製成糖漿,用以含漱或內服。

18.百合綠豆冰糖湯《百果治百病》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百合、綠豆、冰糖各25克。
用法:加水煮熟爛成糖湯,候溫食用,每日2次。
19.香蕉百合方(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香蕉(去皮)2隻,百合15克。
用法:加適量冰糖和水,燉15~30分鍾。飲汁,並吃香蕉和百合,早晚各1次。

20.糖腌海帶(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海帶適量,糖適量。
用法:將海帶洗凈,用沸水燙一下即取出,加糖腌三天,每天食用30克。
21.梅帶湯《民間便驗方薈萃》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
配方:腌酸梅3枚,海帶10克,冰糖30克。
用法:共加水250毫升燉化,分早、中、晚3次飯後服。

22.冰糖南瓜子(民間方)
主治:小兒咽喉痛。
配方:南瓜子適量,冰糖適量。
用法:將南瓜子曬干,用冰糖煎湯。每日服5~10克。

23.羅漢果茶(民間方)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咽喉部不適,聲音嘶啞。
配方:羅漢果15~30克。
用法:切碎後放杯中沖泡溫浸後飲服。
24.蒸老絲瓜(民間方)
主治:急慢性喉炎。
配方:經霜老絲瓜(即霜降後採摘的絲瓜,皮已是金黃色)一條(約20克)。
用法:將絲瓜一條洗凈切一節,連皮、瓤、籽一起切碎,裝入碗內,加水適量,上鍋蒸20分鍾,加白沙糖一匙調勻,去瓜皮、瓤、籽、取汁,趁溫熱慢慢咽下。

25.蘿卜橄欖粥(民間方)
主治:咽炎。
配方:胡蘿卜50克,橄欖30克,粳米100克。
用法:胡蘿卜洗凈,切片,與橄欖同煎取汁,入粳米中共煮為粥。每日1劑,連服5~7劑。

按註:如用白蘿卜也可。

26.綠豆百合湯(中醫驗方)
主治:咽喉乾燥,灼熱疼痛。
配方:綠豆20克,百合15克,冰糖適量。
用法:上料加適量清水煎煮分2次服用。

27.山葯腰子泥《食療薈萃》
主治:慢性咽炎,腎陰虛型。
配方:豬腰子(或羊腰子)一對,山葯100克,蜂蜜50克,冰糖50克。
用法:將山葯洗凈利去皮切碎,豬腰子去外麵筋膜,片去中間腰筋,用刀剁成茸與山葯一起放入鋁鍋內加蜂蜜、冰糖及水。燒開後,改微火燜至山葯熟爛,再碾成泥食用。每次一匙,每日兩次。

28.豬皮雞蛋《食療薈萃》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去毛豬皮200克,黃醬50克,適量五香粉,蔥、姜、清鹽、料酒。
用法:豬皮切碎成條與黃醬等一起放入鍋內煮。先將其燒開,再改為微火煮至豬皮熟爛,之後將兩個打碎的雞蛋倒入,起鍋晾涼後,即可切碎食用。

29.白糖芝麻茶《食療薈萃》

主治:慢性咽炎,燥傷肺胃型。

配方:白砂糖100克,蜂蜜50克,白芝麻100克,茶葉25克。

用法:將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鍾,待能拉絲時,倒入炒黃的白芝麻攔勻,然後扣在抹過油的面板上,壓成片,切塊含食。

30.柿藕杏梨糊《食療薈萃》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藕一段,紅肖梨一隻,杏干適量,柿餅250克。
用法:將藕刮皮,切片,入鍋加水煮開後撈出,將柿餅撕入藕內,煮幾滾後離火、悶泡兩小時後,將柿餅碾爛,紅肖梨洗凈去核切片,與洗凈的杏干及熟藕片一起,放入柿糊中拌勻,即可食用,每日吃兩次,每次一小砣。

31.鮮藕綠豆粥《食療薈萃》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鮮藕50克,綠豆30克,粳米30克,白糖適量。

用法:先煮綠豆至沸,入粳米煮半熟,加入鮮藕片,煮至粥熟,加糖服用。

32.雪梨白蓮粥《食療薈萃》

主治:肺胃陰虛,虛火上炎的慢性喉炎及音啞。

配方:雪梨3個,白蓮10克,粳米50克。

用法:梨去皮、核,切薄片,先適量煮梨,繼入白蓮,煮爛後備用,將粳米煮粥,熟後摻入雪梨,白蓮攪勻,加糖適量,待溫服之。

33.生梨青果茶(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

配方:生梨1個,青果3枚。

用法:將生梨去皮切碎,用白糖漬半小時,再加搗爛的青果3枚,沖入開水涼後,當茶緩慢咽下。

34.漱口鹽水(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稀鹽水適量。

用法:用稀鹽水含漱,每天數次,也可咽下。

35.大豆硼砂面《民間便驗方薈萃》

主治:慢性咽炎。

配方:硼砂面15克,大豆適量。

用法:先用溫水將大豆浸泡膨脹,然後煮熟,取出,加硼砂面不斷攪拌,使大豆表面掛勻硼砂面為度,每次咀嚼熟豆4~5粒,嚼爛後徐徐咽下,每日3次,5~7日為1療程。

36.青果酸梅湯(中醫驗方)

主治:急性咽炎,咳痰黃稠,酒毒煩渴,頭痛頭昏,胸悶氣急,小便灼熱等。

配方:青果60克,酸梅10克。

用法:稍搗爛,加清水3碗煎為1碗,去渣取汁,加白糖適量飲服。

37.橄欖茶(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

配方:橄欖2枚,綠茶1克。

用法:將橄欖連核切成兩半,與綠茶同放入杯中,放入開水,加蓋燜5分鍾後飲用。

38.豆漿鴨蛋飲(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

配方:豆漿250毫升,鴨蛋1隻,冰糖適量。

用法:將鴨蛋去殼打成糊狀,豆漿煮沸,倒入鴨蛋糊燒開,冰糖調飲服,每日三次。

39.蜂蜜藕汁(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

配方:鮮藕、蜂蜜各適量。

用法:將鮮藕絞汁100毫升,加蜂蜜調勻飲用,每日1次,連服數日。

40.糖漬海帶(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

配方:海帶300克,白糖適量。

用法:將海帶洗凈切絲,用沸水燙一下撈出,加適量白糖腌3日,佐餐。

41.蜂蜜茶(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

配方:茶葉、蜂蜜各適量。

用法:將茶葉用紗布袋裝好,置於杯中,用沸水泡茶,涼後用蜂蜜攪勻,每隔半小時,用此液漱口並咽下,見效後連用三日。

42.麻油蛋湯(民間方)

主治:慢性咽喉炎。

配方:雞蛋1隻,麻油適量。

用法:將雞蛋打入杯中,加麻油攪勻,沖入沸水約200毫升,趁熱緩繪飲下,以清晨空腹為宜。

43.白菜綠豆飲(民間方)

主治:乳蛾(扁桃腺炎)。

配方:白菜頭1個,綠豆芽30克。

用法:白菜頭切片,與綠豆芽加水煎飲。

44.香蕉皮湯(民間方)

主治:白喉。

配方:香蕉皮60克。

用法:香蕉皮加水煎服,每日3次。

45.芹菜蜜膏(民間方)

主治:梅核氣。

配方:芹菜500克,蜂蜜適量。

用法:芹菜洗凈搗汁,加蜂蜜少許,文火熬成膏,每天半匙,開水沖服,連用30天。

46.青梅方《民間便驗方薈萃》

主治:梅核氣。

配方:青梅數枚。

用法:將青梅一枚含於口中,取汁下咽。

47.白梅方《民間便驗方薈萃》

主治:梅核氣。

配方:白梅數枚。

用法:將未成熟梅果經鹽漬而成白梅,用白梅干含咽。

6、什麼季節養生最好?

氣候形成了春夏秋冬這樣的狀態,就形成了我們人生活的一個必然環境。我們知道地球上最適合人生存的應該是溫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樣的氣候變化對人的整個進化過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黃帝內經》講到「順四時則生,逆四時則亡。」就是你順應了四時的規律,那麼你就可以保持相對的長壽,如果你違背四時的規律,那麼你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這就是中醫在養生中首先提到的要順四時。
春季養生
春發陳:春天氣機升發,植物都長出了嫩芽,此時人也一樣,氣血經肝氣的疏調漸走於外,對於體質較差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現春困,春天我們可服一些補養肝血、疏調氣機的中葯,如生地、白芍、我們可服一些補養肝血疏調氣機的中葯,如生地、白芍、當歸、枸杞、柴胡、麥芽等中葯組成的方劑。
適合春季食用的食材:竹筍、山葯、菠菜
夏季養生
夏蕃秀:夏天陽熱已盛,萬物繁茂。中醫認為夏天內應於心,心主血脈,其液為汗。夏天我們的氣血都走到了體表,毛孔開張,因而汗出較多,以利暑熱的排出,若所愛在外。這時千萬不可過於貪圖涼快,使毛孔閉塞,汗液不暢,暑熱內閉不能外泄,輕則感冒不適,重則暑熱內迫心包,致神昏譫語,變證多端。如果暑熱過盛,汗出過多,容易損傷心氣,導致胸悶,心慌等心氣不足症狀。可服用生脈飲方用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補養心氣、麥冬清心養陰、五味子固攝心氣,以益氣養心,生津止渴。夏天還應多淡鹽水,補充身體鹽分。
適合夏季食用的食材:黃瓜,絲瓜,南瓜,苦瓜
秋季養生
秋容平: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的人體器官是肺,應該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秋天,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宜「早睡早起」,收斂陽氣,以使意志安寧清凈。秋高氣爽,濕氣減少,氣候變燥。人體也要將津精收斂,以養內臟。此時適宜吃些養陰潤燥、滋陰潤肺的食物。飲食方面應多食用滋潤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貝母粥,冰糖雪梨水等。
適合秋季食用的食材:黑木耳,百合,胡蘿卜,蓮藕,黃精
冬季養生
冬閉藏: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許多動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見陽光。人地此時也順應天地閉藏之勢,氣血內收,運行於內,這時我們不要過分的擾動陽氣,應早睡晚起,待日出而活動。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天內,安靜自若,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中醫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冬季這個藏的季節,我們可順勢而為,適當地補養腎精,女性可服用一些補腎養血之品,如當歸、枸杞、核桃仁等。
適合冬季食用的食材:青蘿卜、大白菜、土豆、紅薯
注意:
因此無論什麼季節都應該注意養生,而不是單一一個季節進行養生!所以要說養生的智慧中,順應四時是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講「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所以順四時則生,逆四時則亡。這個理念是從《黃帝內經》的養生哲學中可以看到的。它不僅是哲學理念,而是深深的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所以我認為養生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加以重視。

7、咽喉老發炎怎麼辦?

以前我也是跟你一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免疫力低下,當務之急是提高免疫力,你的病就不治而愈了,相信我,你要加強體育鍛煉,吃營養的東西,最主要是能被身體吸收,這樣你就不會再為咽喉炎的事煩惱了

8、夏季怎麼養生,夏季養生茶配方大全

【夏季養生茶配方養肝茶】
功效 消除疲勞、口苦乾燥、保護肝臟。
材料 白術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甘草一錢、扁豆一錢、黃耆一錢、紅棗三顆、老薑三片。
作法 將材料放入鍋中,加入四碗水(水須蓋過葯材),以小火熬煮至一碗水即可。
喝法 濾渣取湯汁,早晚各一帖,溫熱飲用。

【夏季養生茶配方輕盈美人茶】
功效 去油解膩、清脂排便、利水消腫。
材料 川貝一錢半、陳皮一錢半、薏仁一錢半、仙楂五錢、粉玫內瑰三錢、烏梅二顆。
作法 將材料全部放入鍋中,倒入1500㏄的水,以大火煮至水滾後轉小火續煮容約15分鍾即可。
喝法 當日常飲用水、溫熱飲用。
PS.孕婦及小朋友不宜飲用!

9、四季通用葯膳有哪些?

春夏秋冬,四季的寒溫與氣候變化是不同的,人體在不同季節里的生理活動也有所差異,所以每個季節選擇調補葯膳各有相應的某些特點。

我們不難發現,春天因為寒溫多變,所以葯膳性質也溫、涼、平均有;夏季炎熱人體陽氣旺盛,所以涼性養陰清火之品多選;秋天氣候偏乾燥,所以選擇的葯膳大多滋潤;到了冬季,天寒而人的陽氣潛藏,所以幾乎都是厚味溫補之品。

葯膳的選用雖然有上述季節性特點,但葯膳畢竟不是中葯,多數葯膳性質並不十分偏頗,對於這些性質比較平和的葯膳,只要人體需要,是不用按季節而是能夠隨時選用的,這就是因人、因證施以葯膳調理養生,也是四季養生調理的特別形式之一。

下面介紹的葯膳,是四季通用的養生調理葯膳,適宜各種體質人士根據自身情況選用服食。

◆苡仁面(涼)【配方】苡仁100克,麵粉200克,食鹽適量。

【功效】健脾利濕。適用於脾虛腹瀉、輕症水腫、白帶過多等病症。

【製作】(1)將苡仁碾成細末,過篩,與白麵粉混合均勻,加水適量,揉成面團,用擀麵杖擀成薄片,用刀切成細絲,用手抖散,即成面條。

(2)將水加入鍋內,置武火燒沸,立即下入苡仁面條,煮沸2~3分鍾即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作料食之。

【食法】當早、晚餐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的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薏苡仁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清熱,利濕之作用;麵粉具有養心除煩功效,二者製成面條,則有養脾陰、利水濕之功,效能雖較弱,但如能長期服用,對輕症水腫等病症仍有一定的調治作用。

◆砂仁鯽魚湯(溫)【配方】砂仁3克,鮮鯽魚1尾(150克),生薑、蔥、食鹽各適量。

【功效】醒脾開胃,利濕止嘔。適用於惡心嘔吐、不思飲食、病後食慾不振等症。本方也是孕婦惡心常用之葯膳方。

【製作】(1)將鮮鯽魚去鱗、鰓、內臟,洗凈;將砂仁放入魚腹中。

(2)將裝有砂仁的鯽魚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開。

(3)砂鍋內湯燒開後,放入姜、蔥、食鹽,再用文火煮沸30分鍾即成。

【食法】食日佐餐食用。

【宜忌】進食不潔食物導致惡心嘔吐時不宜食用本方。

【解析】鯽魚性溫,具有健脾利濕,治脾胃虛弱之作用;砂仁溫開行氣,能消食開胃,利濕止嘔。砂仁煮鯽魚成湯,則具有更強的溫胃利濕止嘔之作用。對平素脾胃虛弱之惡心嘔吐、不思飲食、病後食慾不振大有裨益。

◆首烏粥(溫)【配方】制首烏30克,粳米100克,大棗10枚,冰糖適量。

【功效】益腎抗老,養肝補血。適用於四季調養。

【製作】(1)將粳米淘凈。

(2)將首烏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中火煎煮2小時,然後去渣,取濃汁。

(3)將粳米、大棗、冰糖、首烏汁液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

【食法】每天1次,早餐食用。

【宜忌】濕盛便溏者不宜多食。

【解析】何首烏必須用制首烏,其功效為補肝益腎,益血祛風;大米有健脾養胃,止渴除煩之作用。二者煮粥,食用後可增強其益腎抗老,養肝補血之作用。經常食用對肝腎不足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腰膝軟弱,筋骨酸痛,遺精,崩漏,慢性肝炎,癰腫,瘰癧,腸風,痔疾,老年高血脂,便秘者大有裨益。

與四季養生方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