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養生要注意什麼
端午話養生:注意五個方面
端午節前後有季節轉換的特點,長江流域將進入梅雨時節,暑氣加濕氣容易對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帶來影響,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從人與自然協調相適應的角度而言,應該注意科學養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襲。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在品嘗粽子時盡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嘗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達人發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漿一起吃,每天早上一個粽子一杯豆漿,對於上班族來說是既營養又便捷。由於粽子多半是用糯米製作的,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每次食用不宜超過60克為宜。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配喝茶水或豆漿等,以幫助吞咽和消化。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每天食用一個大肉粽或蛋黃粽等,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膚的彈性,增加肌膚的光澤度。
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裡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著飲一杯溫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葯避毒祛邪
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葯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此外,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葯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端午之後濕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葯的藿香正氣類制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三、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端午節前後如何才能養陽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夜卧早起,無厭於日」。
「夜卧早起」與春天的養生原則是一樣的,但是相對於春天來說,此時日照時間更長,白晝時間更長,所以睡覺應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當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過11點還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點半以前就寢。如果感到困的話,中午可以補個覺。按照子午流注的觀點,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此時休息也有利於人體陰陽的轉化。總之一句話,你只要跟著太陽走,遵循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就可以了,這樣才利於人體陽氣向外生發。
健康專家表示,酷暑季節,「簡單、涼爽、美觀、能保護皮膚」是著裝所要遵循的原則。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著適當,並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炎炎夏日,當衣料已經無法再省略的時候,你就要從衣衫的材質上下功夫了。而在眾多材質中,純麻、純棉、絲綢類材質不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極佳的降溫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屬於熱帶型人,那麼這類面料的衣衫絕對應該是首選。
專家指出,夏天選擇寬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講究,可以盡量選擇涼爽寬大的衣服、衣服的質地最好是棉質的,不僅柔軟、透氣,而且吸汗性強。色彩上,可以選擇清爽宜人的淺色系列,如白、淡黃、淡粉、淺綠、湖藍、瓦灰、銀灰色等。
四、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健步走健身,鍛煉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煉,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五、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郁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郁。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託。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負的,一個人有了奮斗目標,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產生自覺的意志行動和積極的情感。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釣魚、旅遊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託,並能陶冶人們的情感,從而起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作用。
其次,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緒,如存在急躁、焦慮、憂郁、憤怒、狹隘等情緒時,一定要設法不使之再現,這就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管子·內業》里曾說:「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在《黃帝內經》里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一是「無恚嗔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修身養性之道,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是人們應具備的涵養。
2、端午節養生食物有哪些
粽子。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方法/步驟
黃鱔。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於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艾饃饃。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3、養生保健注意什麼,端午節前後養生常識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在品嘗粽子時盡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二、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三、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版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權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4、端午節的驅邪避毒與養生保健有什麼關聯?
端午大家都是吃粽子,還有那個艾葉艾葉的作用,他做能去濕祛寒祛蟲的毒性。端午節一般都是在梅雨季節所以說哎葉大家要好好,收藏用來泡腳泡澡可以驅除身上的寒氣濕氣水腫。
5、端午節要做哪幾件事?
1、門上掛艾草
2、身上掛香囊
3、手腕上拴五色絲線
4、喝雄黃酒
5、吃粽子
6、出門玩~~
6、端午節養生應該吃哪些食物
第一種:莧菜(紅莧菜)
在我國南方有復些地區過端午有個習俗,叫吃「十二紅」。十二紅中,必吃的第一個就是紅莧菜。俗語有說:「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由此可知其營養價值之制高。
莧菜菜身軟滑而菜味濃,入口甘香,有潤腸胃清熱功效。莧菜富含膳食纖維,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百進排毒,防止便秘。 同時常吃莧菜可增強體質,所含 比茄果類高,有「長壽菜」之稱。
第二種度:黃鱔
黃鱔肉性味甘、溫,刺少肉厚、肉嫩味美。黃鱔肉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
第三種:母雞艾葉湯
母雞艾葉湯能健問脾,補氣攝血,對於女性體虛性月經過多有很好的效果,同時能緩解失眠、心悸症狀。
注意:在端午節還有個細節我們要注意就是:晚睡早答起——漢高機械
7、端午節的習俗至少八條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古稱重五,與九月九日稱重九之意相同,又稱端五或端陽。是我國民間傳統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受到全國各地普遍的重視。端午節習俗我們能知道的就是吃粽子、賽龍舟,除了這些外,因各地文化的差異,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習俗,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及飲食。
習俗一: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粽子一名角黍,用菰蘆葉包糯米製成,有三角形、方形和長形的。古代,每逢五月初五,人們便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表示敬意。粽子就是從此演變來的。以後,逐漸成為應時當令的節日食品。
習俗二: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它在我國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多為劃旱龍舟,有著事事如意、風調雨順、保平安等良好寓意。
習俗三:戴五色繩手鏈
端午節配帶五色繩能夠增強自個的分緣,使獨身者能夠成功脫單。五色繩是由藍,白,黃,紅,綠這五個色彩編制而成的代表著東南西北中這五個方位,也代表者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把五色繩戴在身上能夠祛除霉運,帶來健康和走運。
習俗四:佩帶香包
端午節佩帶香包不只能夠祛除蚊蟲的吸食,愈加能夠辟除瘟疫和疾病,讓人遠離病痛的摧殘。由於香包里邊富含硃砂,艾葉,雄黃,香葯等,這些葯物不只是蚊蟲的剋星,愈加會增強者的體質,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習俗五: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為二者皆為中草葯,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習俗六: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雄黃是一種中葯材,中醫葯書籍說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習俗七:驅五毒
五毒是指蠍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陽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還要把五毒圖的頭上再紮上一根針,表示要把它們釘死除掉。驅五毒反映了人們除害防病的良好願望。
習俗八:游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採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游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8、端午節人們一般都要做什麼和准備什麼?
中國的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獨特遺產。每逢端午,家家戶戶的門口,插菖蒲,掛艾葉;小孩子胸佩五色香袋,玩耍嬉鬧;還有那軟糯可口的粽子,彌漫著幽淡的清香……端午節的美好記憶,伴隨著我們成長。
然而,如果記憶僅僅停留在插菖蒲、喝雄黃、賽龍舟、吃粽子這些事情上,是遠遠不夠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構成了端午節的豐富內容,但它最深邃的內涵,是和一個偉大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屈原。一位披發行吟河畔的思想者,一位不朽《楚辭》精魂的締造者,一句激情昂揚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振聾發聵,沿著聖潔氣息吹拂的汨羅江,把火熱的愛國情懷代代相傳。這,才是端午節的精髓!
今年的端午節恰逢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份。一場突如其來的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每一位國人的心。從全國各地的踴躍獻血到四面八方的賑災捐款,從志願者爭先恐後參加救災,到各地派人深入災區幫助災後重建。空前的災難,激發起13億中國人民空前的愛國熱情。在地震災區重建家園之時,我們很有必要以端午節為載體,進一步凝聚愛國熱情,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發展的「雙勝利」。
今年端午節是首次被國家列為法定節日。給傳統節日披上假日的盛裝,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給端午節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進一步強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筋骨。
親愛的讀者,要讓端午節煥發活力,光有放假是不夠的,如果你是一個部門或相關組織負責人,你是否搭建了營造節日氣氛、吸引群眾參與的平台,去喚醒更多人關於端午節的記憶;如果你是一位父母或長輩,你是否在孩子身上掛上一個香袋,給他講講屈原的故事,進行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讓孩子在感受節日歡樂之餘,傳承愛國主義的精神;如果你是一位成年人,你是否主動設計、參與一些節日活動,比如包粽子、做香袋、賽龍舟,為四川災區的同胞送去節日的問候,哪怕只是一隻清香四溢的粽子、一次真情的邀請、一句親切的問候,它都能使你的端午節過得特別有意義。我們不妨從現在開始,敞開心扉,捧出心意,重新記憶端午節,再一次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凝聚我們的愛國力量,讓它成為一個別人「搶不走、奪不去」的民族節日,並且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我們相信,特別時節的端午節必將產生特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