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高發疾病養生

春季高發疾病養生

發布時間:2020-08-28 19:22:36

1、春季到了。春季是各種疾病容易復發的季節。在春季老年人如何養生保健?

春季如何養生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在春天到來之際,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春季養生,必須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生的特點,要求注意維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1)起居調養:在春天的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反覺睏倦,然而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夜卧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應春天生長之氣。

春天氣候多變,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邪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去掉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初春陰寒未盡,陽氣漸升,穿衣時要注意"下厚上薄"。"下厚"以利於春陽之氣升發,"上薄"以防陽氣升發太過。這是古人養生經驗之談。

(2)飲食攝養:四時飲食調養,常依據食物的五味及季節不同來進行調配。春季陽氣升發,人體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辛甘發散為陽以助春陽,溫食利於護陽,但不宜食大辛大熱之物,以防肝漾之氣升發太過而克脾土,不利於健康。春季飲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要食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3)精神養生: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才能使精神內守。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過度季節,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春天。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病。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蔬泄,喜條暢而惡抑鬱。春三月是升發季節,萬物始生,此時情智宜內守,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思想形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使情智通達。

歷代養生學家都認為,在春光明媚、風和日立、鳥語花香的時刻,人們更應該去登山賞花、踏青問柳、臨溪戲水、行歌舞風,以利春陽萌生勃發。

(4)運動護養:冬令嚴寒,人體代謝低下,藏精多於化氣,陽氣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想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5)保健防病: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猩紅、肺炎等傳染病最容易發生。此外,春天百花爭艷,花粉隨風飄揚,過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發病。其預防方法主要是堅持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其次要講究衛生,消除病蟲害以杜絕病源,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多開窗戶。

2、春季疾病多發老人養生四忌 有什麼呢?

1.起居規律
春季是一個生發的季節,人體的末梢血液供應增多,中樞神經得到的養分相應地減少,因此人很容易犯困,但是這並不是說人體缺覺。若貪圖懶覺,則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因此春天應該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親密地接觸,養成規律的起居。
2.養足精神
季節的更替對人體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冬春交替之際。很多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患精神疾病。因此,春天要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從而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3.保暖防病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版,一定不要著急脫掉冬衣,要順應氣候進行保暖防寒。「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變化而形成的養生經驗。春天天氣轉暖,各種細菌、病毒迅速地繁殖起來因而很容易發生流行病。老年人抵抗能力差,因此一定要防寒保暖,防治疾病上身。
4.預防哮喘
春天百花盛開,花粉隨風飛揚,過敏性哮喘的老年患者很容易發病。要注意講究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多權開窗透氣。還要多鍛煉身體,到戶外運動,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3、春季哪些疾病易發?

呼吸道感染
不少疾病與病毒活躍且感染機會多。一年四季都會遭遇呼吸道感染,但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發時節。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症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
季節原因:
風和日麗的季節,群體活動會增多,大家交叉感染的機會也就增多了,以及生活環境對身體的不利,如室內裝修不合格等。
自我預防:
①多吃水果:食梨、甘蔗、蘿卜、草莓、紫葡萄等深色水果,它們富含抗氧化劑,可以對抗造成免疫細胞破壞和免疫功能降低的自由基。
②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它們有抗感染功效,並可減輕呼吸道充血和水腫。
③體育鍛煉:適度運動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消滅病原體,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目的。
④充足睡眠:人在睡眠時,機體其他臟器處於休眠狀態,而免疫系統處於活躍狀態,白血球增多、肝臟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體內的細菌、病毒消滅。

過敏性皮炎
春季對於敏感體質的人來說是個難熬的季節,麻煩可能出現在皮膚上,尤以臉部較常見。春天風大,空氣中浮塵很多,飛揚著柳絮、花粉等容易引起過敏的因子,很容易使皮膚過敏。很多人還會感覺皮膚發干,而且用完護膚品後,皮膚會呈現乾燥紅腫現象。
季節原因:
因為春天人體新陳代謝能力逐漸提高,皮脂腺分泌日益增多,皮膚在自我改變。這個時期,皮膚非常敏感,如果不注重防護和保養,就會患上皮炎,女性的皮膚更易過敏。造成過敏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有食物、動物皮毛、蟎、昆蟲、空氣中大量飄散的花粉、灰塵、空氣污染、農葯、化肥、洗滌劑、橡塑鞋、化纖原料以及鮮為人知的真菌過敏等。而且,季節的變化使機體中與過敏相關的細胞出現不穩定,過敏症狀隨之出現。
自我預防:
①蒸臉:將沸水倒入大口碗,把臉置於其上約15分鍾,或更簡單,僅需將熱毛巾蓋在面部或長點時間的熱水浴,都有助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②用酸奶做面膜: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它們可以發揮剝離性面膜的功效,作用溫和,不會刺激皮膚,每日使用,會使肌膚柔嫩、細膩。
③減少搔癢:喝冰糖銀耳湯,對皮膚有良好的滋養效用。
④加強皮膚的養護,遠離過敏原,尤其是本身是過敏體質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⑤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忌飲酒,多食蔬菜和水果。

皮膚病
春季,患有各種皮膚病患者明顯增多。像病毒性皮膚病,主要是水痘、風疹等;顏面再發性皮炎俗稱春季皮炎,多見於18~40歲的女性,主要表現為脫屑、瘙癢、乾燥等症狀,有的表現為紅斑、丘疹和鱗屑,經一周而減退。還有些女性表現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此外,由蚊蟲叮咬等原因所致的丘疹性蕁麻疹以及接觸性或吸入性過敏所致的皮炎也比較常見。
季節原因:
南方地區春季氣溫比北方高,且比較潮濕,故容易真菌感染,如體癬、股癬等多發的皮膚病就開始「光顧」。
自我預防:
①通風設備:要保證居室和辦公環境的通風,少去或不去人多群聚的地方,多喝水,多休息。
②保持身體乾燥:預防體癬、股癬等真菌性皮膚病須保持皮膚乾燥、衛生,如洗澡、洗腳後一定要把水分擦乾,遠離濕熱環境。
③飲食:少量或禁食魚、蝦、蟹、羊等腥發之物,雞、鴨、鵝等禽類食物以及蔥、姜、蒜、辣椒、芫荽、酒類等刺激食物或油炸等難以消化的食物。
④皮膚的清潔:避免蚊蟲叮咬,盡量少到不潔的水域或草叢中遊玩。

關節炎等舊病
氣溫、氣壓、氣流、氣濕等氣象要素最為變化無常的季節是春季。與氣溫變化有關的舊病,如關節炎、哮喘病等,在季節變化無常的時節自然會復發。
季節原因:
受氣候影響的疾病,因為平時溫度調節機制就比健康人差很多,更何況像早春這樣氣溫時高時低,時風時雨的季節,病人在此期間對氣象要素的變化適應性差,抵抗力弱,極易引起復發或使病情加重或惡化。
自我預防:
①腳步保暖:應重視關節及腳部保暖。如果受寒,應及時用熱水泡腳,以增加關節血液循環。
②攜帶葯物:為了避免舊病的突然發作,要把日常服用葯物備好。
③食補:適當的食一些進補食品增強身體抵抗力,如豬蹄燉海風藤、木瓜雞蛋酒,可祛風通絡、化濕止痛。

春困
每天早晨一上班,只見辦公區內女同事、男同事哈欠連天,一個二個都說沒睡醒,提不起精神,渾身懶洋洋的。這是很多人的一種狀態,這種現象叫做春困。由於季節變化明顯,早晨環境又宜人酣睡,大多數人都說睡不醒,出現「春困」。
季節原因:
由於冬春兩季的氣候變化大,人的身體需要有一個適應調整的過程。人們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時,受低溫的影響,皮膚汗腺收縮,以減少體內熱量的散發,保持體溫恆定。進入春季,氣溫升高,皮膚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給大腦的氧相應減少,大腦工作受到影響,生物鍾也不那麼准了。
自我預防:
①8小時睡眠:一般情況下,每天睡眠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結果是越睡越困。
②春茶味正香:多喝些清淡的香茶也能醒腦助神,減輕春困。
③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來往:與朋友一起說說笑話,談談趣聞,會有很好的解困效果。
④冬天裡少用的風油精、清涼油、香水、花露水等,也是良好的解困佳品。有條件者可種養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時令花草,同時增加點勞作解除春睏倦意。
⑤慢跑:慢跑有助於細胞和組織得到額外的氧,促使大腦清醒。

春天應防「流腦」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不但小年齡段的兒童易得此病,就是大年齡段孩子的得病人數也高於往年,這是一個值得家長注意的問題。「流腦」是一種經呼吸道感染和傳播,由一種叫腦膜炎雙球菌的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可使患兒出現高熱、頭疼、精神減退,甚至出現噴射狀嘔吐、嗜睡、昏迷、抽風等症狀,少數患兒還可出現呼吸衰竭、休克等危險情況。

「流腦」一般好發於小年齡段兒童,因幼兒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齡段兒童中,如果是機體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較低下),家長也應當警惕。兒童受到感染後,一般會出現發熱、咽疼等症狀,隨後身上就出現為數不等的斑點,有針尖大小的,也有綠豆、黃豆大小的,這些斑點融合成片狀,形成出血點、出血斑、淤斑。隨著皮疹的出現,孩子的精神頭越來越差。所以當孩子發燒時,父母應當密切注意其皮膚,一旦孩子在發燒的同時又出現皮疹,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及時就醫,做到及早發現、對症治療,不要自行處理,隨意給孩子吃葯。一旦孩子的班上有同學、小朋友得病,家長可以預防性地給孩子服一些青黴素類葯物或復方新諾明。

如何預防「流腦」?首先,由於春天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氣候冷暖不定,要注意增減衣服;盡量少帶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風效果差的場所去;其次,要保持居住環境的空氣清潔和流通;還要堅持鍛煉身體,合理飲食,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按時預防接種流腦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相當於中醫學所稱的「痄腮」,俗稱「蛤蟆瘟」,中醫學認為,它是由風熱時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耳下疼痛為特徵。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季易於流行。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5-9歲小兒發病率最高。一般預後良好,少數兒童由於病情嚴重,可見昏迷、抽搐變證。青春期後,患本病雖不多見,但感染後,往往出現兼證,男性易並發睾丸腫痛,女性易並發少腹疼痛。

現代醫學認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徵為腮腺非化膿性腫脹及疼痛,並有波及全身各種組織的傾向,大多有發熱及輕度不適,常見並發症為不同程度的腦膜腦炎。

小兒流腦的應急方法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這是春季常見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得這種病,但是,以15歲以下的兒童最為多見。

得了流腦以後,有哪些表現呢?輕的發燒、頭痛、全身不舒服、咽紅、咽痛,經過幾小時或1—2天後,皮膚和口腔粘膜、眼結膜有出血點等敗血症的表現;出血點小的如針尖大,粉紅色,大的成片狀出血斑,這是由於細菌栓塞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破裂後血流外溢皮下引起的。嚴重的流腦還會有頸項強直、噴射狀嘔吐、甚至昏迷抽筋。暴發性流腦病情發展很快,常在24小時內發生休克,表現為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皮膚發花,血壓下降,危及生命。幼小嬰兒常表現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兩眼凝視不動,甚至抽筋。這時應及早送醫院搶救。一般來說,流腦的診斷並不困難。

流腦是怎樣傳染的呢?引起流腦的腦膜炎雙球菌,常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這種人沒有疾病症狀,我們稱他為帶菌者。當病人或帶菌者咳嗽、打噴嚏的時候,病菌就隨著飛沫散布到空氣中,周圍的人呼吸帶菌的飛沫,受到傳染,如果被感染的人抵抗力弱,就會發病,發病前常有潛伏期,一般1—5天。因此,切斷傳染源是預防「流腦」的關鍵。

腦膜炎雙球菌在一般環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熱、乾燥、陽光和普通毒劑的作用都可以將其殺滅。冬春季節應勤換衣被,經常開窗通風,在「流腦」流行期,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玩耍,更不要帶孩子到發病的小孩家去串門,外出要帶口罩,這些都是切實可行的措施。此外,每年進行一次預防接種,注射吸附流腦菌苗。幼兒園、學校等孩子比較集中的地方,可以用0.3%的呋喃西林或2—3%的黃鏈素溶液滴鼻、噴喉,每天2次,連用3天。中草葯用藿香、佩蘭、板藍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一旦發現流腦病人要立即隔離治療。

初春時節防肺炎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美國的法朗克博士建議,高齡老人一定要注意防止細菌侵入肺部而導致肺炎的發生。預防的途徑有三個方面:

一是飯後和睡前要刷牙,這樣做可以減少口腔中存在的細菌量,以防細菌以此為基地興風作浪。

其次,老人應盡量採取側位卧,這樣可以防止張口呼吸,堵住口腔細菌長驅進入肺部的通道。

此外,還可以服用一些免疫刺激劑,以增強老人肌體的抗病能力。

另外,人到老年,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功能都會下降,雖患肺炎而沒有高燒。這是親屬特別要關注的,防止「大意失荊州」,而錯過治療的機會。

4、春季哪些疾病最容易發生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也是由冬寒向夏熱過度的時期。春天氣候往往變化無常,一會兒是陽光普照,春風送暖;一會兒又是陰雨連綿,寒氣襲人,故有人把它稱為「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每到春天,各大醫院的門診部內往往人滿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心臟病、精神疾病等一時之間眾症齊發,有人因此把春季戲稱為「多病之春」。 其原因有這幾點:1天氣溫回升,適宜多種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有的經過變異,致病性較強。由於外源性的致敏原增多,春天也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性疾病,最常見的是各種花粉、塵蟎等,極易引起過敏體質的人發生支氣管哮喘. 2中醫認為,春季疾病是由風溫之邪郁於肌表,肺氣失於清宣所致。春天流行的傳染病,恰恰多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的。輕者僅局限於上呼吸道,諸如鼻炎、咽喉炎、扁桃體炎等;重者出現全身症狀的有流感、肺炎等,以流感最為多見。還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病,亦易在春季發生或流行。3春季氣候也可通過影響神經、內分泌腺的活動,引起七情失調而致病。 那麼,我們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預防疾病呢?校園是我們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校園環境衛生的好壞與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好的校園環境必需靠大家共同來創造。因此,每天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做好室內外清潔,不放過任何一個衛生死角;及時處理堆積的垃圾,並把垃圾倒入指定地點。這樣才能阻止細菌的滋生,從源頭上防止疾病發生。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保潔工作。不亂丟紙屑.果殼,不隨地吐痰,不向水池裡丟臟物。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管好自己的手和口,我們的校園才會變得清潔干凈,我們的身體健康才能有所保證。 另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飯前便後、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決不隨地吐痰、決不隨地大小便。要保持教室以及家中室內空氣流通。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應減少集會,少去公共場所(如農貿市場、電影院、游藝活動室等),春天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另外,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顯得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像有的人通宵看電視、打電子游戲機,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春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若驟減衣服,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太過則助火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另外如出現急性發熱、頭痛、咽喉痛等症狀,請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治療。避免疾病的傳播。

5、春季疾病多發老人養生四忌

起居規律
春季是一個生發的季節,人來體的末梢血液供應增多,中樞神經得到的養分相應地減少,因此人很容易犯困,但是這並不是說人體缺覺。若貪圖懶覺,則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因此春天應該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親密地接觸,養成規律的起居。
養足精神
季節的更替對人體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冬春交替之際。很多人對春天氣候的變自化無法適應,易患精神疾病。因此,春天要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從而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保暖防病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一定不要著急脫掉冬衣,要順應氣候進行保暖防寒。「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變化而形成的養生經驗。春天天氣轉暖,各種細菌、病毒迅速地繁殖起來因而很容易發生流行病。老年人抵抗能力差,因此一定要防寒保暖,防治疾病上身。
預防哮喘
春天百花盛開,花粉隨風飛揚,過敏性哮喘的老年患者很容易發病。要注意講究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多開窗透氣。還要多鍛煉身體,到戶外運動,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6、春季是流行感冒的高發時期,怎麼養生才可以預防春季流行感冒病毒?

春天怎麼預防流感
熱水泡腳,常泡常好。在抵禦感冒病毒的戰斗中,我們還可以選擇一種非常舒服的方法,那就是泡腳。按摩按摩,才不得病。預防感冒,我們還可以用一些外部療法,如按摩就是不錯的選擇。這里說的按摩不是專業的按摩,而是用我們的兩只手手掌對搓,待掌心熱後按摩身體的一些易感部位。護好口鼻,利人利己。還記得03年非典的時候,人人一個大口罩,那時是不得意的選擇,但其實,寒冷天氣戴上一個干凈清爽的口罩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鹽水漱口,護身法寶。感冒病菌是通過口鼻進入人體的。因此,我們可以在每天回家之後,用淡鹽水來漱口。

7、春季多發的疾病有什麼?

春天預防疾病小常識

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多種小兒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的季節,要防小兒呼吸道感染。

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這是春天氣候變化無常的寫照。另外呢,由於春天還有晝夜溫差大、雲雨少、多風乾燥等特點。這樣的氣候特別有利於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傳 播,另外也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那有人就會問,我們該怎樣預防疾病這些呢?有專家就指出,首先是「春捂」,意在 謹防春寒致病;第二,春宜早起,注意鍛煉身體,多呼吸新鮮空氣;第三,春天宜 多吃甜味食品,少吃酸辣,以強身補虛,預防肝膽過盛。所以說了,只要我們能多了解一些生活的小常識,那麼春天裡的日子肯定是陽光燦爛,風和日麗。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冬春季急性傳染病。目前對這種病尚無令人滿意的特效葯物,病後不及時診治,病死率相當高。在這個季節,一旦出現突然畏寒、繼之高熱、面紅、頸紅、胸肩部紅、貌似醉酒、伴有頭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膚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及時求治。

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和環境因素有關,近年來過敏兒童增加也和室外過敏物質(比如各種花粉等)有關,這類孩子外出旅遊要減少和花粉的接觸。過敏性眼結膜炎往往隨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伴發,經常出現在花粉較多的春秋花季,導致眼紅、眼癢、流淚和異物感。這種疾病容易出現季節性反復發作,對兒童身心、健康和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甲型肝炎:春季是甲型肝炎的好發季節,是由甲肝病毒所致的傳染性肝炎。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在這段時間里,特別是在接觸甲型肝炎病人半個月至一個月後的時間里,凡出現發熱,沒有其它原因,如吃得過飽、吃了油膩食品、夜間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釋的吃不下飯,甚至飯後惡心、嘔吐、乏力,連上一步樓梯都感費力、面黃、小便像濃茶等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預防措施是加強糞便管理,及時隔離病人,搞好飲食衛生、飲水衛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俗稱腦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冬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兒童為多。在流腦好發的季節里,要注意積極預防。一旦發現突然高熱、頭痛、噴射狀嘔吐、驚厥和皮膚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加以注意盡早就醫。

與春季高發疾病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