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美國不同地區的生活特色
新英格蘭地區
與其他區域相比,新英格蘭地區是美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區域,這里不僅氣候宜人,風光旖旎,而且由於這里是美國歐洲文化,宗教文化的發源地,所以具有濃厚的歐洲風情,白人也更多。同時這里也是全世界大學數量最多的區域,收費較高,教學質量也比較高,文理學院數量全美第一。
推薦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大學
中大西洋地區
中大西洋地區是美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美國政治中心。這里聚集著全世界最頂尖的商業精英,擁有數一數二的企業公司和商業街道,美國奢侈品銷售中心也集中在這里,你可以找到紐約的Harry
Winston,賓夕法尼亞州的ZIPPO等公司的總部。這一區域的大學商業,政治氛圍特別濃厚,同時這里也是工程方向學生選擇的地區,在新澤西也是美國通訊基地,特拉華的杜邦公司,紐約的美國百事公司等。
推薦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羅徹斯特大學,喬治城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弗吉尼亞大學
東南地區
東南地區有美國最多的大型出口企業和最大的物流公司,擁有像美國UPS公司(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可口可樂公司這樣的企業,也有像邁阿密奧蘭多,亞特蘭大這樣的國際大都市。與新英格蘭地區相比,該地區黑人相對比較多,治安狀況也較亂。東南部的大學以綜合類州立大學為主,同時也有重視研究型的大學。
推薦大學:北卡基督山大學,邁阿密大學,杜克大學,埃默里大學,薩凡娜藝術設計學院
阿巴拉契亞地區
該區域是美國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但是該區域在美國成長的歷史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該地區成為美國總統計劃重點扶持的區域,相信未來阿巴拉契亞地區將迎來經濟大發展。
推薦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杜蘭大學,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
大湖地區
大湖地區是美國工業基地,是汽車工業、化學制葯工業和礦石工業的心臟地帶。福特公司,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公司,以及寶潔公司都是該地區的龍頭企業,芝加哥也漸漸取代了匹茲堡成為鋼鐵中心。該區域大學大部分工程專業更為一流,也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機會,學生畢業以後工作也比較好找。
推薦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芝加哥大學,伊利諾伊香檳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
中央地區
中央地區美國治安最好的地區,經濟上卻相對落後。人口不多,氣候相對乾旱,雨水少,是典型的大陸氣候。主要以農業為主。
推薦大學: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匹茲堡州立大學,渥太華大學
西南地區
西南地區美國本土石油的基地。但由於石油產量減少,公司總部坐落在德州的美孚石油以及康菲,已將工作重點放在了石油衍生品的研發上。石油在美國是個非常有錢景的專業,美國院校對於石油研究最細致的院校大都集中在德州。這里的大學宿舍環境優美收費低廉,住校率極高。這里還是美國牛仔發祥地。
推薦大學:德州農工大學,德州理工大學,美國西南大學
高山地區
美國高山地區有大鹽湖,黃石公園,冰川國家公園等,有許多奇異景觀都只有在高山地區才能見到。這里的猶他州成為美國最大的營養品生產基地,同時像科羅拉多州也出現許多恐龍化石,也足以證明該區域地質面貌奇特。
推薦大學:猶他大學,科羅拉多大學
太平洋沿岸地區
太平洋沿岸地區是美國最有活力的地區。矽谷的故事,加州的蘋果公司,加州的Intel公司,俄勒岡的微軟,NIKE,就成長在太平洋沿岸地區。
推薦大學:拜歐拉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地區
雖然這里的大學很少,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地區還是比較適合養生的,而且美女更多!
推薦大學:夏威夷太平洋大學,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
2、為什麼說不同時代、地域和民族具備不同的特色呢?
裝飾藝術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產生、發展、形成和成熟,故而必然帶上本時代的烙印,主要反映在風格和題材內容、工藝手法上的不斷改革和創新。例如漢代剛直濃重,唐代渾放開朗,宋代流暢活潑,明清嚴謹富麗。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建築裝飾紋樣也有不同的側重,它們多與那個時期造型藝術的主要題材相同,如:商周的動物紋、獸面紋;秦漢的功臣烈女、神仙雲氣、四神禽獸、享樂宴飲、出行百戲等題材;隋唐的蓮紋卷草、佛道器物、騎射歌舞、異域風物等題材;宋元的花草動物、人物故事、農商世態、神怪傳說等題材;到了明清兩代,建築裝飾空前地繁縟巧密,題材就更為廣泛了。
地域差別很大程度上來自自然環境和氣候的不同。比如青藏高原地區,建築多為石砌高牆,裝飾主要表現在牆面上,常用麻束嵌入牆面作為裝飾色帶,別有風味;南方氣候悶熱、潮濕多雨,建築講究內部通風,朝向天井內院的房間大多採用大面積的門窗,於是結合當地工藝特點,在格扇、檻窗和牆面上做出精緻的裝飾,檐廊的梁架更是布滿華麗的木雕和彩畫。
在藝術風格上,各民族都愛使用自己的傳統裝飾而各具特色,呈現出豐富的民族性格。藏族用色大膽,追求對比效果,鎦金、彩繪很有特色,窗檐和入口門樓都喜歡用木雕裝飾;維吾爾族在木雕、石膏花飾和琉璃面磚方面成就較大;白族民居擅用門樓雕飾和山牆牆面貼磚;傣族的竹樓山牆常用山花竹飾;而回族則重視磚木雕刻和彩畫,題材、手法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豐富多姿的裝飾提升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整體藝術性,還蘊涵了民族、地域、宗教、倫理、民俗、歷史、社會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和價值,包含著豐厚寬廣的人文觀念、精神情感、價值取向和審美理想,在中國古代建築特點的形成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影響。
3、地域特色與民俗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地域肯定是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文化的。比如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身高等等的!
4、中國的飲食每個地方都有什麼特色
一、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起步較早 , 發展也很快。早在十萬年前 , 我們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 等較為先進的儲器或飲器問世後 , 人們能較為方便地 煮、調拌和收藏食物 , 飲食習慣便進人了烹調階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崗文化時期 , 夏商時代已經有王者 "十二鼎食 " 之說。漢代時已經發展形成並充分掌握了 燉、炒、煎、煮、醬、臘、炙等烹調方法 , 並外傳到中亞、西 亞和東南亞。封建時期每個朝代的宮廷御膳 , 都代表 了當時的飲食最高水平。可見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又相當豐富。
首先 中國的飲食在做工上就非常有講究,它講究1、選材,選材是中國廚師的首要技藝,是做好一品中國菜餚美食的基礎,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熟練運用的技巧。每種菜餚美食所取的原料,包括主料、配料、輔料、調料等,都有很多講究和一定之規。概而言之,則是「精」、「細」二字,所謂孔子所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也。所謂「精」,指所選取的原料,要考慮其品種、產地、季節、生長期等特點,以新鮮肥嫩、質料優良為佳。2、手工藝,即廚師對原料進行刀法處理,使之成為烹調所需要的,整齊一致的形態,以適應火候,受熱均勻,便於入味,並保持一定的形態美,因而是烹調技術的關鍵之一。我國早在古代就重視刀法的運用,經過歷代廚師的反復實踐,創造了豐富的刀法,如直刀法、片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在原料上劃上刀紋而不切斷)和雕刻刀法等,把原料加工成片、條、絲、塊、丁、粒、茸、泥等多種形態和丸、球、麥穗花、荔子花、蓑衣花、蘭花、菊花等多樣花色,還可鏤空成美麗的圖案花紋,雕刻成「喜」、「壽」、「福」、「祿」字樣,增添喜慶筵席的歡樂氣氛。再次就是「火候」掌握了, 火候是形成菜餚美食的風味特色的關鍵之一。它分為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必須熟悉了解各種原料的耐熱程度,熟練控制用火時間,善於掌握傳熱物體的性能,還能根據原料的老嫩程度、水分多少、形態大小、整碎厚薄等,確定下鍋的次序,加以靈活運用,使烹制出來的菜餚,要嫩就嫩,要酥就酥,要爛就爛。掌握 「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必以其勝,無失其理。
二、飲食結構
從先秦開始,中國人的膳食結構就是以糧、豆、蔬、果、谷類等植物性食料為基礎,主、副食界線分明。主食是五穀,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據《武林舊事》記載的一次盛宴便列舉菜餚有200多道,其中,以豬、鴨、魚、蝦等物經烤、煮等諸多工藝製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餞,有20道多類蔬菜,有29道各類魚干,有17種飲料,還有59道點心等。所涉及的食物種類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陸長和各種生物幾乎無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飲食構成。可見,在南宋時期中國的飲食文化趨於成熟。據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比西方多六倍。實際上,在中國人的菜餚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國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麥為主,另外小米、玉米、麥蕎、土豆、紅薯和各種苕類也佔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線之外,各種麵食,如饅頭、面條、油條以及各種粥類、餅類和變化萬千的小吃類使得人們的餐桌豐富多彩。
三、飲食差異
中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多樣,氣候條件豐富,動植物品類繁多,這都為我國的飲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的祖先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不斷選育和創造了豐富多樣的食物資源,使得我國的食物來源異常廣博。而南北方各個地區飲食都有著自己的風格習慣。北方的氣溫比南方低 , 尤其冬季十分寒冷 , 因此北方人的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等食物所佔比重大 , 尤其在牧區 , 牧民的飲食以奶製品、肉類等為主。南方人飲食以植物類為主 , 居民有喝菜湯吃稀飯的習慣。比如南方的上海地區的菜餚以清淡為主,講究層次,雖有多種復和味,但口感平和,質感鮮明。具有清新秀美、溫文爾雅、風味多樣、富有時代氣息的特點。低糖、低脂肪、葷素搭配及營養搭配。,北方就相對飲食粗糙,說得通俗點,如果你聽到一個北方人會做菜,就會覺得很奇怪,就跟聽到一個南方人吃得隨隨便便一樣。南方人一吃得隨隨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方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八大菜系,南邊佔了絕大部份,流派紛呈,只給北邊剩下京菜、魯菜兩個系,嚴格說來,還是為了保留北方人的粗獷風格才給劃出來的,根本不能與粵菜、川菜、湘菜、淮揚菜相匹敵。南方人到北方開餐館,是豐富和弘揚民族的食文化;北方人到南方開餐館,不過是讓鮮活玩藝兒吃膩了的鄉親們別忘了家常口味,有點象開憶苦餐。北方飲食講究簡單實在, 南方在飲食上花的功夫精雕細琢。
形成這種飲食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氣候差異,社會因素影響,民族文化影響等等。但隨著時間發展到現在,北方南方在飲食上也不像以前那麼分化明顯了,比如北方也愛吃南方菜 南方也經常吃餃子、饅頭,等等。
四、地方飲食
中國的幅員遼闊,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飲食特色,這里我主要介紹的是長沙的飲食文化特色。
長沙的飲食屬於湘菜。湘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湘菜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郁的山鄉風味。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它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其特點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鮮、軟嫩。在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煨、燉講究微火烹調,煨則味透汁濃,燉則湯清如鏡;臘味製法包括煙熏、鹵制、叉燒,著名的湖南臘肉系煙熏製品,既作冷盤,又可熱炒,或用優質原湯蒸;炒則突出鮮、嫩、香、辣,市井皆知。所以長沙人也是非常喜歡吃辣椒的。
長沙最著名的小吃要數臭豆腐,口味蝦了,火宮殿的臭豆腐,南門口四娭毑(尊稱年老的婦女,長沙話)的口味蝦,這些都是長沙市民的最愛。長沙的臭豆腐可謂是非常貼合「臭豆腐」三字。黑乎的顏色,初聞怪異的氣味。但千萬不要被這些嚇到,嘗過之後,保准會讓你印象大改觀。毛主席曾經說過「火宮殿的臭豆腐,聞起來是臭,吃起來是香的」。口味蝦也是香辣可口,也吃越帶勁,湖南著名主持人汪涵也是口味蝦的忠實FANS。還有長沙米粉,糖油粑粑,蔥油粑粑等等。。。。都是吃了還想再吃的。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它受自然的、社會的、民族的等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顯示出鮮明的地域差異性,這不僅體現了我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內涵,而且充分說明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智慧,正是辛勤的勞動人民創造了這豐富而神奇的飲食文化。
5、列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及規則要求
藏族的風俗。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拜佛,迎送賓客等等場合,通常都要獻哈達。哈達是一種生絲製品,長短不一,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會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獻客人時,客人須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摻滿,最後再喝乾一滿杯。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會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懂得禮貌。
打招呼:與藏族人打招呼時,一般在其名字後面加一個"啦"字,以示尊稱,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其次,在飲食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等規矩。
西雙版納是中國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風俗禁忌大多與佛教有關,到西雙版納旅遊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遇上傣族群眾在祭祀寨神時,千萬別進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頭。進寺廟參觀一定要脫鞋。 進了傣族群眾家,千萬不能窺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從或堂的三角架上跨過。
蒙古族熱情好客,講究禮貌。他們以蒙古包為中心的待客禮儀,主客之間都要有許多規矩,要分別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於門外西側;要「淺茶滿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邊界,要扶客人上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後方可返回包房。
人應在包房後下馬;勿手持馬鞭進入包房;不要踢打牲畜,不得騎馬闖入羊群,不得追打獵犬和看家犬;不要稱贊主人的孩子和牲畜;未經允許不要進入包房;在包房內不要隨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將腿伸向西北方或爐灶,不要吐痰,不要從主人的衣帽、枕頭、被褥上跨過;出入包房不要踩踏門欄;不要用煙竿、筷子、剪刀指別人的頭部;禮品要成雙,送接禮品用雙手,忌用單手,更忌左手接禮;告辭時從左側離開包房,出門後,不應馬上上馬或上車等。
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
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餚,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
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獻哈達作為普遍而又尊貴的禮節。敬獻動作因客人身分而異:
對尊者,長輩,要舉雙手過頂;
對平輩,只要雙手送到對方手上;
對晚輩則系在他們頸上。
獻哈達都必須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來訪主人要在門外迎接,對尊、長者要脫帽彎腰45度,見平輩稍微低下就可;敬獻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習俗,客人不可拒絕,喝三杯之間還有許多細微的講究;送客要讓客人走在前,為客人牽馬備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觸摸佛像、佛供、經書、鍾鼓、活佛身軀和佛徒佩帶的佛珠,因為都是聖物;男坐左邊,女坐右邊,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產婦,不得進入。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獻哈達作為普遍而又尊貴的禮節。敬獻動作因客人身分而異:
對尊者,長輩,要舉雙手過頂;
對平輩,只要雙手送到對方手上;
對晚輩則系在他們頸上。
獻哈達都必須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來訪主人要在門外迎接,對尊、長者要脫帽彎腰45度,見平輩稍微低下就可;敬獻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習俗,客人不可拒絕,喝三杯之間還有許多細微的講究;送客要讓客人走在前,為客人牽馬備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觸摸佛像、佛供、經書、鍾鼓、活佛身軀和佛徒佩帶的佛珠,因為都是聖物;男坐左邊,女坐右邊,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產婦,不得進入。
維吾爾族待人接物很講禮貌。路遇長者或賓朋,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傾斜30度;來客,全家出迎,爾後女主人托盤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飯或到別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種雙手摸臉的祝福)。
維吾爾族的飲食禁忌與伊斯蘭教相同。他們忌用單手接送禮物;忌穿短褲、短小衣物外出;睡覺時禁頭動腳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時洗手不可將濕手亂甩;不能在長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飯不要用手亂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殘物不要亂扔;用餐時不要從餐布或主人面前跨過;不要當著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朝鮮族有熱情待客、尊老愛幼的傳統。客人進門前,要先乾咳一聲,或以「在家嗎?」向主人示問;脫鞋進門,進門上炕;對長者起立讓坐,為長者讓路;讓客人吃飽吃好;客人吃飽,湯匙應放在桌上,或放在湯碗內;請可、客吃飯,主人要奉陪到底,不在客人之前離席;對稀客、貴客要以酒相待;節日飲食要與鄰居分享。
朝鮮族家庭禮節嚴格,講究父慈子孝,晚輩敬重長輩。一般老少不同席,老人單獨設席;晚輩要待長者用餐後方可舉筷,不得在老人面前喝酒抽煙,如無法迴避也要轉身而飲;對六十歲的老人,全家要舉行慶花甲儀式,跪拜敬酒祝壽。
朝鮮族的禁忌有:嚴禁同宗、表親通婚;不喜食羊、鴨、鵝及油膩食物,喜食狗肉,尤喜狗肉湯,但婚喪及佳節時禁止殺狗、食狗肉。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內參觀或想體驗當地民俗而住進船形屋,記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風俗。
在船形屋內有禁忌:不得戴草笠進屋,不得在屋內吹口哨,不得在屋內扛鋤頭……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據說是屋場「多陰」「鬼神佔地」,便要搬家等等。
在西藏民間,天葬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喪葬形式。對於天葬,民間有許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觀看。
天葬令旅遊者充滿肅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驅使,想見識一番為人之常情,但旅遊者應充分認識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場觀看天葬。 謝謝採納
6、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
1,土家族
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以趕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歷春節,漢族過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趕年」,土家族過「小年」,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還有土牛毛大王節。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4,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歷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5,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
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凈身 ,室內焚香,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
聖紀節,是紀念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6)不同地域養生特色擴展資料
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
7、求不同地域飲食的區別?
【東北人的「巧舌」】東北人的舌頭像玻璃球一樣的滑溜,那個乾脆利落無法形容。中醫講心開竅於舌,一個的人語言流暢,思維敏捷都是由心臟所決定的。東北的松子、瓜子、玉米都是益於心臟的食物(唯一不合理的,就是他們的酸菜)。每年的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總是中國的東北人,那些馬來西亞人,說起話來那種費盡磕磕絆絆的樣子,看了都讓人著急呀。
【上海人的「精明」】來兩個小菜,泡個小茶,吃個小點心,最後再來個平等的AA制。吃了個大閘蟹,常常嚷嚷道:真是不得了的事情了。曾經在上海酒店用餐,最後點的餃子只上了一個,我一下又點了十五個,共三百元。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和技巧。
【山東人的「豪情」】山東大漢大部分都是大口吃魚,大腕喝酒,性情豪爽,脾氣率直暴躁。去我的老家煙台海邊看看便知,吃海鮮論盆吃,客人來了,一盆的清蒸大海蟹,一盆大海螺,再來一盆八爪魚,扇貝,鮑魚。最後的餃子,跟包子一樣的個頭。所以這里的人,個個人高馬大,性情豪爽,也不失俠骨柔情。
【浙江人的「長情」】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寫的異常舒心和精彩。他不僅僅是翻譯家還是美食家,更是懂得滋補身體的營養學家。難怪八十歲的時候,靠飲食營養滋補調養的精力充沛,和小幾十歲的韓菁清大搞傾城之戀,夜夜雲雨的戀情,只愛得風雨瀟瀟,月滿西樓。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先生的《故鄉的野菜》,也讓人心身為之暢快。
【廣州人的「顴骨」】幾次到過廣州,大街上幾乎沒有人牽著狗狗。再到廣州菜市場一看,籠子里滿是滿眼驚恐萬分等待宰殺的狗狗和貓貓,狗狗都讓他們給吃了,貓貓也做成了龍虎鬥進肚了。還有,廣西的狗肉節更是讓人痛心(其他各省都有牡丹節,茶花節,潑水節,而這里偏偏弄了個狗肉節,讓人匪夷所思)。所以導致他們的長相很不流暢,在廣州廣西大街小巷裡,就沒有發現一個柔順滿臉祥雲的女子,海拔高高的顴骨和好好費勁的普通話,就是這里的特徵。希望人們永遠不要忘記十年前的非典,是從哪裡傳播開的。人們對動物的無限殘酷的殺戮,導致非典對人類的報復。直到現在,那裡的人們還在偷偷吃果子狸和活猴腦。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們如果對動物殘暴,那麼這種殘暴會慢慢的擴展開來導致人吃人的結局到來。動物滅亡的一天,也是人類滅亡的到來。
【北京人的「包容」】廣東人永遠不能理解為什麼北京街頭,無論是紅粉女郎還是花甲老人。總是和心愛的狗狗一起散步。夕陽西下,人與狗和睦相處,是北京城最美的圖畫。北京是國際大都市,這里的文化和飲食,往往也是能納百川之海,融八方之光,幾乎所有的飯店的菜品都有五色大拌菜和五穀雜糧。前者,各種維生素完善組合,相得益彰,營養齊全;後者,滋補脾胃和氣血,營養豐富。所以,在北京的街頭,到處看到如007邦德一樣的健碩的男子,和滿臉油光,光彩照人的女子。
說完國內,再舉兩個國外的例子:
【非洲人的「野蠻」】非洲的土族男人為了壯陽而喝大猩猩的血,吃猩猩的肉,這是導致艾滋病的元兇之一。看看非洲的土族人的長相,更是古怪的會嚇死人。
【法國人的「聰明」】法國人常年喝葡萄酒,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劑和活性物質,可以起到年輕細胞,細膩肌膚,防治腫瘤和癌症作用,所以他們患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很少。
為什麼飲食營養特別重要呢?因為只有食物才是最好的醫葯。人的生長發育滋養,修復組織,都是離不開食物。只有食物中的營養素才是修復身體的唯一根基。
所以飲食營養需要遵循的規律就是:「滋養為上,適口者珍」。也就是營養全面滋補為上,還要符合人的口感,吃的舒服。
飲食營養應該以和諧、樸素、自然、全面為主。通過科學的營養,使人的氣血、細胞組織、皮膚肌肉得到修復和滋補。才可以健康長壽。——以上內容摘自豐潔明博客《不被認知的食物密碼-一語道破天機》
8、你覺得各地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有哪些不同?
我個人感覺各地與不同的風景,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人,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9、全國各地的特色養生食材
豆腐是我國特色食品,你有機會走遍全國的話,基本每個地區,每個縣的豆腐做法都不一樣,真是國粹之一。
既營養又美味。養生沒問題的。
10、如何認識不同的區域就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你好~我是廣西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忙
百聞不如一見~看書聽新聞只能有一些表面大概的了解~想要切切實實的去感受沒個地區的文化特色還需要親自到目的地進行親身體驗~文化特色是博大精深的~要想認識多個地區的文化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可以馬虎形勢~要進行多年的專研~不是我宣傳餓~多出去走走~多旅遊是一個增長見識的方法~有時候旅遊一天就比你讀1年更能了解地域文化~
純手打~望採納~不懂歡迎繼續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