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應對濕熱天氣
中醫認為外感致病因素為六淫,所謂六淫就是風、寒、暑、濕、燥、火,是令人致病的六種邪氣。濕是六淫之一,南方地處亞熱帶,氣候多濕,尤其在淫雨霏霏的春夏季節濕氣就更重了。火就是熱,火也是六淫之一,最為常見。
濕氣重影響健康
濕氣重的環境最容易影響人體健康。濕氣對人體影響在於:輕者令人疲倦乏力、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就是所謂濕困;重者可使人出現明顯病症。
常見濕熱證主要有感冒引起的濕熱證、脾胃濕熱證、膀胱濕熱證、風濕病濕熱證等。臨床常見發熱、咽痛、食慾不振、口乾、胸悶、嘔吐、惡心、脘腹痞滿、頭身困重、便溏泄瀉、面黃、小便黃濁、白帶黃多、關節酸痛紅腫、屈伸不利等。
三法防濕熱侵襲
要防止濕熱侵襲,須注重夏季養生,以下措施有助遠離濕熱困擾:一是居住環境保持乾爽、通風;二是經常鍛煉身體,增強抗濕熱的能力;三是食用去濕熱葯膳。可採用以下食療方:
1.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豬肉250克,熬湯,飲湯吃肉;
2.白茅根20克,車前草20克,豬肉250克,熬湯,飲湯吃肉;
3.赤小豆30克,薏苡仁30克,綠豆20克,熬湯,加糖適量,飲湯。
2、入秋後,由濕熱向乾熱過度,如何養生最健康?
經過了整個炎熱夏季的折磨,我們逐漸走入了天高氣爽的秋天,由於季節的更迭,氣候的明顯變化,我們的機體也進入了調整階段,所以到了秋天以後我們時常會覺得乏力,而正因為如此,秋天的養生對於我們的意義相當重大,在此我總結了幾點秋天養生特別重要的關鍵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承載著一個由夏天的極熱天氣,到冬天的極寒天氣轉變的一個季節,所以,秋天養生也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首先,我們從作息習慣上,應該遵從早睡早起的狀態,因為秋天整體天氣燥熱,而早晚卻是清涼的,早睡早起可以使我們保持神清氣爽,從而避免受到燥氣的危害。
2、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一些潤肺的食物,相信有很多朋友在秋天就有口乾鼻干喉干這種現象,這是由於秋天的燥氣引起的,秋天的燥氣極容易傷害到我們的肺部,這時多吃一些潤肺的食物,對於抵抗燥熱,保養肺部有著很好的效果。
3、在秋天可以堅持一些適宜的輕運動,但是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只要達到促進血液循環,鍛煉肺活量即可,另外,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要多注意天氣的變化,根據天氣增減衣物,避免寒氣入體,從而導致流行性感冒的發生。
除了這些特殊該注意的事項之外,我們在平時也要多喝水,多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樣對於我們在秋季養生,會起到很好的輔助效果。
3、濕熱體質夏季如何養生?
濕熱體質抄的人最怕夏季,本身體內又濕又熱,夏天天氣炎熱,氣壓低,很多地方特別是南方潮濕,這樣體內的濕更無法排出,所以人就覺得不暢快,不通順,很煩躁。那麼,濕熱體質的人夏季如何養生呢?針對這個問題,襲中醫專家們提供如下建議,供朋友們作為參考—— 首先從吃上來說,要少吃肥膩高營養的食物,吃一些祛濕清熱的食物,比如綠豆、西瓜、百黃瓜、冬瓜、紅豆、薏苡仁、苦瓜、梨、綠茶、大部分的蔬菜瓜果等,但是像西瓜、苦瓜等寒性稍重的食物,也不可過量。各種肉類特別是肥肉、銀耳、蜂蜜、阿膠之類的要少吃。 第二,要注意清潔。濕熱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出很油膩的汗,一出汗,體內濕熱更不容易散發,所以要及時清洗,盡可能保持身上乾燥。 第三,要戒煙戒酒,度其實也並不一定要完全戒,對於一個長期飲酒抽煙的人,如果你能控制在每天一兩根煙,一杯啤酒以內,基本也就達到要求了。 第四知,充足睡眠。 另外要記住一點,即使你遵照以上方法,做得再好,也別指望在短期內有很大改善。就如上所說,體質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道,所以要改變體質也是長期的過程,但是,只要你去做了,你的體質必然會逐漸改善的。
4、求濕熱體質怎麼養生?
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可以多吃些利濕健脾的食物,或者喝稀健薏米紅豆茶
5、濕熱體質如何養生
濕熱體質表現 1、外形特徵: 面苟,發黃發暗,面部油膩唇紅齒黃、牙齒黃、牙齦紅、口唇紅。 皮膚易生痤瘡,發紅、膿皰口乾、口臭、口苦、汗味大、體味大。 大便燥結或粘滯不爽,異味特別大,臭穢難聞。 小便黃赤、顏色很深。 白帶多,色黃,外陰經常瘙癢。 舌像:舌紅苔黃。舌質紅,舌苔黃厚。 2、神方面:性情急躁易怒。 濕熱體質形成原因 1、先天稟賦。 2、嗜煙酒的,經常熬夜的,這種人外形不好看:牙齒黑,舌苔黃膩,滿嘴口氣,身上味道也大。長期帶下色黃,下體異味很大,白帶多黃。如果你抽煙喝酒又熬夜,那你註定是個濕熱體質。註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煙熏火燎的面容,說話像唐老鴨一樣,口唇烏,一開口,牙齒是黑的,舌苔黃膩;滿嘴的口氣,甚至身上的味道也很大。 3、滋補不當:如吃很多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烏雞白鳳丸等,這樣的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促生或者加重這種體質。 4、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 5、肝炎病毒攜帶:肝膽是薄弱環節,肝膽疏泄不好,很多發現肝經膽腑等的症狀。 6、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下,比如廣東。亞健康狀態特別多見於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和美容的關系:這種體質對美容最大的困擾就是給人一種濁的表現:頭發油膩,頭皮屑很多,油油膩膩的;眼睛分泌物很多;說話口氣很大;身上的汗味很大,眼睛不清澈,年紀輕輕的開始有脂肪沉澱,有紅血絲,遠遠看,眼睛是渾濁的。 外形濁和三種體質有關:濕熱、淤血、痰濕。這三種體質比較容易呈現出外形濁的表現。要想改善體質的濁,你要從體質開始改善,至少要不再加重這種體質。痰濕越重,濕熱越重,淤血越重,外形就越濁。女性的外形的潔凈很重要,皮膚美容也是這樣的。別逮著什麼都往臉上抹,你只要保持干凈就行了。第一干凈,第二防曬,第三睡好覺,第四開心,做到這四點的話皮膚沒有理由不好的。如果你能做到六通更好。女性外形的清潔感和體制是有關系的,不是靠多洗幾次就能行的。 濕熱體質易感病 脂溢性脫發、痤瘡、體味、淋證、泌尿道感染:帶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 皮膚特別容易生膿腫瘡瘍、容易得癬症:皮癬、腳癬、體癬,還有黃疸。 還有對肝膽的感染性疾患。 這種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出現筋骨肌肉的疲勞,易腰酸背痛、渾身疼的難受。 濕熱體質如何保養 1、截斷滋生濕熱的源頭,不要再生濕熱了,清熱利濕,就是保證二便暢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滯,小便顏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麼黃黃的,一看到小便黃就要喝水。 2、飲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飲料、辛辣刺激的葯少吃、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濕熱之性最大的莫過於酒。少吃肥甘厚味。飲食方面要清淡祛濕。再特別告知的就是戒除煙酒。有的人不演繹放棄這種生活方式,那你就得承擔這種後果,「病是自家生」 祛濕食物:綠豆、冬瓜、絲瓜、赤小豆、西瓜、綠茶花茶。 3、生活起居: 忌諱熬夜,熬夜會增加濕熱。因為熬夜傷肝膽,會非常影響肝膽之氣的升發,容易生濕熱,。;另外盡量地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作或居住。比如你是個痰濕體質或者是惡體質,買房子的時候盡量不要買低層,不然房子如果陰暗潮濕的話會加重你的濕熱體質的。 4、簡易方葯: 濕熱體質是一個過渡性體質,很少有人到老年的時候還是一個以濕熱體質為主的體質。因為濕熱體質經常會很不舒服啊,會有皮膚瘙癢啊。會有炎症,會有皮膚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它會使人很不舒服,不舒服就會促使他去吃什麼葯,如清熱毒的,寒涼之品。所以濕熱體質到了老年基本上就分化了,很可能吃利尿的葯啊,清熱解毒的葯吃多了,很多人就轉化為陰虛體質;把陽氣傷了,慢慢地就變成氣虛陽虛或者痰濕體質。所以濕熱體質一般是青壯年多見一些。到了老年,雖然還有濕熱體質的因素在裡面,但是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 去濕熱的葯物一般來說都是不太平和的,都不能久吃的。去濕熱的葯物常用的有:藿香、車前草、淡竹葉、滑石、溪黃草、雞骨草、木棉花,等等這些都是偏寒涼的,不能久服。 中成葯有:甘露消毒丹、君太口服液、清熱祛濕沖劑,溪黃草沖劑等等。這些都不能久服。但是你濕熱但凡已經去了,舌苔不那麼黃膩了,小便已經變得清了,炎症不明顯了,就要馬上停下來,不能久服。 比方說濕熱有炎症、喉嚨啊、小便啊、肌肉非常酸痛,內熱很重時可以吃一些來調整體質,但不能久服,沒有內熱千萬不能吃,是葯三分毒啊。這些葯毒性還都不小呢。 濕熱體質四季保養 濕熱體質的人冬季不能跟風大量進補,不要去吃那麼多火鍋,羊肉、狗肉,人家進補你也進補,不要這樣。越補體質偏頗性越明顯。還有這種人的皮膚特別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纖維,棉麻絲綢,尤其是內衣。 經絡方面,沒有具體的穴位,但是有具體的方法:濕熱體質的人時不時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改善小便發黃,煩躁不安。因為煩躁不安導致失眠,全身的肌肉酸痛,尤其是頸肩部的肌肉特別酸疼的時候。這個時候改善痰濕,改善濕熱體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一走罐,渾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個大包袱一樣,很舒服。這種情況下,用這種方法去改善體質,甚至可以不用去吃葯。用刮痧的方法去濕熱也挺好的。
6、濕熱體質的人夏季如何養生?
濕熱體質的人最怕夏季,本身體內又濕又熱,夏天天氣炎熱,氣壓低,很多地方特別是南方潮濕,這樣體內的濕更無法排出,所以人就覺得不暢快,不通順,很煩躁。那麼,濕熱體質的人夏季如何養生呢?針對這個問題,中醫專家們提供如下建議,供朋友們作為參考——
首先從吃上來說,要少吃肥膩高營養的食物,吃一些祛濕清熱的食物,比如綠豆、西瓜、黃瓜、冬瓜、紅豆、薏苡仁、苦瓜、梨、綠茶、大部分的蔬菜瓜果等,但是像西瓜、苦瓜等寒性稍重的食物,也不可過量。各種肉類特別是肥肉、銀耳、蜂蜜、阿膠之類的要少吃。
第二,要注意清潔。濕熱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出很油膩的汗,一出汗,體內濕熱更不容易散發,所以要及時清洗,盡可能保持身上乾燥。
第三,要戒煙戒酒,其實也並不一定要完全戒,對於一個長期飲酒抽煙的人,如果你能控制在每天一兩根煙,一杯啤酒以內,基本也就達到要求了。
第四,充足睡眠。
另外要記住一點,即使你遵照以上方法,做得再好,也別指望在短期內有很大改善。就如上所說,體質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所以要改變體質也是長期的過程,但是,只要你去做了,你的體質必然會逐漸改善的。
7、潮濕天氣容易引發身體不適 春季潮濕如何養生保健
從雨水節氣開始,
雨量會逐漸增加,濕邪之氣也會隨之而來。俗話說春捂秋凍,通常雨水之前天氣寒冷,雨水之後氣溫有所回升,但常有倒春寒。特別對於體弱的人來說,乍暖還寒氣溫尚低,晝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感冒。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以免受涼,相反要注意保暖防寒。
陰冷潮濕的天氣對身體的影響
1、陰濕天氣更易誘發感冒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影響陽氣舒展,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這是濕邪的病理特徵。濕邪分寒濕和濕熱兩種,這段時間的潮濕天氣屬於寒濕,人的呼吸系統最怕寒,有些人及兒童由於免疫系統不成熟,在溫差變化大、濕度大的情況下,更易得呼吸道感染,再加上濕邪纏綿難愈的特徵,所以病程比較長。對於上述各種疾病,在發病前要做好自我調理,做好精神、起居、飲食、運動各方面保健,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其不可在出汗時吹風,謹防外邪侵襲肌體等。另外從中醫角度看,在氣候濕寒情況較重的情況下,人體易出現外感,咳嗽、咽炎、痰多等情況,其中一些感冒患者還會出現消化道感染症狀,如食慾不振、胃脹、拉肚子等。另外,低氣壓的潮濕天氣,易讓人昏昏欲睡,出現疲倦、頭昏;一些慢性病如慢性風濕疾病、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也易受到影響而復發或加重;濕疹、接觸性皮炎病情也會出現加重。中醫認為脾主濕,因此脾虛的人受到的影響更大,更易出現消化道、呼吸、慢性關節痛等症狀。
對治:濕為陰邪,容易郁而化熱,所以在陰雨潮濕的季節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
。醫生建議,濕氣太重,身體條件許可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辣椒,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增加體內發熱量,從而有助於防止在高濕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象。如果出現脘腹脹悶、不思飲食、口淡不渴、腹痛溏泄、頭重如裹、身重或腫等症狀,除了可以飲用五花茶、去濕茶等以外,還可自己採用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療方,用些藿香、茵陳、紫蘇、土茯苓、薏仁等煲些骨頭湯或單獨煲水飲,對去濕有良好作用。
2、陰濕大霧天氣不宜晨煉大霧天氣晨練將對人體健康造成諸多不利影響。許多傳染病,如百日咳、流感、水痘、麻疹病毒等就是靠空氣中的飛沫傳染的,有些細菌卵可浮游在霧中,所以霧是許多傳染病的媒介。大霧時,由於相對濕度過大,會影響人體內分泌腺的正常分泌。另外,清晨有霧時,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向高空擴散,使近地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可達最大,人在運動時會加速血液循環,使人體更容易吸收霧里的各種病菌。因此,霧天鍛煉不僅起不到增強體質的作用,反而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所以在陰濕有霧的天氣不宜鍛煉身體。
3、潮濕天氣可引發心理障礙
在陰冷潮濕的天氣里,心理素質較差的人會因為混濁空氣而誘發抑鬱症等一些心理障礙。很多人在潮濕的天氣里無故感到疲勞,情緒煩悶抑鬱,脾氣也易變得焦躁。其實,許多季節性疾病與天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關。醫生介紹說,氣壓、溫度、濕度、日照、風等多種氣象因素作用於人體後,都會影響人們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緒的變化。比如,氣壓越高,血液溶解氧氣的能力越大;氣壓越低,
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氧氣的能力就越低,如果氣壓變化過大過快,就會使人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狀。這種生理上的變化,又會引起情緒的緊張和煩躁。醫生建議,市民在陰雨潮濕天氣要注意調整情緒,多跟人溝通。
冷熱交替多喝水緩解不適
面對今春冷熱交替的怪現象,在相對濕度高達90%的天氣里,防濕防潮、養生保健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專家提醒市民,氣溫多變容易引發感冒,胃腸道容易產生不適感,多喝水可以起到預防和緩解作用。這樣的時節更需保障睡眠,還應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青菜、水果。
除要夜卧早起外,還提倡多到戶外散步,舒展肢體,但不宜激烈運動。
運動:春困伸懶腰
這種天氣里,更應多運動,大家可選擇進行室內有氧運動。春困秋乏,特別是春日的下午,人很容易感到疲乏,這個時候伸個懶腰可以緩解。伸懶腰可促進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臟的擠壓,有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能使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同時,由於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給大腦,使人感到清醒舒適。
飲食盡量清淡天氣潮濕,
飲食要清淡,煎炸等烹飪方法容易導致上火,還可能使人體產生多餘濕氣。還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多喝養生湯
心情養脾也要靜心
春季養脾健脾很重要。養脾也要靜心,以精神的調攝為主。心平氣和,使肝氣不橫逆;靜心養氣,心氣充和,進而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這個時節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只有情志相適,加上飲食的調養,健脾的功效才會顯著。
8、氣候潮濕如何保養身體
梅雨期間少化妝
進入梅雨季後,空氣悶熱、真菌活躍,一些敏感體質的人更容易受到刺激發病。
化妝品此時也可能變成過敏源,在使用者臉上留下一個個紅點。
在黃梅天市民盡量不要化妝,避免產生過敏。如果發現自己長出了小紅疹,不要用熱水、肥皂進行清洗,防止病情加重。
不要多吃冷食品
潮濕悶熱的天氣也讓許多人出現了身體不適。其中,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急著吃冷食品導致拉肚子、腹瀉。
「梅雨天氣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加上天氣濕熱也會引起不少人飲食習慣改變,如吃冰西瓜、冰稀飯、冷飲或食用隔天飯菜等冰冷不潔食品,也導致脾胃受損而誘發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