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的男女雙修法詳解:男女雙修應該如何練習
不要隨便相信男女雙修。
即使存在男女雙修,也必須是夫妻才可以。因為一切正規的宗教都是禁止邪淫的。
2、道家的性命雙修指的是什麼
從一生二的角度,可以如此理解。但要明白一即是二,二即是一,實際上二者是同出而異名,即性命本不可分為「性」、「命」!!!!
3、道教里什麼階段可以男女雙修
道法自然。任何階段都可以男女雙修。但是有邪念的雙修是任何階段都不可以的,因為非正即背「道」了。離道就會枉費修行。
4、道家養生
「追求道,體悟真」是道家養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學道、修道、得道為目的。延年長生是道家養生的中心思想,成道必須修煉。道家養生吸取了中國古代醫學和氣功方面的知識並加以發展,與道家的修煉結合起來,主張性命雙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以復歸於自然之道。
道家養生版以自然天道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著眼於人本身,強調自我生命活動的切身體驗。道家追求生命本質的解脫和精神的安寧,尤其強調精神的超然於人格的獨立。道家養生術方法眾多,特色鮮明而自成體系。其理徹上貫下,上及自然權之道,下至人體經脈氣穴。其法更是門派眾多、形式萬千,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門、清靜法門、虛無法門,也有從有為法術入手的導引養生法、呼吸吐納養生法、氣功養生法、內外丹養生法、房室養生法、飲食起居養生法等等,真可謂禮法完備、萬類俱全。
5、有誰知道有關氣功內外雙修的書籍請給我介紹一下
建議習練中國養生導引術。
養生導引術講究從外引內,以形導氣,從而達到百形體兼修,形神共養度的境界。
經典的導引術包括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三種。其中太極拳兼具問養生,氣功,導引,技擊等特點,在三者中脫穎而出。
現在流傳的太極門派有:國家體育局套路,武當一大派,陳氏和氏孫氏楊氏吳氏答武氏六大家,混元太極,忽雷太極,馬氏太極等小家。回還有一些隱世門派。相關材料有競賽套路,拳譜,教學PDF,教學光碟等,這答些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6、何為「道教的雙修」?
道教養生家提出的性命雙修的思想,是建築在形神統一的生命觀上。一般而論,性命和形神是兩對可以相通的概念。性與神是相通的,均指人的心性、精神、意識等;命與形也一致,是指人的生命、形體。但由於時代的先後與觀念的演變,稱謂和內涵也就有了相當的差異。在漢唐時期的養生家,多稱「形神共養」。唐宋以後的內丹家,則多稱「性命雙修」。從思想內涵上看,漢唐養生家的形神共養理論缺乏完整性,方法上比較零碎單調。而宋元內丹家的性命雙修的理論,卻非常完整,方法上也相當系統豐富,從而達到了十分精微的程度。
關於「性命」二字,儒釋道三教各有不同的理解,道教內各個宗派亦有各自的看法。就道教內部而言,一般地講,「性」指心性,理性,又謂之「真意」「真神」等;「命」指生命、形體,又謂之「元精」「元氣」等。內煉心神為性功,外煉精氣為命功。元代全真派大師丘處機指出:「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蒂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故丹家千經萬論,只此性命而是。
南宗初祖張伯端說:「道家(指他以前的傳統道教)以命宗立教,故詳言命而略言性;釋氏以性宗立教,故詳言性而略言命。」在他看來,性命本不相離,道釋本無二致。「彼釋迦生於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為最上乘法,故號曰金仙。傅大士詩雲:『六年雪嶺為何因?只為調和氣與神。一百刻中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鍾離正陽亦雲:『達摩面壁九年,方超內院;世尊冥心六載,始出凡籠。』以此知釋迦性命兼修。」
從《悟真篇》來看,這確屬張伯端的主張。該篇七絕第一首即批評禪宗之徒說:「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卻入身,何以更兼修大葯,頓悟無漏作真人。」謂單修禪宗不如兼修內丹。至於佛教下乘禪法,更被斥為下乘。《悟真篇序》曰:「唯閉息一法,能忘飢絕慮,即與二乘坐禪頗同,若勤行而之,可以入定出神」,其最高功果也不過達到內丹派所謂五等仙中最下等的「鬼仙」。
張伯端自認己家之說為性命雙修,故無所偏,最為圓滿,乃得三教先聖性命真傳的正宗。究其實際,則是直承魏伯陽《參同契》之說。內丹以人身精氣神為三寶,精氣屬命,神屬性。從《鍾呂傳道集》、《靈寶畢法》看,五代鍾離權的丹法,從修命入手,循序漸進。至呂洞賓、陳摶,受佛教禪宗影響,倡性命雙修。張伯端繼承了這一思想,更加強調性命必須雙修,以此融合三教。
白玉蟾再傳弟子蕭廷芝,發揮張伯端性命之學。他說:「夫道也,性與命而已。命者有生也,性者萬物之始也。夫心者,像日也;腎者,像月也。日月合而成易,千變萬化而未嘗滅焉,然則腎即仙之道乎?寂然不動,蓋剛健中正純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為命之根矣。心即佛之道乎?感而遂通,蓋喜怒哀樂愛惡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為性之樞紐矣。吁!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繼曰復命,窮理盡性而至於命,則性命之道畢矣。」
北宗對於性命的看法,和南宗基本上一致。如王重陽說:「性者神也,命者氣也。」但因其貴性,故對性的議論甚豐。他們多以性來指人精神的先天本原或不變不動的本體,名之曰「真性」、「真心」、「元神」等。並謂這一真性不生不滅,本空本凈,為超脫生死的可靠根據。王重陽說:「是這真性不亂,萬緣不掛,不去不來,此是長生不死也。」丘長春說:「吾宗所以不言長生者,非不長生,超之也。」盡管南北二宗在一些看法與修持次序上有所不同,但皆以性命雙修雙了為第一要義。元李道純融二宗之說,著《性命論》一篇,詳論雙修要旨。他說:「性者,先天至神,一靈之謂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氣之謂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見解智識出於心也,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也,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則有生有死,性受心役則有往有來。是知身心兩字,精神之舍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其名雖二,其理一也。」這就把性命身心之說融和一處,佛道二家貫通一體。
他還批評了傳統的「緇流道子」,謂其分性命為二,各執一邊,互相是非,「殊不知孤陰寡陽皆不能成全大事。修命者不明其性,寧逃劫運?見性者不知其命,末後何歸?仙師曰:煉金丹,不達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萬劫英靈難入聖。誠哉言歟!高上之士性命兼達,先持戒定慧而虛其心,後煉精氣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則命基永固,心虛澄則性本圓明。性圓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無死無生,至於混成圓頓,直入無為,性命雙全,形神俱妙也。」道教內丹家性命雙修之旨,於此可謂披露無余。
明代丹經《性命圭旨·元集》有「盡性了命圖」,並以日月的運轉來說明性命雙修的道理。書中說,丹田元精好比是日,心中元性好比是月,日光自返照月,「蓋交會之後,寶體乃生金也。月受日氣,故初三生一陽者,丹即居鼎,覺一點靈光,自心常照,而無晝夜,一陽生於月之八日,而二陽產矣。二陽者,丹之精氣少旺,而元性又少現。自二陽生之於望,而三陽純矣。三陽純者,是所謂元性盡現而如月之圓也。月既圓矣,十六而一陰生。一陰者,性歸於命之始也。自一陰生,至於月之二十三,而二陰產矣。二陰者,乃性歸於命三之二也;自二陰生於月之三十日,而三陰全矣。三陰全,乃性盡歸於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此是性命雙修大機括處。」
可見,性命二者乃同一本體的兩方面的功能,所謂「本一,而用則二也」。這種從性命角度認識人體生命現象的方法,是道教傳統哲學的重要特徵。
道教所獨具的這種性命雙修雙了的養生學,和西方傳統的養生學比較,有一個完全不同之處。那就是道教養生學不是單純講壽命、講延年益壽的問題,而是整個人生修養方法。借這個方法,去完成人生的最高修養境界,即到達「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在西方養生家看來,健康長壽是養生學的唯一目的,故在他們的論著中僅僅局限於對體質與力量的論述,而不涉及心性與道德的修持。如被譽為西方養生學開山鼻祖和運動醫學的創始人、古希臘的希波克拉第,著有《論養生》四卷,從養生法的原理到處方,論述得很全面。又著《論健康時的養生》,不僅闡述了飲食養生,而且從普通人到鍛煉者如何確定運動處方都談到了。這些著作的內容相當豐富,都是以飲食養生為中心而論述了塗油、按摩、洗澡、嘔吐、絕食、睡眠以及運動等的處方,卻沒有一處談及道德的修持。
7、道家陰陽男女雙修行而不泄對身體好嗎
這都是魔行。
《楞嚴經》佛雲: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佛對阿難尊者傳法末世的囑托: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
所以,男女雙修就是打著修行的旗號,搞色情而已,發泄生理需求而已。千萬不要被騙,而墮入惡道,如菩薩所言:一盲引眾盲,相繼入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