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養生最佳食物有哪些
2、秋季養生,宜滋陰降燥,你知道嗎?
10月末,廣東也由炎熱夏季漸入秋季,早晚氣溫較低,氣候也較為乾燥,「秋燥」成為秋天的一大特點。
入秋之後,人體肺陰易虧、胃腸易燥,人很容易就會感覺到乾燥,如口唇乾燥,皮膚乾燥,鼻咽乾燥,頭發失去潤澤等等,以水分不足為主要問題。
《黃帝內經》雲:「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於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因此,順應自然時節的變化,秋季養生進補的重點是滋陰降燥。
人有火、濕、虛之分,飲食有寒、熱、溫、涼、平之別。在選擇食物的時候也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適時調整,切不可胡亂進補,非但不能起到進補的作用,反而更容易導致體內燥熱,或者更加濕寒。
中醫認為,在秋季養生以溫補為宜,多吃些滋潤不膩的平補食物。平補食物中,葯食同源的枸杞為佳品。
枸杞
平補滋陰,養腎生津
枸杞性平味甘,寒涼的人可以吃,溫熱的人也可以吃,可以調節人體陰陽平衡。
《本草匯言》記載「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秋天吃枸杞,滋陰補腎,潤肺生津,可以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補充夏天消耗掉的機能,同時又能為寒冷的冬季儲存足夠的能量,預防冬季手腳冰冷等症狀。
食枸杞,液態更好
中國中醫研究院的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日常燉、泡、煮的方式使枸杞營養流失率接近98%,而採用有機鮮果榨汁的100%枸杞汁能夠更好地保留枸杞的營養成分,有利於被人體最大化吸收。
日常多喝100%枸杞汁,秋天進補好,冬天不怕冷~
3、秋季有哪些養生食品?
秋季是從立秋至立冬3個月,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
下面介紹秋季飲食養生的幾種方法。
水果養生法 秋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
這個季節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干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由於梨、甘蔗性寒,對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適於秋冬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茶療養生法 茶療簡便,既可養生又能治病,近年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和葯理作用,不斷被人們發現,其保健功能和防治疾病功效得到肯定。在秋季,如能根據自身體質,選用適宜療方,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定會有益。
1、蘿卜茶
白蘿卜100克、茶葉5克,加少量食鹽,先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略加食鹽調味(勿放味精),再將茶葉用水沖泡5分鍾後倒入蘿卜汁內服用,每天2次不拘時限,有清熱化痰、理氣開胃之功,適用於咳嗽痰多、納食不香等。
2、姜蘇茶
生薑、蘇葉各3克,將生薑切成細絲,蘇葉洗凈,用開水沖泡10分鍾代茶飲用。每日2劑,上下午各溫服1劑。有疏風散寒、理氣和胃之功,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或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腸胃不適型感冒。此方以葯代茶,味少而精,實用簡便。
3、銀耳茶
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先將銀耳洗凈加水與冰糖(勿用綿白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鍾取汁和入銀耳湯,攪拌均勻服用。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之功,適用於陰虛咳嗽。
4、桔紅茶
桔紅3-6克、綠茶5克。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鍾後服用。每日1劑隨時飲用,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之功,適用於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
補粥養生法 適當食粥,能和胃健脾,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在煮粥時,適當加入梨、蘿卜、芝麻等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潤燥之功效。
1、梨子粥:梨子2隻,洗凈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2、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3、胡蘿卜粥: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者食用。
4、菊花粥: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4、秋天養生食物
秋天到了主要是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
這季節最適合吃梨的季節了,你可以熬粥,銀耳冰糖梨粥,這個可以滋陰潤肺。沒事買點蘿卜吃,因為有句話是「秋後蘿卜賽人參」熬水生吃涼拌都不錯。這兩樣都可以買到。
要是有時間秋天也是吃鴨子的好季節,給你介紹一道湯品。全鴨冬瓜湯
取帶皮冬瓜100克,鴨1隻,瘦肉30克,海參、芡實、苡仁各15克煮湯至爛熟,有補虛作用。很簡單還有營養。
其實我認為不管你補什麼還是做到飲食均衡最為重要呢,多吃些粗糧瓜果蔬菜,沒事也可以喝點綠茶要是經常在電腦跟前,因為秋以滋陰潤燥為主在水裡或茶中放些蜂蜜也是不錯,還有就是早睡早起,多運動,保持心情開朗才是王道。
5、秋季怎麼養生 吃這4種食物滋陰又降火
1、梨,生津潤燥
梨富含水分,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生津解渴、潤肺去燥、清熱降火、止咳化痰之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喉干、癢、痛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梨煮飲則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用來止咳化痰的,要選用含糖量不高的梨,因為中醫認為太甜的東西會生痰。川貝蜜糖燉雪梨,調理咳嗽燥熱的良方,特別是對肺燥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
2、豆腐,清熱潤燥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
3、竹筍,清熱化痰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性微寒,歸胃、肺經,具有清熱消痰、利隔爽胃、消渴益氣等功效,還可開胃健脾,寬腸利膈,通腸排便,開膈豁痰,消油膩,解酒毒,因此食慾不振、胃口不開、大便秘結、酒醉惡心等都可通過進食竹筍來輔助治療。如《本草求原》中說:「竹筍,甘而微寒,清熱除痰。」《隨息居飲食譜》亦雲:「筍,甘涼,開胸消痰。」因此,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最宜食用。
4、鴨肉,滋陰潤肺
鴨肉滋陰潤肺,常被稱為肉類中的金秋第一滋補佳品。鴨肉營養價值很高,適於滋補。與其他肉類相比,鴨肉性涼,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蛋白質含量也比豬肉、牛羊肉高20%左右,經常食用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而且,鴨肉脂肪含量較低,其中的不飽和脂肪易被人體消化,可以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臟。秋季吃山葯有益肺止咳、健脾養胃的功效。
5、山葯,潤肺養胃
山葯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葯」的功效。山葯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
6、香菇,補益腸胃
性平味甘,有益胃氣、止血、托痘疹等功效,可用於脾胃虛弱、食慾減退、少氣乏力等症。此外,現代又發現其可用於佝僂病、高血脂症、胃癌、子宮頸癌的防治。
7、蜂蜜,祛痰潤肺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性平,入肝、脾、大腸經,主治脾胃虛弱、體倦少食、腹痛、肺燥咳嗽、痰少或乾咳、大便秘結等。營養學認為,蜂蜜中含有大量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糖份、維生素以及氨基酸,而且可以起到對皮膚保濕的功效。在秋冬季節既可以起到進補的作用,也能在乾燥的天氣讓肌膚水嫩感十足,因此多喝蜂蜜內外兼修。需要注意的是,痰濕、腹瀉的朋友忌食,血糖高、嬰兒不要喝蜂蜜。
8、蓮藕,清熱除煩
中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蓮藕與芸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需要提醒的是,長時間燉蓮藕,最好選用陶瓷或不銹鋼的器皿,避免用鐵鍋,也盡量別用鐵刀切蓮藕,以避免其氧化變黑。
6、秋季養生吃什麼好 多吃7種食物
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漸漲,人的生理活動也由夏長到秋收而改變。所以,秋季養生離不開「收」「養」這一原則。應多吃一些維生素類、抗氧化劑及類黃酮的食物。如:胡蘿全卜果油、南瓜籽油、杏仁油、葡萄籽油、深海魚油、核桃仁油及沙棘果油。
按中醫的理論,秋季是養肺的最好時節。此時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應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如烏骨雞、豬肺、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忌吃含辣椒、大蔥、生薑、肉桂等辛辣、煎炸爆炒的燥熱食品。此外,生冷瓜果不宜多吃。很多人認為秋季可以吃狗肉、羊肉來溫補,但實際上,食用溫性的狗肉、羊肉會加重秋燥症狀,易使人上火。如果秋季需要進補的話,最好選用鴨肉、兔肉、鴿肉、甲魚、海參等作為滋補品。鴨肉不僅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的過度消耗,而且其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作用。兔肉易於消化,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極低,而且性涼,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是中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病患者理想的秋季進補食品。鴿肉、甲魚、海參均性平,能起到滋腎益氣、滋陰補虛的作用,是腎氣虧虛者的秋季食療佳品。秋季進補也可以適當吃點平性的魚,如養血滋陰的墨魚、健脾開胃的黃花魚,補虛、健胃、益肺的銀魚以及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鯽魚等。但要少吃帶魚、鰱魚、鱔魚等溫性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