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子養生練氣

老子養生練氣

發布時間:2020-08-24 03:00:51

1、煉精化氣,煉氣還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煉道歸元 的出處?是道德經裡面的么?

道德經中沒有明確提出這個觀點,這應該是在道德經基礎上衍生的道家養生修行的方法,道德經中的第五十五章,你可以參照看一下: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2、怎麼用道德經養生練氣

這跟拿著教育大綱想知道怎樣學好物理中的牛頓第二定律是一類問題。

可能某些字句能啟發某類修煉方法,但道德經不是專門闡述練氣的。

3、河南老子養生科技 如何做到道家養生天人合一?

飛升後就可以了

4、張道陵著有《老子想爾注》里的煉氣方法有哪些?

張道陵著有《老子想爾注》,為「五斗米」道的重要秘典,《老子想爾注》認為人進入長生不老的途徑主要有「結精」、「煉氣」、「養神」、「守戒」等。除了「結精」是房中術外,煉氣、養神、守戒均為日常修煉方法。

煉氣的具體方法是,在練功下手之際,首先要求清心正定,排除邪想雜念,氣沉丹田,即書中所謂「弱其惡氣,氣歸髓滿」。

呼吸行氣,要做到深、長、勻、細,綿綿若絲,「為柔致氣,法兒小時」,如胎兒一樣的行內呼吸,即胎息。

其次澄神安體,意念守中,求得松、定、靜的入靜效果。書中說法是:「真思志道,學知清靜,意當時如痴濁也,以能痴濁,朴且欲就矣。」即誠心立志,勤學苦練,明曉清靜無為的大道。

在高度入靜中,人自能進入一種似睡非睡、如痴如醉、萬念俱灰、一靈獨存的境地:「然後清靜能睹眾微,內自清明,不欲於俗。」即能內視返聽,外察秋毫,明了人身與宇宙微妙的千變萬化。

這時,人之心息相依,神氣交合,自覺丹田真氣萌動,暖意湛然。書中說:「微氣歸之,為氣淵淵深也……清靜大要,道微所樂,天地湛然,則雲起露吐,萬物滋潤。」這相當於內丹修煉的「產葯」階段。

5、道德經里記載了哪些氣功的養生要素?

老子的歸根復命思想是氣功練養理論的核心,也百是道學氣功理論的源頭活水。《道德經》把氣功養生的三大要素,「調心、調息、調身」,都上升度到理論的高度。

另外,守一法也出自《道德經》問,所以說《道德經》對後世氣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守一的「守」是指「意守」,「一」答是指意念集中為「一」。所謂守一,即指練功時意念集中於身體的一個點,或一件自然景物,或一件其他事物,也版可以說是在眾多的意念中,選擇其中一項,並對此一項意念活動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權

6、真正的練氣和養生,到底是什麼?

養生就是養氣 練功就是練氣

有人覺得,不管是「太極」、還是「陰陽」或者說「道」,都是太復雜、太玄妙的東西。其實,它都是一個概念,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怎麼去理解呢?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陰陽兩個方面構成的,都是陰陽二氣交感而形成的。誰能逃脫陰陽?誰能逃脫寒暑?宇宙萬物,就是在這一陰一陽,一熱一冷,一虛一實,一動一靜中運動著變化著的一團氣。人和宇宙一樣,也是這樣的一團氣。「氣」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人一不呼吸,一「斷氣」不就死了嗎?把人放在一個真空的沒有「氣」的環境里,人也沒法生存。這就說明,人自己本身有「氣」的運行,和外界也有氣的交換,二者缺一不可。

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氣在人就在,氣熄人就亡。就是這兩種氣的交換形式,決定了人身體的健康與否。人不斷地與大氣進行著交換,不斷地吸清呼濁,就這樣維持著生命。所以說,養生就是養氣,練功就是練氣,氣是人生命的本源和根本。 

運氣練功會走火入魔嗎?

在王道醫的道醫館,筆者看到王道醫教一位病人以蹲起配合呼吸的練功方法,來輔助他治療胃病。這位病人問王道醫:「這是氣功嗎?練氣功會走火入魔嗎?」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王爺解釋道:「讓你這樣練氣,是針對你的病,來疏導你的胃氣和肝氣。氣對於不同身體素質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隨便練習,必須有人指導。如果一個身體非常虛弱的人,他本身就氣不足,最需要的是守住身體中氣,如果像這樣吐納疏導,對他一定是非常有害的。練氣功是會走火入魔,但你一定是沒有指導,沒有適應自己的身體狀況造成的結果,所以一定不要隨意練氣功。」

7、養氣與練氣!

養氣與練氣 ⑴.養氣:養氣不離性,煉氣不離命。欲要養氣修命,須使心意不動(無念法常存)。心為君火,動為相火,心火不動,相火不生,氣息自平。無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定生般若智慧。歌雲: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靜方生真,常使氣通關節敏,自然精滿骨神存。⑵ .練氣:練氣與養氣,雖然同出一源,但是有虛實動靜之分,有形與無形之別。養氣之學以道為歸,以集義為宗法;煉氣之學以運使為效,以吞吐為功,以柔而剛為主旨,以剛而柔為極致。其妙用則為亦剛亦柔,時剛時柔,半剛半柔,剛柔相濟,遇虛則柔,逢實則剛,柔退剛進,剛進柔退,剛左柔右,剛右柔左,此為剛柔相濟虛實並用之道。老子養性煉氣以成聖;軒轅煉神化氣以樂道;少林寺祖師達磨大師十年壁觀「動靜禪」,始傳「洗髓」 、「易筋」 之法,妙開般若智慧之門。觀古今名賢、大儒、道仙、釋佛都非常重視,調養心性,煉氣習功夫。少林功夫煉氣之學,以運使為效,以長吞短吐為功,以川流不息為主旨,以聽靜虛實為極致。前為食氣出入之道路,後為氣息升降開合之途徑,以後天補先天之術,即為佛家功夫修煉之精義。

8、練氣功有什麼好處

氣功
​1.氣的真義人的一身,內有五臟六腑,外有五官四肢。五臟者:心、肝、脾、肺、腎。歹腑者: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五官者:目為肝竅,鼻為肺竅,口為脾竅,舌為心竅,王為腎竅。四肢皆以筋為聯絡,筋始於爪甲,聚於肘膝,裹結於頭面,其動而活潑者的氣,所練筋必先練氣。氣行脈外,血行脈中,血狀如水,百脈狀如百川。血的循環,氣的運行,均荔於心。日夜十二時辰,周流十二經絡,瞬息潮血來回,百脈震動。肝主筋而藏血,臟腑經絡之血,皆由肝升運,練功習技者必當保護。 2.養氣與練氣 養氣:養氣不離性,練氣不離命,欲要養氣保命,須使心意不動。心為君火,動為象火心火不動,象火不生,氣念自平。無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 歌訣: 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靜方生真。常使氣通關節敏,自然精滿真神存。練氣:練氣與養氣,雖然同出一源,但有虛實動靜,有形無形之別。養氣之學以道為歸. 以集義為宗法;練氣之學運使為效,以吞吐為功,以柔而剛為主旨,以剛而柔為極致。翼妙用則為時剛時柔,半剛半柔,剛柔相濟,遇虛則柔,遇實則剛,柔退剛進,剛左柔右,剛右柔左,此為剛柔相濟,虛實直用。 老子養性練氣以致治;軒轅練神化氣以樂道;達摩參禪靜坐,始傳"洗髓"、"易筋"之法。自古以來,名賢大儒、豪傑金剛,沒有不養性、練氣及習技者。 少林流派練氣之學,以運使為效,以長吞短吐為功,流不息為主旨,以所氣靜虛蕘極致。前為食出入之道路,後為腎氣升降之途徑。以後天補先天之術,即周天之轉輪。周天之學,初學時,要吞入清氣,直人氣海,由氣海透過尾閭,旋於腰問,然後上升督脈而至丸宮,仍歸鼻間。以舌接引腎氣而下,則小腹充實,漸漸結人丹田。此為周天之要義。 3.運氣與用氣氣,即呼吸、運氣和用氣,也就是調整呼吸。道家謂:"導引吐納";釋家謂:"練氣行功";儒家謂:"養浩然之氣"。用氣有口吞、鼻吞之別,拳譜上稱為文火、武火。鼻吞為文,口吞為武。少林派主張以鼻吞氣。 具體練法:每日清晨,面向太陽,站立樁步,目視垂簾,意守丹田,用鼻吸氣。聽氣下行,下至腳心,上至頭頂。手的出入,足的進退,身的旋轉,起落開合,練成一體。習之純熟,則三節明,四梢齊,五行閉,身法活,手足法連。明眼位,分把頭,視其遠近,隨其老嫩,彼來我來,彼去我去,接取呼吸,一動即是。但要注意,運氣遺於緩,用氣遺於急,送去必用呼,接來必用吸。身要滾而動,手要滾而出,拳打不見形,要在疾中疾,此中玄妙

9、瘋狂的老子養生十字訣是什麼?

老子養生十字訣:
一、德字訣: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要延年益壽,返老還童,須不離常德,要做到先人後己、厚人薄己,過歸於己、功歸於人,勿執我見,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貶人以自大,勿逞強用術,逞才運巧,仗勢欺人,盛氣凌人,言筆缺德嫉謗別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記搶騙錢財,貪污腐化。若能甘苦如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樸還真,明心見性。

二、養字訣:少言語以養內氣,寡色慾以養精氣,薄滋味以養血氣,咽津液以養臟氣,戒嗔怒以養肝氣,節飲食以養胃氣,勻胎息以養肺氣,少思慮以養腎氣,慎行藏以養神氣。
三、心字訣:萬法唯心,萬道唯心,心為人之主宰,亦為精氣神之主宰,煉精煉氣煉神,均須先從煉心始。心涵動靜,心不動則虛極靜篤,明心見性,人我兩忘,心無其心,無正其心,不為名動心,無心可動則近道矣。
四、善字訣:養善性,存善心,行善事,與人為善,勸人行善,內外存乎善則德行兼備,人人能行善則邪惡自消,國泰民安。
五、無字訣:對境無境,居塵無塵,動念無念,用心無心,無天無地,無人無我。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煉神還虛,煉虛還無。佛家要求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訣,無佛相,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佛道之最高造詣,歸根結底,亦只此一無字訣而已。
六、少字訣: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氣宜少損,福宜少享,樂宜少尋,名宜少得,利宜少積,少一分思慮多一分精神。
七、靜字訣:形欲靜,心欲靜,氣欲靜,練功中固宜求靜,平時亦應求其能靜,靜中固宜求靜,鬧中亦應求其能靜,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八、寡字訣:寡言以養氣,寡視以養聰,寡得以養性,寡慾以養精,寡動以養神,無所不寡則無所不清。
九、淡字訣: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愛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勝心宜淡,無所不淡則無所不安。
十、忘字訣:忘物可以養心,忘情可以養性,忘境可以養神,忘色可以養精,忘我可以養虛,無所不忘則無所不養

10、道家怎麼食氣養生?怎麼食氣?求教程.....

道家人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養生方法,道家養生強調精神的超然、安寧,渴望自由,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道家的四大養生法。
一、清靜虛無
老子主張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排斥人的一切慾望,排斥外界事物給人帶來的誘惑。他主張通過柔弱無為、虛靜自守來排斥干擾,達到返樸歸真的目的。莊子的養生法則為「虛靜自守」,「養神,守形,無欲」,「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
二、順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養生的基本原則。道家認為:以自然界的秩序變化為法,摒棄人的理性因素,在養生中採取順乎自然的行動,就能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人的一切都應順應自然規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狀態接近自然,因此,養生要返樸歸真,以重返嬰兒狀態為最高標准。莊子認為,人與自然合一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張破除一切人為地刻意追求,認為「無為」、「無已」、「絕對逍遙」,是達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徑。
三、以氣養生
《史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或二百餘歲,以自修道而養壽也」。歷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終之說,雖不可全信,但史學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長近三十歲,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歲,老子當是一位百歲壽星。
老子長壽得益於其養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食母就是「食氣」。食氣是老子創造的古人養生的主要方法,成為歷代氣功家練功之要旨。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1、老子的經絡之說
老子發現了經絡(經脈和經穴),說經氣全身左右二十四條經脈往復運行,循環無端。這一發現,比我國四大發明意義更偉大,更深遠。
2、老子的精氣之說
老子認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進飲食為陰氣,鼻入空氣為陽氣。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這個人與自然最直接的門戶。這為練氣功能養生,中醫葯能治病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人類健康貢獻巨大。
3、老子的神守養生法
「凝神入氣穴」的神守養生法是老子養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守督觀竅法,守腹法和守中法。竅指人九竅之一的後陰上的尾閶穴,是督脈(經脈)這個綱的繩頭。守督法對調節神經系統,改善全身機能具有很好作用。守腹就是意守以關元穴為中心的小腹處—下丹田。神守下丹田對於培養精氣,改善消化系統機能和下肢好處極大。守中是說守中脘穴,即臍上三寸的中皖穴,又說為丹田。神守丹田具有清醒頭腦,改善五臟機能的作用。
老子以氣養生之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思想光芒可與日月同輝!根據老子以氣養生的理論,後來的道家逐步創立了呼吸修練養生法。道家氣功的主要練氣之法即是呼吸修練,即通過對自然之氣的呼吸吐納,達到調和周身之氣,並使之卻病延年的一種功法。
4、莊子吐納法的最高境界為胎息
莊子的「吹響呼吸,吐故納新」即指此法。其最高境界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臍呼吸,故曰胎息。學會胎息,則道成矣。胎息有兩個特點:一是在修練時把人體呼吸調整得極細極緩極深極勻,以之於把鴻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紋絲不動,同時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記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像其氣由臍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環往復,好比嬰兒在母腹中,鼻無呼吸;又好比龜蛇入蟄,口鼻之氣幾乎處於停頓狀態,只體內之氣周流環注而已。
四、精神修練
精神修練是道家修練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養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
1、清心寡慾
老子哲學觀核心是清靜無為,反映在精神修煉上就是清心寡慾。即思想清靜安寧而無雜念;不要有過多的慾望,對不良和欲要節制。方法上主張清靜無為,絕學無憂,離境坐忘等。
2、信道修練
即宣傳「道」的功用,堅定「道」的信念,確立學道的志向,自覺地學道。道家豪放地提出:「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於天」,這種與天爭壽,積極進取,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精神。
3、廣積善德
道家從天人感應,善惡報應的角度,確立了善德的修煉內容。認為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多積善德,才能感動主宰人間善惡的天君,由此才能得道成仙。
4、知足長樂
老子在《道德經》中認為,世上沒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災禍了。只有知足,才能經常得到滿足,精神上就樂觀,少有煩惱,這樣身心清靜,就可以健康長壽。重視精神修煉是道家區別於其它學派的重要特徵。中國歷代醫學家,養生家,哲學家無不重視精神調養。
莊子說:「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則精復,則精神不會消耗,與天地為一」。大意是說:把世事丟開則形體不會勞累,看破生死則精神不會消耗,身體就會健康。
孔子說:「仁者壽。」董伸舒說「 仁人之所以天下之道,外無貪而清靜,心和平則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俗話說:「吃飯歡樂,勝吃良葯」。這是說良好的情緒能增進食慾,有利消化。
精神修煉又稱心理養生、精神調養,是中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它所包含的道理很簡單,。胸懷大度,無憂無惱,,就能夠使人的身心處於自然安詳,平和的歡樂之中,保持身心健康。
精神修煉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和人的道德品質息息相關,是人類對健康認識的一大飛躍。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和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引發各種疾病。
心不爽,則氣不順,氣不順,則百病滋生。美國耶魯大學病理學家曾對700多人進行跟蹤調查,結果表明:與健康心理有關的充滿愛心、與人為善、唱歌吟誦,心寬大度,淡泊名利等言行,都能使人健康。

與老子養生練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