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文化概論試題yi及答案
1.中國古代所謂「西南夷」雜居的地區主要是指( )A.青藏高原 B.西藏高原 C.成都平原 D.雲貴高原2.中國古代陰陽家的代表為( )A.申不害 B.管仲 C.鄒衍 D.吳起3.中國古代講述歷史及人世間故事的「說話」興起於( )A.中唐 B.晚唐 C.宋 D.元4.中國現存最早的葯學專書是( )A.《本草綱目》 B.《素問》 C.《千金要方》 D.《神農本草經》5.司南最早出現於( )A.戰國 B.漢 C.唐 D.北宋6.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規模的封建法典為( )A.《湯刑》 B.《法經》 C.《秦律》 D.《九章律》7.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為( )A.秦 B.漢 C.魏晉 D.唐8.「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實踐者為( )A.老子 B.莊子 C.孔子 D.孟子9.中國戲曲中動作的虛擬化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審美觀念中的( )A.中和之美 B.尚意追求 C.最崇自然 D.文以載道10.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為( )A.世界語 B.英語 C.漢語 D.法語二、多項選擇題 ( 本大題共 8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16 分 ) </b>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b>1.下列屬於文化思潮的現象是( )A.漢代的經學 B.隋唐的佛學 C.宋明的理學D.清代的考古學 E.原始巫術2.司馬遷把當時的「天下」劃分出基本經濟區,論述各地的地域文化習俗,這幾大基本經濟區是( )A.山西 B.山東 C.陝西D.龍門-碣石 E.江南3.理學的代表人物包括( )A.周敦頤 B.張載 C.朱熹D.陸家山 E.程頤4.中國傳統居住建築儀式包括( )A.選址儀式 B.上樑儀式 C.賀新房儀式D.使用傢具的儀式 E.祭灶儀式5.中國傳統天文學包括( )A.代數 B.幾何 C.天象觀測D.歷法制定 E.鬼谷算6.《周禮》中列入吉禮的祭祀有( )A.天神 B.山川 C.地祗D.人鬼 E.星辰7.下列屬於道教經典的是( )A.《老子》 B.《老子五千文》 C.《正一經》D.《論語》 E.《太平洞極經》8.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是( )A.仁義 B.明德 C.親民D.止於至善 E.平天下三、名詞解釋 ( 本大題共 4 小題,每小題 6 分,共 24 分 ) </b>1.文化事象2.宗法制3.乾嘉學派4.天人合一四、簡答題 ( 本大題共 3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24 分 ) </b>1.簡述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2.簡述唐宋時期社會經濟的高漲與文化現象的更新的主要表現。3.簡述中國傳統市商貿易的主要方式。五、論述題 ( 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13 分,共 26 分 ) </b>1.什麼是君主專制制度?試述秦漢以後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2.試述中國古代藝術致用精神的主要表現。</b></p>
2、誰能告訴我中國文化概論的試題和答案
專 業: 姓 名: 分 數: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1.古代的吉禮,據《周禮》講,就是_______的典禮。 2.西周官吏選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襲制,戰國時期,逐漸實行_______制,將相往往由國君從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國從辛亥革命以後至今主要採用陽歷,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歷,因其便於農事,至今仍在農村使用。 4.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是_______。 5._______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被公認為「詩史」。 6.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是_______。 7.宋元話本的名目很多,現存的可以分為小說話本和_______兩大類。 8.朱熹認為客觀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陸九淵認為主觀意識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體,一般採用_______。10.古代通稱棋藝為「博奕」。「奕」是_______。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後括弧內打「√」,錯的打「×」。每小題1分,共10分)1.姨訣稱姨夫,自己與姨夫關系為妯娌。( )2.江西廬山的嶽麓書院是北宋著名書院。( )3.自秦始皇以後,方孔圓錢成為中國銅錢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兩千多年。( )4.韓愈以文為詩、講才學、發議論,開創了詩壇的新局面。( )5.王實甫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了近70種劇本,留存下來的有18種。( )6.農民是民間故事的傳播者也是它的主人公。( )7.從唐代開始,科舉考試題中有「判」,即判決書。( )8.住持是一寺之首,又稱方丈。( )9.明末清初一些傑出思想家如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都是科舉制的強烈批判者。( )10.敦煌文書大致可分為宗教文書和世俗文書兩大類,其中世俗文書數量較多。( ) 三、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現存儒家經典十三經中,有三部是屬於禮制的,稱為「三禮」,即《周禮》、( )、《禮記》。 A.《儀禮》 B.《家禮》 C.《小戴禮》 D.《大戴禮》2.中國歷史上首先使用年號的是( ),第一個年號是建元。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武帝 D.光武帝3.春秋戰國時期,民間開始出現了私人辦的學校,( )是其首創者。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莊子4.唐時科舉考試( )一次,考前各地舉子先向禮部報名,投遞履歷表,叫做「投狀」。 A.每年 B.兩年 C.三年 D.四年5.中國歷史上的准確年代計算,是從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年)開始的,迄今不曾中斷。 A. 827 B. 841 C. 781 D. 516.《日知錄》是( )的著作。 A.方以智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7.嚴復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貢獻在於翻譯了( ) A.《法意》 B.《原富》 C.《群學肆言》 D.《天演論》8.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點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現。從隋到唐,先後出現了( )個佛教宗派。 A.四 B.五 C.六 D.八9.隋唐時的孫思邈精於醫葯,後世尊稱為葯王。他是( ) A.佛教徒 B.道教徒 C.伊斯蘭教徒 D.基督教徒10.以道教為題材的神魔小說,最有名的是( ) A.《搜神記》 B.《西遊記》 C.《封神演義》 D.《東周列國志》四、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1.七夕 2.《木蘭辭》 3.四大傳說 4.盂蘭盆節 5.鍾鼎文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0分)1.什麼叫「三言」、「二拍」? 2.你怎樣理解墨子的認識論? 六、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簡述漢代統治者對法制進行的改革。 2.簡述王充的哲學思想。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參考答案一、1.祭祀 2.客卿 3.陰陽或農 4.《離騷》 5.杜甫 6.《漢書》 7.講史話本 8.心 9.篆書 10.圍棋二、1.× 2.× 3.√ 4.√ 5.× 6.√ 7.√ 8.√ 9.√ 10.×三、1.A 2.C 3.B 4.A 5.B 6.C 7.D 8.D 9.B 10.C 四、1.「七夕」是古代的一種節日,農歷七月七日,據說是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人們陳酒脯瓜果於庭中,婦女織彩縷向月穿七孔針,穿過者為得巧。 2.《木蘭辭》是北朝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篇章,它歌頌了代父從軍的女英雄木蘭。 3.「四大傳說」指《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與青蛇》、《梁山伯與祝英台》四大民間故事。 4.孟蘭盆節是群眾性最強的佛教節日,時為農歷七月十五日,佛寺於此日舉辦孟蘭盆會。 5.「鍾鼎文」是指商周時期青銅器上刻的銘文,因銘文多刻在青銅的禮器或樂器上,所以叫鍾鼎文。五、1.「三言」指馮夢龍編纂的《古今小說》(又名《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二拍」指凌氵蒙 初創作的《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驚奇》。 2.墨子的認識論屬於唯物論的經驗論。他把客觀感覺經驗作為認識的基礎。墨子還提出了檢驗真理的三條標准,即「本」、「原」、「用」。「本」即間接經驗,「原」即直接經驗,「用」即通過實踐效果進行檢驗。但由於墨子片面強調感性經驗,輕視理性思維,往往把錯誤的傳聞和幼覺假象也當成真理。六、1.漢代統治者對法制進行的改革: (1)廢除苛法和酷刑。(2)優恤老幼廢疾。(3)推行讞獄制度。讞獄,即評議定罪量刑。 (4)以《春秋》決獄。即引《易》、《書》、《詩》、《禮》、《樂》和春秋等六部儒家經典著作為斷案的准繩。(5)以儒家教義解釋法律。 漢代法制改革,是統治者不斷總結經驗修訂秦法制的過程,也是儒家思想逐步影響封建法制的過程。 2.王充的哲學思想: (1)王充認為構成世界的基礎是「氣」,萬物因氣而生。 (2)在認識論方面,王充堅持唯物主義立場,反復強調,人的知識只能通過人的感官和外界接觸得來,尖銳批判當時流行的聖人「神而先知」論。 (3)王充既重視感性經驗,又重視理性思維。 (4)在社會歷史觀方面,王充肯定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5)王充雖然否認神秘的天命論,卻陷入唯心主義命定論。王充的唯物論仍然是樸素的,還存在不少的漏洞。
3、中國文化概論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魏晉南北朝佛家教義的流行前期為主的是( )
A.般若學 B.涅盤學
C.禪宗 D.密宗
2.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礎是( )
A.血緣 B.地緣
C.親親 D.同門
3.中國古代專制時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層的組織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縣制度
C.戶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規模的封建法典為( )
A.《刑書》 B.《法經》
C.《秦律》 D.《湯刑》
5."以物比德"屬於( )
A.整體思維 B.倫理思維
C.辨證思維 D.類比思維
6.佛教的創始人是( )
A.張道陵 B.葛洪
C.釋迦牟尼 D.孔子
7.中國封建倫理規范的最高法則為( )
A.三綱 B.五常
C.五倫 D.十教
8.在現代中國的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有代表自己語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個 B.25個
C.26個 D.27個
9.有歷史記載的從事漢字規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黃帝
C.倉頡 D.孔子
10.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領導的正字運動是秦代的( )
A.《說文解字》 B."書同文"
C."文字神賜" D."聖人造字"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有二個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將所有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題乾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對象大體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舉是一種由下向上選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賢良方正文學 E.探花
3.古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是( )
A.嫡長子繼承製 B.宗族祭祀 C.軍事討伐
D.宗法體系 E.家族血緣
4.下列屬於庶族平民禮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節
D.清明 E.端午
5.古代關於天人關系的觀點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應" C."天人交勝"
D."天人之分" E."重天輕人"
6.中國戲曲的角色分為( )
A.生 B.旦 C.凈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為( )
A.健舞 B.軟舞 C.字舞
D.花舞 E.馬舞
8.下列觀點中,反映中國古代審美觀念的是( )
A.詩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樂以教化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6分,共24分) 1.文化現象
2.《神滅論》
3.本草之學
4.中體西用論
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大勢。
2.簡述傳統儒家倫理學說對法律制度的影響。
3.簡述中國日常生活的文化習慣。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試述中國古代科舉制的特點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2.試述中國古代藝術致用精神的內涵及具體表現。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10007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詞解釋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指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某種外部狀態和聯系。具有個別、具體、可直接觀察和經驗性等特點。
2.佛教在中國的流行,必然地與中國固有的社會秩序、文化倫理產生矛盾和沖突。南朝時最富有觀念論色彩的是神滅論的爭論。這場爭論以范縝的《神滅論》最著名。范縝本著道家自然主義的哲學觀反駁佛教,主張形盡神滅的理論,具有深遠的影響。
3.我國葯學理論的出現是在西漢時期,當時出現"本草"一詞,將葯學作為醫學的一個分支,所以,中國古代的葯學,又稱"本草"之學。其主要內容為記述各種葯物的名稱、性狀、功能、主治、產地及採集、加工、保存等知識。著名的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4.這是19世紀末以來中國文化發展中具有影響力的思潮。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是中國近現代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張和基本理論。"中體西用"論主張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為"本",吸收西方科學技術和具體文化為"用",從而達到復興中華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沖突中力圖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本體或主導地位,這是它的失誤。
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舉的內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規模南移,其結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3)佛教的廣泛傳播,給固有的中國文化注入了許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倫理學說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具體表現為一是以"三綱"為核心的封建禮教作為立法指導;二是貫穿"德主刑輔"、"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為主,德刑並用是統治者所倡導的統治方法;三是通過引經斷獄、引經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經典法典化。
3.(1)血緣社會的禮俗美德。以血緣家族共同體為基礎,結合地緣關系和社緣關系,形成集體觀念和行為事象,營造親睦祥和的氣氛。
(2)人情社會的公益傳統。如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樂善好施等。
(3)耕讀社會的奮斗精神。由於適應中國農業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水平,在社會各基層中,耕讀成了一種社會理想,也成了一種進己途徑。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科舉制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業三年(607年)進士科的設置作為科舉制的開始。其特點有:一是士人自由報名應試,應考者不論出身、地位、家業,不必由官員舉薦;二是考試定期舉行;三是嚴格考試 ,錄取與否以考試成績為標准。
影響:(1)科舉制培育與維系了中國傳統文化。科舉制將儒家思想全面推進到社會各層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科舉制強化了讀書尚文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2)科舉制也制約和局限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科舉制耗費了士人幾乎全部的精力,讀書作官成為知識階層的最終目標,造成傳統文化畸形發展;科舉制極端維護了專制王權。在專制王權的高壓下,科舉制蛻變為扼殺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國古代藝術中的不少藝術形式都有著深厚的現實主義傳統,帶有鮮明的服務於現實的致用精神。詩歌、文章、音樂等把道德教化作為重要的審美標准和價值尺度。主要的觀念有:
(1)"詩言志",基本含義是說詩歌是用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種藝術形式。這一命題強調的是詩歌的社會功用,特別在儒家的詩教觀念中,詩歌對社會政治的干預更重於個人情感的表達。如《詩經》。
(2)"文以載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頤提出來的,認為寫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揚儒家的仁義道德和倫理綱常,為封建統治的政治教化服務,強調文章要服務於社會。
(3)樂以教化。中國古代音樂歷史悠久,並且很早就與道德教化聯系在一起。孔子認為,樂和禮一樣,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規范作用,只有加強禮樂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規可依。這種功利主義音樂觀對後世儒家的音樂思想具有重要影響。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進到「文化」,人們常常引用「聖人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語出自( )
A.《論語》 B.《易》
C.《荀子》 D.《禮記》
2.在中國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國處於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的東部,東臨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個條件是( )
A.人文環境 B.地理環境
C.生活環境 D.自然環境
4.重農主義是為保護小農而打擊工商業的一種國家觀念。我國重農主義觀念起於( )
A.西周 B.東周
C.漢朝 D.明朝
5.中國文化的鼎盛時代是在( )
A.先秦時期 B.秦漢時期
C.魏晉南北朝 D.隋唐兩宋
6.傳說車的發明者是( )
A.黃帝 B.高車部
C.魯班 D.伏羲
7.我國古代著名的法醫專著《洗冤錄》的成書時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國傳統政治制度中,將郡縣制度推向全國的是( )
A.西周 B.戰國
C.秦朝 D.唐朝
9.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體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鄭國子產《刑書》 B.魏國李悝《法經》
C.《秦律》 D.漢《九章律》
10.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念中,提出「中庸」這一價值原則的是( )
A.老子 B.莊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國古代教育的總體目標集中反映在( )
A.《論語》 B.《孟子》
C.《禮記·大學》 D.《荀子·勸學》
12.在現代中國的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語言的文字的少數民族達到( )
A.24個 B.20個
C.16個 D.12個
13.在近代否定漢字的主潮中,明確提出漢字與拼音文字優劣互補主張的學者是( )
A.章炳麟 B.吳稚暉
C.魯迅 D.錢玄同
14.「五四」以後的20年代,主張「儒學復興論」的代表人物是( )
A.賀麟和馮友蘭 B.梁賴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時和杜維明
15.對西方文官制度產生過很大影響的中國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監察制度
C.科舉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乾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16.中國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現在( )
A.土地的開墾 B.水利的興修
C.運河的開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統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書 D.御史大夫
18.下列選項中,體現魏晉南北朝文化大勢的有( )
A.文化的動盪與混亂
B.民族大融合的「漢化」與「胡化」
C.南方的開發與新的經濟文化區的出現
D.三教鼎立互相激盪
19.在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瑰寶中,孫思邈編寫的醫學著作有( )
A.《針炙甲乙經》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傷寒雜病論》
20.下列選項中,體現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倫理學說作為立法指導思想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觀物比德
B.以「三綱」為核心的封建禮教指導立法、司法
C.以德為主、德刑並用
D.引經斷獄、引經注律
21.中國傳統禮俗規約的特點有( )
A.等差性 B.調和性
C.規范性 D.唯一性
22.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 )
A.仁愛孝梯 B.謙和禮讓
C.重義輕利 D.真誠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屬於現代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話 B.南方話
C.客家話 D.吳語
24.傳統的漢字教學包括( )
A.識字教學 B.寫字教學
C.句子訓練 D.作文訓練
25.下列選項中,與漢語漢字有關的民俗事象有( )
A.對聯 B.字謎
C.預言 D.姓名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廣義文化
27.新石器時代
28.攤丁入畝
29.宗法制
30.語言崇拜
四、判斷改錯題(本大共題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判斷下列命題正誤,正確的在其題乾的括弧內打「√」,錯誤的打「╳」,並改正。
31.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是上層文化精華的薈萃。( )
32.夏是我國第一個皇朝,時間約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 )
33.科舉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語言文字的文化特徵表現為:語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載體。( )
35.漢字藝術的中和之美就是將各種變化的因素協調於一個圓圈之內,達到穩定而又不失靈活的表觀形態。( )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6.簡述中國地理的整體性特徵。
37.簡述清朝時期文學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簡述我國傳統的市商貿易活動的四種模式。
39.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簡述20世紀中國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論西周分封制實施的特點及其文化意義。
42.論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徵。
另外還有:http://learning.sohu.com/20060312/n242251074.shtml
4、《中國文化概論》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魏晉南北朝佛家教義的流行前期為主的是( )
A.般若學 B.涅盤學
C.禪宗 D.密宗
2.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礎是( )
A.血緣 B.地緣
C.親親 D.同門
3.中國古代專制時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層的組織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縣制度
C.戶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規模的封建法典為( )
A.《刑書》 B.《法經》
C.《秦律》 D.《湯刑》
5."以物比德"屬於( )
A.整體思維 B.倫理思維
C.辨證思維 D.類比思維
6.佛教的創始人是( )
A.張道陵 B.葛洪
C.釋迦牟尼 D.孔子
7.中國封建倫理規范的最高法則為( )
A.三綱 B.五常
C.五倫 D.十教
8.在現代中國的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有代表自己語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個 B.25個
C.26個 D.27個
9.有歷史記載的從事漢字規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黃帝
C.倉頡 D.孔子
10.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領導的正字運動是秦代的( )
A.《說文解字》 B."書同文"
C."文字神賜" D."聖人造字"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有二個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將所有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題乾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對象大體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舉是一種由下向上選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賢良方正文學 E.探花
3.古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是( )
A.嫡長子繼承製 B.宗族祭祀 C.軍事討伐
D.宗法體系 E.家族血緣
4.下列屬於庶族平民禮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節
D.清明 E.端午
5.古代關於天人關系的觀點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應" C."天人交勝"
D."天人之分" E."重天輕人"
6.中國戲曲的角色分為( )
A.生 B.旦 C.凈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為( )
A.健舞 B.軟舞 C.字舞
D.花舞 E.馬舞
8.下列觀點中,反映中國古代審美觀念的是( )
A.詩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樂以教化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6分,共24分) 1.文化現象
2.《神滅論》
3.本草之學
4.中體西用論
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大勢。
2.簡述傳統儒家倫理學說對法律制度的影響。
3.簡述中國日常生活的文化習慣。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試述中國古代科舉制的特點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2.試述中國古代藝術致用精神的內涵及具體表現。
5、全國2012年1月自學考試00312中國文化概論歷年真題與答案,,,急急急急啊!!!要復習啊。求答案啊??
你可以在百度一下「中國文化概論歷年真題與答案」,在百度文庫中一般會有中國文化概論歷年真題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