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雪節氣如何養生
臨近大雪時節,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這一季節,天氣開始變得更為寒冷。大風、大雪將會經常出現,氣溫驟降,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會比平多好幾倍。所以,我們要多注意,以保護自己的健康。那麼大雪時節該如何養生保健呢?
1、注意飲食
大雪節氣,室內氣候乾燥,新鮮蔬菜減少,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此節氣,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可以進補了。進補時在飲食上,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薑、香菜、洋蔥、山葯、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便助於禦寒。不過,由於天氣乾燥再加上飲食不當,很容易使人上火並患口瘡,還要注意控制數量。同時,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溫性水果,宜多喝粥。
由於室內外乾燥,空氣濕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保證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即常說的「8杯水」,一杯約300毫升)。
2、注意起居和運動
大雪節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
冬季日短夜長,要注意早卧遲起,不要熬夜,不要過早起床晨煉,「必待日光」。
3、注意防寒
大雪節氣,我們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這是因為,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系。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中醫理論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不戴帽的人,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若氣溫在4℃,從頭部散失總熱量佔60%。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人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冬天風寒侵人人體,首當其沖的還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寒冷還可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不容忽視的環節。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節氣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寒冷的大雪節氣,首先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戴頂帽子、配條圍脖、穿雙保暖鞋不失為防寒的最佳選擇。其次,患有心腦血管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時要穿一點的外衣。身體不舒服時,應該主動到醫院檢查。
4、注意情緒平和
另外,要注意情緒平和,許多疾病,是由於情志引起的。
2、大雪節氣飲食養生注意哪些
大雪節氣飲食養生注意事項:
1、大雪節氣飲食養生應飲食清淡,冬天人們經常吃一些高人力食物,但是這些食物往往會損傷人體,特別是在缺水的冬季中,經常吃這些食物是會導致以為缺少水分,更加容易上火。
2、另外要多吃水果,少吃大魚大肉經常吃大魚大肉而沒有多吃蔬菜和水果的人也是非常容易上火。蔬菜和水果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會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當少吃這些食物的時候,很容易導致胃脹以及便秘上火情況發生。
3、大雪,是一首表達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第21個節氣之天氣、氣象情況的七言絕句詩,作者左河水。該詩的首聯描寫了在大雪節氣里萬木凋敝,北風長鳴的寒冬場景,尾聯以形象、生動的筆觸,借喻與擬人的手法,精工細描了白雪飛落,美如飛花、如詩如幻的迷人形象。
4、大雪節氣應該防寒氣,補氣血。節氣食俗是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飲食調養原則:溫補助陽,補腎壯骨。
大雪常吃以下食物(附帶功效)。冬筍:清熱化痰,利水消腫,潤腸通便;蘋果:健胃,消積,止汗;魷魚:滋陰養血;豬腰:補腎壯腰;香菇:補氣血,補肝腎,抗癌;芋頭:軟堅散結,益胃健脾;兔肉:滋陰潤燥,補中益氣;驢肉:補益氣血,除煩安神
節氣養生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心態與身體和諧的道理。中國傳統的養生文化提倡未病先防、未老先養的理念,強調防患於未然,將人體健康的防護線前移,這無疑體現了我國養生文化的智慧。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我國的黃河流域,早自春秋戰國時期,先祖們就已經開始制訂,在隨後的日子裡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至秦漢年間完全確立。
3、大雪節氣應如何養生?
大雪節氣應吃溫補性的食物抄,如羊肉等肉類,還要多吃一些益腎類的食物,如腰果、芡實、山葯、白果、核桃等。
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們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抵抗寒冷,且能潤肺生津。
在大雪節氣養生中還要講究多喝水,冬天的襲天氣寒冷,我們的排汗排尿就會有所減少,但是我們的大腦和我們身體里的各個器官細胞,仍然是需要水分的滋養的,這樣才能保證新陳代謝可以正常的進行,最好每天喝兩到三千毫升。
我國地大在南北方地理環境不同,在進補的時候也是不一樣,在南方地區氣候相對比較暖和,主要以平補位主,但在高原地區由於氣zd候相對比較乾燥,更加需要補充一些水分起到滋潤效果。
4、大雪節氣該如何養生?
大雪節氣適合進補養生百。包括吃羊肉,無花果,甲魚。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改善畏寒現象。
羊肉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凄等症。辛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度經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知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
無花果既可以當鮮果生吃,也可製成乾果食用。冬季空氣濕度發散過快,容易使人體道脫水,從而引發人體皮膚乾燥皸裂、口鼻乾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等症狀,無花果赤肉燉雪梨補專水效果超贊。
甲魚是冬季黑色滋補的上品。用甲魚大補在中國由來已久,久病體虛的人常買甲魚補益氣血。患肺結核的患者,常有消瘦、顴紅、五心煩熱、咳嗽痰血、腰酸乏力、舌紅少苔等症屬正符合滋補肝腎的作用。
5、大雪節氣如何養生 衣食住行養生攻略
大雪節氣如何養生?
一、飲食養生:多喝水、食溫補、多吃苦、常喝粥
1、天越冷越要多喝水。多喝水則有利於氧氣的供給,呼吸順暢,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因此,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體力消耗大的人尤其要多喝。另外,冬季以飲溫熱水為宜,堅持在起床後和臨睡前喝杯白開水。
2、吃一些溫補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類,還要多吃一些益腎類的食物,如腰果、芡實、山葯、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們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抵抗寒冷,且能潤肺生津。
3、多吃富含維生素C食物,代表食物有鮮棗、獼猴桃。研究顯示,攝取大量維生素C能明顯減少因寒冷而導致的直腸溫度下降,並可緩解腎上腺的過度應激反應,增強身體對寒冷的耐受性。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中也富含維生素C。
4、多吃苦味解熱去火。不少人都有冬季進補的習慣,易導致肺火、胃火等內火旺盛。為此,可多吃蘿卜、梨等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的食物。「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苦味物質有解熱去火、清熱潤燥、消除疲勞的作用。在大雪時節,可選擇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
5、喝粥調養。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感冒時也建議多喝熱粥,因為喝粥有助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能夠有效促進感冒的治癒。此外,有些葯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同時要注意,大雪時節要注意不吃涼性食物、忌食辛辣香燥的食物、飲食不宜過咸。
二、起居調養:保暖、早睡晚起、常通風、室內保濕
1、保暖護陽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濕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卧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2、宜早睡晚起。大雪時節,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人們最佳的作息時間應是晚上十點至第二天早上六點,冬季早睡晚起也只是在此基礎上微調而已。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天冷也通風。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虛弱、患病的人夜晚要特別注意。
4、注意關節保暖。由於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溫度本來就比較低,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僵硬,血液循環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溫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有益關節,並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5、室內要保濕。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冬季室內保濕除每日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濕度外也可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室內空氣濕潤。此外,在居室內養幾盆花草或是購買加濕器,也可調節室內濕度,使居室內充滿清新空氣。
三、運動保健:充足熱身、運動要保暖、晨練不宜過早
1、選擇慢跑、快走最適宜。冬季戶外選擇慢跑、快走等耐力項目最適宜。這些項目主要以鍛煉心肺功能為主。同時,盡可能減少足球、籃球、網球、羽毛球等對抗類運動。畢竟對抗類的運動在天氣寒冷的狀況下如果熱身不充分極易引起關節及各軟組織的損傷。
2、熱身活動要充足。准備活動可以升高體溫,降低肌肉的粘滯度,放鬆肌肉,使肌肉達到運動所需的狀態。不可不做准備活動直接參與大運動量活動。如果直接就進行劇烈運動的話,是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的!
3、熱身工作要做到微汗。一般來講,當感到身上開始出汗時,應該說熱身已做足了。運動中要逐漸脫減衣服,鍛煉後及時擦乾汗水並添加衣服保暖。應依據個人的身體適應情況選擇適當的運動服裝,盡量減少身體暴露。
4、晨練不宜過早。冬季宜早睡晚起。待日出後再起床,能躲避嚴寒,涵養人體陰氣。冬季戶外運動時,最好選擇早上太陽出來之後的8點至9點,或者下午4點到5點之間進行。遇到空氣混濁、濃霧遮天的天氣,最好不要到戶外鍛煉,可改在室內進行。
5、此外,鍛煉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驟然間劇烈長跑,必須有一段時間小跑,活動肢體和關節,待肌體適應後再加大運動量。
四、情志調養:以靜養為主、延長光照時間、保持平和心態
1、以靜養為主,保持心境清靜,寧神定志,以順養初生的陽氣,保持良好的修養,做到豁達寬宏、謙讓和善、生活知足、精神暢達。工作、學習之餘多聽音樂,多做一些休閑娛樂,以振奮精神。
2、延長光照時間。因為冬季光照時間短,是情緒抑鬱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
3、最後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冬季處在歲末年初,俗話說「年關難過」,這可能是一年中變故最大的時節,此時工作、生活中有不少煩心事要最後處理掉,壓力隨之而來,心態也會變得不穩定,不妨試著多交交朋友,多去溝通,以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悅人悅己。
6、大雪節氣怎麼養生?
大雪來臨,「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時節,天寒風大,降雪更多,雪量大,范圍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養生:緩解抑鬱,防禦風寒
此時是陰氣最盛的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室外越嚴寒,室內越加強取暖,易導致室內乾燥,再加上室內外的溫差很大,極易致病。應注意及時增減衣物,防禦風寒,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緩解抑鬱:大雪時天氣常常陰冷潮濕,光照較少,一片晦暗陰沉之感,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狀。因此,飲食中應注意行氣解郁、寬胸順氣、活血化瘀,以緩解寒濕凝滯、胸悶睏乏、心情郁悶不暢。
大雪適宜飲食:潤燥養陰
溫熱熟軟的食物::雞肉、牛羊肉、桂圓、大棗、蔥、姜、蒜等食物食性比較溫熱,可防禦風寒。多吃軟爛的湯粥羹飲,且趁熱食用。潤燥養陰的食物:宜多吃牛奶、雞蛋、豆漿、蜂蜜、銀耳等柔軟甘潤的食物,可避免出現燥熱煩渴的問題,尤其北方乾燥又有室內取暖的地區,尤應多吃。
化解抑鬱、調節情緒的食物:適當飲酒,或吃些醪糟、紅糖等食物,以活血通絡,多吃些香蕉、獼猴桃、巧克力,可化解抑鬱、改善心情,飲用山楂、陳皮、玫瑰花茶飲可理氣解郁。
另外需要多加註意的是忌食生冷:此時不宜食用黏滯、堅硬、生冷寒涼的食物,以免不易消化、損傷陽氣
7、大雪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衣食住行養生攻略
大雪節氣的養生應該:多喝水、食溫補、多吃苦、常喝粥。
天越冷越要多喝水。多喝水則有利於氧氣的供給,呼吸順暢,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因此,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體力消耗大的人尤其要多喝。另外,冬季以飲溫熱水為宜,堅持在起床後和臨睡前喝杯白開水。
吃一些溫補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類,還要多吃一些益腎類的食物,如腰果、芡實、山葯、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們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抵抗寒冷,且能潤肺生津。
多吃富含維生素c食物,代表食物有鮮棗、獼猴桃。研究顯示,攝取大量維生素c能明顯減少因寒冷而導致的直腸溫度下降,並可緩解腎上腺的過度應激反應,增強身體對寒冷的耐受性。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中也富含維生素c。
8、大雪節氣有什麼養生妙招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大雪節氣前後,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像南豐蜜桔、官西柚子、臍橙雪橙都是的當家水果。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時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長,因而有農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等說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婦們幾乎要連著做三頓飯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棗湯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