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慈禧如何養生

慈禧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8-23 02:26:44

1、慈禧太後是如何洗澡的?

慈禧洗澡的一個最大的特色,一非必須用掉上百條白毛巾,每條毛巾上都綉著黃龍,表明著皇家的顯貴。每一條毛巾一旦碰了水,就不會再用第2次。服侍的宮女先是將毛巾浸濕,然後塗上特製的香皂,再給慈禧擦洗身子,動作要輕柔,每個當地都要擦洗到,擦潔凈。最嚴厲的是,宮女在擦洗的時分,是必需求聚精會神的,並且,不能正臉面臨,要側身表明尊敬。假如誰要是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那多半會被趕出宮,更嚴峻的也許會被砍頭。
第一次是用濕毛巾蘸著香皂擦,第2次即是用濕毛巾擦掉香皂沫,兩次下來,毛巾會用掉一大半。本來,不僅是擦,說更精確一點是在熨,毛巾浸了熱水後,會在慈禧身上敷好久,待到不冷不熱的時分,再拿掉,每一個毛孔都會打開,這也許是慈禧的美容訣竅之一。
洗完上身,然後即是洗下身,兩次洗澡的水是肯定不能混淆的,不然會被砍頭,這跟等級不能亂的道理相同,不能沒上沒下。洗下身的時分也是相同的,要漸漸熨,漸漸擦洗,通過特製水跟香皂的潤澤,沐浴完後,渾身散發著幽香,相當於做了一次高檔美容。

2、慈禧的保養秘訣究竟是什麼呢

古今皆宜:慈禧七旬不老的養顏術(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一位太後,慈禧的政治手腕雖然飽受爭議,但她的養顏術卻深得人心。1904年入宮為慈禧畫像的美國女畫家卡爾就曾在她的《慈禧寫照記》中說道,年過七旬的慈禧「猜度其年齡,至多不過四十歲」。而在慈禧身邊的女官德齡也曾在《御香縹緲錄》中記載,慈禧到老年時肌膚仍然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細膩光潤。事實上,慈禧雖一生愛美至極但其本身的膚質並不好,臉上容易起痤瘡,她的「後天之美」也全得益於勤加保養。那麼,慈禧的保養秘訣究竟是社么呢?查看慈禧祛皺抗衰的秘訣所在>>>(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根據史書記載,慈禧喜歡用牛奶進行保養,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視黃醇,核黃素,水溶性膠原蛋白等美肌成分。她數十年一直堅持每日喝牛奶,或是佐以珍珠,蛋清來外敷,讓肌膚使得年近七十的她仍然擁有姣好容顏。除此之外,慈禧太後祛皺的祛皺液也頗為出名。具體做法是:取羊膽、豬胰、細辛各等份。用竹簽將豬胰的血絲、筋膜挑去,羊膽劃破,倒入鍋內加入適量水和入豬胰、細辛。煎三沸後,濾渣取液,儲瓶備用。每晚塗搽面部,次日清晨用漿水洗面,具有祛風清火,潤膚除皺,治療雀斑等功效。即便在現代,慈禧的這個祛皺秘方仍被廣泛應用於美容業,如法國的蘇瑪素祛皺產品正是在這個配方的基礎上研製的美容專家曾對慈禧太後的祛皺秘方進行了研究,發現它之所以能夠祛皺抗衰,完全在於配方中動物的結締組織、粘液組織中含有一種叫做玻尿酸的物質。玻尿酸是不僅有保持皮膚彈性的功能,還能鎖住大量水分子,對組織具有保濕潤滑作用,使肌膚飽滿年輕有彈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玻尿酸流失的速度比生長速度快時,肌膚也將漸漸變得缺乏水分,失去光澤彈性,長久下來便出現皺紋等老化現象。而法國的蘇瑪素噴在面部幾分鍾,特殊處理的玻尿酸分子就能深入真皮層,解決皺紋、暗沉、眼袋等肌膚問題,成為現代美容抗衰的首選極品

3、慈禧是怎樣保養的這么年輕的?

慈禧太後4道宮廷養顏秘方

第一道養顏美容敬獻——珍珠粉
源起:西太後在美容方面,也和別的女人一樣,塗脂、抹粉,內用葯補、食補,外用珠粉。西太後最鍾情的養顏美容秘方之一,是珍珠粉。有一次,西太後對侍從在側的女官德齡說:珍珠粉這東西,很好,能夠幫我留駐青春!

書目記載:《開寶本草》說: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
具體的製作方法是:選擇品質上乘的珍珠,研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勻即可。
功效:它的功效,主要是在皮膚上顯露,可使皮膚永遠柔嫩,富有光澤!
西太後長年使用這一養顏美容妙方滋潤皮膚,她的皮膚因此能夠柔滑白嫩,富於光澤,很有彈性。

第二道養顏美容敬獻——熱毛巾敷臉
這熱敷美容保健妙法,是太後自己發明的養顏秘方之一,也是她最津津樂道的永保青春之妙方。當時宮里的侍女們稱為洗臉,確切地說,就是用熱氣騰臉,也就是現代人美容的所謂熱敷。
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特製的銀盆,裝滿灑了香料的熱水,再以細膩柔軟的純棉毛巾,浸透熱水之後,按照肌膚的紋理,細心地敷,感覺就像是在細軟的綢緞上滑動一樣。

第三道養顏美容敬獻——銀耳
銀耳,又稱為白木耳,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成分,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養顏美容品。
功效:能夠補腎強體,固精調血,潤肺止咳,補氣補腦,強心美膚,尤其是能夠滋陰養顏,養膚潤膚,對於女性的養顏美容,有特殊的療效。

如果女性年老體虛、咳嗽氣喘、身熱口渴,就應該多食銀耳,會很快得到調理和滋補,能夠提高造血功能,增強免疫力,增進健康細胞的生長。
書目記載:《本草再新》上說:銀耳,能潤肺滋陰。宮里的人都知道,常吃銀耳,可以永保青春,容顏不老,它是保健、防病、養顏、美容和延年益壽的健康食品。

第四道養顏美容敬獻——熱水浸泡護手
侍水的宮女,雙手端著銀盆,盆內放滿了冒著騰騰熱氣的熱水。
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熱手巾先把西太後的手包起來,放在銀盆的熱水裡浸泡,等熱水變溫漸涼,再換熱水,再次浸泡,就這樣換水三次,把手背、手指的關節都泡得溫暖了,看上去白里透紅、細嫩柔軟,達到最佳效果。

宮女們都知道,太後的這雙手,幾十年如一日,就是在她們的精心呵護和保養下,才如此嬌柔,這歸功於這一整套養顏美容妙法,每天早晨的第二道敬獻,功不可沒。

4、慈禧太後如何保養皮膚

慈禧在皇宮之內養有很多奶媽,這些奶媽為慈禧提供專門的奶水,慈禧每天都會喝一兩碗人奶,以達到滋養的效果,為了挑選這些奶媽,慈禧會派人專門出宮,尋找那些年紀較小,剛生育完孩子的母親,這些奶媽被挑進宮來,每天大魚大肉的養著,以供慈禧隨時需要。

5、古代嬪妃如何養生

古代宮廷美女是如何養生的?
盛唐時期,女子已經開始知道用花粉來保養肌膚了。
武則天獨門養顏秘方益母草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除了在政治上謀略過人,在個人容顏修飾上更是不惜餘力。她在花甲之年以後,皮膚依然白晰紅潤,很有彈性。根據唐代名醫王燾所著《外台秘要》記載,武則天用來美容的秘方名曰《天後煉益毋草澤面方》。
關於此方的製作過程則是相當地復雜,必須取農歷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勿令著土。曝干,研細過篩,加入適量的麵粉和水,調和成團,捏成雞蛋大小,再曬干。然後用黃泥爐子,底層鋪炭,中層置葯,上層再蓋1層炭,點火緞制。使用本葯擦洗後,皮膚就會逐漸滑潤柔嫩,如長期使用,50歲的婦女皮膚會像18歲的姑娘一樣顯得年輕。
太平公主美容妙方桃花

她常用的妙方乃是將桃花調和烏雞血共用,不僅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皮膚得到充分營養,變得潔白潤澤,還具有滋養防皺的作用。
楊貴妃用荔枝保持青春不老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也從此使人們知道楊貴妃特別愛吃維他命含量很高的美容水果「荔枝」。
相傳古代美人楊玉環將去皮的杏仁、滑石與輕粉研成細末,蒸過後加入少許龍腦、麝香,然後用雞蛋清調勻,每天早飯後將此膏薄薄地塗在臉上,用以保持肌膚白里透紅。

永和公主的美容方天然豆粉
唐德宗的女兒永和公主用來保養皮膚的秘方,以豆粉為主,配合各葯而成,可達到滋養皮膚,使皮膚白嫩細膩、柔滑而富有彈性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預防皮膚疾患。
經常用此方擦洗臉面和雙手,可使皮膚光滑潤澤,青春常在。

金國宮女美白必備八白散
傳說在金國民間,一少女為圓被皇宮選為貴妃的夢想,日夜祈拜。她的真誠感動了織女,瞬間天空一道霞光閃過,飄下絲帶上書:取人參、紅花、白芨、當歸、防風等八草研之成粉,加以夜露調和,敷於面部,汝願可成。
數日,容貌果真膚如凝脂、肌如滑。不久,皇宮傳來佳訊,實現了她成為貴妃的美麗願望。後來,此方在金國宮廷做為女人養生養顏的良方廣為流傳,成為當時著名的「金國宮女八白散」。
明代宮延面膏麝香面膏

據《遂初軒隨筆》記載,明代末年有一個富商,夫婦年過半百,僅有一個女兒,聰明穎秀。當時由於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富商打算把女兒送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不料半路上被一夥強盜劫持上山。女兒日夜思念父母,面腮逐漸變得晦黑粗糙,後來她得救了回到了父母身邊,想盡辦法回復容光均不見效。有一天,一個和尚來化緣,奉送一盒「靈丹」,女孩用「靈丹」塗面,不幾天果然容貎如初。據考證,此方就是明代的宮中秘方麝香面膏。
慈禧外用養顏方珍珠粉
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慈禧太後,早已長期使用珍珠粉養生保健。據清朝容齡公主在《御香縹緲錄》所載,慈禧太後在步入老年後,肌膚仍宛如少女般嫩白光滑。經研究發現,原來慈禧太後充沛的精力和晚於常人衰老的容顏,便是靠長期服用珍珠粉來維持的。
慈禧持之以恆地保持著服用珍珠粉的習慣,據說每天晚上睡前一定會服用一匙珍珠粉,可以算得上是珍珠粉的忠實使用者。

古代宮廷的9大保養美食
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宮無疑是天下雲集最多美女的地方了,在華貴的皇宮中,有專門為這些美貌嬪妃負責養生美食的人。漸漸地形成了宮廷專有的秘制養生美食。現在這些秘制的美食已經流傳出來了,一起來看一下吧!
清宮茯苓糕
原料:茯苓,蓮子,芡實,山葯,粳米,糯米。
製法:茯苓等葯各等分共為細粉,粳米、糯米另磨粉。取葯粉3份,粳米粉5份,糯米粉2粉,用水和成糕,放入籠內蒸熟,做成小餅。每日早、晚各食1^2個。
功效:健脾益腎,寧心安神,延年益壽。
說明:此為清宮食療秘方。茯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說它「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是古代醫家常用的益壽葯。現代研究證明,茯苓主含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組胺酸、麥角甾醇等,具有鎮靜和降血糖作用。茯苓聚糖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並有較強的抗癌作用。蓮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說它「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芡實,《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說它主治「濕痹,腰背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人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

集靈膏
原料:人參60g,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120g,牛膝、枸杞各60g。
製法:人參研為細粉,余葯煎煮後過濾去渣,加人蜂蜜適量,人人參粉,煉成膏。或將諸葯共為粉,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葯膏每日2次,每次半匙,白開水沖服。葯丸每日2次,每次10g,空腹白開水送下。
功效:滋腎益肺,健脾養心,填精補髓,強身壯體,延齡益壽。
說明:集靈膏是清康熙年間宮廷御醫顧松園改進之方。由於方中葯物偏於滋陰補血,所以脾虛腹瀉者最好不用。

二冬膏
原料:天門冬500g,麥門冬500g,川貝面120g。
製法:加水熬成膏,加川貝面、蜜收成膏。每日早晨用4「5茶匙、白開水沖服。
功效:此膏清心潤肺,止咳化痰,滋陰降火,解渴除煩,除五臟之火,失血勞傷,元陰虧損,不可一日無此葯。久服水升火降,陰與陽齊,則無病矣。
說明:方出《清太醫院配方》。方中二冬均為甘寒養陰佳品。天門冬是滋補強壯、抗衰老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長期服用「輕身益氣,延年不飢「,《日華子本草》稱其「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補五勞七傷「。這可能與其富含天門冬素、粘液質、甾體皂苷等成分有關。《神農本草經》將麥門冬列為上品,稱它「久服輕身不老,不飢」,《名醫別錄》日「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心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本品含有多種甾體皂苷、粘液質,B-谷甾醇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方中川貝是一味很好的潤肺化痰葯物,與天門冬、麥門冬配伍,可增強滋陰潤肺功效。

太和餅
原料:山葯120g,蓮子、白術、芡實、茯苓、神曲、使君子、天南星各120g,炙甘草60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用老米飯干500g,蜜糖為小餅。日服1餅。
功效:健脾和胃,男女小兒脾胃虛弱最宜。
說明:方出《清太醫院秘錄醫方》,是一首食療保健,健脾益氣方劑。方中山葯、蓮子、白術、芡實、茯苓均為健脾益氣佳品,其中芡實兼有固澀之功,茯苓兼有利濕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氣利濕邪,頗有配伍之妙。現代研究表明茯苓(見前面)、白術、山葯、蓮子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其中山葯可降血糖、降血脂,而蓮子、芡實尚有抗癌作用,可見本方養生益壽抗衰作用並非一般。

八珍膏
原料:黨參60g,茯苓60g,白術30g,薏苡仁、芡實、扁豆、蓮子、山葯各90g,白糖240g。
製法:共研細末,同白米粉蒸糕。每服不拘多少,日進二三次,白開水送下。
功效:此方不寒不熱,平和溫補,扶養脾胃,男女小兒諸虛百損,服此糕,無不神效。
說明:此為食療補虛佳方,乾隆皇帝自40歲起,便經常服用此糕。此後清代歷朝皇帝妃子,包括慈禧太後,亦競相服食。方中黨參大補元氣,薏米、扁豆健脾而利濕,諸葯配伍葯性平和,對於脾胃虛弱,心腎不足之證更為相宜。

五味子膏
原料:五味子240g。
製法:將五味子洗凈,水浸半日,煮爛去渣,再熬成飴,少兌蜂蜜收膏。每日口服1^2次,每次1匙,開水沖服。
功效:補腎健腦,滋陰益氣,養心。
說明:此方收錄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用來給慈禧補身體和養心神的。本品性溫,味甘酸,入肝、腎、心、肺諸經。歷代醫葯學家認為有「養五臟,壯筋骨」等滋補強壯作用。現代研究表明它含有五味子素、枸椽酸、揮發油等多種物質,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可改善人的智力和體力,增強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和腎上腺皮質功能;具有保肝、解毒、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等。可稱此膏為健腦益壽佳品。

明目延齡丸(膏)
原料:霜桑葉60g,菊花60g,蜂蜜適量。
製法:上葯為粗粉,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或以水熬透,去渣,再熬成濃汁,兌蜂蜜服膏。每日2^3次,每次6g。
功效:平肝明目,清熱散風,降血壓。
說明:現代研究表明菊花含有揮發性精油、膽鹼、菊苷等成分,能抗菌消炎,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擴張冠脈、有強心降壓作用。《神農本草經》把菊花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利氣血,輕身耐老延年」。此方為御醫張仲元給慈禧開出的處方,此時她已71歲,說明此方對老年人非常適宜。

玉肌散
原料:白芷、滑石、白附子各6g,綠豆粉120g。
製法:共研極細末,每次少量洗面,或兌人人乳用之,其效甚速。
功效:此散專治面部粗澀不潤,黑暗無光,雀斑污子。常洗能潤肌膚,悅顏色,光潔如玉,面如凝脂。
說明:方出《太醫院秘藏膏丸散方劑》。白芷氣味芳香,能滋潤肌膚,使它變得白嫩,面色紅潤,可用來做化妝品,所以宮中常作為美容葯使用。現代科學證實白芷含有芳香性揮發油,外用可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皮膚色素吸收並滋潤皮膚。《本草綱目》載:「白附子主面上百病,治面黑干黑曾瘢疵。「葯理研究表明,本品對皮膚有刺激作用,能使表皮剝脫,從而剝蝕黑干黑曾瘢疵。另外本品外用可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使色素得以吸收。

陽春白雪糕
原料:白茯苓(去皮)60g,山葯60g,芡實90g,蓮子肉(去心、皮)150g,神曲(炒)30g,麥芽(炒)30g,大米、糯米各500g,白砂糖500g。
製法:將諸葯搗粉,與大米、糯米共放布袋內,再放到籠內蒸極熟取出,放簸箕(或大木盤)內,摻入白砂糖同攪極勻,揉成小塊,曬(或烘)干貯存,備用。老年人每日2^3次,每次1~2塊。
功效:健脾胃,益腎養元氣,寧心安神,延年益壽。
說明:這是明代宮廷食療驗方,出自《魯府禁方》。茯苓作用見前「茯苓糕」。《神農本草經》將山葯列為上品,說它「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清代名醫張錫純說山葯是滋補葯中無尚之品。現代醫學研究闡明山葯含有澱粉酶、氨基酸、膽鹼、皂苷等,有增加白細胞吞噬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所含澱粉酶能分解蛋白質和糖,所以有滋補生肌的效果。
結語:古人的智慧和養生方法是非常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很多流傳千古的方法即使到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6、慈禧太後當年是怎麼避暑養生的

飲食之道

慈禧太後的飲食體現了飲食多樣化的思想,每種食物來她都會吃,而且每種食物都不會多吃。
健體之道

慈禧深信呂不韋最先提出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保健名言,一向注意體育鍛煉。她的鍛煉方法,主自要是習八段錦,每天清晨起床後,總要練習一遍。其次是按摩,這也是她知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項目。

養心之道

慈禧的享受不僅表現在物質生活上,還體現在她的精神生活上。她一生有書法、看道戲、游園、下棋、養花等多項愛好。

7、揭秘慈禧太後是怎麼養生的

提起慈禧太後,似乎大家對她沒有多少好印象。在她執政的40多年中,以她為首的清政府簽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1885年,在鎮南關大捷 後,她竟讓清政府仍向法國求和,讓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她依然大興土木,花巨資興建頤和園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1895年,下令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耗資巨大。1898年,她徹底扼殺了戊戌變法,囚禁光緒,使中國依舊沉淪在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會中……

不過慈禧雖然沒有保住大清的江山,但卻把自己保養的很不錯。給慈禧畫過油畫 的美國人卡爾小姐曾這樣描述她給慈禧太後畫畫的經歷:「當時,慈禧雖然已經七十歲,但是看起來就像三十多歲的貴夫人似的。」女官德齡在其所著的《御香縹緲

錄》中記載慈禧到老60歲時:「肌膚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細膩光潤,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慈禧太後對於飲食、美麗和健康的態度,以及她的養生之道,還是值得咱們去學習的。

慈禧的飲食之道

慈禧太後的愛吃、會吃是眾所周知的。咱們暫且不提慈禧的御膳房能做出多少道美味佳餚,單單是慈禧的私廚——西膳房,這個地方能製作的食品就已經是琳琅滿目了,能做點心四百餘種,菜品四千多道,上等的燕窩、 魚翅、熊掌、雞鴨魚肉等應有盡有。慈禧太後的每頓飯也是極度奢華。皇家飲食的珍、奇、精緻、美味在慈禧太後的餐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過這一點,咱們未必

去學習慈禧。因為從營養的角度講,普通的食材也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簡單的加工方法更利於保存食物的營養,就像老百姓腸掛嘴邊的那句話:「粗茶淡飯保 平安」不必搞的像老佛爺一般紛繁復雜

慈禧用膳時,一般是這樣:她用眼看哪樣菜品,太監就把那道菜品送到她眼前吃上一兩口。膳桌上的菜雖 然很多,但往往她只是各樣吃一點,餘下的則賞給皇後、貴妃或宮內其他人。可見,慈禧太後的飲食很好的體現了飲食多樣化的思想,每種食物她都會吃,而且每種

食物都不會多吃。她吸取了當年康熙帝曾因飲食過精而鬧病的教訓,所以即便是山珍海味,她也絕不敢多吃。相反,她聽說玉米粥、茯苓餅有益於身體健康。便對它們產生了好感。並常食不厭。在承德避暑山莊期間。又分外愛吃野兔肉。由於她在避亂期間急不擇食地吃了民間的窩窩頭。從此對窩頭也頗感興趣,只不過她後來吃 的是粟子面的,與最初吃的大不一樣。由於不同的食物其營養價值不盡相同,這種多樣化的飲食保證了慈禧每日營養物質的均衡攝取。

慈禧太後的健體之道

慈禧深信呂不韋最先提出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保健名言,一向注意體育鍛煉。她的鍛煉方法,主要是八段錦,每天清晨起床後,總要習煉一遍。其次是按摩,這也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項目

關於八段錦。相信很多人都會做廣播體操,卻沒有幾個人知道廣播體操的起源就是八段錦。其實,八段錦就是古人創編的八節不同動作組成的一套醫療、康復體操。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動作舒展優美,如錦緞般優美、柔順,又因為功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八段錦動作簡單,易記易學,適合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習練。傳統醫學認為,八段錦柔筋健骨、養氣壯力,具有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之功能。現代研究也已證實,八段錦錦能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和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體育運動。八段錦分為這八個部分: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臂單舉,五勞七傷向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力氣,後七顛百病消。它是在立位或屈膝成馬步姿態下進行操練的,以上肢運動為主,也有軀乾和頭頸運動。是一種綜合性、全身性的動作,能起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慈禧每感到疲倦時,都會找人給她按摩。盡管按摩屬於被動的運動,與主動運動的八段錦不同。但從中醫學角度看,按摩能宣通氣血,舒筋活絡,祛瘀化滯。促進血液循環暢通,調整人體肌能,改善新陳代謝,有益於健康長壽。

慈禧太後的養心之道

慈禧是個很會享受的女人,這種享受不僅表現在物質生活上,還體現在她的精神生活上。她一生有書法、看戲、游園、下棋、養花等多項愛好。

關於書法,很多人並不知道,慈禧還是一位書法愛好者。而且練習書法還覺得不過癮,後來又開始學繪花卉。時至今日,人們仍可以在頤和園仁壽殿的左右壁上, 看到她所寫的高約一丈、寬近五尺的「壽」字大立軸;在2001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報》第3版,也轉載了她60歲時賜給兩廣水師提督鄭紹金的手書大 「壽」字。盡管她的字比不上書法家,但對一位皇太後來講,已經算是不易了。

慈禧還特別愛看京劇。頤和園的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 即德和園、頤樂殿,此即慈禧看戲之處。戲樓翹角重檐三層,高達21米,雕梁畫棟,十分豪華。三層舞台之間,均有天地井通連,底層又有水井、水池,可設置水法布景,表演各種怪戲。據說,慈禧精通戲典,文字能力也不錯。親自改過的京戲唱本就有100多出。當時,宮中太監多達5000來人。他們要想見到這位「老 佛爺」也不易,想得到她的賞識則更難。而若他們會唱京戲,便具備了接觸慈禧的機會。如果唱腔出眾,表演超群,說不定有一日還會飛黃騰達。

此外,慈禧還喜歡散步、栽植花草、從遊艇、下棋和裝扮觀音菩薩命人拍攝等等。這些愛好,給慈禧太後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帶來諸多快樂,當然也是慈禧養生之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可見,慈禧太後在飲食、健體和養心方面的確有很多獨到且有效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

8、慈禧常年容光煥發,她的保養秘訣是什麼?

慈禧為了保養容顏用了很多方法,每天的生活那叫一個奢侈講究。

第一個方法是喝人奶,慈禧對於人奶的喜愛簡直超出了正常范圍,據說她只要一天不喝人奶就會覺得渾身難受。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慈禧便在後宮專門養了一批奶娘,挑選了很多15歲到20歲身體健康的女子為她產奶。慈禧認為天上的神仙之所以不老,就是因為常年喝人奶製成的美酒。因此慈禧便開始常年累月地飲用人奶,以此來保養自己的皮膚。

第二個方法就是聞蘋果。慈禧命宮女們每日要在自己的寢宮中放置很多切開的蘋果,這樣屋內就會被蘋果的清香包圍。我們都知道蘋果對身體的好處很多,每日浸身在蘋果的香氣里,即使不吃進肚子里或許也能對皮膚產生一些功效。據說慈禧一生光是蘋果就浪費了十幾萬個,用完就扔,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第三個方法就是服用珍珠粉,慈禧非常依賴珍珠粉,不但內服還經常外用。她還經常把太醫專門為她調制的珍珠膏塗抹在臉上,常年用下來也能讓皮膚白嫩細致、吹彈可破。

此外,慈禧還要每天早上喝露水泡的花茶,露水要采當天早上最新鮮的晨露,花也要從花園摘她喜歡的花瓣,再和上等的茶葉混合在一起泡成茶,不但清香怡人還能保養身體。再如慈禧每天還堅持泡腳,三伏天把菊花水煮沸後放溫,有清熱去火的功效。寒冬則用熱的木瓜湯泡,能化瘀活血、補氣養身。

總之,慈禧為了保養皮膚可是花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而這一切的努力也確實卓有成效,一大把年紀的慈禧還有著細嫩的皮膚也實屬不易。

9、慈禧太後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慈禧每次吃飯,要上整整100盤的菜。100盤菜擺開是什麼陣勢?一般人估計要配備一個「飯用」望遠鏡。老太後有次坐火車去奉天,火車上光爐灶就排了50個,每個爐灶上配一個大廚,每個大廚每次就做兩樣菜。因為有時候一個菜都需要兩至三天才能做成。老太後喜歡鴨子,大廚燉一隻鴨子就需要兩至三天才能做成。每個爐灶還要配一個小廚,這小廚是專管生火的。所以太後一說自己餓了,50個小廚拿著芭蕉扇就開始扇風點火。當然,每個爐灶還要配雜廚若干。比如太後要吃豆芽,就需要專人,一根兒一根兒地摘豆芽——把豆芽根兒上的須全部摘掉,同時,還不能弄斷豆芽的本身……
從生活作風來看是極其奢侈的了!

與慈禧如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