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夏如何養生?
長夏是夏秋交際的時節,這個季節濕熱多雨,防濕氣防潮成為這個季節的養生主題,同時長夏出汗多,汗為心之液,所以長夏養心也很關鍵。
何為濕氣
長夏指的是農歷六月,時值夏秋之交,陽熱尚盛,雨水且多,熱蒸水騰,潮濕充斥,為一年內濕氣最重的季節。濕氣為長夏之主氣,在我國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熱又多雨。人們所說的濕病就多見於這個季節。這個季節里空氣中濕度最大,加之或因外傷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濕,以至感受濕邪而發病者最多。 由於濕的形成往往與地之濕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臨床所見之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帶下等症往往都與濕邪有關。 對於濕,現代科學用濕度來表示,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濕的程度。空氣的濕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對人體適宜的濕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濕度為30%。秋天,天氣涼爽,濕度適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若濕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從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僅如此,長夏時節由於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發霉、長毛,人也會感到不適。若穿著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吃了霉爛變質的食品,就會引起胃腸炎,甚至導致中毒,所以在長夏一定要重視防止濕邪的侵襲。 養陽防濕
《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那麼,在長夏又怎樣注意保護陽氣呢? 首要的一點是,人們不能只顧眼前舒服,過於避熱趨涼,如空調長夜開放溫度過低,冷飲不忌口吃了還想吃,從而導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在晚上吹空調時,要特別注意蓋好腹部,不少農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養生之道的。《養老壽親書》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熱,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長夏養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養陽氣,關鍵在於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開放,這樣機體最易受風寒濕邪侵襲。 其次要防濕邪侵襲: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尤其是損傷脾胃陽氣。在盛夏是心與之相應,而在長夏,則是人體五臟之一的脾臟和其相應。
所以,長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醫營養學認為,長夏的飲食原則易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如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主張長夏飲食應「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也就是說,長夏的飲食要稍熱一點,不要大寒涼;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數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國一些南方地區,不少人有食辣椒的習慣,這是因為吃辣可以促使人體排汗,在悶熱的環境里增添涼爽舒適感。另外,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增加體內發熱量,從而有助於防止在高溫、高濕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象。 防止濕邪侵襲,在居住環境上就要切忌潮濕:中醫認為,「濕傷肉」,即感受濕邪,易損傷人體肌肉,如常見的風濕關節炎等症。《黃帝內經》里又指出:「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下,指人體下部。意謂濕邪傷人往往從人體下部開始,這是因為濕邪的形成往往與地的濕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如常見的腳氣,下肢潰瘍,婦女帶下等。因此,在長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風、防潮、隔熱,如果室內過於潮濕,空氣污濁,不僅傢具、衣物發霉、長毛而損壞。還能損傷人體陽氣。有些國家對兒童風濕病的研究證明,50%以上的患兒,是由於住在潮濕的屋內造成的。 夏季養心
在談到長夏如何進行精神養生時,《黃帝內經》里明確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意思是說,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樣的秀美,並要切忌發怒,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外向,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養生之道。在精神調養上,祖國醫學認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則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飽滿、情緒外向,因為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若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但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煩,而煩則更熱,故寧心靜神尤為重要。
《黃帝內經》里指出:「南方生熱,熱生火」,而火熱主夏,內應於心。心主血,藏神,為君主之官。七情過極皆可傷心,致使心神不安,如《黃帝內經》里所說「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五臟六腑皆搖」,這里一方面說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損傷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說明了,若心的功能受到影響,可影響人體的一切機能活動,在這個意義上說,長夏養神就顯得極為重要。 特別是長夏暑氣當令,烈日酷暑,腠理開泄,汗液外泄,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即中醫所謂「壯火食氣」,也正因為「暑易人心」,而「心主神志」,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在中暑的病人里,不少人可陷入昏迷狀態,此時宜用針灸或手壓「人中」穴(位於鼻唇溝上1/3交界處);「十宣」穴(位於兩手十指尖端處),針刺放血。 長天氣以濕熱為主,表現為氣溫高、無風,早晚溫度變化不明顯,這種天氣易使人感到心胸憋悶,人們會產生焦躁和厭煩情緒,易誘發精神病。 所以在長夏精神養生的基礎是要保護好心臟;除此以外,在精神方面還要做到「使華英成秀」。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上能夠找到支撐點,讓自己喜歡自己的工作,這樣才會讓我們的精神有所寄託。
飲食調養
長夏的飲食調養相對於其他季節顯得更為重要,這是因為當人在炎熱的環境中勞動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和泌尿系統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終導致人體代謝增強、營養素消耗增加。 一方面機體營養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熱大量出汗,又導致了許多營養素從汗液流失。不僅如此,長夏人們的食慾減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營養素的正常攝取,所有這些均有可能導致機體營養素代謝的紊亂,甚至引起相應的營養缺乏症或其它疾病。 由上可知,夏天的飲食調養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方法是: 蛋白質的補充
這是因為高溫條件下,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負氮平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須達100克左右,並注意補充賴氨酸。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好。 維生素的補充
這是因為熱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有人測定,每毫升汗液中維生素C可達10微克,如排汗5升,則損失50毫克,此外汗液中還有維生素B1及B2。因此,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劑量維生素B1、B2、C乃至維生素A上等,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鮮蔬菜及夏熟水果中,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族在糧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夏季人們可適當補充這些食物,亦可適當口服些酵母片。 水分和無機鹽的補充
夏季氣溫高,當身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不但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而缺鈉可引起嚴重缺水,所以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蒸發量。炒菜時候鹽要比平時多放一點,但任以清淡口味為主。
夏季飲食調養,除了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外,還必須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物,其中清熱的食物宜在盛夏時吃,而利濕的食物,應在長夏時吃,因為中醫學認為「長夏多濕」。那麼,又有哪些食物具有上述作用呢?
2、收集關於養生的簡訊!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加護脾,
忌食生冷和油膩,
提倡早睡與早起,
增辛減酸請牢記
3、過年放假養生簡訊大全
1【保養關節的食物】①芒果和獼猴桃:對抗自由基,能減輕關節負荷。②捲心菜和蘿卜:可以強化韌帶的強度,增加關節潤滑黏液的分泌。③櫻桃和柑橘:不但可加強關節內膠質的彈性,還能抑制關節炎性反應!一鍵送
分享到:
2【最受用的6種健康米】1.最滋補的是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的功效;2.最助消化的是糙米,維生素B含量高;3.最補腎的是黑米,被稱為「補血米「;4.最排毒的是糯米,對脾胃氣虛、腹瀉的人有益;5.最養顏的是薏米有利尿健脾、清熱排毒的功效;6.最養胃的是小米,對脾胃虛弱有益。一鍵送
分享到:
3【紅棗可以這樣吃】1、紅棗泡水--養肝排毒;2、紅棗泡茶--補氣護嗓;3、紅棗熬湯--止咳潤肺;4、紅棗煮蛋--補血養顏;5、紅棗熬粥--安神助眠;6、紅棗泡酒--血管通暢。一鍵送
分享到:
4【7款冬日營養湯品】1.五指毛桃煲烏骨雞湯:健脾祛濕、利水腫;2.沙參百合潤肺湯:潤燥清咽;3.炙百部紅棗白鴿湯:化痰止咳;4.蘿卜鯽魚湯:消食化滯,明目潤膚;5.田園蔬菜龍骨湯;6.山葯小排湯:補鈣,補鐵;7.香菇雞翅湯:增強免疫力。一鍵送
分享到:
5【轉轉腳腕四大好處】轉腳腕這一簡單的動作不僅利於運動前的熱身,還有著不錯的保健效果。好處1:矯正骨盆;好處2:瘦腿美容;好處3:改善腳冷;好處4:疏通經絡。一鍵送
分享到:
6【最益冬補的7種素食】①白菜,通利腸胃、解毒醒酒、利大小便。②蔥,可強健體質。③土豆,含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常食能強身健體。④紅薯,補虛乏、健脾胃、強腎陰及暖胃益肺。⑤蓮藕,與紅棗同食則可補血養血。⑥蘿卜,下氣消積助消化。⑦蒜,對流感病毒有殺滅作用。一鍵送
分享到:
7【冬季養生十要點】①晨起賴床10分鍾;②吃飯加餐補充鈣鐵;③出門保暖頭和腰;④路上開車別貪暖;⑤雪天步行解放雙手;⑥室內開窗防感冒;⑦加濕有度用純凈水;⑧回家洗澡別先洗頭;⑨進補涼熱要平衡好;⑩鍛煉准備要做好。一鍵送
分享到:
8冬季到來天漸寒,簡訊傳送溫馨暖。深情問候到身邊,祝福送去幸福長。天冷情暖笑聲喧,穿暖加帽圍巾添。科學養生身體康,每天堅持來鍛煉。願快樂無憂!一鍵送
分享到:
9最近氣溫驟降,感冒的人越來越多,推薦一種「特效感冒葯」——姜絲可樂,便宜、無毒、無副作用,關鍵是效果很好。只要在感冒發作初期,喝一碗即可。將姜去皮切細絲倒進可樂里,用煮鍋大火煮開,轉小火再煮10分鍾即可服用,注意姜絲要多放一些。一鍵送
分享到:
10【冬季四大滋補湯】多喝湯有利健康,尤其在秋冬季節,各種湯成了不可缺少的美味,以下四種不妨多喝一些:①排骨湯,滋補潤心,補陽益髓,壯體抗衰老;②雞湯,還可以起到緩解感冒症狀,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的作用;③魚湯,健脾開胃、清熱解毒等功能;④豬蹄湯,美容抗衰老防癌之功效。
【經常按摩雙耳防凍又保健】①拉耳垂:用兩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發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②提耳尖: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度提拉耳尖,順便按揉耳尖,以微發熱為度;③摩耳輪:拇指置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置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鍾,再往上提捏,以感到發熱為度。一鍵送
分享到:
12【冬季養生四字訣】①早睡遲起;②冷水洗臉;③晨飲溫水;④背部保暖;⑤室溫適中;⑥開窗通氣;⑦多曬太陽;⑧澡浴宜少;⑨泡腳解乏;⑩冬練有度;飲食調攝;適當進補;預防疾病;調養精神。一鍵送
分享到:
13一條簡訊很簡單,可是意義不一般;天氣轉涼常感冒,朋友送你個訣竅:添衣添被添熱毯,徹底告別老寒腿;多吃蔬菜多飲水,別碰油膩管住嘴;鍛煉身體不能少,驅走嚴寒不感冒!擁有健康,享受幸福!一鍵送
分享到:
14冬日裡,重睡眠,莫輕視;睡覺前,足浴水,睡得美;睡覺姿,多學貓,心氣保;睡覺時,要閉口,神不走;枕高低,要適度,莫蓋頭;睡覺室,要雅潔,忌潮濕;睡覺時,要避風,不發懵;睡覺醒,別急起,賴床益;會睡覺,精神爽,身體棒!一鍵送
分享到:
15【每天不疲倦的小方法】1.起床後鍛煉5分鍾;2.養成喝水習慣;3.講究吃早餐;4.十點加餐;5.午後喝咖啡;6.多傾訴多紓解;7.坐有坐相;8.張馳結合;9.站起來接電話;10.邊沐浴邊唱歌;11.交樂觀的朋友;12.大事化小;13.鍛煉背部;14.打坐;15.每天運動;16.按時睡覺。今天你覺得疲倦了么?一鍵送
分享到:
16【養生三字經】冠心病,吃銀杏。吃鮮橙,防中風。 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蔥,腦路通。 菊花茶,降血壓。吃辣椒,消脂肪。 烏龍茶,減肥佳。身材秀,吃土豆。 氣血虛,吃荔枝。葡萄甜,補血源。 要潤膚,櫻桃補。常吃棗,不顯老。 燕麥湯,皮膚光。食蜂蜜,皮膚細。願健康!一鍵送
分享到:
17【秋天患咳嗽,9個止咳小妙招 】1.傷風咳嗽:紅塘姜棗湯;2.風寒咳嗽:蘿卜蔥白、白蘿卜蜂蜜;3.咳嗽肺癰:鮮梨貝母;4.肺虛久咳:冰糖燕窩粥;5.久咳咽干:蒸白梨蜂蜜;6.止咳祛痰涎:蘿卜胡椒;7.止咳化痰平喘:豆腐糖;8.補虛止咳:糖水沖雞蛋;9.夜咳:芝麻冰糖水。一鍵送
分享到:
18秋季潤燥多吃花:一些在秋天盛開的花朵,是非常好的時令養生品。1.菊花疏散風熱,清熱養肝,可選擇杭白菊或貢菊泡茶;2.桂花健胃化痰、生津,秋季常服可以化痰利肺;3.茉莉潤燥美膚、舒緩神經、平緩咳嗽,可將其做成葯膳,如茉莉花粥、茉莉花炒雞蛋等。記得轉給關心的人!一鍵送
分享到:
19【最補血的三種黑色食物】黑米--補氣養血,又叫月子米、補血米,特別適用產婦和老年人;木耳--常吃降三高,能強身抗癌清腸道,木耳不僅駐顏養顏、美白補血,而且對心臟也有好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烏雞--對老年人骨質疏鬆、防止小孩佝僂病及缺鐵性貧血等疾病都有上佳療效。快轉給關心的人吧!一鍵送
分享到:
20【這樣洗臉,讓你永葆青春】1、加米醋,適合油性肌膚、面部皮膚角質較厚的人;2、加啤酒,乾性皮膚適用;3、加綠茶,適合經常對著電腦工作的人;4、加白糖,適合長痘的人;5、加食鹽,適合油性皮膚。記得轉給關心的人!
4、下面是一條不完整的有關健康養生的手機簡訊,請把它補充完整。手機簡訊:津常咽,耳常彈,目常運,齒常叩
搓 泡 揉 伸
5、怎樣的顧客發養生的簡訊
前面寫什麼什麼溫馨提示 然後後面寫養生的內容
或者先寫養生的內容 後面寫什麼什麼溫馨提示
這個季節是秋季 找秋季的養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