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季養生吃鴨

秋季養生吃鴨

發布時間:2020-08-22 19:45:27

1、秋季養生吃什麼食物好?

2、秋季養生適合吃什麼食物

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轉涼,那麼在秋天適合吃什麼食物呢,秋天日常生活飲食應該注意什麼呢,親親寶貝小編在這里推薦秋天養生可以多吃的食物,但是也不要過量哦!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已經到了仲秋時節,天氣也漸漸的轉涼,但是氣候還是依然比較乾燥,而隨著天氣的變涼,很多人也換上肺部疾病,咳嗽感冒也成了人們的高發疾病,所以,專家認為,索然天氣轉涼也慢慢接近了冬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平時的營養和養生。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吃一些有益身體健康的食物。那麼,呢? 黃綠色蔬果 即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夏天人們吃蔬菜、水果以瓜豆為主,比如黃瓜、冬瓜、西瓜、甜瓜、西葫蘆之類,四季豆、豇豆、毛豆等。除了西瓜、四季豆之外,瓜豆類中胡蘿卜素含量較低。所以,到秋季來臨,人們體內維生素A儲備容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到了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夜視能力下降、眼睛干澀、呼吸道容易感染之類的問題。因此要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蘿卜、西紅柿等。另外,瓜豆類食物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如果維生素C長期缺乏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在換季的時候容易感冒。因此,多吃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發酵食品 到了秋天,應適當多吃營養豐富又幫助消化的食品,發酵食品就有這個好處。發酵時微生物產生大量B族維生素,同時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抗營養因素,部分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質,使微量元素和各種活性物質能夠更好地吸收利用。主食可以選擇發面餅、饅頭等發酵面製品,尤其推薦雜面發糕,粗細糧搭配營養更高。副食可以多吃豆類發酵製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麻豆腐、豆汁,奶類發酵製成的酸奶,還有大米發酵製成的醪糟等。 各種薯類 秋季正是薯類出產的旺季。薯類食品多有強健身體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傳統認為薯類食物能補中氣,現代研究又認為它們作為主食食用,有利於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經常吃山葯、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為精白米面的替換品,是非常好的養生措施。

3、秋季適合吃鴨肉嗎?

鴨肉是秋季養生保健最佳的葷類食物,並且吃法也有很多。鴨肉和其他肉類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是不能代替的營養佳品。在這里,為大家來介紹幾款秋季吃鴨肉的方法,快來一起看看吧。
鴨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消化高。容易被人體吸收。鴨肉中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
鴨肉中蛋白質約為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鴨肉中的脂肪適中,約為7.5%比豬肉低,脂肪酸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短鏈飽和脂肪酸,熔點低,消化吸收比較高。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

4、秋季養生有哪些原則?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很多舊病也易復發,被稱為「多事之秋」。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養生必須留心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1)起居調養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燥,常會使人的皮膚和口角乾裂,皺縮增多,口乾咽燥。還可見毛發脫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結。這時應留心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要適當多吃水果和補充水分。秋令氣溫多變,哪怕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

(2)飲食攝養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傷,導致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留心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種豐盛,此時不宜過多進補,以免「飲食自信,腸胃及傷」。

(3)精神養生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會因此發生凄涼、垂暮之感,憂郁、煩躁等情緒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這時,人們應該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4)運動護養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在鍛煉時,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秋天氣候多變,天氣漸冷,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

(5)保健防病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病的多發季節。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留心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時接種乙腦疫苗。

秋季燥邪易傷人,除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對於確有陰傷之象,表現為口燥咽干、乾咳痰少的人,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5、秋季養生吃些什麼

6、秋天養生怎麼吃

秋天最有利於去舊更新,調養生機、只要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中醫講究「四季五補」,即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四季宜「通補」。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秋天養生怎麼吃。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天氣候較為乾燥就是所謂的秋燥,因此空氣中缺少水分,同樣人體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補充水分,但喝白開水並不能抵禦秋燥帶來缺水效應。古人對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也就是白天喝點鹽開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良方

秋後蘿卜賽人參
蘿卜具有吸氣、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功效,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因此民間有「秋後蘿卜賽人參」的說法。這里就向大家介紹幾種蘿卜的功效。

治口腔潰瘍

榨取鮮蘿卜汁100毫升,加涼白開100毫升,調勻後漱口,每日早、中、晚各數1次,對口腔潰瘍有功效。
治扁桃體炎

榨取鮮蘿卜汁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調勻後用溫開水沖服,每日2~3次,可消炎解毒。

治哮喘
榨取鮮蘿卜汁3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調勻後用溫開水沖服,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潤肺定喘之功能。

治高血壓

榨取鮮蘿卜150毫升,加紅糖50克調勻,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有清熱降壓之功效。

秋來食鴨養生
鴨為水禽,性寒涼,營養學家認為,當年的新鴨養到秋季後,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可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適合秋季進補養生。下面幾種食補方供參考:

老鴨冬瓜湯

整鴨1隻,瘦肉30克,冬瓜100克切塊,海參、芡實、苡仁各15克煮湯至爛熟,有補虛作用。

老鴨蟲草湯

取蟲草10克放入老鴨肚中,加水燉熟調味食用,對久咳虛喘、腰膝酸痛、體虛乏力者有作用。

豬蹄燉老鴨

公鴨一隻加入豬蹄和火腿適量,燉熟食之,對體虛或肺結核熱患者有效果。

美味百合意氣安神

百合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當然百合的葯用價值也很高,《本草綱目》中也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的記載。

7、秋天養生的食物有哪些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8、秋季養生最佳食物有哪些

9、鴨子怎麼做好吃 秋季吃鴨子滋陰養生

秋季就要到了,天氣乾燥。我們應該吃一些滋陰養生的食材。鴨子就是其中一種,那麼大家知道鴨子的營養價值嗎?鴨子的做法有哪些呢?鴨子怎麼做才好吃呢?今天小編輯就為大家帶來鴨子怎麼做好吃的文章。
白露過後,秋高氣爽。中醫認為鴨依水而生,可滋陰補腎、補虛生津、利尿消腫,是秋季滋補的膳食良方。俗話說,夏過無病三分虛,夏季頻食寒涼食物,脾胃功能多有減弱。因此秋季養好脾胃,可為冬季大補打下基礎。
四君蒸鴨
黨參是常用的補氣健脾葯,白術可健脾濕,茯苓也有健脾利水止瀉的功效,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弱的人。
鴨是水禽,其性寒涼,有滋陰補氣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本葯膳方幾味合用,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補虛不滋膩,滋陰不留邪。
滋陰
燥為秋季的主氣,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單純喝水能解「口渴」卻難解「體渴」。按照中醫的五行與五臟的對應理論,秋季乾燥,五行屬金,對應為「肺」,因此秋天飲食宜
天門冬鴨湯
天門冬養陰潤燥,清肺降火。本葯膳用於陰虛發熱,咳嗽咽干。
可取天門冬20克,鮮鴨1隻,調料適量,煮湯食肉,為秋季養生滋陰的極佳葯膳。
秋補
人體經春夏萌發長足之後,將進入收藏之時,在這一季節里進補是最佳的時機。
而鴨肉營養價值很高,《本草綱目》稱鴨肉可「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更適於秋季滋補養肺。
山葯桃仁爆老鴨
將鴨肉與山葯以甜面醬爆炒,配上新鮮核桃仁即可。
秋季吃山葯有益肺止咳、健脾養胃的功效。核桃鮮食不上火,有滋陰厚脾胃的作用。
二者與鴨肉同吃,是秋季進補的上佳組合。
小提示
以鴨肉入食療和葯膳,民間認為肉老而白、骨烏黑者為上品,過於肥膩的老鴨應去掉油。鴨肉性寒,故脾胃虛寒、腹部冷痛、大便溏瀉、因寒痛經者不宜多用。
老鴨煲
原料
鴨子小半個、羅漢筍、干香菇。
做法
1、干香菇事先泡發,然後去蒂切片。羅漢筍我買的是4塊錢一袋,也可以買其它筍子代替的。筍子買回來多洗幾遍,然後中間切一刀就行了,喜歡吃小點的,可以多切一刀。
2、鴨子洗干凈,倒入燒開的水,撇出血水和浮沫,煮幾分種後撈出。
換砂鍋,水開倒入去過浮沫的鴨子,加薑片和一些料酒。
4、水開倒入切好的香菇和筍子,大火燒開後轉小火。一定要最小火,餘下的時候你就可以去看電視了。
小火最起碼1個半小時才可以上桌,那樣鴨子才好吃,起鍋前加適當的鹽,撒上些蔥花即可。
冰梅鴨

原料
鴨子半隻。
調料
冰梅醬2大湯匙、生抽1湯匙、老抽1湯匙、鹽適量、冰糖1塊、生薑1大塊、料酒2湯匙、蔥白3段。
做法
1、准備好冰梅醬和一大塊生薑。
2、生薑切片後,一半放水裡煮,放進斬成3大件的鴨子,倒入1湯匙的料酒煮至水開。
撈起鴨子,瀝干水分;4、熱油鍋,爆香薑片和蔥白段;5、把瀝干水分的鴨子,皮向下放進鍋里中火煎著金黃。
6、把鴨子翻面,繼續煎至金黃,把油分煎出。
放少量的鹽、生抽、老抽、冰糖、料酒,稍為翻炒幾下,倒進清水,水量要差不多沒過鴨子。
8、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燜至醬汁快乾的時候,加入2大湯匙的冰梅醬,繼續小火燜10分鍾。
轉大火收汁,不用收得太干。
10、撈起鴨子。
剩下了半碗的醬汁。
12、鴨子稍涼後斬件,淋上醬汁就可以吃啦。

與秋季養生吃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