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古代微笑養生的故事

古代微笑養生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0-08-22 17:59:17

1、古代名人有哪些有趣的養生故事?



古代那些長壽名人又是如何養生的?

玉泉啄齒度長年

什麼叫「玉泉」和「啄齒」?前者就是唾液,後者則是叩齒。古人認為,吞咽唾液可以養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27或36次,亦有益於健康。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葯,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他還積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間行其術,亦得其驗」。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曹操曾寫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朝朝服食玉泉啄齒......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而吞之,啄齒二七遍。」曹操有無去照做,趙炎無法知道,他僅活了65歲,不算高壽。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曾被後世不少人借用。如蘇東坡說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葯,其效百倍」;明代名醫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能使人耳聰目明延年。清代長壽皇帝乾隆,年過八旬,其養生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少近女色多讀書

這是南朝梁武帝的養生法門。如果說在歷代皇帝中,乾隆(89歲)是長壽冠軍的話,那麼,85歲的梁武帝就是亞軍,史稱其80歲還能騎射弓馬、上陣征戰,絲毫不輸與廉頗、黃忠等古之老將。

所謂多讀書,取其「聚精會神」之意,最早的醫書《內經》就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研究證明,勤於讀書能促進「腦運動」,有點象「氣功」入靜一樣,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循環,能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預防痴呆症。

梁武帝讀書,那是手不釋卷的,「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讀書不但多,而且精。陸游曾說「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大概就是跟梁武帝學的。有趣的是,陸游也活了85歲,跟梁武帝一樣。

梁武帝還有一招,就是少近女色。他後宮里有那麼多美麗的大小老婆,卻4次捨身人寺當和尚,真的是一心向佛嗎?未必,恐怕「老驥伏櫪」,志在長壽吧。據說他剛過50歲即停了房事,順應「養心莫善於歡」之理。房事,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中醫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之矣。」這倒讓我想起明清文人的那句戲言:「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梁武帝在治國理政上或許昏庸可笑,但在養生上絕非「愚夫」。

常聽音樂練書法

李隆基(79歲)楊玉環夫婦,不光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痴迷音樂的聽眾。《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關於練書法的養生作用,趙炎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有專家曾做預測,若無「安史之亂」,唐明皇很可能會活過九十歲,而楊玉環的壽命想必也不會定格在38歲。

音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音樂來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這在我國很早的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岳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經常聽聽音樂,練練書法,頗有些小資生活的情調,但別忘了,這也關乎健康大事呢,不可等閑視之!

不拘小節懂幽默

這方面的名人長壽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時代的賀知章,享年84歲,其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636f70797a6431333332613736,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另一位詩人顧況,活了88歲,特別喜歡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聲在外了。《幽閑鼓吹》載: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作謁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里稱他為「紀大煙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也算高壽了。老紀在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如嗜煙、嗜肉、好女色等等,還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面。但紀曉嵐也有正確的養生觀,《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紀之「心常泰」三字,可謂深解養生妙旨。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善於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順而快樂。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

2、古代關於微笑的故事,就是笑是有代價的那種

花園中的花壇里,開著各種各樣美麗的花兒,汽化不僅種類多,並且花香四溢,顏色豐富,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翡翠,有的藍若天空,色香美俱全,讓人忍不住要「聞香止步」。
一個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到一朵花前,輕輕一聞,摘下來,卡在頭上,又蹦蹦跳跳地走了;接踵而來的是一個頭發成大波浪,身穿狐皮大衣,腳穿高跟皮鞋的摩登女郎,她順手摘了一隻花,旁若無人地聞著,走著,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隨後又是一群學生,他們說著笑著走到花壇邊,一位女生驚叫起來:「哇,好美的花啊,我要采一朵。」接著,每個女孩手中都攥了一朵花。
本是一個茂密的花壇,現在,卻不如以前的花團錦簇了,有幾支只剩下光禿禿的葉子,顯得很單調。花兒們憤怒與惋惜,它們不明白,人類為什麼如此自私……
這時,一位小姑娘推著輪椅上的老人來散步,小女孩看了看花壇中的花,對老人說:「奶奶,花雖然誘人,但我們不能摘它們,他們也是生命,是嗎?」那位老人慈祥地笑了笑,說:「孫女兒真懂事,花兒時供大家欣賞的,而不是個人採摘的,那是不道德的。我們走吧」
看著兩人遠去的背影,花兒們笑了,他們知道,花兒再美,也沒有人心美!
而我們為何不讓花兒常笑呢?誰也抵制不住沒的誘惑,看到美麗的花朵,向摘下來時,想想花兒的感受,世間一切都是有生靈的,摘下一朵花,帶走的是美麗於清香,留下的卻是採花者那空虛的靈魂!那丑惡的靈魂!
花是供大家欣賞的,之所以處處有綻放的花朵,是因為花代表著美好,有花綻放的地方一定是有春天的地方。然而,有些人卻總那麼不自覺,采走了花獨自欣賞,留給下一個人的只是花枝和綠葉,而為什麼不讓每個人都看到奼紫嫣紅的每一個有花盛開的地方呢?
美麗,是從骨子裡散發的氣質,而不是表面上虛偽的美,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守護每一朵花,守護每一個有花的春天,讓花兒們笑口常開!

3、古代關於微笑的典故

一笑傾城:《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後因以「一笑傾城」形容女子的絕色。
一笑千金:褒姒少笑,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便出重賞:博褒姒一笑者,賞以千金!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是白居易的長恨歌里的詩句,是形容楊貴妃笑容的美麗動人,回頭一笑千種萬種風情和她的美都表現在笑容里 。
【蘇東坡微笑面對挫折】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被當時「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譏刺朝政」、「包藏禍心」,遭到逮捕和審訊,幾乎送了性命,史稱「烏台詩案」。後謫居黃州。蘇軾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貶時寫出的。如:詞作《奴嬌·赤壁懷石》,散文《簣谷偃記》,《方山子傳》、《記承天寺夜遊》、前後《赤壁賦》等。

4、中醫養生的小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答案補充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 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答案補充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只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補充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 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贊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 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里。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葯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5、關於微笑的小故事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6、關於微笑的故事(古代故事)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是白居易的長恨歌里的詩句,是形容楊貴妃笑容的美麗動人,回頭一笑千種萬種風情和她的美都表現在笑容里
2。《芬妮的微笑》

7、關於中國古代名人微笑面對失敗的事例

1.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2.事例:蘇軾數次被貶謫,但是仍舊豁達地面對人生,他有一首詩《薄薄酒》寫道: 五更待漏靴滿霜 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涼 珠襦玉柙萬人相送歸北邙 不如懸鶉百結獨坐負朝陽 生前富貴,死後文章 百年瞬息萬世忙 夷、齊、盜跖俱亡羊 不如眼前一醉是非憂樂兩都忘 3.現代名人微笑面對失敗的事例 泰國商人施利華,是商界上擁有億萬資產的風雲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機使他破產了,面對失敗,他 只說了一句:「好哇!又可以從頭再來了!」 桑蘭在面對人生中如此重大的變故時表現出來的樂觀使人們為之感動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17歲的中國體操隊隊員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 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這個笑容甜美的姑娘來自浙江寧波,1993年進入國家隊,個性溫順,但在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因為她的堅強、樂觀,美國院方稱她為「偉大的中國人民光輝形象」,而那麼多美國普通人去看她,並不只是因為她受傷了,而是為她的精神所感染。 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看望桑蘭時說:「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都知道這位勇敢的女孩的事。」美國總統柯林頓、前總統卡特和里根都曾給桑蘭寫過信,贊揚她面對悲劇時表現出來的勇氣。桑蘭與「超人」會面的經過在美國ABC電視台播出,這個電視台50年來只採訪過兩個中國人,一個是鄧小平,一個是桑蘭。桑蘭還如願以償地見到了自己的偶像里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席琳-迪翁。她的監護人說:「她太可愛了,像我們這些在她身邊的人都願意去幫助她……」

8、古代名人的養生趣事有哪些?求解答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是曹操在《龜雖壽》詩中說的。他認為所謂「萬歲」自然不靠譜,但通過正確的保養之法來延年益壽,想必是可以的。那麼,曹操是如何養生的呢?古代那些長壽名人又是如何養生的?(註:名人往往有錢、有權、有閑、有地位、有資源,他們可以享用名貴葯材以及大補之物,而普通民眾則不行,另外,氣功養生過於玄乎,一般人難以企及,所以,本文不涉及氣功及葯食養生) 玉泉啄齒度長年 什麼叫「玉泉」和「啄齒」?前者就是唾液,後者則是叩齒。古人認為,吞咽唾液可以養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27或36次,亦有益於健康。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葯,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他還積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間行其術,亦得其驗」。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曹操曾寫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朝朝服食玉泉啄齒......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而吞之,啄齒二七遍。」曹操有無去照做,趙炎無法知道,他僅活了65歲,不算高壽。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曾被後世不少人借用。如蘇東坡說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葯,其效百倍」;明代名醫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能使人耳聰目明延年。清代長壽皇帝乾隆,年過八旬,其養生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少近女色多讀書 這是南朝梁武帝的養生法門。如果說在歷代皇帝中,乾隆(89歲)是長壽冠軍的話,那麼,85歲的梁武帝就是亞軍,史稱其80歲還能騎射弓馬、上陣征戰,絲毫不輸與廉頗、黃忠等古之老將。 所謂多讀書,取其「聚精會神」之意,最早的醫書《內經》就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研究證明,勤於讀書能促進「腦運動」,有點象「氣功」入靜一樣,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循環,能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預防痴呆症。 梁武帝讀書,那是手不釋卷的,「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讀書不但多,而且精。陸游曾說「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大概就是跟梁武帝學的。有趣的是,陸游也活了85歲,跟梁武帝一樣。 梁武帝還有一招,就是少近女色。他後宮里有那麼多美麗的大小老婆,卻4次捨身人寺當和尚,真的是一心向佛嗎?未必,恐怕「老驥伏櫪」,志在長壽吧。據說他剛過50歲即停了房事,順應「養心莫善於歡」之理。房事,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中醫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之矣。」這倒讓我想起明清文人的那句戲言:「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梁武帝在治國理政上或許昏庸可笑,但在養生上絕非「愚夫」。 常聽音樂練書法 李隆基(79歲)楊玉環夫婦,不光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痴迷音樂的聽眾。《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關於練書法的養生作用,趙炎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有專家曾做預測,若無「安史之亂」,唐明皇很可能會活過九十歲,而楊玉環的壽命想必也不會定格在38歲。 音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音樂來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這在我國很早的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岳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經常聽聽音樂,練練書法,頗有些小資生活的情調,但別忘了,這也關乎健康大事呢,不可等閑視之! 不拘小節懂幽默 這方面的名人長壽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時代的賀知章,享年84歲,其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另一位詩人顧況,活了88歲,特別喜歡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聲在外了。《幽閑鼓吹》載: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作謁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里稱他為「紀大煙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也算高壽了。老紀在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如嗜煙、嗜肉、好女色等等,還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面。但紀曉嵐也有正確的養生觀,《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紀之「心常泰」三字,可謂深解養生妙旨。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善於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順而快樂。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來源:網路)

9、古代名人微笑面對挫折事例

人生路上可能會面對許許多多的困難,但要做到永不言敗。

你需要一份堅強,只有這份堅強,才能讓你正視自己面對的困難。

你需要一份勇敢,只有這份勇敢,才不會讓困難在你內心留下陰影。

你還需要一份信心,只有這份信心才能支撐你去面對更大的困難。

最後送你一句---

一切都會過去的!(不管在你失敗或者成功的時候)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生活,就是有正義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終不渝、誠實不欺、表裡如一、心智純正,並且對權利與義務同等重視。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所應該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

——雨 果
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價值。
——威爾科克斯【德】

陽光和鮮花在達觀的微笑里,凄涼與痛苦在悲觀的嘆息中。

生活就是面對真實的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 --雨果

只用微笑說話的人,才能擔當重任.--西諺

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海倫凱勒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語言。--施皮特勒

女人出門若忘了化妝,最好的補救方法便是亮出你的微笑。--辛迪•克勞馥

嚴格來說跟字面出現微笑這個詞的名言還是難找的,下面這首詩(?)好像蠻流行的,不知道誰寫的,看有沒有用?

*微笑

微笑一下並不費力,但它卻產生無窮的魅力
受賄者成為富有,施與者並不變窮
它轉瞬即逝,卻往往留下永久的回憶
富者雖富,卻無人肯拋棄
窮者雖窮,卻無人不能施予
它帶來家庭之樂,又是友誼絕妙的表示
它可使疲勞者解乏,又可給絕望者以勇氣
如果偶爾遇到某個人,沒有給你應得的微笑
那麼將你的微笑慷慨地給予他吧
因為沒有任何人比那不能施予別人微笑的人更需要他

與古代微笑養生的故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