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堂六字決嘻
六字訣通過呬、呵、呼、噓、吹、嘻六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牽動不同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
2、養生六字訣的嘶字對應什麼臟器?
五行、五臟六腑與六字訣對應表
木(肝、膽 六字訣 噓)
火(心、小腸 六字訣呵)
土(脾、胃 六字訣呼)
金(肺、大腸 六字訣呬)
水(腎、膀胱 六字訣 吹)
3、六字訣的內容簡介
六字訣易記易練,簡單易學,可調身、調息、調神,形、息、意三者合一,達到強身健體、防病祛病、益壽延年的功效。
本書將六字訣中每一式的動作,都進行了詳細地分步圖解,使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般呈現在您的面前。並針對習練中易犯的錯誤,給予適時地提醒和指導,使動作更加規范、到位。「快速入門」欄目幫您迅速掌握六字訣每一式的精髓,使您習練起來事半功倍。
本書還特別沒置了「中醫養生堂」欄目,應用傳統醫學理論,來闡釋習練六字訣對健身、養生的切實作用,使習練更加有的放矢。同時,本書還精選了可提高習練效果的方法,如心理調適、飲食調理等,相信對您習練六字訣,甚至健身、養生都會有所助益。
4、請問六字訣是什麼,練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健身氣功?六字訣是以呼吸吐納為主要手段,並配以簡單導引動作的氣功健身方法,強調意念與舒緩圓活的動作、勻細柔長的吐氣發聲相結合,「寓意於氣,寓意於形」。
習練者只要能夠從形、聲、氣、神、韻四個方面來逐步提高,慢慢就能體會到六字訣豐富的內涵和恬靜韻味,功法演練起來就會顯得形、氣、神、韻兼備而獨具氣功特色。
一、形——姿勢動作
1. 動作要舒展大方、緩慢柔和、圓轉如意,好似行雲流水、婉轉連綿,有如人在氣中、氣在人中,體現氣功獨特的寧靜與柔和之美。
2. 功法要求所有動作特別是肘關節和膝關節要盡量放鬆,尤其不能影響呼吸吐納和吐氣發聲勻、細、柔、長的基本要求。
3. 功法動作的起、承、轉、合,呼吸氣機的升、降、開、合,甚至意念的守、養、觀、照都是以肚臍為中心,這一點從外形的動作來看尤為突出,很多動作都要求兩手與肚臍相平,特別是兩手掌心的「勞宮穴」要與肚臍相平。
二、聲——讀音、口型、氣息、發聲
1. 讀音、口型與氣息是健身氣功?六字訣獨特的練功方法,同時也是健身氣功?六字訣功法的核心、難點和重點。根據氣功、中醫、音韻學等相關文獻和專家的考證和研究,證明噓、呵、呼、呬、吹、嘻這六個字都是「口」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是人的六種特定狀態。以「噓字訣」為例:我們在剛剛結束一個非常有壓力的工作之後,會本能地長「噓——」一口氣,這樣可以疏解胸中的郁悶,讓人感到輕松和愉快。而這時如果只是用普通話或者漢語拼音的方式讀一個「噓」字,就很難達到健身養生的效果,因為只有在特定的狀態下,特定的讀音、口型和氣息,才能起到特定作用,六字訣也同此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六字訣的吐音僅僅靠普通話和漢語拼音來進行發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找到特定狀態下的特定口型和氣息,才能更好地達到健身養生的目的。
2. 讀音、口型與氣息的學習步驟是:先用校正讀音的方法來達到初步規范口型的目的,然後用規范的口型來控制體內氣息的出入。氣息出入粗細、大小、部位的不同,則相應調節臟腑部位的氣機也就不同了。
3. 關於發聲大小的問題。初學者宜出聲練習,且先大聲,後小聲;練習熟練後則可以逐漸轉為輕聲練習。練習日久,功法純熟之後,可以轉為吐氣不發聲的「無聲」練習方法,逐漸達到古人所謂「不念而念」「念而無念」的境界。在發聲階段,發聲的要點是低沉的、振動的、富有穿透力的……有點像寺院里的鍾聲、鼓聲那樣!
三、氣——呼吸吐納
1. 呼吸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勻、(均勻)、細(細密)、柔(柔和)、長(深長)。同時,還要遵循順其自然、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刻意追求、生搬硬套。2. 自然呼吸:功法除了吐氣發音之外,全部採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也就是說,整套功法在絕大部分時間採用的都是自然呼吸的方法,否則反而容易因為緊張造成呼吸的急促,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3. 逆腹式呼吸:就是在吸氣時小腹隨之微微內收,呼氣時則小腹放鬆,自然鼓起。健身氣功?六字訣在每次吐氣發音時,均採用鼻吸口呼的逆腹式呼吸法。採用這種特殊的呼吸方法是因為吸氣時,體內的「先天真氣」由小腹提升到胸中,而自然界的「後天清氣」也同時由鼻孔吸到胸中,這樣先、後二天之氣在胸中交匯融合;呼氣時,交匯之後產生的濁氣由口中呼出體外,得到營養之後的「真氣」則下降收回到丹田。這樣不僅可以起到煉氣養氣、健身養生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吐音發聲不正確而出現的口乾舌燥、頭暈腦漲甚至疲勞等現象。這也是傳統理論中關於坎離相交、水火既濟、心腎相交的一種練習方法。
四、神——精神意念
1.精神內守、思想集中,既不能昏沉瞌睡,也不能胡思亂想。
2.注意力集中在與動作、呼吸、吐音的配合上。
3.不可過分強調意念的活動,應該保持協調自然。若意念過重,反而達不到松靜自然的要求。
4.形體要放鬆自然,在動作基本規范之後,就不要再過多地注意肢體的運動了,因為如果對肢體過分注意,反而可能導致動作僵硬,呼吸急促不勻等等。
五、韻——氣功韻味
1. 練習時應在形、聲、氣、神、韻等各方面進行高度融合,最好能配合上相應的音樂,並藉此加強情感的融入。
2. 健身氣功是一種安詳自在的健身方式,習練時應盡力去體會其中恬靜、喜悅、溫暖的意味。
3. 健身氣功是一種動靜兼容的運動方式,雖動卻有恬靜陰柔之美,所以我們要在動作中體會其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特點。
4. 練習時若能達到形、聲、氣、神、韻皆備的高度融合狀態,會表現出人在氣中、氣在人中的獨特韻味,練習者自身也能感覺到由內導外的效果。(文/張明亮)
5、六字訣養生法是什麼?
六字訣養生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為吐納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強化人體內部的組織機能,通過呼吸導引,充分誘發和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來抵抗疾病的侵襲,防止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過早衰老。
歷代文獻對此有不少論述,秦漢的《呂氏春秋》中就有關於用導引呼吸治病的論述。《莊子·刻意》篇中說:「吹 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在西漢時期《王褒傳》一書中,也有「呵噓呼吸如矯松」的記載。南北朝時代陶弘景發明長息法。他在《養性延命錄》一書中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行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嘻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師,在他所著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書中,也提出了六字訣治病方法。他談到:但觀心想,用六種氣治病者,即是觀能治病。何謂六種氣,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噓 、六呬。此六種息皆於唇口中,想心方便,轉側而坐,綿微而用。頌日: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聖皆知,肝臟熱來噓字治,三焦壅處但言嘻。傳至唐代名醫孫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順序,配合四時之季節,編寫了衛生歌,奠定了六字訣治病之基礎。
歌雲:
春噓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腎寧。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熱難停。
發宜常梳氣宜斂,鹵宜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統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養生法,說得更為具體。書中說:呬字,呬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納治之。呵字,呵主心,心連舌,心熱舌干,有疾作呵吐納治之。呼字,呼主脾,脾連唇,脾火熱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納治之。噓字,噓主肝,肝連目,論雲肝火盛則目赤,有疾作噓吐納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納治之。
明代太醫院的龔廷賢在他著的《壽世保元》中,也談到六字訣治病。書中說:「不煉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臟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說:「五臟六腑之氣,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積久生病,內傷臟腑,外攻九竅,以致百骸受病,輕則痼癖,甚則盲廢,又重則傷亡,故太上憫之,以六字訣治五臟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瀉去臟腑之毒氣,以吸氣而自采天地之清氣補氣。當日小驗,旬日大驗,年後百病不生,延年益壽。衛生之寶,非人勿傳。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噓、吹也,吸則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氣,以呼字治脾氣,以呬字治肺氣,以噓宇治吁氣,以吹字治腎氣,以嘻字治膽氣。此六字訣,分主五臟六腑也。
6、六字訣的養生道理
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它是通過呬、呵、呼、噓、吹、嘻六個字的不同發音來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牽動不動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
明代太醫院的龔廷賢在他著的《壽世保元》中,談到六字訣治病。書中說:「不煉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自臟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說:「百五臟六腑之氣,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積久生病,內傷臟腑,外攻九竅,以致百骸受病,輕則痼癖,甚則盲廢,又重則傷亡,故度太上憫之,以六字訣治五臟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瀉去臟腑之毒氣,以吸氣而自采天地之清氣補氣。當日小驗,旬日大驗,年後百病不生,延年益壽。衛生之寶,知非人勿傳。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噓、吹也,吸則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氣,以呼字治脾氣,以呬字治肺氣,以噓宇治肝氣,以吹字治腎氣,以嘻字治膽氣道。此六字訣,分主五臟六腑也。
7、也談如何練好六字訣(轉)
六字訣養生法是馬禮堂老師養氣功系列功法之一,幾十年來,經百萬人的練功實踐證明,治病效果明顯,不出偏差,是一套適合大眾練習的好功法。近十年來,網路發達,人們大多在網上跟視頻或書籍資料學習,有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人沒有取得效果,有人先有效果而後沒效果,結合自己多年練功經驗和不少網上功友的問題,也談談如何練好六字訣,供各位功友參考。自始至終要做到「松、靜、自然」,要做到「求放心」、「不動心」、「勿助長」。按教材內容先學練預備式,認真體會松靜的要求和內在的感受變化。再按次序學習六個字的發音與口型,發音與口型練習中可照鏡子練習,發音一定以普通話的發音為准,一般講,只要發音準,口型就准,口型在練功中的作用很大,所以一定要准確。學練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與胸式呼吸相對而言的,就是呼氣時收小腹,吸氣是自然隆起,收腹的著力點在小腹部。至於提肛縮腎,有那種意味就行,重點應放在收小腹上。在以上各個環節熟悉後,可加練動作。特別要明白,動作是輔助性的,應以舒松自然靈活為原則,其快慢要以呼吸的長短為准,也即是動作要去配合呼吸。呼吸長則動作慢,呼吸短則動作快。也有人反應,動作快了倒是做到了呼吸自然,可就放不鬆了,覺得動作不自然了,那就可以縮短呼氣時動作的運行路線長度,如:噓、呵、呼、嘻字功,都可以手運動到肚臍處才呼氣念字,吹字功,可以手運動到後背腰眼處(或也可先習練老六字訣作為新法的過渡)才呼氣念字,在前面撐圓後就可停止呼氣,呬字功不變。這樣調整後,就能做到呼吸的自然與動作的自然,避免了動作影響呼吸而導致呼吸的過度拉長而不自然。關於呼吸的要求,呼有意,吸無意而順其自然,呼與吸都要做到自然,不要人為的追求均勻細緩慢,不要以為吐氣越長越好,或認為我吐的長則病氣排得多,然後吸得多,補得也多,如果把氣功的補瀉簡單的看成在一個呼吸中這樣簡單的就可以完成,那就沒有真正明白六字訣治病的根本原因所在了。也有人認為呼少吸多就是補,那也是錯誤的,事實上人在呼吸中呼與吸的空氣量總是等量的,如果是喝了酒,或病氣、濁氣重,加大呼吸強度,確實能將臟腑內的酒氣、病氣、濁氣大量交換出去,呼氣時排出這些,同時也要排出人體的精華,但並不等於吸氣時就能吸進補充臟腑的如同有用葯物一樣的精華,吸進來的畢竟還是空氣,它雖可以增加體內氧含量,能加快有病組織的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其功能,但強度過大的這種運作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身體上的傷病,因為運輸來的有修復傷殘能力的氣血,它要有一個停留修復過程,也就是一個浸潤、滋養過程,如果加大運作力度,也就加大了搬運力度、運動速度,它就不能適當停留,就不能浸潤、滋養,當然也就無法很好修復傷殘,所以呼吸一定要做到自然,做到了自然,氣血在全身的運行才自然,它才能做到有疏通,有滋養,有修補。關於發聲與否,我們首先要弄清發聲與不發聲的通氣量問題,發聲的通氣量比不發聲大些,其次要弄明白為什麼要發聲?起初練習要發聲的,發聲的目的是為了口型的正確,熟悉後一般是不會發出聲音的,當然還是有氣息的摩擦聲。有人主張長期發聲,認為發聲效果比不發聲效果好,這是不完全正確的,練功初期肯定發聲效果好,因為有利於口型的正確,因為病邪之氣重,需大量交換出去,所以效果會好;可這是氣功,不是搞音樂,氣功在練功中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放鬆與寧靜,靜到較深層次,氣息綿綿,微風習習,怎麼可能發出聲音?如果每天發聲練習一兩遍還可以,如果長期多練幾遍,必受其傷。關於六字訣治病原理。六字訣的重點是口型與腹式呼吸,在松靜狀態下,以口型牽動相關臟腑經絡,疏通相關臟腑經絡,同時借口的呼氣排出臟腑病氣,這是很多功法無法替代的,同時配以腹式呼吸,加大三陰之氣上升力度,從而也加大了三陽之氣下行力度,順腹式呼氣時與口型的配合,最大限度的疏通了人體經絡,同時也做到了吐故納新。馬禮堂老先生的導引動作再一次加大了以上相關經絡的疏通力度,所以效果很好。雖說有如此之效果,但並不是加大了吐氣量效果會更好,相反不以自然為原則的進行呼吸,而是加大吐氣量,就會出現傷氣的問題,諸如會出現頭暈、長期大便不正常、全身發涼、感冒後越練越嚴重、臉上皺紋增多、沒有效果等現象。同時要學會靜養,練功是講練與養結合的,就六字訣而言,收腹提肛、念字吐氣是練,稍事休息是養,練功之初,可以七分練三分養。練到後期可以做到三分練七分養,也即是稍事休息時間可以長點,練能達到排病氣、通經絡的目的,養能達到聚能、修復傷殘的目的,二者不可偏廢。關於以意領氣的問題,初期學練,最好暫不涉及,事實證明,不加以意領氣循經導引,同樣也能取得滿意效果,關鍵是很多人在練功中用意程度不是把握得很好,不是輕了就是重了,這個以意領氣是要求似有似無,什麼時候加呢?你可終身不加,效果還是很好的,要加至少要到,用意輕重拿捏較准,或有內氣在動,你只要以意相隨就行了。關於次數問題。一般來說,至少每次練兩遍,當然還是以自身不感覺疲勞為度。最好能與洗髓經配合練。
8、請問中國養生六字訣是什麼?
納氣一者謂吸也,吐百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為長息吐氣之法。
六字訣,即六字訣養生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為吐納法。它的度最大特點是:強化人體問內部的組織機能,通過呼吸導引,充分誘發和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來抵抗疾病的侵襲,防止隨著人答的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過早衰老。
歷代文獻對回此有不少論述,秦漢的《呂氏春秋》中就有關於用導引呼吸治病的論述。《莊子·刻意》篇中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答而已矣。
9、養生六字訣的做法?
養生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就是補氣血充足的睡眠多散步,勤飲水,
10、六字訣怎樣解?如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什麼叫下氣,解極?
養生吐納六字訣源於《雲笈七簽》卷三十二《服氣療病》。其篇曰:「凡行氣以鼻內 (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內氣有一,吐氣有六。內氣一者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稲,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氣,呬以解極。」
其中「下氣」即為使內氣下行,「散滯」就是化解體內郁積滯氣,「解極」即解除身心疲睏——人體一旦到「極」就過了,譬如「過勞死」即是。
六字訣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為吐出濁氣,吸入清氣的呼吸吐納之法。《莊子·刻意》說:「吹呵呼吸,吐故納新。」這種吐納之法就是以「呵、呼、噓,嘻、吹、呬」六字引導,把胸中的濁氣從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鮮之氣。古人認為這樣吸取生氣,吐出死氣,可身體健康甚至長生不死。
明代《正統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養生法,說得更為具體。書中說:呬字,呬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納治之。呵字,呵主心,心連舌,心熱舌干,有疾作呵吐納治之。呼字,呼主脾,脾連唇,脾火熱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納治之。噓字,噓主肝,肝連目,論雲肝火盛則目赤,有疾作噓吐納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納治之。
因為歷史變遷對語言的影響,各地對六字訣讀音不盡相同,這自然對養生效果有所影響,所以國家體委對《六字訣》搞了一個課題小組,研究來研究去,得出幾條基本結論:
1、臟腑對應關系:呵——心,呬——肺,噓——肝,呼——脾,吹——腎,嘻——三焦。
2、若治病為目的,應以五行相剋的順序:呵——呬——噓——呼——吹——嘻;
若養生為目的,應按五行相生的順序:噓——呵——呼——呬——吹——嘻。
3、六字讀音: 呵——hē,呬——si,噓——xu,呼——hu,吹——chuī,嘻——xi
六字訣課題組最主要的理論基礎,是參考《河洛精蘊》關於五行、五音、五臟的論述,《河洛精蘊》是清人江慎修(名永)七十九歲之作,內篇「河洛之精」 三卷,本朱熹《易學啟蒙》四篇內容而推衍。按照其時代、所從門派及該人修為,根本不能作為六字訣是非判決的核心依據。而六字訣順養生、逆治病的提法,是對 生克關系簡單粗淺的理解,生可造害,克可養益,這點都不懂,讓人遺憾。
六字訣課題組的貢獻,在於定音。中國字不同地域發音不同,各朝各代也發音有異,檢驗真理的方法,就是看振動的實際效果。從現有文獻來看,以「養氣功六字 訣」「峨眉派」「六字真言」的說法基本概括了六字訣的讀音和口型的差異。其中,「呵」字,「養氣功六字訣」讀「ke」,「峨眉派」讀「ha」,「六字真 言」讀「he」;「呬」字,「養氣功六字訣」讀「xia」,「峨眉派」讀「si」,而「六字真言」讀「xi」,甚至還有人讀「hei」,差異最大。
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呼字讀hu正好為喉音,五行屬土,對應脾;呵字讀he正好為舌音,五行屬火,對應心;噓、嘻讀xu、xi為牙音,五行屬木,對應肝、 膽;吹字讀chuī正好為唇音,五行屬水,對應腎。呬字讀si則正好為齒音,五行屬金,對應肺。這種發聲部位解釋與我國戲曲界專家所說相同,並符合中醫理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