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父母寫一封利於自己健康的建議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
十五年的風雨,見證了我的成長,同樣,也消磨了你們的青春。為了我,你們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眼看著頭上的烏絲變成了白發,越來越遮掩不住,甚至於提到的眼睛越來越好的事,衰老在一步步逼近,但是,我卻一點點迸發出青春的活力,你們的付出終於看到了回報,但這也改變不了你們的一天天衰老。我知道,這都是為了我。你們百般呵護我,換來的是什麼呢?
小時候不懂事,又很內向,導致你們總是聽到別人說我怎麼不吭氣。很丟人,是吧,雖然我在努力改變著,即使現在,性格上的許多缺陷總是無法徹底擺脫,於是,我暗下決心要出人頭地,讓你們也風光一番,我努力做著,每次成績有了進步,總是迫不及待地匯報,我喜歡看見你們為我驕傲的樣子。
我不懂事,也許是因為懶,也許是因為不孝順,想不到,我從來沒有主動地為你們分擔些什麼,只是理所當然地看著你們辛苦地拖地、洗碗、做飯,甚至於為我洗換下來的衣服,而我,則在一旁優哉游哉地看電視,享受著你們辛苦得來的勞動果實。
你們總是半開玩笑地叫我星期天做一頓飯給你們嘗,我知道,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對於這一點,也許我早該做了,但我,從來沒做過。
我習慣了對你們的依賴,有什麼事我自己不解決,一味地拜託你們,讓你們替我解決,就像老師讓列印文章的事,我明知道自己根本不能解決,卻礙於面子答應下來,回家扔給你們一句話把任務交給了你們,自己等待著坐享其成的時刻。為此,你們雖抱怨我,卻仍然不辭辛苦地為我東奔西跑,列印回來不滿意了,我卻還理直氣壯的埋怨你們,真是太過分了,這本應該是我自己解決的事情,我卻……
這種過分依賴,造成了我的無能,一無特長二沒愛好,仔細算來,我似乎一無是處。那天老師提到一個詞——「高分低能」,對比自己,還真是有點兒這個意思了。
這些似乎有些像檢討書,我想,我是該好好檢討自己了,對於你們的愛,我回報了什麼?難道僅僅是高大的身材和倔強的脾氣嗎?不,這太少了。我想,我應該為這個家做些什麼了。
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給年輕父母的幾點建議
給年輕父母的幾點建議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近些年家長最頭疼和焦慮的問題。很多父母 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實際上,很多父 母沒有看到自己身上問題的存在,孩子的一切問題都來源於父母本 身。每個孩子一出生都是一個天使,他將來變成什麼樣子,是家庭環 境的影響,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他的影響。其實大部分父母也都知道 這些道理,只是不懂得如何去做。接下來我給各位父母一些建議: 家長認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只需要給孩子吃飽,讓他不哭不 鬧就可以了。 實際上孩子在幼兒階段, 最需要的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在陪伴中,父母要給孩子做各種示範,從禮貌用語、生活習慣、日常 出行是否遵守交通規則,家庭氛圍的營造,這些對孩子非常重要。這 種陪伴,會給孩子帶來言傳身教的影響,孩子長大後會有安全感,由 於好的生活習慣,面對各種事情處理,會讓孩子在他以後的生活當中 培養好的習慣,遇到一些事情會做出恰當的處理。 在和孩子的親子互動中,父母和孩子的感受基本是相似的。你在批評 孩子不懂事時,孩子也在抱怨你的不理解;你在責怪孩子快把你逼瘋 了時,你基本上也快把孩子逼瘋了??改變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從接 納開始,先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像孩子已經成為你希望其成為的 人那樣對待他,你會發現:你自己對了,孩子就對了!有這樣一個小 故事:一個五歲德國小男孩總是喜歡穿裙子。他的爸爸沒有責罵他, 而是選擇跟他一起穿上裙子,走上街。他的爸爸說:「我沒有受過多 少高等教育。我只想我的孩子懂得:有時候不一定要符合大眾預期。
我想讓他知道,爸爸總會在他身邊支持他。」他們的一個偏狹鄰居據 說看得目瞪口呆,結果迎頭撞到了路燈桿上。好有勇氣的爸爸!很多 大人連讓孩子穿著自己挑選、搭配的衣服上街都不允許,唯恐丟人。 於是,想起好多年前看到的一句話:育兒的「面子」和「里子」,我 們非常容易因為顧著面子,而迷失了方向。 真正的家庭教育都是立足行不言之教的。 父母通過對自身行為的 規范,用榜樣和環境的力量來影響和熏陶孩子,而不是父母放縱自己 的慾望和情緒,通過粗暴的訓斥,打罵等方式來管教和塑造孩子。有 些父母在孩子在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父母會大聲的吼,或者會說: 「哭什麼哭,不就是只烏龜嗎?爸爸再給你買一個。」當孩子養的小 烏龜死了,你如何安慰?孩子聽後哭的更厲害的,不再只是因為烏龜 的死,更因為他的情緒不被接納和理解。告訴孩子:「我和你的感受 是一樣的,失去一個好朋友是會很過。」當孩子的情緒被爸爸接納和 理解時,就能更好地面對現實和自己的感覺。我們的語言是很有力量 的,孩子是否願意和我們一起分享他的快樂和痛苦,關鍵在於每位父 母是否用了恰當的語言來引導孩子。 也有很多父母為了激發孩子努力向上,會用語言來刺激孩子。我 們中國父母最經常說的就是「爸媽沒本事,咱家全靠你了」或「你只 有好好學習出人頭地,才對得起爸媽對你的付出」的所謂「激勵」來 綁架孩子,但父母沒有力求做最好的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需 要的是父母給他的愛,而且這種愛是是無條件的,與成功與否無關, 這樣孩子反而更會義無反顧地去爭取成功。我們用語言綁架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能成功嗎?恐怕會走向反面。 如果一個人能做自己 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麼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 就是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溫和而又堅持。也就是說當你失敗了,有挫 折感了,你是怎麼對待自己的。你會不會對自己非常嚴厲?會不會不 能原諒自己?如果是的話,那麼當你成為父母後,你的孩子犯錯時你 也會這樣對他。 我們要意識到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學校,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也是 最重要的一位老師,應該是父母一種進步。但我們是否能進一步的意 識到,家庭也是我們做父母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學校,孩子在很多 方面也是我們的老師。
3、孝敬父母的建議
為了報答偉大的母愛,我向你提出如下意見:1. 出去什麼地方的時候要跟父母說清楚。2. 要經常幫父母做事,如:洗碗,拖地,擦窗。3. 如果做錯了事,一定要向父母曾(承)認,不要騙他們。4. 在父母生日的時候,送他們一些小禮物。5. 如果父母做的菜不合你的口味,千萬不要嫌棄,挑剔。全體少先隊員們,讓我們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
4、老人保健十條建議?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老年病人日益增多,關於老年人的一些問題開始凸現出來,除了用一些醫療手段使老年人延年益壽、身體健康外,科學的養生之道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健康科學的養生方法是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心理變化,通過正確引導和調動積極因素,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保持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曾經在紐約召開的世界老年醫學年會上,提出老年人強身保健的10條建議:
①講究飲食衛生。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
②保證適當運動。從簡單的散步到各項體育活動都可參加,但不要帶有競爭的心理。
③避免離群索居。保持與家人和朋友們的聯系和往來,不要獨居一室,與世隔絕。
④不要停止工作。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常與人交談,尋找新活動,克服年老無用的心理。
⑤傾聽他人呼聲。別人(年輕人和中年人)需要你的經驗和教益,應該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
⑥葉落應當歸根。年紀一大,應該回到你熟識的天地里去生活。
⑦切忌閉門不出。不要當配偶的附庸,夫妻雙方都應該保持自己原有的情趣。
⑧提倡文化活動。退休後,可以有時間從事以前被迫放棄的各種愛好,如閱讀、下棋、音樂、攝影等。
⑨注重儀容打扮。不注意體形和服飾,意味著自暴自棄的開端。
⑩留出思考時間。進入老年後,要有足夠的時間回憶以往。
5、給父母提建議的作文400字左右
給父母提建議
父母們似乎每天都在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而實際上,孩子們在成長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學家把他們這種沒有用語言表達的心裡話歸納為「搖頭的心意」。
(1)請不要聽見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時候,大人往往覺得很煩,如果只是拿個玩具或食物給他,並不能滿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說話,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觀察的時間,,你不妨在呵斥孩子「不許哭」、「老實點」之前,也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他的傷心情緒。
(2)請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當孩子處在安靜的狀態中,成人經常不聞不問;而當孩子表現出頑皮或多動時,卻會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發現:「只有在我調皮的嘗試中,父母親才注意到自己。」這會引起孩子層出不窮的負面行為,令成人覺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調皮。
(3)請不要指責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訴我應該怎樣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責孩子的口頭禪,即使心中並非真的那樣想,卻經常隨口而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顯現出的自我評價是從周圍人的反應中建構出來的,如果他常聽到「差勁」、「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對自身的價值不夠樂觀,而在嘗試新能力的表現上大打折扣。
(4)請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兒童對養育的環境並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顧他的人,這種經歷對幼稚的心靈無疑是一種創傷,因為孩子無法理解父母去哪裡了,更擔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懼感的孩子大多經歷了這樣的早期生活。
(5)請不要常給我糖果、玩具、書籍來代替你自己
父母們在家裡經常做一些兒童不能參與的工作,或者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時間,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講故事的媽媽和能夠與自己游戲的爸爸。
(6)請不要強迫我吃你認為好吃、該吃的東西
中國人非常注重飲食,覺得孩子的吃比其他問題都重要,飲食,原本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使豐富的環境嘗試相對減少,對於孩子生活目標就顯得本末倒置。
(7)請不要今天親我、贊美我,明天打我、責備我
有的父母情緒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時候就對孩子百依百順;情緒惡劣時,就會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經歷了這種強烈的外界情緒感受,會產生很大的不安。
(8)請不要在我過多任性、無理表現時,反而放鬆給我的約束
孩子有時會表現出任性,無理取鬧,如果成人不堅持已經告知孩子的原則,以後孩子就會用各種方式爭取他要達到的目標,從而帶來育兒上的困擾。要知道,安靜的孩子是來自權威式的家庭,這里的權威不是指專制,而是允許孩子表達意願,而最後的決定權是在父母的一致決定上。研究表明,這種形式的家教對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頗為有效。
(9)請不要哄我,威脅我,給我不能實現的諾言
有的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或是恐嚇孩子:「再不老實我就把你交給警察!」這些做法都會導致孩子對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10)請不要只問我為什麼打架,為什麼哭,而仍忙於你的工作
當孩子發生自己的小問題時,成人容易馬上做出指責的反應。然而,家長生硬的態度,常令孩子感覺自身問題的渺小,往往出現自卑心態,所以,留心觀察孩子犯錯誤的原因,檢討親子之間相處的各種可能,是現代父母應該用心的地方。
6、給父母的建議書
親愛的父母:
你們好!我想給你們提幾點建議:
一:請別對我過度嘮叨。
二:請給我選擇的權利。
三:請不要拿我與別人對比。
7、給父母養生的買什麼好呢
養生貌似是心理上的一種暗示,感覺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得活著反而更重要。
身體沒什麼病症的話,沒必要過多的補這補那的。
8、現在能為父母的健康做點什麼?
現在我們可以給父母定製每年的健康檢查,推薦正確的養生知識。
一、每年定期健康檢查。自由職業、退休等原因都會導致部分父母沒辦法每年定期體檢。站在子女的角度,確保父母定期體檢是有必要的。一般的健康體檢僅有基礎檢查項目,如內、外科,血、尿常規,胸片等,主要目的是發現被檢查者是否存在健康隱患。
同時,可以較為有效地篩查一些常見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 但常規項目並不包含專業的腫瘤篩查,針對有癌症等重大疾病家族史的情況,建議可以同步專項檢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議每年一次健康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並調整生活方式哦。
二、推薦正確的養生知識。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諸如《偷鈣!這三種食物你可能天天吃!》、《血液垃圾怎麼辦! 不看吃虧的是你!》、《腸道 比你老10歲!這5招讓你.腸壽!》等標題,成為父母轉發、分享的最愛。
但細細一看內容,很多文章的科學性讓人揪心。父母朋友圈盛行的」養生」門道,和張悟本此前「綠豆治百病大法」的荒謬理論如出一轍。翻翻爸媽給我們轉發的那些微信,雞湯類、健康類占據絕大多數。
如今85%的父母:都會轉發心靈雞湯和健康養生的內容給子女,其中一些標題黨的健康內容佔比70%。作為子女,總是以「知道了」草草結束,或者吐槽父母又在分享不科學的內容。但是,我們卻忘了推薦他們權威的科普公眾號,忘了引導父母獲取正確的養生知識。
三、 保險保障不能缺失。曾經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引發了全網路對於健康、保障的思考,《我不是葯神》又再一次將白血病、貧窮、天價葯等現實問題赤裸裸地呈現在了眾人面前。我們總以為疾病很遙遠,就像我們總以為父母是永遠的避風港,強大、無堅不摧。
這樣的案例並不在少數,伴隨著成長,我們經歷越來越多的獲得與喪失,我們逐漸發現:我們離疾病、意外、風險的距離並不那麼遙遠。當我們承擔越來越多責任,我們越來越不敢掉以輕心。我們主動地、 自發地想要為自己和為父母規避風險。
9、給父親寫一封養生健康內容的信
既然很多東西都有,那你就找一些創意的來送吧。給你點建議吧:
一、《健康保健睡枕》:睡眠越來越重要了,特別對上了年紀的人,在這個重要的日子,送他一份脊椎保健睡眠枕,他收到肯定會非常開心的。送的就是一份健康。
二、《最佳爸爸獎牌》:很有特色的個性定製禮物,因為這份禮物不僅本身有創意,關鍵是這份禮物可以讓你的爸爸他覺得,養大你,是一份榮譽。
三、《家人幸福回憶錄》:將你一家人大家的相片,對爸爸想說的話,製作成一本精美的小冊子,裡面有你們家人的照片,有你們想對爸爸說的話,有你們對爸爸的祝福。很溫馨的。
四、《綠色芳香茶葉》:現在喝茶是很多人的習慣,對身體也很好的,可以送一份比較好的茶葉。讓你爸爸每天喝上一杯,對於健胃養生都是很不錯的。
五、《健康紫砂杯子》:現在紫砂杯是很流行的禮物,對養生保健很有作用,你可以好好准備一份這樣的禮物,呵呵,送給他他會很高興的。
六、《個性感恩水杯》:送父母不可多得的禮物,杯身可以刻上一些比較感恩的文字,可以是名字,也可以是祝福,反正個性定製,內容由你提供。很有特色的。
七、《實用禮品套裝》:可以送一些比較實在的禮物,好像衣服啊,老人手機啊,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好根據他的生活習慣選擇一份他比較喜歡的禮物。呵呵。
如需更多爸爸禮物,建議搜索《一心一意禮品店》,推薦只是因為確實值得推薦,那裡的禮物確實很有特色,親身體驗過。
呵呵,暫時整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點建議吧,祝你們一家人開開心心。
10、給父母提建議
每一位同學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愛都是不同的。
有時父母對我的愛是一個吻;有時父母對我的愛是教我做我不會做的題;有時父母對我的愛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有時父母對我的愛,我還沒有感覺到;有時……
在愛的過程中,有的父母會訓斥孩子;有的父母會打孩子;有的父母還會趕孩子出門,我覺得父母用這種方式來體罰孩子是不對的。你們在訓斥孩子時也會感到特別的心痛,我們也知道你們很愛我們,可是你們用的方法不對,我們小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是你們用體罰的方法時,我們加以抵抗。我建議你們換一種教育我們的方法,讓我們得到更多的愛。同時也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比如:
1.孩子做錯了事就打孩子。要是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要上來就打孩子,要給孩子說一說道理,給孩子講一講怎樣來補救,然後,讓孩子找一找原因。
2.孩子考試考得不好,給孩子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如:你再考不好我就不要你了,你考不好就別吃飯……你們這么對孩子說,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會很緊張,就更考不好。等到老師念成績了,孩子考不好,就非常害怕,有時老師讓簽字,有的孩子考不好,就不願意拿出卷子來讓父母簽字了。要是孩子考試考不好的話,你們家長們不要對孩子又打又叫的,這樣孩子就會更加害怕,時間長了就會有離家出走的現象,這主要與家長們平常對孩子打罵有關系,所以,家長們要站在孩子的那一邊想一想。我希望家長們的這些壞習慣,都應該好好反省一下,用最溫暖的愛來關心你的孩子,教育你的孩子。
平常,媽媽訓斥我之後,我都會頂嘴。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錯了,也跟你們說一聲「對不起」,我知道你們都是對我好,我也希望你能改正你的教育方法,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後,說一句:我愛你們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