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做足療的好處有哪些
度過了炎熱的夏天就要迎接冬天了,注意保健養生才能在冬天過的更健康,足療就是不錯的四季養生方法,足療的好處很多,像是可以提高睡眠質量,同時也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秋天的時候進行足療的好處很多哦。 足部是我們人體的第二心臟,這里幾乎有身體上所有的器官的反射區,像是肝臟還有腎臟,腸胃,進行足療的時候可以刺激這些器官的反射區,秋天的時候人們容易上火,還容易有一些舊病復發的,所以最好是可以多進行一些足療哦,足療的好處真的是很多的,現在就具體的來看足療的好處有哪些? 一、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秋天氣溫不是很穩定,有時候會很炎熱,有時候又會很冷,我們體內可能會因為適應不了出問題的,中醫認為秋天進行足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減輕心臟的供血負擔,同時足療還可以調節身體的內分泌,讓身體運轉的更加正常。 二、提高睡眠質量,治療失眠 足療的時候會進行一些按摩的,按摩可以刺激身體在足部的反射區,足療可以一直大腦皮層的反應的,這樣的情況下睡意就更容易來了,睡眠質量不好的人可以通過足療來改善自己的睡眠質量,如果可以加上一些食療相信效果會更好的。 三、緩解壓力,消除疲勞 現在很多上班族一年四季都會有睡不醒的情況,其實這是一種亞健康的狀態,也有可能是因為長期的在辦公室里缺氧導致的,如果可以進行足療的話,可以讓身體的氣血和經絡都更加順暢,同時也能讓大腦的氧氣和營養供給充足,同時足療也可以放鬆自己緊張的心情。 推薦閱讀:足療可以起到美容的效果嗎 足療對健康有什麼樣的好處
2、秋季有哪些保健方法?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志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干鼻燥,皮膚干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葯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葯,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乾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3、秋季應該怎樣保健?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志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干鼻燥,皮膚干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梨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葯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葯,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乾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4、秋季養生的養生
食物治療腎虛效果十分明顯。治療腎虛應該以溫補為主,服用溫補的葯材,容易導致身體燥熱,食物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達到補腎不傷身的效果。
5、秋季保健的要點有哪些?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志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干鼻燥,皮膚干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梨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葯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葯,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乾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6、秋季的養生方法是什麼?
中醫專家提醒,秋季應多飲水、少說話,適合慢走、瑜伽等運動
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醫院的醫生表示,秋季的養生以「收養」為原則,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不順心或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如果沒有加入出遊大軍,可以通過飲食、起居、運動等方式進行調養,為接下來的工作、學習打下基礎。
多吃白色食物、酸性食物
四季青醫院中醫科主治醫生鄭月指出,秋季以燥邪為主,會出現皮膚乾燥、眼睛干澀、口乾,夜裡因為肺陰虛引起盜汗等症狀。因此,秋季養生應從「潤燥」開始,每天喝2升以上的水才能保證秋季身體所需的攝水量。
飲食方面,從五色而言,需要多吃白色的食物,對肺部有保護和滋養作用,比如白蘿卜、山葯、蓮藕等應該常吃,可以生吃或者做湯。從五味而言,應「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多吃酸性食物,比如杏、橙子等,有收斂肺氣的作用。如果覺得口苦、口淡,口裡沒味道、食慾不振、腹脹、腹滿、大便黏膩等,可以用薏米、山葯、紅豆等熬粥煲湯。
不少人認為到了秋天就該「貼秋膘」,秋天應該多吃肉。鄭月指出,「貼秋膘」是針對立秋而言,立秋過後,很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秋季應少吃豬肉,尤其是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而牛羊肉可以幫助提升陽氣,提升人體的禦寒能力。」
起居調養
早睡早起,作息保持規律
每到節日,有些人的作息就不規律,晚睡晚起更是成為常態。鄭月提醒,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藏」的養生原則。一般來說,秋季以晚上9點至10點入睡,早晨6點至8點起床比較合適。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助睡眠。
秋季晝夜氣溫涼,俗話說的「春捂秋凍」其實並不是說秋天就要凍著,還是要根據氣溫適當增減衣物。早晚涼可以穿件外套,熱的時候再脫,避免受寒。因為秋天容易出現「乾燥」症狀,比如咳嗽、皮膚乾燥、口感、大便乾燥等,如果這時候再受外寒,就很容易發生風寒感冒症狀。
由寒濕引起的痹症(如骨關節炎等),在秋季天氣轉涼後,症狀會逐漸加重,這時首先應該保暖,家裡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自己做艾灸,哪兒疼灸哪兒。
運動調養
運動不宜太早或太晚
秋季是北京最好的季節,適宜開展各種運動鍛煉。四季青醫院慢病科執業醫生陳玉傑指出,秋季的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可以選一個幽靜之處進行鍛煉,有益身心。但切忌過早,一般建議早7點到9點之間進行鍛煉,晚上運動的時間最好是在16點至18點之間,此時不冷不熱,氣候宜人,使人精神爽快。「很多老人習慣大清早就出門鍛煉了,有的甚至4點就出門了,秋季早晚涼,太早鍛煉反而容易出問題。」陳玉傑說。
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鄭月指出,秋天養生原則是「收、藏」,因此應盡量做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慢走、靜坐冥想、瑜伽之類輕松平緩的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7、秋季養生保健常識
秋季養生保健常識及注意事項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適度飲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節要多飲水,秋天乾燥季節更要多飲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養陰益氣是關鍵: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所以秋天應多吃山葯、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8、秋季有什麼養生秘訣
一、養生特點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秋氣應肺,而秋季乾燥的氣候極
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二、養生方法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房事養生:在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收,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如登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葯物養生:秋季葯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葯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
三、飲食調養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功效。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四、養生要點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葯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乾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五、運動鍛煉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