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季養生多吃三寶

秋季養生多吃三寶

發布時間:2020-08-18 11:44:31

1、現在到秋天了,秋季養生適合吃什麼食物?

大雁南歸,北風漸漸,又到了秋季,作為當代奮斗好青年,熬夜喝奶茶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秋季養生。秋季是一個容易悲傷的季節,金旺克木,肅殺之氣極盛,故而容易傷肺,也容易脫發,而傷肺也是導致秋季上火,口乾舌乾的直接原因。所以秋季需要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這里給大家推薦幾款常見又好吃。



 首先就是梨,不要看這種水果便宜又常見,秋天吃梨真的對身體特別好。梨含有豐富的果汁,生津、潤燥、清熱,對於秋天容易乾燥的朋友特別好。梨除了直接吃 還可以加入冰糖慢慢熬燉製成冰糖雪梨,簡單又美味,也是一道適合秋日養生的佳品。

蓮藕,秋季是蓮藕收獲的季節,此時的蓮藕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的。蓮藕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礦物質和各種各樣的維生素,養胃滋陰、益氣健脾,再適合秋天不過了。不管是蓮藕排骨湯還是桂花蓮藕都是好吃又美味的秋季佳餚。

決明子茶,秋季乾燥,平時愛吃肉的人,非常容易發生便秘等情況。決明子性涼,清肝明目,有降低血糖、血壓和膽固醇的作用,對於降低秋日邪燥、清理腸道有十分強大的功效。

板栗,秋季也是板栗成熟的季節,大街小巷到處是賣糖炒栗子的商販,大街小巷都散發著迷人的栗子香。板栗性味干溫,有養胃、健脾、活血、消腫的功效,在栗子成熟的季節,買上一些美味的栗子既解饞又養生。

2、秋季養生吃些什麼

3、秋季養生吃什麼食物好?

4、有什麼適合秋季養生吃的滋補品?

秋涼,陽氣由盛於外而轉向內收斂。養生zd家認為,秋天飲食忌辛辣發散,宜酸潤。「少辛增酸」是為了使人體順應自然界斂肅之氣,平肺氣,避免肝氣郁結受病。 秋天飲食宜溫,忌寒涼生冷。不要食用過多的瓜果,可常吃黑芝麻、扁豆、核桃仁、糯米、煮花生、蜂蜜、黃鱔、牛乳等具有滋潤效果的食品。 食補也要因人體質而異: 氣虛乏力的人,可以酌情食用人參、回黃芪、淮山、大棗、芋艿之類。 虛寒體質的人,大多怕冷,可以適量吃些綿羊肉、桂圓、荔枝、核桃仁、胡蘿卜等。 陰虛火旺的人,常常口乾舌燥,出虛汗,那就挑選燕窩、哈士蟆、銀耳、百合、蓮藕、梨答、白蘿卜等。 血虛面黃的人,可以用阿膠煮粥。還有烏骨雞、鵪鶉蛋、豬蹄、甲魚、海參、龍眼、黑米等,也可選用調養。 春生 夏長 秋收 東藏。秋季主收斂 可以來小店看看

5、為什麼說秋季養生「少吃三白,多吃三黑」?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殊不知,健康長壽也是可以從嘴裡出來的。除了管住嘴,更重要的是要吃些應時、營養、健康的食物。專家介紹,秋季養生像糖、鹽、脂肪這「三白」要少吃,黑木耳、黑米等「三黑」可多吃。

很多老人講究「秋季養生少吃三白」。但「三白」指的究竟是哪三白呢

一白是糖

糖是人體必需的基礎物質,但過量攝入容易引起高血壓、肥胖、肝功能損傷等。如果平時的口味偏甜,做菜時,可採用淋湯汁、勾芡或將水煮的食物蘸汁吃的方法,把甜、鹹的味道淺淺地鋪在食物表面,既可以滿足口欲,又不會造成糖、鹽攝取過量。


二白是鹽

鹽是我們生活中必需的調味品,但是吃鹽過多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 、骨質流失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對於有輕度高血壓者,建議應控制在4克。

三白是脂肪

動物脂肪會加劇血管硬化,增加膽固醇,不可多吃,但也不能不吃。

但有三種食物在秋季多吃是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

1、蘑菇

它能防癌抗衰,尤其是香菇,對膽固醇有溶解作用,可降血脂、血清膽固醇,預防骨質疏鬆。做法上首推「黑綠配」的香菇燒油菜。

2、黑木耳

它是天然的抗凝劑,有補血、活血、防治冠心病與動脈硬化的功效。但是建議每周只吃2次左右。

3、黑米

黑米外表墨黑,營養豐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尤其適合腰酸膝軟、四肢乏力的老人,故黑米又有「葯米」之稱。

秋季還要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6、秋季養生「少吃三白,多吃三黑」,是什麼意思?

想要健康長壽,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飲食上多注意,管住嘴,吃合適、營養、健康的食物。

少吃「三白」

「三白」指的是鹽、糖、脂肪

1、鹽:吃鹽過多易導致血壓增高、血管硬化,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一般來說,鹽的每日攝入量以6克為宜。

2、糖:糖是人體必需的基礎物質,但過量攝入容易引起高血壓、肥胖、肝功能損傷等。

做菜時,可採用淋湯汁、勾芡或將水煮的食物蘸汁吃的方法,把甜、鹹的味道淺淺地鋪在食物表面,既可以滿足口欲,又不會糖、鹽攝取過量。

3、脂肪:動物脂肪會加劇血管硬化,增加膽固醇,不可多吃,但也不能不吃。在每人每天食用油25克—30克的前提下,植物油與動物脂肪的比以10:7為宜。

多吃「三黑」

「三黑」指的是蘑菇、黑木耳、黑米

1、蘑菇:它能防癌抗衰,尤其是香菇,對膽固醇有溶解作用,可降血脂、血清膽固醇,預防骨質疏鬆。做法上首推「黑綠配」的香菇燒油菜。

2、黑木耳:它是天然的抗凝劑,有補血、活血、防治冠心病與動脈硬化的功效。但是建議每周只吃2次左右。

3、黑米:黑米外表墨黑,營養豐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尤其適合腰酸膝軟、四肢乏力的老人,故黑米又有「葯米」之稱。將黑米熬成清香油亮、軟糯適口的黑米粥,容易消化吸收,還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7、秋季養生,怎麼吃才最健康!

「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寒溫與盛衰,遞來相為表裡。」立秋過後,風高物燥,皮膚漸漸乾燥起皮了,吃點什麼可以讓肌膚源水潤Q彈呢?秋季養肺百正當時,怎麼才能輕松排毒,潤腸通便呢?

▲雪蓮子桃膠燉銀耳圖/余燕紅

朋友圈中流傳的美容秘方度

雪蓮子桃膠燉銀耳,

到底這個「雪蓮子」是什麼呢?

為何問市場要過百元一斤呢?

指導醫師答: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 黃子夏

▲皂莢

8、秋季養生有哪些原則?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很多舊病也易復發,被稱為「多事之秋」。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養生必須留心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1)起居調養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燥,常會使人的皮膚和口角乾裂,皺縮增多,口乾咽燥。還可見毛發脫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結。這時應留心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要適當多吃水果和補充水分。秋令氣溫多變,哪怕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

(2)飲食攝養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傷,導致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留心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種豐盛,此時不宜過多進補,以免「飲食自信,腸胃及傷」。

(3)精神養生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會因此發生凄涼、垂暮之感,憂郁、煩躁等情緒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這時,人們應該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4)運動護養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在鍛煉時,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秋天氣候多變,天氣漸冷,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

(5)保健防病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病的多發季節。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留心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時接種乙腦疫苗。

秋季燥邪易傷人,除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對於確有陰傷之象,表現為口燥咽干、乾咳痰少的人,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與秋季養生多吃三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