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伏天有哪些標語,除了伏雞,伏狗之說,還有什麼
《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三伏」相當於二、三、四九的時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有「熱在三伏」的諺語。
在「三伏」中,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如東北民間就流傳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里頭吃雞蛋」的飲食風俗。
「三伏天」悶熱潮濕,最容回易誘發各種夏季流行疾病,因此,關於「三伏」時期如何養生保健也成為大家要關注的話題。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答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2、三伏天怎樣養生
3、夏季最熱的三伏天養生常識
1、多吃苦味食物
三伏天的時候,在平時的飲食中。我們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因為比較苦的食物,往往都具有好的解熱功效。比如,可以多吃一點苦瓜、苦菜、苦蕎茶等等。
2、多吃清熱解暑、健脾利胃食物
綠豆是夏天必備的一款食物,它的功效可以幫助人體健脾養胃,解熱降暑。所以,可以多做一點綠豆湯或者是綠豆稀飯來食用。
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由於三伏天會讓人的新陳代謝加快,流汗也比較多。所以會造成體內的營養物質流失,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補充蛋白質才能達到營養均衡。所以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左右。
三伏天怎麼降暑
1、出行躲避烈日。三伏天出門的時候,太陽光都會比較大。所以我們都需要備好防曬工具出門才好。常用的防曬工具有。防曬服、防曬霜、遮陽扇等。
2、保持水分的攝入。在三伏天的時候,千萬不要等到自己覺得口渴了才喝水,應該要及時的補充水分。因為平時的出汗比較大,所以每天喝水2升左右才能保持機體的正常運作。
3、外部食物解暑。在三伏天的時候可以多吃一點含有充足水分的水果。比如,西瓜、蘋果、桃子等等。特別是西瓜,這可是一個家庭中,防暑解熱的必備食物,不僅擁有大量的水分,還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甜份和微量元素。
4、冰鎮飲料降暑。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可以自己做一些酸梅湯和冰棍來讓自己降暑,這種屬於物理降溫,在短時間內有效。同時我們還要在生活中避免情緒的浮躁,因為心靜自然涼。
4、養生必看:三伏天該如何養生
別太貪涼。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出現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開,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後不要沖涼水澡,以免受到風寒濕邪侵襲。夏日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發胃腸炎。吃冷飲時最好等到食物的溫度接近體溫時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腸道,且吃的時間最好選擇陽氣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點之間。受寒後,可以喝薑茶發汗散寒。
飲食開胃: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慾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生的重點。專家建議,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葯、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也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身體祛濕: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於運化水濕。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術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祛濕功效卻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低調」運動: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三種運動比較好: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恆定,不易中暑;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3.太極拳:打太極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氣血在五臟六腑之間的流動,有助於振奮精神。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濕度超過60時,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
晚睡早起午補覺: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中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幹擾晚上睡眠。
靜坐除煩: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會比年輕人更高。緩解煩躁心情可以採用靜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動作,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夠活血通絡。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方法是: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可連續吞咽3次;然後,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5、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專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屬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6、三伏天吃什麼養生
三伏天吃蓮子、綠豆、生薑、河蚌、苦瓜養生。
1、夏季三伏天吃什麼: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夏季三伏天吃什麼: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於因三伏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症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症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夏季三伏天吃什麼: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
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4、夏季三伏天吃什麼:河蚌
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對人體有保健功效。
5、夏季三伏天吃什麼:苦瓜
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等,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苦瓜能泄去心中煩熱,排除體內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
7、三伏天怎樣養生?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練什麼?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卻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夏練三伏」不太適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不利影響。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三伏來臨時,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並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葯品。
■三伏天,貼伏貼!
還有一種養生加治療的方法,就是在三伏天貼伏貼。貼伏貼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陽氣最足之時,藉助這個外力,通過陽性的葯物貼敷在人體的相應穴位上,此時人體毛孔張開,有利於葯物的滲透和吸收,從而將人體內的寒濕驅除,以達到治病的目的。這種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達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傳下來。由於現代人狂吹空調、狂吃冷飲,因此多陽虛體質。而貼伏貼剛好適合陽虛體質之人,再加上這種治療方案,不像西葯那樣副作用明顯,因而現在是廣受歡迎。
■三伏天防空調病
大家知道,人是恆溫動物,人的體溫要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夏季,自然界陽氣正足,溫度、濕度都比較高,人體為了調節環境溫度,就需要適時開合汗毛孔,將體內多餘的濕熱排出體外。但是,現在我們人為地製造出了一種人工環境--空調,當我們從炎炎烈日的環境下,突然進入到溫度很低的室內,就會使本來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關閉。這種關閉由於來的很突然,在關閉過程中,會造成兩個後果,第一是將冷空氣一同閉在了體內;而是,導致本來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斷。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體的一種排毒過程,在夏季,藉助於外界的陽氣,人體本來是要將體內的各種寒濕毒排出體外,但空調的介入,打亂了這個過程。不僅排毒不徹底,反而是將外界的寒也一起帶入到了體內,因此,這個階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調病。這種病,就是在夏季得風寒感冒。由於寒閉在體內,症狀就是渾身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無汗,食慾不振,甚至渾身發冷、發燒。
其實,到了發燒這個階段,已經說明人體開始調動體內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種人體自保本能反映。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換言之,就是發汗。在無空調的環境下,通過發汗,將不正常關閉的汗毛也再次打開,排出體內的寒濕。只要人體恢復正常出汗了,體溫就會降下來,渾身上下不適的感覺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時,千萬不要一發燒就輸液,對人體健康,是沒有多大好處的。
針對空調病,養生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1、發病初期,可用生薑數片+紅糖,熬兩大碗生薑紅糖水,目的是發汗。
2、在飲食上,可煮雞蛋掛面,多放湯和生薑,調節腸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紅疙瘩,可適當喝綠豆湯,以幫助解毒,白糖、鹽適量。
4、如果條件許可,可適當補充營養素,包括類蘿卜素、B族、維C、鈣鎂片等。
5、可用熱水泡腳,幫助出汗,只要汗一出,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
6、刮痧、按摩、拔罐。
總之,面對空調病的發病初期,可採用上述6種方法,或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記住,你的第一選擇不是輸液。而是通過自然療法去處理。
■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松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葯、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其中,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有熱者食用。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陰。
●友情提示:
三伏天,對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都是一個考驗,希望網友們能及早做出應對預案。順利度過苦夏。
8、三伏天養生用什麼?
三伏天不要盲目養生,做對艾灸這一步,功效事半功倍。因為艾灸有溫補、通經祛寒、舒緩疼痛的作用,功用還挺全的。以前常聽我媽說「冬病夏治」,就是說有哪些慢性病要抓緊三伏天艾灸,灸就灸在不舒服的部位就可以了,而且哦,亞健康人群也能用,因為艾灸還能預防一些疾病。以前個人都去理療館,也試過那種用火燒的艾柱艾條,現在個人都用比較方便的易灸灸草本艾敷貼了,堅持用了一段時間,作用還是很不錯的~所以說,三伏天用易灸灸進行艾灸,親測作用是可以的哦~
9、三伏天養生經驗
三伏天養生經驗:
1、晨練不要早於6點
很多中老年朋友來,喜歡在夏季天一亮就起床出門鍛煉,其實這對健康不利。太早出門晨練,植物過一夜的新陳代謝,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建議在6點之後在出門晨練。
2、不要久坐
夏季,自有些朋友覺得氣候炎熱,不喜歡外出,也不喜歡運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和上班族,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這不僅會損傷人們的頸椎,同時還會加重人體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
3、冷風不可吹頸椎
三伏百天太熱,空調是人們必不可少的度,但是扇空調的時候要注意,不可對著頸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時候,直接進入寒冷的空調房,否則會引發疾病。
4、不宜吃過多冷飲
三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是寒涼的,此時再吃冰吃雪糕,相當於雪上加知霜,尤其是身體本來就比較虛寒的朋友來說,吃冷飲會雪上加霜。道如果體內寒氣較大的朋友,在三伏天堅持不吃冷飲,那麼身體的寒氣將會驅走大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