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華養生益氣法養氣法

中華養生益氣法養氣法

發布時間:2020-08-16 01:00:56

1、中華氣功療法是種怎樣的醫療養生保健方法?

氣功在我國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2、養生之法

血盛氣現行

氣帶則血瘀

所以常理也是 為什麼說 運動為生命之本

也就是 通筋絡 讓血液順暢 西方就是 供養充足 機體才會強壯

陰陽 在西醫(科學)陰指 陰液 就是器官中一種內液 供應細胞在其中能夠正常生活 (你 要學過生物就會知道)

陽在西方科學就是指 一種營養 也可以解釋為一種 蛋白質 或者機體需要的 氨基酸 (不同器官需求供養不定)

只有 陰液充盈 筋絡通順 營養充足 才會達到生命的極限 就是所謂的求生長之道

就是養生

3、中華養生益智氣功一步功靜功修練法

練氣功強身健體是中華幾千年文明遺留下來的傳統精華。被邪教組織利用而害人,我們反對。但在不危害社會及他人的情況下練一下中功確實有益健康!由於封殺好像都找不到中功練功音樂了!

4、關於古代養氣的方法!

中醫認為,「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莊子·知北游》:「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人活一口氣」、「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等,都是在強調「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氣」的生成復雜,來源不一,分類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動、溫煦、固攝、防禦和氣化。「氣」之為病有氣虛、氣郁、氣滯、氣阻等,心氣虛、肺氣虛,肝鬱氣滯、肺氣阻塞等臨床常見。《靈樞·口問》對氣虛的症狀進行過描述:「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鑒於「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中醫養生保健總以養氣為首務。清代醫家黃凱鈞在《友漁齋醫話》中提出的「養氣訓」,對養氣的方法進行了概括總結。
一少思慮養心氣
心氣泛指心的功能活動,現代也可特指心臟推動血液循環的功能。心氣不足,會導致一系列病症。《靈樞·天年》:「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卧。」人之思慮最易耗傷心氣。《靈樞·本神》:「心憷惕思慮則傷神」。《靈樞·口問》:「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憷惕思慮、喜樂無極、悲哀憂愁、恐懼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響心,而後引發相關臟腑的病變。
二莫嗔怒養肝氣
嗔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脅或損害時出現。嗔怒易導致兩肋脹痛、胸悶不舒,並常見消化機能紊亂或女性月經不調等症狀,嚴重的還會使血壓升高甚則猝死,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所謂:「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於上,使人薄厥」。可見,保持心態的寧靜與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養胃氣
胃氣泛指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氣充足是機體健康的標志。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更明確提出「人以胃氣為本」。不禁口腹之慾,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損傷胃氣,《素問·痹論》概括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四少言語養肺氣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肺氣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風、自汗、易感等最為常見。除疾病因素外,話多語稠易耗損肺氣。中醫謂「多言耗氣」。孫思邈也告誡「莫多言」、「多言則氣乏」;宜「少語」,少語氣得充養,不致無謂耗散。
五節房室養腎氣
腎氣指腎的功能活動,主要表現在生殖、生長和發育等方面。中醫認為「房勞傷腎」,主張節制性生活,寡慾葆精,精足、氣充、血旺,人體自然健康。
「養氣訓」文字淺顯,通俗易懂,讀者倘能體會其中蘊含的微言大義,即可達到黃凱鈞所說的「人能留心五養,長壽永年無難也」的境地。(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於智敏)

5、中華養生益智氣功練成的境界是什麼

不是這個功能煉成什麼境界,是看你的心能達到什麼境界。任何簡單的功法都能達到高境界,前提是你的心能定下來。

6、中華養生益智氣功佛樂可以聽聽嗎?


中華養生益智氣功佛樂
無非音樂而已,當然可以聽啊。

7、中華養生益智氣功一部功的帶功音樂

連中功我受益了。身體健康家裡面沒有一粒葯💊,不和醫院打交道。

8、中華養生益智氣功歌曲

1、功樂

2、松靜、功舞

3、佛樂篇知

4、特醫師祖聖號

5、麒道麟顯聖

6、靜心篇

7、悅心篇

8、八德八念

9、旭日東升

10、月色闌珊

11、春意盎然

12、夏日攬勝

13、土氣氤氳

14、秋果飄香

15、冬曲內情深

16、逍遙游

17、心靜如平湖

18、特音歌

19、松靜空

20、開悟

21、探索

22、六字歌

23、練丹歌容

與中華養生益氣法養氣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