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夏天六個節氣養生

夏天六個節氣養生

發布時間:2020-08-14 10:54:18

1、夏季的養生要點有哪些?

2、夏季六節氣飲食進補的基本原則?

夏季六節氣,一方面機體營養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熱大量出汗,又導致了許多營養素從汗液流失。不僅如此,夏季六節氣人們的食慾減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營養素的正常攝取,所有這些均有可能導致機體營養素代謝的紊亂,甚至引起相應的營養缺乏症或其他疾病。

由此可知,夏天的飲食進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進補又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順應夏季六節氣特點,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在高溫條件下,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負氮失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5%左右,每天的供給量須達100克左右。蛋白質以魚、肉、蛋、奶、豆類中的為好。

在炎熱環境下,人體維生素代謝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增多。據測定,每毫升汗液中維生素C可達10微克,如排汗5升,則損失50毫克。此外汗液中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因此,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劑量維生素B1、維生素2、維生素C乃至維生素A、維生素E等,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鮮蔬菜及夏熟水果中,以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族在糧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夏季六節氣人們可適當補充這些食物,亦可適當口服些酵母片。

2.補充水和無機鹽當夏季六節氣人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不但人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而缺鈉可引起嚴重缺水,所以在夏季六節氣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蒸發量。鈉的補充,要視出汗多少而定。如果一個人工作8小時,出汗量不超過4升,則每天從食物中攝取18克食鹽就可以廠;出汗量若超過6升,則另需從飲料中補充,但飲料中氯化鉀濃度不宜超過0.2%。鉀鹽的補充辦法是每日2片鉀片,每片鉀片含鉀25毫克當量。另外,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

汗液中除含鈉、鉀外,還含有鈣、鎂、鐵、銅、鋅,還有硫、磷、錳、鉻等,若不及時補充,同樣能引起機體水鹽代謝和酸鹼平衡的紊亂,影響耐熱能力,極易誘發中暑。所以,夏季六節氣飲食一定不要忘了補充水和無機鹽。

3.飲食宜清淡夏季六節氣,人體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上飲水較多、沖淡胃酸等原因,導致人體消化功能較弱,故飲食應清淡一些,多吃營養豐富、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膩厚昧及熱性的食物,尤其是煎炸食品或糕團等油膩之物要少吃或不吃。

但是,清淡不等於素食,即完全吃素,不吃葷食。有些人到了夏季六節氣便成了「素食主義者」,三餐純素,以為這就是清淡,就能健康長壽,其實這是養生的一大誤區。

人體健康需要有多種營養索來保證,食物是螢養素的主要來源。各種營養素必須齊全,多的營養素並不能代替那些微量的營養素。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營養素保持著動態平衡,一旦某些物質缺乏,就必須及時補充。夏季六節氣高溫高濕,人體消耗大,夜晚睡眠少,尤其需要增加營養,故不能過分強調素食。素食中雖然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但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等卻含餐甚少。若夏季六節氣長期吃素就容易導致營養失衡,並會導致身體在「秋收冬藏」時也失去協調,從而埋伏下疾病的危機,這就是平時所說的夏天「受虧」了。夏季要適當吃些瘦內、蛋、奶、魚等葷食及豆製品,烹調時可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不使其過於油膩。此外,配菜時應注意搭配,例如葷少素多的搭配、色彩的搭配等,並多變換花樣,以調胃口、增食慾。夏季蔬菜品種多,選擇餘地大,可充分利用「搭配技術」。「色彩」被禰為是健康的「第二營養素」。家中有人食慾不振,精神萎靡時,不妨在餐桌上添加些紅色的蔬菜,以刺激中樞神經,振奮精神;若工作勞累,心身疲憊,心情不悅時,餐桌上可多加點綠色和白色的菜餚,以舒緩情緒,愉悅心理,促進消化。

4.喝冷飲要適度夏季六節氣由於高溫的影響,人體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導致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這時,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適當吃些冷飲,不僅能消暑解渴,還可幫助消化,使人體的營養保持平衡,有益於健康。中醫學養生家們認為,夏季人體陽氣在外,陰氣內伏,胃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貪涼而暴食冷飲。所以民間諺語說:「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多食。」此外,大汗之後不要過量飲用冷飲,因為冷飲喝得太多,不僅不能盡快地補充和調節體內鹽類和水分的丟失,反而沖淡了胃液,降低胃液的殺菌力,使致病微生物通過胃腸道,引起胃炎、腸炎、痢疾等疾病。

尤其是對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制,例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不宜多吃冰凍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或誘使舊病復發。對於胃潰瘍病、胃酸過多的疾病,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飲;糖尿病患者,在自製冷飲中,應少加或不加糖,否則飲後會感到口中甜膩或胃部不適。還須說明的是,喝飲料不能替代飲水。因為飲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飲料中的糖分越高,滲透壓也越高,越不易為細胞所吸收,反而會帶走細胞內水分,容易引起體內失水。另外,以冷飲解渴常難以達到目的,導致頻繁暴食,對消化道是一個很強的冷刺激,會引起消化道異常蠕動和功能紊亂,導致腹痛或腹瀉等。

5.注意飲食衛生夏季六節氣飲食調養,不可忽視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因為夏季六節氣喝水多,沖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殺菌力,使致病微生物容易通過胃進入腸道;另一方面,濕熱的氣候環境也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食物極易腐敗變質。因此,夏季六節氣必須把好「病從口人」這一關,首先,要注意生吃瓜果的消毒。其次,要注意食品的保鮮。再次,不要忽略了家庭案板的消毒。最後,要適當多吃些大蒜。

3、夏三月,從立夏到立秋前有六個節氣,夏季烈日炎炎中醫里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養生?

在炎熱的夏季,在養生方面要怎麼做才好?中醫在夏季,又是如何養生的呢?下面介紹中醫夏季養生三要點,一起來了解。

中醫養生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人的生命活動一定遵循自然的規律,如此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百病不侵。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就跟治洪水一樣。大禹的父親治洪水用堵,結果洪水沖破了堤壩,大禹用疏,洪水就治理好了。人也是如此,順著自然規律,就是養生,逆反自然,就是自尋死路。

夏季養生三要點

 1、飲食調養升陽氣

 春天天氣慢慢的變熱了。我們可以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陽氣。可以吃一些桂圓、大棗什麼的。但是,切記不要多吃涼食。平時也可以多喝金銀花泡的茶。

2、做好「內外」保暖很重要

應重點做好雙腳和腿部保暖,褲子和襪子不可過早減少,並常用熱水燙腳,睡覺時下半身蓋厚一點。

具體我們該怎麼做才對呢?現在正值春夏交替的時節。平日里,我們可以多穿點,並多做運動。等到夏天來臨的時候,切記勿貪涼,應該減少吹空調的時間。少吃點冷飲,每天讓自己流點汗。

  3、睡眠好:養生先養肝


 很多人逢萬物之春,卻莫名出現情緒不好,不易開心,常愛流淚,眼睛脹痛,指甲無光等症狀,這是肝功能失調在作祟。中醫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春季養生應以保養肝臟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體的氣血就會通暢順達,否則產生氣血淤滯,百病叢生。

夏日養身秘訣,你掌握了嗎?

4、夏天該怎麼養生?

1、晚睡早起
夏季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很重要的。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老年人在這個季節的作息時間不妨順應自然界變化稍作調整,建議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之前,起床時間在早上6點左右左右。每天午時小憩片刻,但要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午睡醒後不要立即起床,因為此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漲,最好靜躺10分鍾後再起床。
2、飲食清淡
飲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及時的進行生活的護理,飲食的調節對我們的健康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注意衛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差,所以飲食宜清淡,盡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新鮮食品,盡量避免或減少吃隔夜食品,飲食也要定時定量,有規律,不能過飽與過飢,餐間可吃些新鮮干凈的瓜果。夏季是胃腸病的高發季節,同樣也是瓜果上市較多的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3、防暑避濕、謹防疾病
夏季就是要注意防暑,比幾個暑熱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夏季暑熱濕盛,故高溫天老年人要避免或減少外出,確需外出時要戴草帽或掌陽傘,不要讓太陽直射頭部,特別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曬,以防中暑。對汗濕了的衣服要勤換勤洗,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皮膚病,晚上還應多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而誘發疾病。

與夏天六個節氣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