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中醫養生學的養生方法是什麼?求
中醫養生方法
養生方法很多,著眼點各異,但殊途同歸。大致分以下幾類:
調神養生
精神樂觀,則氣舒神旺;精神抑鬱,則氣結神頹;喜怒不節,則氣耗神消。故清心寡慾可使心氣平和、血脈流暢、精神安定,雖有大驚猝恐而不能為害。調神之法,參禪入定,或心有所恃,或弦歌自娛,或山林探幽,以氣度從容,心思安定,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則神調。
吐納養生
即今之氣功。氣功之要,一是靜心,靜而不思,若能無外無我,可以養神而致長壽。二是以意引氣,以氣行周身,通達經絡,包括通任督、通小周天、通大周天等各種方法,達到養氣養神、經脈流暢,保健強身。
導引養生
又稱為練形養生。導引吐納,自古即用於描述氣功及形體強身,未有細致確定的區分。這里則專指以形體動作為主導方法的養生,所謂「主導」,是因為這種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動作的配合。這類養生術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極拳以及被動的推拿等。
食餌養生
通過調節食物的品質、數量、進食規律,以及迴避有害的食物以養生,也包括餌葯養生(古稱神仙服餌),其內容包括食性、食養、食療、食節、飲食禁忌及葯養等。
保精養生
精氣神為人之三寶,精化氣,氣生神,故精又為人之動力源泉。保精之法,開源節流。節流有二:一是養神,神安不亂,精不妄耗,清靜無為,恬愉自保。二是節房室,古人將男女好合、房事傷精看得很重,認為精生有限,而性慾無節則過耗,將致疾短壽。開源即促精生長、吸引采補。前者有食餌、葯物、修煉等法可以試行,後者則主要與房中術有關。
環境養生
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因而對水土氣候、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均有所選擇。古人主張在高爽、幽靜、向陽、背風、水清、林秀、草芳之處結廬修養,故多選擇名山大川、幽雅清靜之處。現實生活中只要達到適宜也就可以
四季養生
順應陰陽氣化是四季養生的奧秘。四季養生的關鍵在於順應陰陽氣化。人為什麼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呢?因為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什麼相應?陰陽氣化相應。所以,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就必須知道陰陽氣化的規律。
人的五臟和四季氣化是完全相通的,
具體是:
春 (風) 氣通於肝。
夏 (火) 氣通於心。
長夏 (濕) 氣通於脾。
秋 (燥) 氣通於肺。
冬 (寒) 氣通於腎。
所以中醫學的經典巨著 《黃帝內經》 早已指出四季養生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是遵循四季陰陽消長的規律進行的。
2、養生中"早補陽,午補陰陽,晚補陰"指什麼?
你的身體二分陰陽,陰陽各主不同的生理功能,這個道理不是迷信的,來而是哲學性的,只不過這是一種哲學的具體化,是我們偉大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或許更長)時間及深刻的觀察力與思辯能力為我們闡釋的對物質世界和我們身體的認識。《內經》指出人體與一天之內自然的陰陽變化相干,早至午陽中之陽,午至夕陽中之陰,自午至子時陰中之陰,子時至晨陰中之陽。進補按此與自然相和諧。具體來說還要考慮你自身的臟腑陰陽,在五臟中,尤以腎為要,腎主一身之陰陽,對你身體的陰陽屬性有一個總體的概括和決定。我現在只學了這些理論,還沒開始學中葯,所以知沒辦法給您具體指導,不敢妄言,抱歉。冬季宜進補,但要慎補,非常希望您對中醫有興趣,因為裡面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格物致知的西方思維並不是真理的全部。最近網上思潮很亂,而作為學中醫的大學生,我為我的選擇自豪,因為我來自中華民族,我是中國人,我要用我們偉大的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和仁愛之心捍衛我們民族的健康。唉,只慨學藝不精的庸醫們,欺師;只嘆張功耀式的中國人,滅道祖!我愛中醫,中醫萬歲!
3、陽氣不足中醫怎麼補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醫學博士陳潤東稱,現代人的工作方式以腦力為主,一般都在室內活動,炎熱的夏季則多呆在空調環境中,加之平時缺乏運動或者根本不運動,出汗越來越少,時間長了,就損傷了陽氣,表現為容易疲勞,一旦運動就汗如雨下,嚴重時還會經常頭暈,容易感冒。 陽氣不足容易使人精神不振、消沉,容易筋骨關節疼痛僵硬、痛經、月經延後、不育不孕、水腫、畏寒怕冷以及得各種痛症等,也會使生命的河流壅滯、混濁,新陳代謝不暢通,出現肥胖、多囊卵巢、糖脂代謝紊亂等一系列代謝性疾病。其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特別怕冷:很多陽虛的女性,月經前後不能受涼,稍微受涼,就會比別人敏感,出現月經延後或者痛經。 不能吃涼東西:陽虛的人不能吃涼東西,一吃涼東西就會拉肚子,而且拉得很厲害。 一得病就是寒症:陽虛者一得病往往就是寒症,比如說同樣是感冒,別人感冒時是喉嚨疼,流黃鼻涕,吐黃痰,扁桃腺發炎化膿。陽虛體質的人感冒,就會流清水鼻涕,打噴嚏,喉嚨發癢,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 補陽可吃些中葯 陳潤東建議,陽氣較虛但又沒有達到明確疾病的時候,可以吃一些較安全的中葯來做保健。比如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菟絲子、肉桂、熟地、人參、黃芪等。如果平時畏寒而易患感冒的患者,可用人參、黃芪、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術、炙甘草等組成的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加防風、乾薑等治療,有益氣助陽、增強免疫功能之良效,可減少感冒的發生; 如果是陽氣虛腰痛和夜尿多的話,可用桑寄生、杜仲加瘦豬肉和核桃煮湯吃,又美味又可改善體質,還能夠治病。 不過,要注意的是,補陽也不能太過,陰陽是互為平衡的,補陽的同時不能傷陰,如果在進補時有口乾、上火、喉嚨痛這些反應,則應停止進食補陽的葯物。 溫馨提示:陽氣不足忌熬夜 熬夜很傷陽氣。陳潤東指出,熬夜的人都是面容憔悴、精神疲憊,因此,陽氣不足者忌諱熬夜,最好在晚上11點前睡覺。另外,陽虛者在炎熱的夏季,還要注意各關節、腰腹、頸背部、腳部保暖,女孩子在空調房裡要盡量不穿露肩、露膝、露臍、露腰、露股的衣服。夏季天氣炎熱時,應盡量少用、不用空調。相關信息:( 中醫養生中醫治療中醫補氣 )· 中醫治療青春痘· 中醫治療脊髓炎有妙招· 中醫治療肥胖· 中醫治療晚期糖尿病腎病· 中醫治療少精症效果怎麼樣
4、什麼是中醫補益法?
本法用於虛證。具體應用時應分析氣血、陰陽、臟腑諸虛之不同,而分別採用不同的補法。氣虛補氣(益氣)、血虛補血(養血),陰虛宜滋陰(養陰、補陰、育陰),陰虛陽亢,宜滋陰潛陽,陽虛宜助陽(溫陽),有時在正虛邪存時亦可使用補虛扶正的方法以祛邪。
應用補法必須照顧脾胃,如脾胃虛弱,不僅影響飲食的消化吸收,也影響葯物的吸收而使補法達不到應有的作用。
5、中醫怎麼養生?
6、陽氣不足,百病生,中醫教你如何補陽氣
按照中醫理論,人生病,一定先是「陽」出了問題,最後累積到「陰」出了問題。很多疾病是陰陽錯綜交雜,而不是單純的陰虛或者陽虛,如果分不清的話,會導致身體出現很多問題。專家指出,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要靠陽氣推動,陽氣的主要作用是防禦疾病。 生病=「陽」出了問題 「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葯」「養生治病首要扶陽」「80%的現代人都陽氣不足」「陽氣若足千年壽」……在市面上熱銷的養生保健書籍中,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確實,陽氣對人體至關重要。《黃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若天上沒了太陽,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人的壽夭就要落實在陽氣上面。長壽的人往往是陽氣足的,相反,若陽失其所,則有折壽短命之虞。我們的身體壯不壯實,能不能抵禦外邪的侵襲,就要看這個陽的衛外作用。 中醫認為,人體陽氣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體靠陽氣生化氣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陽氣輸送、散布;三是衛外作用,陽氣有防禦和衛外作用,即抵禦疾病。 陽氣是如何被損耗的 陽氣既然這么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身體內的陽氣有怎樣的脾性?又是怎樣被損耗掉的? 專家表示,陽氣有升降出入的規律,春天陽氣開始生發,夏天生發至極限,秋天開始收斂,到了冬天則潛藏起來。若以一天來算,白天相當春夏,夜晚相當秋冬。也就是說,每天早上當我們醒來睜開眼睛時,體內陽氣開始生發。到了中午,陽氣生發到極限,然後漸漸衰退。傍晚時陽氣入陰,到了夜晚則潛藏起來。陽氣入陰,人就准備睡覺了。人的生物鍾實際上就是根據陽氣規律來運轉的。 【個例一】作息紊亂傷陽氣 一位因為生物鍾紊亂導致陽氣不足的患者,她是一位實習護士,23歲,主要症狀是「不管睡多長時間,每天醒來人總是很睏倦」。經醫生細問之後,找到了女護士的病因:三天兩頭上夜班,每天總要忙到凌晨兩三時才睡。作息時間與陽氣升降出入規律相違背,體內陽氣就消耗得快,而陽氣不足,人就沒精神,所以女護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還是會感到疲倦睏乏。 【個例二】過度勞累耗陽氣 劇烈運動、過度勞累也會加速陽氣耗損。張靜介紹,人體內的陽氣處於一種動態的狀態,但當人進行劇烈運動時,陽氣就會向外發散。她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每當勞累時就會發燒。張靜認為該患者屬於內傷發熱。《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張即騰躍的意思。中醫主張以靜養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節陽氣潛藏的時候,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個例三】過食生冷損陽氣 南寧長年天氣炎熱,不少市民有喝冷飲吃寒涼食物的習慣。市民覃女士吃冰凍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醫生表示,這實際上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張靜解釋,陽氣在春天開始生發,逐漸往人的體表走。到了夏天,陽氣最旺盛,人體內的陽氣基本都散發到體表,留在體內的陽氣就少,抵禦疾病的能力就隨之減弱,此時過食寒涼食物,就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臟腑陽氣不足會怎樣 專家指出,陽氣對人體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功能方面。陽氣好比熱能,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全靠它來推動。體內的陽氣一旦損耗過多,那麼五臟六腑的功能就會出現問題。 肺陽不足人易外感 主要症狀:肺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時間也較長。肺陽不足的小孩,常會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調理要點:中醫認為「形寒食冷則傷肺」,因此肺陽不足的人調理最關鍵的地方,張靜認為是,「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說飲食要根據自身狀況,不宜過食五味,並要隨著氣候變化來添減衣服。 腎陽不足,泌尿系統多疾患 主要症狀:張靜曾接診過一位病例,患者為60多歲的男性,因骨頭痛來就診。經過詳細問診,張靜了解到患者年輕時有冬泳習慣,這正是他的病因所在,因為冬天時陽氣閉藏,此時過度運動或劇烈運動,會使陽氣往外宣洩。腎陽不足的表現多樣,主要有兩大類表現,一是表現為腎氣化濾水功能失常,即表現為小便頻多或小便排不出;二是表現為生殖功能異常,如男性的陽痿、女性的月經不調。 調理要點:平時飲食宜多吃溫補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節避免劇烈運動,冬天陽氣閉藏的時候,盡量早睡晚起,使陽氣得到很好的儲藏。 心陽不足人體血運則差 主要症狀:血液的運行主要是靠心陽的推動,一旦心陽不足,人體血液循環就會變差,心血容易淤堵,人就會出現後背寒冷、胸悶、心痛、胸痛等症狀。臨床上,不少冠心病病人存在心陽不足的現象。 調理要點:要補心陽,張靜建議用桂枝甘草湯。具體用量要根據實際病情,臨床上對於病情一般的病人,張靜會以桂枝10克、甘草6克這么一個方子來調理;對於病情較重的,甘草則增至30克,桂枝用10~15克。 脾陽虛消化功能差 主要症狀:脾主運化,脾陽不足,則運化水谷功能會失常,人就會出現納呆(胃口不好),進食不消化、胃腹脹滿、大便完谷不化(即吃進什麼就拉什麼,食物完全不消化)、溏爛。 調理要點:飲食忌生冷、肥甘厚膩,宜吃清淡、軟的食物;多吃五穀雜糧如八寶粥、蓮子、扁豆、淮山等健脾的食物。
7、中醫養生 ,是不是晚上補陰,白天補陽?
應該是動則生陽 靜則生陰。你這樣說也對。所以晚上10點半之前。應該要好好的睡覺。 亥時三焦通百脈 這個時間是最容易入睡。
8、中國傳統的陰陽學說、中醫中,關於日常生活的健康養身的說法有哪些?
那個人簡直在工故弄玄虛!什麼集的,就是這樣導致了很多人對中醫不了解。
中醫講究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我們人就法自然。
從陰陽簡單來說:熱性(陽性)體質的人不食熱性食物;良性(陰性)體質的人不食良性食物。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素問》有雲: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俗語也說過:夏吃生薑冬吃蘿卜。而且更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療」的原則。
從五行簡單來說:木火土金水分別屬於季節:春、夏、長夏、秋、冬。根據其屬性在相應季節做屬性調節。
五行也有分別屬於五味(酸苦甘辛咸)。夏天就不易於食用鹹味的道理就在這、
夏天俗屬於火、屬苦。鹹味屬水。水克火。火沒了夏天就得生病。
五行學說太深凹,很多。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方(東南中西北)五臟五腑等等。
每個都能指導養生。你要一個一個去深究有太多太多了。
老祖宗的東西也是根據平常幾千年經驗而來的。沒有深奧,只有你自己會不會去運用到平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