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醫葯學會職業資格證書有什麼用途?
1、證書用途
中華中醫葯學會是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直屬單位,是國家中醫葯行業標准和考核的唯一機構,凡是中國醫療衛生部門和醫療衛生人才都知道這個單位,現在也是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指定的中醫保健養生培訓和考核機構,國家指定的中醫保健養生培訓和考核機構分別是:中華中醫葯學會、中華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這個部門頒發的證件將作為以後中醫保健養生行業的執業准入標准。目前國內有十幾個省市就工試行國家衛生行業准入管理機制,以後養生保健機構開業和工作都必須持此證上崗,這是必然趨勢。
2、證書種類
中醫康復保健師、中醫針灸師、中醫按摩師、中醫刮痧師、中醫美容師。
3、中華醫葯學會簡介
中華醫葯學會,是經政府部門審批,由醫葯行業生產,銷售,醫院等企事業單位與個人自願參加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法人社團,是黨和國家聯系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中華醫葯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該會與國內各高校、企業、社會等相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 合作關系,並吸取國際行業經驗,良好的應用在我國醫葯科研,開發與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多方位從事職業資格研究、職業標准以及國家行業標准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術交流、咨詢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業務的綜合性學會,同許多國際、地區或國家的醫葯單位,社會團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2、養生保健方面有哪些資格證書
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養生保健師,營養保健師,健康管理師,經絡調理師,公共營養師。
1、養生保健師是利用中醫體質養生理論和傳統養生保健技術,對個體或群體的體質情況進行分析、評估、調理、指導,通過綜合性、針對性的調養措施,制定出不同體質類型人群的個性化養生方案,實現陰陽平衡協調,以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專業養生保健技術人員。
2、營養保健師是運用營養學和保健食品學,食品衛生學以及醫學的相關知識對各類人群的營養給予指導、疾病予以營養防治並向大眾傳播營養食品與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
3、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個體和群體從營養和心理兩方面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主要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採集和管理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信息;評估個人或群體的健康和疾病危險性。
4、經絡調理師運用中醫經絡技術,通過刺激人體經絡、穴位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提高臟腑功能,調整、改善各種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的專業人員。
5、公共營養師主要從事營養咨詢、營養指導、營養知識宣教等營養顧問工作和根據不同人群和年齡,進行營養食譜編制指導工作,屬於職業技能型人才。
3、中醫養生師有沒有證書?
有呀,西安四維養生培訓學校就可以頒發這樣的證書,但是呢,需要學習還有考試,考試合格的話就頒發初級養生師資格證。
4、中醫養生師工資高嗎
感覺會很高的!中醫在現在來說越來越被人們看好了
5、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哪些
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養生保健師,營養保健師,健康管理師,經絡調理師,食療養生師。
1、養生保健師指利用傳統養生理論和養生保健方法,對個體或群體的體質情況進行檢測、分析、評估、調理、指導,通過學、練、檢、調、養等綜合性、針對性的調養措施,制定個性化養生保健方案,實現機體平衡協調,以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專業養生保健從業人員。
2、營養保健師是在營養師培訓的基礎上,運用營養學和保健食品學,食品衛生學以及醫學的相關知識對各類人群的營養給予指導、疾病予以營養防治並向大眾傳播營養食品與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
3、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個體和群體從營養和心理兩方面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4、根據中醫經絡理論,運用中醫經絡技術,通過刺激人體經絡、穴位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提高臟腑功能,調整、改善各種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的專業人員。
5、食療養生師結合中國傳統食療養生科學和現代營養學知識與方法,為人們提供全面系統的食療養生指導、進行健康教育、傳授食療養生技能的高級技術人員。
6、養生保健師有國家頒發的證書嗎,報考條件是什麼?
養生保健師是由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zd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頒發CETTIC職業培訓證書的。
報考的條件:
1)全國各中醫院校學生,中專以上學歷版畢業生;
2)有志從事養生保健事業者,具備中等以上學歷;
3)具有相關專業專科學歷,從事養生指導工作1年以上;
4)具有相關專業中級或以上專業技術權職業任職資格者;
5)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並有相關工作經驗者。
7、中醫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辦的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證有什麼用,能用這個證開辦個體相關機構嗎
不管你手裡的證書有多麼權威,級別有多高,但還要看它是否有認證資格,國家是否承認,如果否定的,那麼哪裡的證書也不會好用,因此,你還是了解一下你的簽證單位認證資格吧。
8、中醫養生真的有用嗎?
在人們印象中,提到「七竅」最易想到的詞就是「七竅流血」。那麼,七竅到底有多重要?
所謂「七竅」,主要是指面部的七個孔竅,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於七竅,所以五臟有病,往往能從七竅的變化中反映出來.
《內經》提出,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也就是說,通過觀察五官的異常情況,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腎可能存在的病變.
心 開 竅 於 舌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實際上,心氣足,不僅能保證舌辨五味,舌頭轉動靈活、說話流利順暢也有賴於心神的健旺。通常來說,舌色紅潤即表示心之氣血充足.
心主血脈,舌上血管最為豐富而淺表,因而舌也能靈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狀態。心陽不足,則舌胖嫩或紫暗;心陰不足,則舌紅絳;心血虛,則舌暗淡;心火上炎,則舌紅爛、生瘡、疼痛;心血淤阻,則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異常,則會出現語言障礙,說不清話.
腎 開 竅 於 耳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矣。」也就是說,腎氣足者,就會聽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腎精虧虛,則腦髓不足,容易出現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腎陰虛的病人還經常會有耳如蟬鳴的現象.
另外,老年人出現的聽力減退、耳聾失聰等衰老表現,也與老人腎氣較弱關系密切。所以,聽力較差的人,可以考慮是不是要補補腎氣.
肝 開 竅 於 目
肝開竅於目,視力的好壞有賴於肝氣的疏泄和營養。中醫講,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動最直接的物質基礎,所以,肝血的盛衰會直接影響到視覺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則兩眼昏花、視物不明,出現如夜盲等問題;若肝經火盛,可見眼紅腫痛;肝陰虛,可致眼糊干澀,或也可見眼珠不靈活、斜視等;肝氣郁結過久,則能導致口苦目眩.
肺 開 竅 於 鼻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為呼吸出入的門戶,所以說,鼻子要想發揮正常的通氣和嗅覺功能,就必須依賴肺氣調和,呼吸暢利。其實,「肺主氣」的功能除了會影響呼吸,還有供給鼻子營養、保證鼻子通暢、預防鼻病的作用.
臨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現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風寒影響到肺,就會鼻塞流涕、影響嗅覺;肺有燥熱,則鼻孔干澀。反之,如果鼻出現以上異常變化,即可推斷肺臟病變.
脾 開 竅 於 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組成部分,被認為是脾的外在表現之處,當脾氣健運,氣血充足時,口唇得養,則唇紅潤澤;若脾失健運,氣血虧虛,唇失所養,則唇色淡白,或萎黃無光。
此外,飲食口味及食慾也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系。如口淡無味、唇淡無澤,多為脾氣虧虛,氣血不足;口中黏膩,吃東西不香,或嘴裡發甜,多為脾胃濕熱;若口中泛酸,則為肝脾不和;若唇腫、口瘡、糜爛而痛,多為脾熱或脾火。
不過要提醒的是,盡管五臟與七竅密切相關,但臨床診斷還需要結合其他方法綜合判斷。
飯 後 躺 十 分 鍾 養 肝
吃完飯後靜卧休息10至30分鍾,再去散步,這對肝臟的養護來說很關鍵,尤其是肝功能不好的人,更要注意。
《黃帝內經》中說:「人卧,血歸於肝。」中醫認為肝主藏血,飯後運動會使肝臟處在供血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中,導致肝臟不同程度的損害。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七倍,可見平卧是有利肝臟健康的。
因此建議,飯後靜卧10至30分鍾,可以增加肝臟血流量,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在西醫中如果我們五官有問題,會想到掛哪個科呢?一般都是五官科啊,不會想到實際上我們的五臟在出現問題。而現在要提倡中醫現代化了,西葯的副作用實在太大,長久用葯會嚴重損傷我們的五臟六腑,所以現在中醫重新讓世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