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體質與四季養生之間的關系
什麼是五行?
傳統的中醫理論中,「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是對大自然里事物的總結和提煉。五行的生、克、乘、侮,是宇宙萬物運動方式與規律的本始,也是人們養生保健的本始,古人們把自然界的這些現象與自身聯繫到了一起,指導人們探索自身健康的秘密。
你,屬於哪一「行」
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大體劃分為五大類,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相應,也可以劃分為五種,也就是五行體質,你屬於哪一類呢?
禾:膚色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才能,體力不強,多憂慮,做事勤勞。這種人大多能耐春夏,不能耐受秋冬,容易感受秋冬寒冷之氣的侵襲而生病。
火: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體型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背部肌肉豐滿。其性格多氣,輕財,缺乏信心,認識事物清楚,愛漂亮,性情急。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春夏,受秋冬寒冷之氣侵襲易生病。
土:皮膚黃,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全身上下都很勻稱,步履穩重,舉足輕,他們內心安定,助人為樂,不喜依附權勢,愛結交人。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全:膚色較白,體形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心胸寬廣,有遠見,組織力強,為人敦厚,做事認真。這種人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水:膚色偏黑,體形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機智,靈活,善辯,富於靈感,喜自由,多疑嫉妒,心胸比較狹窄。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五行人調養原則及飲食忌宜:
木:宜芝麻、糯米、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物,還可食用枸杞粥、桑椹粥、山葯粥、花生粥、黑芝麻糊亦適宜常食。條件許可者,可食用燕窩、銀耳、海參、龜肉等。對於蔥、姜、蒜、韭、辣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則應少吃。由於肝和腎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滋養肝的同時應該注意到補腎。
火:可多食些寒性的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等。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蔥等,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忌酗酒。
2、關於五行學說對應的養生問題
你看看下面的五行列表及相關資料就會明白
春養肝秋養肺,是因為春對應肝秋對應肺,春天肝氣旺,秋天肺氣旺,一般正常健康的人,春天少吃酸,秋天少吃辛,春天肝氣旺克脾土,應該多吃健脾的食物,秋天肺氣旺克肝木,應該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潤肺補肝.
腎生肝,是因為腎主水,肝主木,肝腎同源,同為下焦,同為先天,水生木,滋水養木就是通過補腎來生肝,
好好看看下面的資料,你會清楚的
五行列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位 東 南 中 西 北
五時 春 夏 長(季)夏 秋 冬
五氣 風 熱 濕 燥 寒
五化 生 長 養 收 藏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
五志 怒 喜 思 憂、悲 恐、驚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人體的五臟與五行有著密切關系: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盛夏之際五臟都處於虛弱之際,只有在此時補養生息,才能確保我們在秋冬季節的健康。
五行之木:屬木器官—肝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又屬筋骨和四肢。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脈、眼和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養肝理由:工作過於辛苦時第一要維護的就是肝臟。因為肝是身體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儲血。五行本來是按肝→心→脾→肺→腎這個方向相生的,肝過勞虛弱,心、脾、肺、腎都進入波及 范圍,而且過勞積累的怒氣也會傷肝。肝膽相照,肝膽之間會互相影響,肝氣郁結或虛弱的人,要多吃綠色或酸味食物。
養肝之道:夏季高溫,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身體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保證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或飢飽不均。
五行之火:屬火器官—心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小腸、心臟、肩、血液、經血、臉部、牙齒、腹部和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養心理由:由於心屬火,而高溫時候容易上火,心緒不寧,心跳加快,給心臟增加負擔,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養心。養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們對應的是同為紅色的血液及負責血液循環的心臟,氣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虛寒體質人更可以多吃一些。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心氣不順則小腸功能亦不調,吸收就會不好,心臟虛虧時要吃紅色或苦味食品。
養心之道:養心首先要做到心靜,心靜自然涼。善於靜養心的人,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夏天宜多吃養心安神之品莫如:茯苓、蓮子、百合、小棗等。同時,還要多吃養陰生津之品,如:藕粉、銀耳、西瓜、鴨肉等。除此,夏天不妨多吃點「苦」。因為苦入心,可養陰清熱除煩,如苦瓜、綠豆等。
五行之水:屬水器官—腎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腦與泌尿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腎、膀胱、脛、足、頭、肝、泌尿、陰部、腰部、耳、子宮和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養腎理由: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腎氣虧損易陽氣衰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生疾病等。由於工作繁忙, 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外出就餐,而大廚做飯共同的特點就是油大鹽大,這樣更下飯更香。可是鹽味屬水,和腎是一族,適量是有益的,過度是糟糕的。
養腎之道:腎虛病症有陰虛、陽虛之分,對人體各個臟腑起滋補、潤澤作用的稱之為腎陰;對各個臟腑活動起溫煦、推動作用的稱之為腎陽。補腎應當針對腎陰、腎陽虛衰的不同,採用對症的相應方法進行。腎陰虛者,常見有肺熱、咽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苔偏紅等症狀,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腎陽虛者,常見有肢體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鳴、舌淡、體胖等症狀,則應選擇羊肉、鹿茸等補之。
五行之土:屬土器官—脾
脾與胃互為表裡,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脾、胃、肋、背、胸、肺和肚等方面的疾病。
養脾理由:長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濕的時期。濕氣過多會傷害脾胃,脾胃受傷影響食慾,所以盛夏季節我們總是沒有胃口。而貪涼的下場,更是讓脾胃出現腹瀉、胃痛等問題。
養脾之道: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的角色,它們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脾與胃是相表裡的關系,脾不健康則胃腸不好,所以夏季在飲食宜選擇性味平和、容易消化、補而不膩的食品,如蓮藕、胡蘿卜、蘋果、牛奶、豆漿、山葯、小米等,以利鍵脾養胃,補氣生津。而按五行來講,屬火的心滋養屬土的脾,多吃苦味強心的結果也是健脾。
五行之金:屬金器官—肺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大腸、肺、臍、咳痰、肝、皮膚、痔瘡和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養肺理由:雖然說養肺的時節應該在秋季,可是肺與大腸是相表裡的關系,肺陰虛易導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膚也與之息息相關。所以夏季時節對肺部的保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肺之道:夏季的許多新鮮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此外再適當多吃些蜂蜜、核桃、乳品、百合、銀耳、蘿卜、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熱與助火之品。
五臟與五味:
按中醫理論,四時季節與五臟生理功能是相生的,要順應四時的更替而調養五臟,預防疾病。還有,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分別與五臟之氣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腎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
如五味不均,偏嗜太過,可引起臟腑氣血失和,帶來各種疾病。如過食鹹味會令血管硬,氣血流行滯澀不暢;過食苦味,會耗傷肺津以致皮膚枯燥,毛發枯槁;過食辛味會耗損肝血而引起筋肪拘急,爪甲枯槁;過食酸味會傷脾而使皮肉增厚,失去彈性;過食甜味會傷腎而使骨節疼痛,頭發脫落。這是《黃帝內經》的說法,它指出,食物要均衡不可偏食,造成體內失衡引起疾病,不必作絕對理解。
五行關系中土生金,脾屬土,肺屬金,對於慢性虛弱性肺部疾病,可以採用補益脾氣的方法達到養肺氣的目的;木克土,肝屬木,脾屬土,肝有病會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時要注意保養脾,以免脾臟被累;水生木,腎屬水,肝屬木,肝血不足時可採用補陰的方法達到恢復肝血的目的。
3、五行對應身體部位是什麼?
一、木
1、在五體上代表:四肢、手指;
2、在五官上代表: 目,也就是眼睛。
二、火
1、在五體上代表: 脈;
2、在五官上代表:舌。
三、土
1、在五體上代表:肉;
2、在五官上代表:唇。
四、金
1、在五體上代表: 皮膚;
2、在五官上代表:鼻子。
五、水
1、在五體上代表:骨髓;
2、在五官上代表:耳朵。
(3)人體五行對應關系養生擴展資料:
五行相剋:形成一個循環,這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用木來說,木是克土的,金是克木的;用土來說,土是克水的,木是克土的,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克」,和「被克」兩個方面。
五行不是狹義上的金屬,樹木,泥土等,而是根據宇宙間有形之質及無形之氣在特性和運化規律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屬性和特點,歸結為一類,如把具有曲直,生發,調達這一特性所有的氣與質,歸為一類,這一類氣與質與自然界中「木」的特性相符合。因此都用「木」來代表。
4、中醫五行對應的是人體哪些部位
人體與五行學說人體器官分為「五臟」、「六腑」。「五臟」為心、肝、脾、肺、腎等,皆屬陰。「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皆屬陽。人體中有精、氣、神三寶。生理活動歸納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歿等功能。人有陽氣與陰氣,若陽氣虛弱則病顯虛寒症,若陰氣虛弱則病顯虛熱病。故曰:「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也。」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特性如下:金生絢麗,變革香寶。木生茁長,登發升高。水生滋潤,寒凍酷冽。火生炎熱,燥悶引煩。土生融和,萬物綠化。此為之五行特性也。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人有五形:喜、怒、悲、憂、恐。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憂,肺生悲,腎生恐,依五行循環產生相生相剋,制化變化規律與人整體臟腑循環,密切相連矣。常觀病理變化,有寒熱、表裡、虛實之疾病,其特徵如下:發熱脈浮緊、惡寒無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實症。發熱脈浮緩、惡風有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虛症。寒熱往來、口乾唇裂、頭暈目眩、胸腹悶積,乃病顯半表半里之症。發熱不畏冷、無時無刻出汗、口渴便秘,乃病顯里實症。日常畏冷自汗稱之陽虛。五心煩燥、顴紅唇乾、盜汗稱之陰虛。故疾病有陽陰之症,須觀察日常病理變化而言。五行辨陰陽,陰陽辨五行矣。以上為人體各部門與五行循環有密切相關也。
5、人體與「五行」的對應?
人體與五行學說
人體器官分為「五臟」、「六腑」。
「五臟」為心、肝、脾、肺、腎等,皆屬陰。
「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皆屬陽。
人體中有精、氣、神三寶。生理活動歸納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歿等功能。人有陽氣與陰氣,若陽氣虛弱則病顯虛寒症,若陰氣虛弱則病顯虛熱病。故曰:「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也。」
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特性如下:
金生絢麗,變革香寶。
木生茁長,登發升高。
水生滋潤,寒凍酷冽。
火生炎熱,燥悶引煩。
土生融和,萬物綠化。
此為之五行特性也。
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
人有五形:喜、怒、悲、憂、恐。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憂,肺生悲,腎生恐,依五行循環產生相生相剋,制化變化規律與人整體臟腑循環,密切相連矣。
常觀病理變化,有寒熱、表裡、虛實之疾病,其特徵如下:
發熱脈浮緊、惡寒無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實症。
發熱脈浮緩、惡風有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虛症。
寒熱往來、口乾唇裂、頭暈目眩、胸腹悶積,乃病顯半表半里之症。
發熱不畏冷、無時無刻出汗、口渴便秘,乃病顯里實症。日常畏冷自汗稱之陽虛。五心煩燥、顴紅唇乾、盜汗稱之陰虛。
故疾病有陽陰之症,須觀察日常病理變化而言。五行辨陰陽,陰陽辨五行矣。以上為人體各部門與五行循環有密切相關也。
6、養生五行對照表是什麼?
世界上很多事物都存在著類似於五行之間的關系,和生活、健康之間關聯緊密的很多事物都具有這樣的屬性,養生先要來從掌握這些事物屬性做起。
據《史記·天官書》記載:「仰則觀象於天,俯則法類於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說:五行者,行乎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無不統一,具有五行結構的大系統之中,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以人體五臟為主體與五星、無行、五方、五季、五色、五數等五個方面加以歸類配列,而形成以五為主幹的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系統。也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有金木水火土的屬性以及他們之間相生相剋的關系。
那麼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對我們養生存命,長壽健體息息相關的事物中它們的五行屬性又是怎自么樣的呢?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個養生五行對照表,根據這個表格和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我們甚至可以自己對自己身體的狀態進行自我調整。
這個表格中的五行對照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當中對事物的了解和看法,體現了這些事物的本身屬性,也為人們人們日常生活給出了指導。本書中的很多章節將要涉及到本表,以及本表中的五行生剋關系。
7、人體五臟對應的五行?
,肝具有條暢情志,疏泄氣機(指氣的運動狀態)的作用,與木的特性相類似,故屬木,心具有推動血液的運行和溫煦機體的作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故屬火,脾具有運化飲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體各組織器官營養物質的來源,與土的特性相類似,故屬土,肺具有呼吸,交換物質以及沉降氣機的作用,與金的特性相類似,故屬金,腎具有排泄小便,調節人體水分平衡的作用,與水的特性相類似,故屬水。
8、結合中醫養生知識,談談五行與養生的關系,如何在四季進行養生?寫兩百字以上
我的神吶你是老師呀出題目呢!
這個別說是兩百字就是兩千字也寫不忘那!
中醫的特點是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在整百體觀念中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夠不會生病。五行是對物質五種屬性的稱謂,是木火土度金水,對應五臟是肝心脾肺腎,對應五時是春夏長夏秋冬,這樣結合起來就把人體與五行與自然聯系起來。春版天是屬木,木性喜條達而惡抑鬱,在脹是肝脹,所以在春天多多注意肝脹的保養。保持心情權舒暢多多吃一些益肝的食物比如紅棗啦木耳等等!具體的你以此類推,百度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