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五經 中國古代最經典的養生全書

養生五經 中國古代最經典的養生全書

發布時間:2020-08-11 14:54:13

1、經典的養生書籍有哪些

經典的養生書籍有:
《黃帝內經》,《中華養生大典》 《中國食療大全》 《本草綱目養生經》以及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也相當不錯

2、我國古老的養生文化經典是哪本書?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黃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並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於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後,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並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託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麼」。《黃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於「順應自然」。《黃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素問·上古天真論》又明確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黃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黃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並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並提出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3、中國古代的養生術有哪些?

養生學家,歷代皆有。既見於醫家,亦見於文、史、哲諸學者中,可謂名賢輩出,養生傳統幾千年,形成諸多學派,異彩紛呈。

精神養生

主張以安靜調養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益壽延年。靜思始倡於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的學說。《黃帝內經》繼老、庄之後,第一次從醫學角度提出精神保養可以防病,並主張依據四時之氣的特點來調養精神。

主張精神養生的學派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神靜則抗衰延年。人的思、慮、智、志、急、魂等,均由神所主。主張神氣清靜內守,不宜躁動妄耗;強調清心寡慾,抑目靜耳,調攝神志,順應四時,常練靜功,以保持神氣清靜,促進健康。

動形養生

主張以運動形體來保養生命。《呂氏春秋》率先提倡動形養生,認為經常運動身體,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東漢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編了「五禽戲」體操,作為人們練身強體手段。唐代名醫孫思邈及王煮等人也主張人要經常進行適度的運動。

調氣養生

主張調養真氣來延年益壽。《黃帝內經》提倡調攝真氣以治病延年。持此主張的學派認為,氣是生命的根本和動力,氣充滿全身,無處不到,具有治邪防病的功效。氣,貴在運行不息、升降有常。調節氣機升降,維持其正常功能,足以強身健體。調養元氣的方法包括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方面。通過調養其氣,以達健康長壽。

固精養生

主張通過固攝陰精,使之充盈內守,以達到養生。據截,最早提出固精思想的是管仲。《黃帝內經》也非常重視精對生命的作用,認為精是人始生的基礎,生命活動的根本,人體壽夭的關鍵,主張養生關鍵在於節欲保精。陰精貴在充盈固秘,則人體得養,精力旺盛,強健長壽。固精的前題是收心正心。因此,這一學派強調節情慾以防陰精妄耗,倡導晚婚、節欲、調七情等,以保養陰精,益壽延年。

食養養生

主張飲食調養,補益精氣,糾正服腑陰陽之偏,以達到調治疾病、延年益壽之目的。《黃帝內經》提出:「謹和五味」、「食飲有節」等飲食調養原則。唐代名醫孫思邀是這個黨派的一代宗師,其主導思想是節制飲食,以食療痛,養老益壽。飲食宜清、淡、軟、簡,忌膩、厚、生冷。

4、中國古代論述養生的典籍主要有哪些???

中國百古代論述養生的典籍汗牛充棟,這里只選取較為著名的部分典籍供讀者參詳,包括《道德經度》、《管子》、《知莊子》、《子華子》、《黃帝內經》、《養生論》、《抱朴子》、《養生延命錄》、《顏氏家訓》道、《千金翼方》、《景岳全書》等,這些內典籍基本奠定了中醫養生的理論基礎,是後容世養生學的源泉。

5、推薦一本比較好的養生書

【明】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是一部很好的中醫書籍
清人吳澄所著《不居集》
周守中《養生頻纂》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楊力《周易與中醫》
洪紹光《養生錄》

中醫四大經典: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

《醫學心悟》 《醫宗必讀》》

《傷寒雜病論》,

養生的話去看《求醫不如求己》《葯補不如食補》,多去看看營養方面的書籍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十本養生書

書名:養生降壓法

作者:費宇彤 楊德強

書名:這樣吃最健康

作者:姜淑惠

書名:健康312經絡鍛煉法

作者:祝總驤

書名:科學成就健康

作者:方舟子

書名:60歲登上健康之路

作者:洪昭光

書名:醫生不會告訴你的健康情報

作者:李傳修

書名:自己是最好的醫生

作者:迪高斯蒂尼636f70797a6431333337383866

書名:從頭到腳說健康

作者:曲黎敏

書名:求醫不如求己

作者:中里巴人

書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6、古代保養養生的書籍有哪些?

文獻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7、中國古書中有哪些關於養生的書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8、古代有關養生的書籍有什麼

文獻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與養生五經 中國古代最經典的養生全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