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述弘揚中醫葯文化有什麼現實意義100字
中醫葯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深烙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印記。中醫葯文化從《周易》和儒、釋、道及諸子百家學說為主的豐腴的母體中源源不斷吸收著養料,積淀了深厚的內涵和功力,從而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中醫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識成果,並與古代哲學、諸子文化、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朴學等多種文化形態相互滲透影響,形成了今天的中醫葯理論體系、思想形態和治法治則。
中醫學不但有「術」還有「仁」,踐行「醫乃仁術」。因此要在大醫情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視野下,培養新時代中醫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做好以職業精神為導向的人文教育,以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教育,以社會適應為導向的養成教育。從中醫葯文化緣起切入,從中醫葯文化思想、中醫葯文化倫理、中西醫文化比較等問題出發,在傳承中提高認識,在揚棄中發展創新~
2、談對《中醫葯與養生保健》的認識
養生百保健的內容非常寬泛,中國從古至今對養生保健也在不斷的探索發展。養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飲食調養、身體鍛煉、精神度養護、克服不良習慣、注意生活節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醫養生理論和方法,重要的是順時養生。順時就是順四時而適寒暑內。這是中醫養生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人體適應四時陰陽變化規律,才容能發育成長,健康長壽。
3、中醫葯與養生論文怎麼寫???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4、如何理解中醫葯與人文修養之間的關系?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她是醫學,文字描述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
第二,醫學是實踐科學,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掌握了中醫精髓,也就提高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素養。
總之,人文素養和中醫相輔相成,難以分割,相互促進。
5、如何弘揚中醫葯文化發展?
宣傳中醫葯文化歷史。歷史是文化的積淀,中國醫葯學有幾千年的歷史,曾經有過很多的輝煌。從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到東漢的華佗最 早發明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從中醫針灸療法到東漢時期張仲景創立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從宋代開始就在民間流傳的用人痘接種 預防天花的方法到明代李時珍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問世等等,都是我們值得驕傲的醫葯學成就。對中醫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蘊 藏,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弘揚,充分發揮其獨有的價值,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傳承中醫葯文化理念。中醫葯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充分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特別是運用整體觀和系統論作為指導中醫 葯認識健康、辨證論治、預防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維方式,充分顯示了中醫葯所具有的超前性和有效性。中醫對人體的健康,提 倡預防為主的思想,強調防患於未然,重視平時保健調理,關注日常養生的思想至今仍彌足珍貴,傳承這種理念,對於增強社會的中醫葯 共識大有裨益。 弘揚中醫葯傳統醫德。中醫提倡的是「醫為仁術」,強調一個「仁」字。「醫為仁術」便是對一個合格醫者的道德標準定義,它是中國古代 醫學家對醫學的定性,是對醫學靈魂的高度概括。對於醫者而言,所要求的就是對病患者要懷抱一顆仁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與患者 的交流在充滿愛的氛圍中進行,而不是沒有表情的程序化的診治。「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 良,不可信也。」中醫葯服務只有充分體現中醫葯特有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環境形象,才能使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就診方式、醫患 關系等方面切實感受到獨特而良好的服務。 建設中醫葯「名科」品牌。幾千年形成的中醫的獨特理論體系和獨到的診治方法,是中醫能夠保持其活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從中醫服 務機構角度看,應該著力打造自己的「名科」品牌,突出中醫葯在養生、預防、康復中的特色優勢,通過「名科」品牌打造走出一條「中醫院以 中醫葯收入為主導」的路來。 發揮中醫葯文化助推區域發展的作用。中醫葯在群眾中具有廣泛認同感,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與作用,我們應努力 探索如何使中醫葯真正成為我市破解農民「看病貴」難題的重要手段、融入「海西」的重要紐帶、打造「秀山麗水,養生福地」的重要媒介、提高 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讓中醫葯在助推區域發展中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 盡管當下中醫葯發展步履維艱,但只要它的文化根基還在,它就有迅速走向復興的可能——中醫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中醫葯發展的不
6、結合材料,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如何對待中醫葯文化
①中醫葯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要尊重中醫葯文化,培育好、發展好中醫葯文 化。
②文化創新能夠促進中醫葯文化的繁榮, 要立足實踐,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 博採眾長,做到中西醫葯的有機合,從而造福人類。
③中醫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 中醫葯文化的認同感,彰顯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要弘揚中醫葯文化,使其與當代社 會相適應、與現代文化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④中醫葯文化是寶庫,要樹 立高度的中醫葯文化自覺和自信,深刻認識其地位作用、正確把握中醫葯文化發展規律、主 動擔當發展中醫葯文化的歷史責任。
(每點 2 分,答出其中任意 3 點給 6 分。若②答「中醫葯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 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對待中醫葯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給 1 分)
7、如何正確對待我國的傳統中醫葯文化
中醫葯學經歷著自然環境的變遷和歷史社會沿革,一直和我國人民的健康事業息息相關。中醫學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同各種疾病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是歷代醫家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歷史唯物認識觀,發揚「醫者仁術」和「痌瘝在抱」的救死扶傷精神,在對「巫醫」、「巫術」、封建迷信以及各種歧視中醫思想的不懈斗爭中,頑強成長和發展起來的。時至今日,在我國乃至世界醫療衛生體系中,中醫學仍以其實踐的普遍有效性和極佳重復性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醫學是世界上唯一有著5000年連續歷史的,獨立於西方醫學的醫學。其至今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它植根於中華文化,其中貫穿的是以《易》學思想為基本格局的「象」思維模式。以「象」為認識基本層面的思維,強調在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去認識事物現象本質。由於世界的紛繁復雜性和變化隨機性,導致這種思維必須依靠經驗的總結、歸納和推演,因而是抽象的。中國傳統「天人合一」觀點認為世間萬物生長於自然環境之中,無不受到其影響,各種生物的生老病死莫不與其相關,人類與自然同樣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中醫學通過觀察機體的總體狀況,不孤立地看待疾病本身,在「天人合一」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指導下,動態的尋找疾病的規律,以對「證」下葯。2003年的SARS疫情蔓延全球,西方科學家致力於找到一種特效葯物和疫苗殺死「冠狀病毒」。中醫無法也沒有努力找出致病源,但是根據時間、氣候環境、病邪的屬性、個體差異、證候表現進行辨證論治,針對時、地、人這一宏觀現象進行預防與治療。廣州中醫葯大學附一院治療60例「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無一例轉院、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達到3個「零」的奇跡。廣州呼吸病研究所治療80多例,其中中醫介入治療者71例,但這71例中,死亡者僅1例。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純中醫治療16例,也無一例死亡。而且凡是用中醫介入治療、激素用量少的「非典」患者,至今觀察未見有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等後遺症。事實證明中醫防治SARS效果勝於西醫,已可定論。 當前,我國中醫葯事業發展的形勢和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潛在的危機。其中有中醫界本身的問題,也有中醫圈以外的質疑。主要的辯論集中在「中醫是否具有科學性」、「中醫是否能看病」、「中葯的副作用」等等問題上。這些問題但凡是關心熱愛中醫的人,抑或是反對抵制中醫的人都很關注,圍繞這些焦點做了很多文章。他們的觀點筆者不願擅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