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經絡養生的目錄
《老年人經絡養生經》
第一章 經絡是人體的大葯,了解偉大而神秘的人體經絡
神秘的人體經絡
經絡是否真的存在
經絡是人體的醫魂之所在
經絡可以「決生死,處百病」
認識人體的奇經八脈
第二章 經絡按摩的手法和注意事項
經絡按摩的常用手法
老年人經絡按摩的注意事項與禁忌
如何確認自己身上的經絡是否通暢
准確找到穴位的竅門
簡單、實用、有效的經絡刺激法
經絡按摩並不是力度越大越好
注意經絡按摩後的反應
第三章 12經絡就是人體的「仙葯田」
三焦經是人體健康的指揮官
命懸於天,就是命懸於肺
救命的心包經
肝膽相照
膀胱經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
小腸經是一面反映心臟能力的鏡子
大腸經可平衡陰陽
強壯腎經讓你的身體固若金湯
揉按脾經功效大
胃經是人的後天之本
心經是清心除煩之要經
第四章 了解和掌握健康長壽的幾大特效穴位
百會穴——既治百病又可提神的人體大穴
湧泉穴——生命的泉眼,養生抗衰老
神闕穴——可「返老還童」的人體長壽大穴
命門穴——強腎固本,延緩人體衰老
足三里——人體保健 第一大穴
會陰穴——人體長壽要穴
關元穴——既助長壽又助「性福」
合谷穴——好用且功效良多的人體大穴
大杼穴——防治頸椎病的要穴
然谷穴——助你有個好胃口
第五章 手足按摩治百病,老年人要重視對手足部穴位的按摩
手部反射區
老年人常用手部穴位
多鍛煉你的手指,疏通手部經絡
簡單有效的手保健
足部反射區
足部按摩的重點穴位
熱水洗腳,勝吃補葯
足部按摩的幾個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六章 老年人不生病的智慧,用經絡療法抵禦常見疾病
高血壓
冠心病
前列腺增生
耳聾耳鳴
糖尿病
老年痴呆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
便秘
白內障
關節炎
肩周炎
失眠
牙痛
肺氣腫
落枕
第七章 日常生活中的經絡保養法
一日抖三抖,活到九十九
老年人應注意保養脊柱
老年不防多做下蹲運動
步行也是對經絡的一種保養
常登高可延緩老化
最簡單的養生方式:舉手甩手
欲得長生,腸中常清
功效顯著的經絡導引法
常打太極拳,益壽又延年
改善性功能的自我按摩法
十二時辰養生法
拍打身體可以助你疏通經絡
拉耳健身養生法
經絡要通,日常生活就要會放鬆
急症時不妨巧用點穴法緩解
合理飲食也能保養經絡
第八章 學習經絡長壽經。輕松活到一百歲
葯王孫思邈的經絡長壽秘訣
姜太公的垂釣養生
華佗的五禽健身法
彭祖的養生長壽術
神醫扁鵲的「六不治」
百歲老人的長壽食譜
古代文人的養生之術
《養生先養經——人體經絡實用手冊》
《孩子不生病的智慧》
《陰陽平衡,養生祛病》
《兒童經絡養生經》
《女人經絡養生經》
2、哪些穴位對養生保健有重要意義?
傳統中醫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幾千年以來為人類所利用,不花錢,能治病,人人可以動手,無副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強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三里內關穴,胸腹中妙訣。
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
腰背痛相連,殷門昆侖穴。
頭項若有病,後溪並風池。
膝前兼胸脅,環跳與陽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 風池穴
取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會穴。
方法:1、先將右手拇指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3、雙手兩拇指分按兩風池,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屈肘成直角時在紋外端凹陷處,掌心向內取穴。)
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對面),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2、換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內關穴
取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手少陰心包經絡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與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內關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後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骨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後溪50下。2、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
六、環跳穴
取穴:在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經驗取穴:側卧屈股,術者以拇指掌指關節橫紋壓在大轉子凸點上,指頭指向脊椎,拇指尖之處是穴。
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會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足陽明胃經合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穿著內衣正坐,雙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里上,餘四指並攏扶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2、雙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虛火、定神志、強壯保健的要穴。
八、殷門穴
取穴: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連線上(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2、兩手掌分別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九、陽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膝下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足少陽膽經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八會穴中的筋會穴。
方法:1、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指並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2、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侖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住右足昆侖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昆侖穴50下。2、兩拇指分按兩足昆侖穴同時揉捻50下。
3、請問血糖高的怎樣採用經絡穴位養生啊?謝謝
您好:中年人百血糖高,是一個引起對健康關注的健康指標,需要進行保健養生了。請你不必擔心血糖,導致血糖高的內因,是內分泌紊亂,把內分泌調整正常了,血糖自然恢復正常。疏通經絡,是你度控制血糖的最好辦法,無毒無副作用,可以徹底恢復你的內分泌平衡,永無後顧之憂。推薦的方法: 1.推腹法 能直接促進腸胃蠕動,還能按摩經過腹部的脾經和胃經,除知三濁、通腸道,一舉多得。 2.按摩小腿脾經(血海穴以下)上的太白、公孫、三陰道交、陰陵泉 這些穴位用處多多,能直接溫脾補氣血,提高脾的運化能力。 3.按摩胃經上的穴位 能增加腸胃的氣血供應,促進消化吸收。足三里是養生大穴,對調理胃內病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點,胃經氣血是從頭流向腳的,所以按摩足三里要從上往下推揉,這樣的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加中脘穴拔罐,再加按摩脾經公孫穴,可以調理脾胃問題,效容果也很不錯。堅持半年或者更長時間,你的身體定會青春永駐!健康到晚年!
4、【全身疏通經絡】打通經絡到底對身體健康管不管用?
感冒我基本上沒吃過西葯,都是去樓下葯店抓個兩三元錢的中葯自己煮半小時,喝一碗就好了。很重的感冒也只一小碗葯,晚上睡一晚,第二天早上起來神清氣爽,好像昨天壓根沒感冒過一樣。以前吃西葯打點滴一星期都好不徹底,還花許多錢。經絡的疏通主要靠自己經常活動,局部已經疼痛甚至有發麻,痹症的表現就需要吃點葯調理一下,並配合作一些刮痧拔罐等輔助療法進行。那些SPA的偽中醫養生主要目的是騙錢,即使有丁點效果,也不會持久,只會讓你舒服幾天後又還是老樣子了。人最主要的是運動,保持心情愉快,按時作息,飲食盡可能清淡些,這樣抵抗力就強了,身體就好了,也能長壽。
5、疏通經絡用哪種方法好?
6、打通穴位廋身的好處與壞處
平時穴位因各種原因可能造成堵塞,所以要用按摩等方式打通。打通不同的穴位後,可以緩解疾病,保健養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打通穴位因人而異,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穴位:
醫學上指人體上可以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按摩養生穴位的好處:
平常按摩養生穴位可以治療和緩解疾病,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它能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還要調整全身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雖然簡單有效,也並不是人人適合,尤其是孕產婦和體弱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嘗試。
養生穴位-足三里穴
在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在本站中,關於足三里穴位的介紹文章也有好幾篇,看來這個穴位的確是人體內非常重要的養生穴位,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中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中,每天按壓足三里養生穴位10分鍾,可以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狀態。
養生穴位二:湧泉穴-安神健體穴
湧泉穴為腎經之首,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民間有「三里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洗腳後,可以用艾灸來回灸上十分鍾,或者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鍾左右,非常有助於睡眠。對於有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漸漸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夏天快到了,你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散步,多刺激湧泉穴,雖然開始不習慣時會很痛,多練習就好了,不要怕痛對身體效果很好的。
養生穴位-湧泉穴查看大圖
養生穴位二:湧泉穴
養生穴位三:三陰交穴-滋陰養顏穴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鍾左右,停歇後再揉。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但它並不適合孕婦,如果您快當媽媽了的話,就不要常按了哦。
養生穴位四:關元穴-補腎固元穴
十大養生穴位中的關元穴在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並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發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准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養生穴位-關元穴查看大圖
養生穴位-關元穴
養生穴位五:風池穴-明目醒腦穴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養生穴位六:中脘穴-養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此反復,三五分鍾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養生穴位七:內關穴-養護心臟穴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鍾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養生穴位八:合谷穴-清熱止痛穴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葯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後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於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養生穴位九: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位於膝內窩腘窩處中點。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養生穴位十:陽陵泉穴-舒筋活絡穴
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7、穴道是封閉著的么?為什麼要打通。怎麼打通,打通之後的好處,壞處。
平時穴位因各種原因可能造成堵塞,所以要用按摩等方式打通。打通不同的穴位後,可以緩解疾病,保健養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打通穴位因人而異,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穴位:
醫學上指人體上可以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按摩養生穴位的好處:
平常按摩養生穴位可以治療和緩解疾病,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它能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還要調整全身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雖然簡單有效,也並不是人人適合,尤其是孕產婦和體弱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嘗試。
養生穴位-足三里穴
在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在本站中,關於足三里穴位的介紹文章也有好幾篇,看來這個穴位的確是人體內非常重要的養生穴位,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中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中,每天按壓足三里養生穴位10分鍾,可以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狀態。
養生穴位二:湧泉穴-安神健體穴
湧泉穴為腎經之首,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民間有「三里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洗腳後,可以用艾灸來回灸上十分鍾,或者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鍾左右,非常有助於睡眠。對於有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漸漸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夏天快到了,你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散步,多刺激湧泉穴,雖然開始不習慣時會很痛,多練習就好了,不要怕痛對身體效果很好的。
養生穴位-湧泉穴查看大圖
養生穴位二:湧泉穴
養生穴位三:三陰交穴-滋陰養顏穴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鍾左右,停歇後再揉。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但它並不適合孕婦,如果您快當媽媽了的話,就不要常按了哦。
養生穴位四:關元穴-補腎固元穴
十大養生穴位中的關元穴在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並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發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准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養生穴位-關元穴查看大圖
養生穴位-關元穴
養生穴位五:風池穴-明目醒腦穴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養生穴位六:中脘穴-養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此反復,三五分鍾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養生穴位七:內關穴-養護心臟穴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鍾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養生穴位八:合谷穴-清熱止痛穴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葯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後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於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養生穴位九: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位於膝內窩腘窩處中點。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養生穴位十:陽陵泉穴-舒筋活絡穴
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8、疏通經絡的養生方法,能具體說一下么
正常人可疏通經絡。對於病人來說不打通任督二脈是不可能徹底疏通經絡的。濕瘀太多不打通任督二脈根本排不出來。
9、敲敲穴位更健康,常敲哪些穴位養生功效好?
人的身體上有很多穴位,只要這幾個穴位經常敲敲打打,養生可以說成功一半了,人體有很多的排污口,把濕毒排出去,人就會很少生病,其實這些排污口也很好找,它們都藏在關節的部位。
有兩個穴位藏在腋下,肘窩,腋窩下的極泉穴可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除心臟的火毒素,經常去揉可以疏通這口井,當你出現咽喉腫痛或者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失眠多夢的情況下,可以在腋窩的位置連續拍打五到十分鍾,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的顏色毒素反應物,每兩周一次可以很好的排出心肺毒素。
在膝窩有一個重要的穴位,這個穴位存在臍窩的中心點上,這個重要的穴位叫做委中穴,走在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而委中穴就在這個通道上,如果委中穴不通的話,濕氣就排不出去,可能導致關節炎,平時可以再次拍打五到十分鍾。
還有一個穴位叫做天樞穴,這個穴位藏在肚臍兩邊脂肪最多的地方,或者你按上去會有脂肪結塊的地方,用雙手用力拍打五到十分鍾,大多數人都會拍出紅,紫,青,黑等不同的顏色,這就是體內淤帶的寒濕火熱被拍出來的表現,拍完之後立馬喝上一杯溫水能加速排毒,每周拍上一次,連續拍打幾次,寒濕瘀滯排干凈,減肥自然就快了,想要快速減肥的小夥伴不妨多拍打這個穴位哦。
10、怎樣快速打通經絡
1、手拍肘窩
肘窩那裡有心包經、心經、肺經三條經絡經過,所以拍打肘窩可以讓人體排出肺和心的火氣和毒素。拍的時候,手要放輕松,每個胳膊拍到5分鍾左右,就會看到有青、紅、紫等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出現,顏色越深就代表毒素越多。
2、按印堂穴
對著印堂穴,按一下又放開,這樣算一下。一次大概按40下左右,這樣可以改善內分泌,心腦血管功能
3、按壓膀胱經
坐在水平的地方,雙腿伸直,用雙手向前伸,知道手夠到膀胱經為止。一次做15分鍾-30分鍾起。
4、做瑜伽蝴蝶式
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兒回家後可以回家做下這個動作,用手抓住腳尖,然後膝蓋向兩側打開,腰要挺直,然後兩個膝蓋上下向地板擺動,一次做10分鍾左右。堅持下來可以促進人體骨盆的血液循環,也可以改善身體的柔韌度。
5、站立提肩松膀
身體站直,雙手緊貼大腿兩側,然後雙肩提起,會感覺到肩膀有拉伸的feel,保持這個感覺15秒鍾,然後放鬆肩膀,再做一次。
6、雙臂向上拉肩膀
同樣身體站直,雙手向前往上,伸到頭部後面,保持這個動作10秒鍾,然後放鬆,再做一次。雖然在做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很痛,但做完後肩部會很舒服。
7、 拉伸脊椎運動
坐在凳子邊沿上,雙腿向上抬起30度左右,然後雙手向上往後拉伸,保持這個姿勢10秒鍾,然後放鬆,再重復做一次,這樣可以緩解背部疲勞。
8、按摩臉部
每天早上起來或者睡覺前,雙手互搓,直到發熱,然後搓揉臉部60次,在上班過程中眼睛疲勞也可以做。
9、緩解肩痛加減肥
拿一支擀麵杖或者形狀差不多的棍子,放在腳下來回的滾動,像擀麵一樣,,每天堅持10-15分鍾。如果過程中你的肩頸部位覺得痛,感覺有顆粒一樣,就繼續擀,直到顆粒散開為止,長期做的話還有減肥的效果喲。
(10)打通胃經 穴位打造健康養生擴展資料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